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讨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25
口语交际《讨论》课件汇报人:日期:•讨论的基本概念与意义•讨论技巧与策略•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目录•角色扮演与模拟场景训练•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讨论的基本概念与意义讨论特点交互性: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交流方式,参与者之间可以互相倾听、表达和反馈。
目的性:讨论通常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或主题,参与者围绕该目的或主题展开交流。
开放性:讨论的话题或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答案,鼓励参与者发表不同观点。
讨论定义:讨论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就某一话题或问题,进行交流、表达和分享意见的过程。
讨论定义及特点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讨论有助于参与者了解不同观点,拓宽思维视野,增进对问题的理解。
增进理解参与讨论可以锻炼参与者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培养能力讨论中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有助于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意,推动创新。
促进创新讨论在生活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尊重他人理性表达求同存异培养良好讨论习惯01020304在讨论中积极参与,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尊重他人的观点,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
在讨论中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表达,用事实和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中寻求共同点,接受不同观点的存在,努力达成共识。
02讨论技巧与策略保持眼神接触,通过点头或微笑表示理解,避免打断对方。
有效倾听反馈信息提问澄清重述对方观点,确保理解正确,鼓励对方继续表达。
在合适的时候提出问题,以了解对方观点或需求。
030201倾听技巧在讨论开始前明确自己的观点,有助于使讨论更有针对性。
明确观点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解释和支持,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提供解释和支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贡献,避免攻击性语言和贬低他人。
尊重他人表达观点方法处理异议和冲突策略保持冷静在讨论中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言辞和行为。
寻求共同点寻找与对方的共同点,有助于化解冲突和达成共识。
2024年口语交际《讨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二章“口语交际”中的“讨论”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讨论的定义、讨论的类型、讨论的技巧以及如何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讨论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讨论方式。
2. 培养学生在讨论中有效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3.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的耐心和尊重他人观点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在讨论中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以及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重点:讨论技巧的运用,包括表达、倾听、提问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讨论话题卡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讨论话题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关于环保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讨论的定义、类型、技巧等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讨论话题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展示(15分钟)各小组选取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关于社会热点的讨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讨论的定义、类型、技巧2. 讨论中应注意的问题3. 本节课的讨论话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如何在讨论中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有关讨论技巧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课后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学生展示和互动环节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讨论技巧的运用,包括表达、倾听、提问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讨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讨论》章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讨论的技巧、如何组织讨论、如何发表个人观点、如何倾听他人意见以及如何达成共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讨论的基本技巧,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2. 培养学生组织讨论和发表个人观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讨论技巧的运用,包括组织讨论、发表观点、倾听他人意见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处理讨论中的争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争议话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讨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讨论技巧(10分钟)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讨论的技巧,包括组织讨论、发表观点、倾听他人意见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个话题,演示如何组织讨论,并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给定的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汇报(10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达成共识。
六、板书设计1. 口语交际讨论① 讨论技巧② 组织讨论③ 发表观点④ 倾听他人意见⑤ 达成共识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更多的讨论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讨论技巧的讲解与练习3. 小组汇报与点评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争议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通过情景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讨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讨论的重视程度。
二、讨论技巧的讲解与练习(1)讲解讨论技巧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课件(共21张PPT)(共21张PPT)语文口语交际活动课:讨论授课人:湖北黄石有色中学汪燕飞教学目标1.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2.了解讨论的特点与规则3. 在具体实践中掌握讨论要领,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什么是讨论?讨论是学习与研究的一种方式,是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以表达意见,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的口头交流行为。
讨论与辩论、争论的不同讨论是围绕一个话题分别发表意见,即使有辩论,总体方向也往往是一致的,根本目的往往也是共同的。
辩论则是双方朝相反的方向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以压制对方为胜。
争论一般也是围绕同一话题,但争论通常是偶然的,随性的,而讨论是有目的,有准备的,而且不像争论那么好胜,讨论更注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讨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目的,讨论可分为谋求共识、共商对策、同觅创意等;根据不同的内容,则可以分成政策讨论、艺术讨论等;根据不同场合,还可以分为法庭讨论、会场讨论、课堂讨论等。
讨论的原则方向性,全员性,互动性和有序性。
讨论的特点有统一的议题,有秩序井然的过程,有互动合作的交流,有相对一致的结论(求大同存小异)。
实例评析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子,庄子,司马迁,这样才有中国味。
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就知道古代,古代,古代就好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丙: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
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
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丁: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位置。
实战演练请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整理出讨论报告,在全班展示。
问题1.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问题2.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1. [2022·毕节]互联网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