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99.50 KB
- 文档页数:18
计算机应用基础全部教案第一节: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0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能够:- 理解计算机的定义及其基本组成部分;- 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其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
4. 教学过程(1)引入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无处不在,并且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发挥着作用。
那么,你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吗?本课将带领我们一起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2)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处理和存储数据的电子设备。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组件。
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等。
(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的核心部件。
- 内存(Memory):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等。
-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外部,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 存储设备:用于永久保存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如硬盘、光盘等。
(4)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输入:通过输入设备将外部数据输送到计算机中。
- 处理:中央处理器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
- 输出: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输出设备展示给用户。
- 存储:将重要的数据和程序保存到存储设备中,以备后续使用。
(5)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计算机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第一台计算机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任务,而现在的计算机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巨大的存储容量。
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科学研究、商业管理、医疗保健等。
5.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的定义、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使学生熟练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包括网络浏览、信息搜索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5、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网络安全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Windows 操作系统的操作技巧,如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2)办公软件中 Word 的排版、Excel 的函数运用和 PowerPoint 的设计制作。
(3)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2、难点(1)Excel 复杂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2)PowerPoint 中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的合理搭配。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相关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讨论法: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设备1、计算机教室,配备足够数量的计算机。
2、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演示操作。
3、网络连接,以便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和资源搜索。
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 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实例,如智能家居、在线办公、电子商务等,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应用基础。
2、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解(约 2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现代的微型计算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2)讲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包括硬件(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等)和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全套)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阐述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1.2 计算机系统组成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讲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及作用阐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3 计算机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及作用讲解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阐述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操作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2.1 文字处理概述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及作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阐述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2 微软Word 2010介绍Word 2010的界面及功能讲解Word 2010的基本操作阐述Word 2010的高级应用技巧2.3 开放办公文档(如:LibreOffice Writer)介绍开放办公文档的概念及优势讲解开放办公文档的基本操作阐述开放办公文档的高级应用技巧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3.1 电子表格概述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及作用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阐述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3.2 微软Excel 2010介绍Excel 2010的界面及功能讲解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阐述Excel 2010的高级应用技巧3.3 开放办公电子表格(如:LibreOffice Calc)介绍开放办公电子表格的概念及优势讲解开放办公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阐述开放办公电子表格的高级应用技巧第四章:演示文稿软件4.1 演示文稿概述介绍演示文稿软件的概念及作用讲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阐述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4.2 微软PowerPoint 2010介绍PowerPoint 2010的界面及功能讲解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操作阐述PowerPoint 2010的高级应用技巧4.3 开放办公演示文稿(如:LibreOffice Impress)介绍开放办公演示文稿的概念及优势讲解开放办公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阐述开放办公演示文稿的高级应用技巧第五章:互联网应用基础5.1 互联网概述介绍互联网的概念及发展历程讲解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阐述互联网的应用领域5.2 网页浏览与搜索介绍网页浏览器的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阐述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5.3 电子邮件应用介绍电子邮件的概念及基本组成讲解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的使用方法阐述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技巧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6.1 计算机网络概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发展历程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拓扑结构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6.2 