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地区长6、长8油层组储层微观特征及渗流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81.86 KB
- 文档页数:2
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段致密油是中国典型的致密油分布区.源储紧密接触是致密油的典型特征与成藏条件.致密油层非均质性强,石油运移多以垂向短距离为主.已有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合水地区储层含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分析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研究其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复杂,长7段为源储一体型岩性组合,可细分为源夹储型、源储互层型与储夹源型3种类型,长6与长8段为研究区主要储层,与烃源岩形成邻源型岩性组合,细分为源储接触型、源储过渡型与源储间隔型3种类型;长7段源夹储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长6与长8段源储接触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最有利于致密油聚集;长6~长8段形成干酪根网络→孔隙+微裂缝型、干酪根网络+构造裂缝→孔隙+微裂缝型两种石油运移通道组合,为致密油充注提供有利的通道网络.【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14页(P267-280)【关键词】源储结构;岩性组合;通道类型;含油性;致密储层;裂缝;合水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热点。
旬邑地区延长组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师清高;刘高红;王冬冬【摘要】通过对旬邑地区长7油层组烃源岩评价认为,该区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且总体达到成熟阶段;长2、长6~长9油层组砂岩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有效砂体是该区的主力油气富集层系;长7油层组异常高压是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旬邑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优质烃源岩、有效砂体和异常高压等条件。
该区存在2种油气成藏模式(近源成藏和远源成藏),并形成以长7油层组烃源岩为生油源的4套生、储、盖组合(源下成藏、源内成藏、源上成藏和远源成藏)。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优质烃源岩;有效砂体;异常高压;近源成藏;远源成藏【作者】师清高;刘高红;王冬冬【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旬邑勘探开发项目指挥部,陕西咸阳7113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旬邑勘探开发项目指挥部,陕西咸阳711300;北京华油明信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旬邑地区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隆起与陕北斜坡连接部位,构造相对复杂,总体上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构造格局。
该区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北部为一平缓的近南北向展布的西倾单斜,南部地层向南抬升,地层总体上向东南抬升,局部发育鼻状隆起[1~3]。
其中,西南部延长组保存不全,长1、长2油层组普遍缺失。
长9~长6油层组是旬邑地区的主力含油层系[4~6]。
2.1 烃源特征旬邑地区长7油层组在湖侵、缺氧和丰富有机质背景下形成的暗色泥岩、页岩、油页岩是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
该套烃源岩分布稳定,一般厚度在30~50m,最发育的地区累计厚度可达70m以上。
通过对旬邑地区长7油层组烃源岩的评价认为,其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w(“A”))、总烃质量分数(w(HC))、热解产烃潜量(w(S1+S2))等反映有机质丰度的指标 (图1)总体达到好烃源岩标准。
致密油储层岩石孔喉比与渗透率、孔隙度的关系李伟峰;刘云;于小龙;魏浩光【摘要】Pore-throat rati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icroscop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ight oil reservoir rocks and it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nd displacement pressure of reservoirs. After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reservoir rocks were analyzed, such as pore-throat ratio, coordinate number, pore radius and throat radius,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 between microscopic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acroscopic physical properties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ight oil reservoir rocks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composite capillary model. Then, 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 data of 44 suites of cores taken from Chang 6 oil formation in Banqiao area were used for fitting. It is indica ted that the porosity (φ) and permeability (k) of tight oil reservoir rocks are controlled by pore radius and throat radius, respectively. There is a good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throat ratio and φ0.5/k0.25. Oil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on two suites of cores whose permeabilities are close and porosities are more different.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water displacing oil resistance in tight sandstones with higher φ0.5/k0.25 is higher.