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614.50 KB
- 文档页数:218
一、施工准备1、劳力组织2、工机具3、材料设备、操作程序1、测量1)、根据测量区段位置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车站中心标、道岔岔心或者人防门等处为起测点。
道岔处定位点位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
2)、纵向测量:根据设计图纸跨距,从起测点开始按照跨距值依次进行纵向测量,在每个定位点钢轨侧面和轨枕上做好标记,并标记好定位点编号和拉出值方向,定位点编号写在轨腰处,拉出值方向在轨枕上以箭头方向标识。
一个整锚段测量后,对此锚段全长进行复核,无误后继续进行测量。
3)、测量定位遇到隧道伸缩缝、隧道连接缝、盾构区间管片接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等情况时,可适当调整跨距,但应保证跨距最大值不大于10米,且相邻跨距只差不得大于2m,对跨距调整的地方应做好记录。
4)、横向测量:根据纵向测量结果,在定位点位置将激光测量仪垂直于轨道中心线放置于两轨道之间,挡板抵紧两钢轨内缘•激光测量仪拉出值置于0,保证激光束与机车受电弓中心重合,激光束在隧道顶位置即为悬吊槽钢安装中心位置。
当拉出值较大时, 悬吊槽钢中心位置应向拉出值侧适当偏移,保证拉出值能调整到位。
测量记录好每个定位点处的隧道类型、净空高度、外轨超高(曲线),作为每个悬挂点悬挂方式及零部件选型之用。
5)、每天测量结束后,对测量记录进行整理,形成电子表格及时上报工程部,记录原件由测量负责人妥善保管备查。
6)、应使用钢卷尺进行测量,严禁使用皮卷尺。
7)、曲线上应沿曲线外轨进行测量,并适当增加跨距测量值。
8)、测量应力求准确,卷尺应沿钢轨拉直,读数准确,测量过程中应医用隧道内的各种里程标志随时核对测量结果,防止产生偏差。
2、隧道内钻孔1)、技术人员根据测量数据,编制悬挂钻孔类型表和钻孔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下达施工安装表。
2)、施工班组检查核对现场定位点情况无误后,按悬挂钻孔类型选用冲击钻头和钻孔模板,根据钻孔深度设置好深度尺。
3)、以施工测量时标记在隧道顶壁的标记为基准点(受电弓中心点及拉出值),套用钻孔模板,画出钻孔孔位。
接触线检调一、周期200km/h及以下区段正线检调周期为12个月,侧线为24个月。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接触线的线面校正、校直、磨耗测量和调整接触线位置、接触线补强等作业。
三、作业项目校正接触导线线面、校正接触导线波浪弯、测量接触导线磨耗、检调接触线拉出值(之字值)、检调接触线高度、检查接触线补强四、技术标准1、在曲线区段,接触线与承力索的连线应该垂直于轨平面,直线区段接触线呈“之”字型布置。
2、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应符合:200km/h以下区段: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
200km/h及以上区段:设计值±20mm,并保证在0-300mm间。
同时,应满足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的要求。
3、接触线高度应符合:(1)最高高度不得大于6500mm,最低高度不得小于5700mm。
(2)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3)符合设计要求,并结合接触线坡度同时调整。
4、接触线坡度(工作支)应符合:(1)标准值:120km/h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区段≤2‰;200km/h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5‰;120~160km/h区段≤4‰其他同标准值。
(2)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1根吊弦应等高,相对定位点的高度允许偏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3)200km/h区段相邻两吊弦的高差不得大于10mm。
相邻两悬挂点的高差不得大于30mm。
5、接触线不得偏磨和扭面。
6、接触线硬弯不得超过0.2mm。
7、200km/h及以上区段,正线接触线不允许接头。
200km/h以下区段,正线接触线接头不超过2个,接头处必须有负驰度。
8、接触线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应不小于2m。
9、中心锚结所在跨距内避免出现接头,各接头距离不小于150m。
10、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
安放底板立杆整正安装下部横卧板填写隐蔽工程记录撤除整正器安装上部横卧板回填1.适用范围接触网支柱组立和整正2.作业预备2.1内业技术预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生疏标准和技术标准。
2.2外业技术预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了解好铁路沿线的交通状况。
3.技术要求3.1支柱进展外观检查,外表平坦,弯曲度不大于2‰;支柱翼缘破损局部露筋 1~2 根的,可修补使用,露筋 3~4 根的,可修补降级使用,超过 4 根的,不得使用。
3.2支柱翼缘不得有横向、斜向、纵向裂缝,但收缩性水纹不在此限3.3固定整正器的两钢轨卡子距支柱的水平距离一般为 2.5-3m。
3.4每回填 200mm,用捣固锤进展捣固夯实;支柱的地面培土应高于地面300mm 为宜,并回填成一个大于支柱边缘 0.5m 的长方形。
3.5待立支柱应提前吊装到平板车上,并按杆型排好挨次。