网络协议与通信介绍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概念及作用讲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特点阐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6.3 网络设备与互联网接入介绍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讲解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及其原理阐述网络安全的概念及措施第七章:常用软件与工具7.1 压缩软件介绍压缩软件的概念及作用讲解压缩软件的基本操作及使用方法阐述压缩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7.2 文件传输工具介绍文件传输工具的概念及作用讲解文件传输工具的基本操作及使用方法阐述文件传输工具的高级应用技巧7.3 杀毒软件与计算机防护介绍杀毒软件的概念及作用讲解杀毒软件的基本操作及使用方法阐述计算机防护的措施及注意事项第八章:图像处理软件8.1 图像处理概述介绍图像处理软件的概念及作用讲解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阐述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8.2 微软Photoshop 2010介绍Photoshop 2010的界面及功能讲解Photoshop 2010的基本操作阐述Photoshop 2010的高级应用技巧8.3 开源图像处理软件(如:GIMP)介绍开源图像处理软件的概念及优势讲解开源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阐述开源图像处理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第九章:音频与视频处理软件9.1 音频与视频处理概述介绍音频与视频处理软件的概念及作用讲解音频与视频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阐述音频与视频处理的基本操作9.2 微软Windows Media Player介绍Windows Media Player的界面及功能讲解Windows Media Player的基本操作阐述Windows Media Player的高级应用技巧9.3 开源音频与视频处理软件(如:VLC Media Player)介绍开源音频与视频处理软件的概念及优势讲解开源音频与视频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阐述开源音频与视频处理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第十章:编程基础与算法10.1 编程语言概述介绍编程语言的概念及分类讲解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及特点阐述编程语言的应用领域10.2 常见编程语言及其基本操作介绍常见编程语言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讲解编程语言的基本操作及编程技巧阐述编程语言的高级应用及算法实现10.3 算法与数据结构介绍算法的概念及分类讲解算法的设计方法及其分析阐述常见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场景第十一章:数据库基础11.1 数据库概述介绍数据库的概念及发展历程讲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阐述数据库的基本术语和概念11.2 微软Access 2010介绍Access 2010的界面及功能讲解Access 2010的基本操作阐述Access 2010的高级应用技巧11.3 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介绍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及优势讲解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阐述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级应用技巧第十二章:网页设计与制作12.1 网页设计概述介绍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概念讲解网页设计的工具及软件阐述网页设计的基本流程12.2 微软FrontPage 2010介绍FrontPage 2010的界面及功能讲解FrontPage 2010的基本操作阐述FrontPage 2010的高级应用技巧12.3 开源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如:Drupal、Joomla)介绍开源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的概念及优势讲解开源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阐述开源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第十三章: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13.1 计算机维护概述介绍计算机维护的重要性及内容讲解计算机硬件维护的方法及技巧阐述计算机软件维护的方法及技巧13.2 计算机故障排除介绍计算机常见故障的类型及原因讲解计算机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及步骤阐述计算机故障排除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第十四章: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14.1 信息安全概述介绍信息安全的概念及重要性讲解信息安全的风险及威胁阐述信息安全的基本策略及措施14.2 隐私保护介绍隐私保护的概念及重要性讲解隐私保护的方法及技巧阐述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第十五章:前沿计算机技术15.1 云计算与大数据介绍云计算的概念及应用领域讲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处理技术阐述云计算与大数据的结合与发展趋势15.2 与机器学习介绍的概念及发展历程讲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领域阐述与机器学习的发展前景15.3 物联网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及架构讲解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及技术要点阐述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互联网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常用软件与工具、图像处理软件、音频与视频处理软件、编程基础与算法、数据库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前沿计算机技术等内容。
教育实习电子教案实习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 熟悉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3.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等。
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输出设备等。
教学活动: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演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功能。
3. 介绍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和作用。
4. 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了解程度。
3.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组成的理解情况。
4. 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第二章:操作系统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优化方法。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功能。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用操作:启动和关闭程序、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4. 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优化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演示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用操作。
4. 练习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优化。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的熟悉程度。
3. 检查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用操作的掌握情况。
4. 评估学生对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优化的能力。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
2. 熟悉Word操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3. 掌握Word操作软件的高级技巧。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
2. Word操作软件的界面和功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案一、实训目标1.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2. 熟悉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程序。