%孔喉比是致密油储层岩石最重要的微观物性之一,对储层的剩余油分布与驱替压力影响很大.利用复合毛细管模型,考虑储层岩石的孔喉比、配位数、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等孔隙结构参数,建立了致密油储层岩石的微观物性与宏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并用44组板桥地区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层岩心的恒速压汞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岩石孔隙度φ 主要受孔隙半径影响,喉道半径控制岩石的渗透率k,孔喉比与φ0.5/k0.25间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利用2组渗透率接近、孔隙度差异较大的岩心驱油实验,证实φ0.5/k0.25值大的致密砂岩,水驱油阻力大.【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5页(P125-129)【关键词】致密油;孔喉比;孔隙度;渗透率;驱油阻力;恒速压汞实验【作者】李伟峰;刘云;于小龙;魏浩光【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中心;西北大学地质系;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钻采所;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1致密储层岩石的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具有小孔微喉或者细孔微喉的特征,孔喉比能达到几十甚至数百,贾敏效应严重[1-5]。
第38卷 第4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 .38No .4 2011年8月JO URNA L OF CH ENGD U UN IVERSIT Y OF T ECHNO LOGY (Sc ience &T echno l o gy Edition )A ug .2011 [收稿日期]2010-10-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40739903)[作者简介]田亚铭(1978-),男,讲师,博士,现主要从事地质学教学与研究工作,E -mail :ty m98041119@163.co m [通讯作者]施泽进(1965-),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石油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E -mail :szj @cdut .edu .cn 。
[文章编号]1671-9727(2011)04-0378-07鄂尔多斯盆地宜川-旬邑地区长8储集层碳酸盐胶结物特征田亚铭1a 施泽进1b 宋江海2a 吴晓明2b 高 翔3 洪成云1b(1.成都理工大学 a .地球科学学院,b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2.长庆油田公司 a .勘探开发研究院,b .第七采油厂,西安710021;3.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辽宁盘景124010)[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质量严重地受碳酸盐胶结物影响。
通过对宜川-旬邑地区长8储集层薄片、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表明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是铁方解石(含铁方解石),在薄层砂岩中和厚层砂岩顶底与泥岩紧密毗邻的区域含量较高,以中细晶及粗-巨晶颗粒充填孔隙。
碳酸盐胶结物δ13C PDB 值为-5.56‰~0.22‰,δ18O PDB 值为-10.58‰~21.47‰,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58~121℃之间。
温度峰值区间为100~110℃之间。
成因分析表明该区碳酸盐胶结物来源主要与有机质及黏土矿物演化有关,形成时代较晚。
旬邑探区长8油层地层特征分析李濠宇【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旬邑地区石油开发程度不足,含油层较浅,有利于后期的开发,但前期的地质研究不足,经过前期的勘探开发后显示,长8段储层有好的油气显示,但是长8油层的产油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开展地质特征重新认识研究工作,为后期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将利用地层对比与砂体剖面分析发现由于储层的砂泥互层与隔夹层比较多导致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别强,这是制约长8油层产油量的重要因素.【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7(036)011【总页数】4页(P123-125,129)【关键词】旬邑探区;长8;储层非均质性;砂泥互层【作者】李濠宇【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1旬邑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属于陕西省铜川市以及咸阳市长武县、旬邑县、彬县区域内,该勘探区域面积7 320 km2左右。
该地区构造所处位置在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的伊陕斜坡和渭北隆起的交界处[1-5]。
旬邑地区勘探的目的层段为三叠系延长组,该层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延长组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沉积,砂体较发育。
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细砂岩或粉砂岩,储层物性差,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小于5 mD,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油气在该区的分布受岩性和构造共同控制,该油气藏属于构造岩性油气藏[6-10]。
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部,处于我国东西南北四大不同构造域(阿拉善地块、太平洋板块、祁连秦岭褶皱带和天山兴蒙褶皱带)活动影响的复合部位,西跨南北构造带;新生代中晚期以来,又受青藏高原演化、隆升和向东北挤出的明显影响,构造活动频繁,其改造强烈、地质特征复杂多样(刘池洋等,2005)。