3.6具体施工技术要求以《下部工程施工表》为准。
4.工艺流程4.1安放底板将坑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用棕绳将底板系好,缓慢放入坑底。
4.2立杆立杆车就位,司机操作吊车将杆吊起后对准坑位,支柱对准坑位后,缓缓下落,落至坑口时扶杆人员将支柱方向扭正,让杆缓缓落入坑底。
待支柱倚住坑壁稳定后,进展摘钩,取下钢丝套子、吊臂复原、安装列车撤离。
图24.3整正4.3.1将整正器的框架安装在支柱上(安装高度一般为轨面上方400mm左右),整正器一端四角固定于支柱四周适当位置上〔确保不侵入限界〕,另一端连接到支柱框架上,摇动整正器手柄,用其丝杠长度的变化调整支柱限界。
4.3.2调整支柱面与线路平行时,则将圆木矫正器插入腹孔,人工转推圆木进展调整,确保支柱面与线路平行,用丁字尺进展测量检查。
4.3.3在调整过程中,应同时利用丁字尺、水平尺、倾斜率测量仪器进展数据测定,边观看、边矫正,直至参数达标。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1000字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前言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证与日常维护密不可分。
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是为了提高接触网的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安全、质量有效开展工作。
二、施工前准备1.组织人员:根据施工任务单,进行施工计划,确定施工人员组成和分工,实行班次制度,确定值班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施工材料:按照接触网施工计划,准备好所需材料,合理存放和保管,严禁放置在高空位置和电力设备上方。
3.施工设备:准备好所需机具和器材,包括施工用车、吊装设备、回路检测仪等,严格检查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施工设备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4.施工现场:仔细勘察接触网施工现场,确定施工范围、施工器材、设备放置位置、跨越道路绝缘支架、支撑物位置等,做好施工标识和区域防护措施。
三、施工过程1.施工安全:严格遵守电气设备安全规程,严禁吸烟、火种、明火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位置一定要符合安全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人员和行人进行安全防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2.施工质量:按照接触网的设计规范,材料的质量要达到规定标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说明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进行验收,严格按照质量要求验收,并及时记录好施工情况。
3.施工量的控制:施工量的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控制施工量并及时记录,确保施工量与任务量一致,不超过设计标准。
4.施工人员的管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做到人员合理配置,合理轮换工作,对值班人员进行安排。
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制订相应的安全考核和奖惩办法,确保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四、施工后收尾1.材料和设备的归还: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归还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具、器材、安全设施等,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2.施工档案的建立:对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质量评定、验收、工作量统计等情况进行记录,建立施工档案,作为今后接触网的维护与管理参考。
目录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2)(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 (2)(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3)(三)要令及验电接地程序 (4)(四)作业过程 (5)(五)撤出地线及消令 (6)(六)收工 (7)二、岗位作业指导书 (10)(一)工作票签发人作业指导书 (10)(二)工作领导人作业指导书 (11)(三)安全员作业指导书 (13)(四)驻站联络员作业指导书 (14)(五)现场行车防护员作业指导书 (15)(六)地线监护人及操作人作业指导书 (16)(七)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指导书 (17)(八)平台操作员作业指导书 (18)(九)车梯推扶人作业指导书 (19)三、接触网巡视作业指导书 (20)四、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 (25)(一)整体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25)(二)两跨式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28)(三)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30)(四)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34)(五)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7)(六)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1)(七)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4)(八)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6)(九)弹簧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8)(十)绝缘子检修作业指导书 (50)(十一)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2)(十二)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指导书 (55)(十三)避雷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58)(十四)吸上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61)(十五)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63)(十六)扭力扳手使用作业指导书 (67)一、 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1、作业计划的接收与传达1及道岔编号一致。
2、工作票签发人及工作领导人查阅AT 分区所、AT 满足V 停作业条件。
1.工作领导人宣读工作票。
2.支柱号、行车防护、轨道车运行段、作业小组人数、线路情况等。
工时要将本次作业任务和安全措 知轨道车当班司机。
1票人签认。
2签字的票(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接触网作业地线操作人作业标准指导书[推荐5篇]第一篇:接触网作业地线操作人作业标准指导书地线操作人作业标准指导书(岗位职责)地线操作人作业作业前准备→挂拆地线作业中→作业结束送电→撤离现场。
地线操作人的职责、工作要求:a)要服从地线监护人的指挥,遵章守纪。
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及时果断地提出,坚持安全作业。
b)地线操作人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
c)明确本次作业任务、封锁范围、作业内容、需停电的设备后,装设地线的位置、数量。
d)接地线应可靠安装,不得侵入限界,要有防风摆措施。
e)必须妥善保管地线、验电器,每次作业前检查试用,保证在使用时性能良好。
f)所有作业必须在地线监护人的监护下进行,严谨臆测操作。
g)与监护人共同确认绝缘用品、验电器等状态,确保满足作业需要。
h)地线、验电器、绝缘用品在运输和使用时,必须妥善保管,防止损坏。
必要时,做好防潮措施,确保其满足绝缘性能。
作业前准备:a)听从工作领导人宣读工作票和人员安排,明确接挂地线位置及安全注意事项。
b)出工前,地线操作人根据《分工单》中需带的工具、材料去料库领取,并检查地线有无断股、散股等,确保地线状态良好。
与工区材料员共同对地线的绝缘杆进行绝缘遥测试验(2500V兆欧表),测试其有效绝缘部分的绝缘电阻。
确认地线及操作杆绝缘性能良好,数量等满足作业需要。
c)工具准备:个人工具、钢丝刷、接地线、验电器、绝缘靴、绝缘手套。
d)地线出库装载时,要妥善保管。
作业停电:a)到达现场后与地线监护人共同确认接挂地线的股道、支柱、杆号,在接到地线监护人的命令后,方可进行地线操作。
b)停电前,在监护人的监护下,设好防护后地线操作人检查地线状态,先接好接地端,做好验电、接地准备(地线不得侵入限界),确认良好后向地线监护人汇报。
c)地线监护人接到工作领导人的通知后,在监护人的监护下进行验电(垂直停电作业须在停电前在带电设备上检验验电器状态),确认该设备停电,使用验电器验电的注意事项及有关规定:(1)验电器的电压等级为25kV。
接触网专业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目录第一节简单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4)第二节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 (5)第三节基坑开挖 (11)第四节支柱组立及整正 (22)第五节供电线基础浇筑 (30)第六节硬横梁架设 (37)第七节硬横梁吊柱安装 (42)第八节隧道内化学锚栓预埋 (46)第九节化学锚栓拉拔试验 (52)第十节隧道内吊柱安装 (56)第十一节附加线架设—肩架安装 (61)第十二节附加线架设—底座安装(隧道内) (65)第十三节附加线架设—拉线安装 (69)第十四节支柱装配—测量计算 (81)第十五节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102)第十六节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 (108)第十七节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111)第十八节补偿下锚—滑轮安装 (116)第十九节补偿下锚—棘轮安装 (122)第二十节承力索架设—线索展放 (130)第二十一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138)第二十三节接触线架设 (149)第二十四节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 (156)第二十五节吊弦预配 (158)第二十六节接触网吊弦安装 (167)第二十七节绝缘锚段关节(关节式电分相)调整 (171)第二十八节接触网接地及回流引线 (176)第二十九节分段绝缘器安装 (183)第三十节隔离开关安装 (187)第三十一节避雷器安装 (196)第三十二节 27.5kV电缆敷设 (199)第三十三节电缆头制作安装 (204)第一节 简单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预配车间施工现场工程技术部腕臂结构预配预留基础检查和整改支柱安装整正腕臂结构安装 拉线安装附加线架设安装 硬横梁及吊柱安装 下锚补偿装置安装 隧道测量、锚栓安装拉拨实验、吊柱安装腕臂计算参数测量腕臂结构计算、数据提供预配车间承力索架设、中锚安装、倒鞍子整体吊弦安装 定位装置初安装接触线架设、检测 接触悬挂精调电连接安装、AB 值调整 设备、接地、回流安装标识牌安装 静态检测 动态检测承力索悬挂点测量整体吊弦计算、数据提供给预配车间整体吊弦预配基坑开挖第二节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1 适用范围适用于怀邵衡铁路桥梁、路基地段接触网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检查配合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熟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制定接口预留检查制度、检查记录表;(3)制作基础螺栓检查确认工具,准备测量工具。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3)
(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 (3)
(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4)
(三)要令及验电接地程序 (5)
(四)作业过程 (6)
(五)撤出地线及消令 (7)
(六)收工 (8)
二、岗位作业指导书 (11)
(一)工作票签发人作业指导书 (11)
(二)工作领导人作业指导书 (12)
(三)安全员作业指导书 (14)
(四)驻站联络员作业指导书 (15)
(五)现场行车防护员作业指导书 (16)
(六)地线监护人及操作人作业指导书 (17)
(七)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指导书 (18)
(八)平台操作员作业指导书 (19)
(九)车梯推扶人作业指导书 (20)
三、接触网巡视作业指导书 (21)
四、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 (23)
(一)整体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23)
(二)两跨式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26)
(三)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28)
(四)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32)
(五)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5)
(六)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9)
(七)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2)
(八)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4)
(十)绝缘子检修作业指导书 (48)
(十一)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0)
(十二)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指导书 (53)
(十三)避雷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56)
(十四)吸上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9)
(十五)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61)
(十六)扭力扳手使用作业指导书 (65)
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
1、作业计划的接收与传达
(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1及道岔编号一致。
2、工作票签发人及工作领导人查阅形天窗作业技术台账,明确牵引所、1.工作领导人宣读工作票。
2.区段,着重标明作业具体位置、柱号、
行车防护、轨道车运行区段、业小组人数、线路情况等。
作业方式、作停电作业范围、带电设备范围、
分配任务并点名提问;若涉及到轨道车配合作业,轨道车当班司机。
1应更换,若必须更换时,认。
工作领导人更换时,签认。
2
(三)要令及验电接地程序
材料、劳保用
(司机号、车站号、轨道车相关信)。
(四)作业过程
(五)撤出地线及消令
(六)收工
二、接触网巡视作业流程
二、岗位作业指导书(一)工作票签发人作业指导书
(二)工作领导人作业指导书
(三)安全员作业指导书
(四)驻站联络员作业指导书
(五)现场行车防护员作业指导书
(六)地线监护人及操作人作业指导书
(七)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指导书
(八)平台操作员作业指导书
(九)车梯推扶人作业指导书
三、接触网巡视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