3.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认识与操作a. 熟悉计算机的各个硬件组件及其功能b. 学习如何连接和配置计算机硬件c. 了解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及其优化方法2.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a. 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b.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c. 熟悉计算机的系统设置和优化3. 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a. 学习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b. 掌握文档的编辑、排版和打印c. 学习如何制作精美的4. 表格处理软件的操作a. 学习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b. 掌握电子表格的创建、编辑和格式化c. 学习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5. 演示文稿软件的操作a. 学习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b. 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和播放c. 学习如何制作生动有趣的演示文稿三、实训步骤1. 实训准备:了解实训内容,准备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
2. 实训讲解:讲解每个实训项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实训操作: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能。
4. 实训辅导: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实训评价1. 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实训时间安排1. 实训一:计算机硬件的认识与操作(2学时)2. 实训二: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2学时)3. 实训三: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2学时)4. 实训四:表格处理软件的操作(2学时)5. 实训五:演示文稿软件的操作(2学时)六、实训六:网络基础与应用1. 实训目标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会设置和管理网络环境。
掌握基本的网络应用技能。
2. 实训内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等。
网络设备的使用:学习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开关机、操作界面熟悉、文件管理等。
2. 培养学生使用常用应用程序(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进行基本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操作:开关机、熟悉操作界面、文件管理。
2. Word基本操作:文档创建、编辑、排版、保存。
3. Excel基本操作:工作表创建、数据录入、简单计算、图表制作。
4. PowerPoint基本操作:演示文稿创建、编辑、幻灯片播放、动画效果设置。
5. 网络应用:浏览器使用、信息检索、电子邮件发送与接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 演示+ 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计算机基本操作2. 第二课时:Word基本操作3. 第三课时:Excel基本操作4. 第四课时:PowerPoint基本操作5. 第五课时:网络应用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
六、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
2. 教学课件和实训指导书。
3. 互联网资源,用于信息检索和交流。
七、教学步骤1. 计算机基本操作:a. 讲解并演示开关机、操作界面熟悉、文件管理等基本操作。
b. 学生跟随演示,进行实际操作。
c. 分组讨论,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 Word基本操作:a. 讲解并演示文档创建、编辑、排版、保存等基本操作。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优秀13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篇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模块:教材资料一、教材选用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参考资料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资料,这里面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优秀教材还有普通本科“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满足部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文献资料我们的文献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平台,在上面能解决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以及网上动态教学信息等。
第二模块:课程目标及学前指导(双导环节)一、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
情感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而服务的习惯。
二、学前指导(面授导学)本校专科学生基本情况是学习基础为非零起点,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
大多数生源为学历低的在职人员,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
大部分学生课堂内学习态度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一般。
学习信心、学习毅力不足,易受挫。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可能因为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面网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网上导学)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实训课教案教案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悉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基本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训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
2.办公软件应用:Word文档编辑、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
3.网络应用:浏览器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网络通信等。
4.常用软件安装与使用:杀毒软件、压缩软件、输入法、图像处理软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应用。
2.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网络故障排查。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2.演示法:演示操作步骤,让学生跟随操作。
3.任务驱动法:布置实训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1)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
(2)办公软件应用:讲解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基本操作。
(3)网络应用:介绍浏览器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网络通信等。
3.实训操作:(1)计算机硬件识别与连接。
(2)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
(3)办公软件应用:Word文档编辑、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
(4)网络应用:浏览器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网络通信。
4.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实训成果,总结经验。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以及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
实验要求: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进行管理。
实验仪器windows2000(或XP)系统的计算机实验内容一、资源管理器的使用(1)单击“开始”菜单的右键,调出快捷菜单,从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打开“资源管理器”对话框。
(2)在“资源管理器”中查看C盘中的内容。
(3)将C盘中的文件分别采用“小图标”、“列表”、“详细资料”三种显示格式来查看其内容。
观察其变化。
(4)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单击“我的文档”图标。
在窗口的右侧将显示“我的文档”中的文件。
(5)在“我的文档”窗口中创建下列文件夹结构。
(6)在A文件夹下建立新文件H。
(7)将文件夹D改名为“tree”。
(8)将文件G复制到文件夹F中(3)设置标题:隶书、三号、波浪线、居中对齐、段后间距1行。
(4)设置正文:宋体、五号、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2个字符。
(5)设置最后一行:幼圆、小四、斜体、兰色、灰色底纹、右对齐。
(6)设置分栏:将第一段分为两栏,加分隔线。
(7)设置边框:为第二段添加阴影边框。
(8)编辑完,保存后关闭文档W2.DOC。
二、编辑排版(1)在Word应用程序中新建一个文档,文件名为W3.DOC。
(2)按样文录入下列文字:(3)设置页面:纸张大小:B5,页边距:均为2cm。
(4)设置标题:幼圆、三号、字符间距5磅、居中对齐、。
(5)设置正文:宋体、五号、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2个字符。
(6)设置首字下沉:为第一段设置首字下沉,下沉行数:两行。
下沉文字:隶书、距正文0.5cm。
(7)设置边框和底纹:将第二段设置为浅灰色底纹、双波浪线边框。
(8)设置分栏:将第三段分为两栏,不加分隔线。