盆地的形成演化总体经历了早古生代华北陆表海、晚古生代华北滨浅海-陆相、中生代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缘断陷等多旋回演化阶段,称其为多重叠合盆地(刘池洋,2007)。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刘高红;师清高;龚建涛;秦志成;苏占德;蔺广东【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岩性主要是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及长石溶蚀孔隙,孔喉组合主要是细孔细喉型与细孔微细喉型,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主要受岩石成分、沉积相带、孔隙结构及成岩作用共同影响.长6油层组储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综合评价其储层主要属于Ⅰ、Ⅱ类储层.【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4(028)005【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储层特征;孔隙结构;分类评价【作者】刘高红;师清高;龚建涛;秦志成;苏占德;蔺广东【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旬邑勘探开发项目指挥部,陕西咸阳7113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旬邑勘探开发项目指挥部,陕西咸阳7113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旬邑勘探开发项目指挥部,陕西咸阳7113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旬邑勘探开发项目指挥部,陕西咸阳7113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旬邑勘探开发项目指挥部,陕西咸阳7113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旬邑勘探开发项目指挥部,陕西咸阳7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旬邑地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地区西北部,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与陕北斜坡南部的过渡带,沉积上处于旬邑-宜君三角洲的前端[1-3]。
该区地处盆地边缘,勘探程度低,研究基础薄弱,因此开展储层特征研究及分类评价,对该区油气勘探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储层特征1.1 岩石学特征研究区碎屑颗粒主要是石英、长石和岩屑,分别占颗粒总体11.0%~59.6%、9%~67%、6.2%~58.25%,平均含量分别为33.12%、40.89%、25.99%。
整体上石英含量相对较少,成分成熟度低。
岩石类型主要是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以及之间的过渡岩性(图1)。
黄陵-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李永锋; 孟康; 李艳; 李二党; 韩作为; 张小军【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9(016)012【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沉积相; 碎屑流; 沉积特征【作者】李永锋; 孟康; 李艳; 李二党; 韩作为; 张小军【作者单位】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截止2014年底,在黄陵-旬邑地区长6油层组共预测地质储量1×108t,探明可动用储量0.3895×108t。
目前完钻各类探井评价井72口,56口均有不同程度含油显示,获工业油流井28口;目前在黄陵正33井区已建成10×104t产建规模开发区,外围仍处于勘探评价阶段。
已发现油藏探明储量面积小,试采效果差,动用难度大。
扩大探明储量及面积,预测可建产有利区,是黄陵-旬邑地区下一步勘探和开发的关键工作。
其中,砂体的发育与分布的研究是勘探的核心工作。
前人对黄陵和旬邑砂岩沉积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黄陵区的沉积物源和沉积特征研究存在争议。
刘锦等[1]从岩石学特征、重矿物组合研究认为,黄陵地区以北东部物源体系为主;陈飞[2]、朱宗良等[3]从重矿物分析认为,发育南部和北东部物源体系;自从付金华等[4]提出鄂多斯盆地西南地区发育浊流沉积的观点以来,众多学者从沉积特征、沉积机理、沉积相模式及沉积展布方面丰富了该认识。
但勘探实践证明,该认识在黄陵地区具有片面性。
1 沉积背景近十年来,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沉积格局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众多学者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格局提出自已的认识,对黄陵-旬邑地区的沉积相带产生了不同的认识。
何自新[5]认为,在长6油层组沉积期,旬邑地区处于南部物源体系三角洲前缘区,黄陵地区处于深湖区。
武富礼等[6]认为,长6油层组沉积期黄陵-旬邑地区处于南部物物源体系下的三角洲前缘地区。
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7段为例钟大康【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延长组)6段和长7段富含大量致密油,但由于对其微观特征与成因缺乏深入了解,阻碍了该区致密油的有效开采.为此,根据岩石孔隙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对研究区长6段和长7段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油储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远端远砂坝-席状砂及半深湖-深湖重力流沉积环境,岩石粒度细(主要为极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杂基含量高(8%~10%),几种储集岩的孔隙均极不发育,面孔率低,平均1畅8%,孔径小(平均30μm),喉道细(平均0畅08μm),平均孔隙度9%,渗透率基本上都低于0畅3×10-3μm2,物性差.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杂基微孔、长石及岩屑溶孔、胶结物晶间微孔.不同岩石类型其微观特征存在差异.沉积环境决定了其粒度细、粘土杂基高,细粒高粘土杂基岩石抗压性差,强烈的压实作用导致大量的原生孔隙损失,孔喉变得更加细小;孔喉细小的岩石由于孔隙中各种流体离子的半渗透膜效应引起强烈的碳酸盐和粘土矿物胶结,尤其是伊利石搭桥状和丝网状胶结,使岩石孔隙度渗透率进一步变差,后期酸性流体也难以进入发生溶蚀作用;云母与水云母杂基及碳酸盐胶结物对石英的强烈交代导致岩石抗压性变差以及固体体积增加,最终导致岩石的致密化.%The 6th and 7th members of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6 and Chang 7)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tight oil inthe Longdong area of Ordos Basin.However,poo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has hin-dered the exploitation of tight oil.The current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pore throat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of Chang 6 and Chang 7members of Yanchang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pore cast thin section,field e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FE-SEM) 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ght oil reservoirs were deposited in distal bar and sheet sand of delta front and gravity flow of semi-deep to deep lake,and the tight oil reservoir rocks with fine grain size and high matrix content ( 8%-10%) consist of very fine sandstones, siltstones, pelitic siltstones and silty mudstones.These reservoir rocks have very poorly developed pores,low thin section porosity averaging at 1.8%,small pore radius averaging at30μm,fine throat radius averaging at 0.08μm,low porosity averaging at 9%and low permeabi-lity of less than 0.3 ×10 -3μm2 .The main pore types of the tight oil reservoirs are micropore of intergranular matrix,dis-solution pore of feldspars and rock fragments and intercrystalline pore of cements.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oil reservoir rocks are different.The low-energ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s decisive in determining the fine grainsize and high matrix content of the reservoir sandstones,which have weak resistance to compaction in early burial stage, hence,significant amount of original pore volume is lost,and the pore throat sizes become smaller.In the reservoir rocks with tiny pore throats,the strong carbonate and clay mineral cementation ( especially the bridging and network-like ce-mentation of illite) ,caused by semi-permeable membrane effects of ions,further reduce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rocks, preventing the later acidic fluid dissolution and formation of secondary porosity.In addition, the strong replacement of quartz by detrital micas grain,hydromuscovite matrix andcarbonate cement lowers the resistance of the reservoir rocks and increases the solid volume,finally leading to the tightening of the reservoir rocks.【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13页(P49-61)【关键词】微观特征;形成机理;储层;致密油;鄂尔多斯盆地【作者】钟大康【作者单位】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随着我国对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及石油工业的发展,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已经开始从常规油气资源延伸到非常规油气资源[1-12]。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西北部延长组长6—长9致密储层微观特征孙昆;白玉彬;陈莹;庞长旭;贺姣姣【摘要】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黏土矿物X衍射、常规物性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西北部长6—长9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长6—长9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胶结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储层物性总体很差,属于致密储层,但不同层位储层物性差异明显;储层孔隙类型以长石类溶孔为主,其次为残余粒间孔,孔隙结构极其复杂;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有关,不同沉积微相和粒度变化的储层物性差异明显,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压实作用是破坏储层物性的第一要素,胶结作用使储层进一步致密化,而溶蚀作用大大改善了储层物性;构造成因的裂缝对储层渗透率有显著影响,而对孔隙度影响微弱.研究成果可为志丹油田致密油藏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8页(P34-41)【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延长组;志丹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孙昆;白玉彬;陈莹;庞长旭;贺姣姣【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陕西延安717500;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陕西延安717500;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1引言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致密油气的重要生产基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气源之一。
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日益增长,而鄂尔多斯盆地可供勘探的地区越来越少。
志丹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图1),以往勘探开发主力油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次为长2油层组和侏罗系延10油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