(9)设置页眉和页脚:在页眉输入文字“动物世界”,在页脚插入页号。
(10)编辑完,保存后关闭文档W3.DOC。
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注意文档格式化操作的方法、步骤;2、对所做的各项操作要反复练习直至熟练3、对操作过程中不熟练的或不清楚的要及时向老师发问。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1.2 计算机操作系统熟悉常用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掌握文件管理和系统设置的方法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2.1 文字处理基础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保存文档等掌握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学习插入图片、表格等元素2.2 排版与打印学习文档的排版技巧,如分栏、加边框等掌握打印设置和打印预览的方法了解打印机的连接和使用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3.1 电子表格基础学习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保存工作簿等掌握单元格格式设置、数据输入和编辑方法学习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3.2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学习使用图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等进行数据分析掌握数据筛选、排序和查找的方法了解电子表格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第四章:演示文稿软件4.1 演示文稿制作基础学习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保存演示文稿等掌握幻灯片布局、设计和切换效果的设置方法学习插入图片、图表、视频等元素4.2 演示文稿表演技巧掌握如何有效地使用演示文稿进行演讲了解演示文稿在商务、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五章:网络应用基础5.1 互联网基础学习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和网页搜索技巧学习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5.2 网络通讯与共享学习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网络通讯掌握文件和的方法了解网络共享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第六章:数据库基础6.1 数据库概述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学习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对象的方法6.2 数据表设计与操作学习数据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操作了解数据类型、索引和约束的使用6.3 数据库查询与更新学习查询语句的编写和执行掌握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理解SQL语言的基本功能和应用第七章:程序设计基础7.1 编程语言概述了解常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C++等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掌握编写简单的程序并进行调试的方法7.2 算法与数据结构学习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等理解算法与数据结构的相互关系7.3 程序设计实践完成一定难度的编程题目,提高编程能力学习使用版本控制工具,如Git,进行代码管理和协作开发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规范第八章:多媒体处理与应用8.1 多媒体基本概念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学习多媒体文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播放等掌握多媒体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8.2 图像与音频处理学习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剪裁、调整大小、滤镜等掌握音频文件的基本处理方法,如剪辑、混音、格式转换等了解多媒体在广告、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8.3 视频处理与动画制作学习视频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剪辑、特效、字幕等掌握动画制作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如Flash、After Effects等理解视频剪辑与动画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第九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9.1 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模型掌握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的使用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搭建和维护方法9.2 网络安全与防护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掌握防火墙、病毒防护软件的使用理解安全策略和数据加密的重要性9.3 信息安全实践学习进行安全防护和漏洞修复的实际操作掌握进行网络安全测试和监控的方法了解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第十章:计算机应用综合实训10.1 项目需求分析学习如何分析项目需求和制定计划掌握项目的时间管理和资源分配了解项目进展的监控和评估方法10.2 项目实施与测试完成项目的实际操作,如软件开发、系统搭建等学习进行项目的测试和调试理解项目文档编写和报告的重要性10.3 项目总结与展示学习对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估掌握项目成果的展示和推广方法了解如何从项目中吸取经验和提高自身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组成:需要重点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如CPU、内存、硬盘、显卡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精选9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篇一二、试行分级教学方案从上学期开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方式如下。
1、实行分级教学所谓分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或水平而采取的分模块、分快慢等级的教学方式。
在入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自愿申请办理免修免考或免修不免考手续,再对其他同学进行分级教学。
如-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安排2006级经济管理系、艺术系和酒店管理系的23个行政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根据学生水平拆分成二个模块22个教学班,其中第一模块为经管酒店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第二个模块为经管艺术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
同一模块安排相同时间上课(不同模块上课时间可根据学校的机房情况错开安排),不同教学班上课地点、任课教师不同,不同等级教学内容不同。
经过分级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快班学生水平较高,一般基础已经过关则以加强、提高为主,目前我们采用机房上课形式,可采用每周以大班讲座一次,集中二次上机练习;中班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而慢班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并且补加上机课时。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通过分级教学,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提高、扩充,基础差的学生因加强了基础的操作,操作熟练了,学习的自信也增强了。
分级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模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使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在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乃至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全套)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计算机的分类与特点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二章: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述操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操作系统的种类与选择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第三章: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与应用第四章:办公应用软件办公应用软件的概述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与操作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与操作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与操作第五章:数据管理与数据库数据的概念与表示数据库的概述与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与操作第六章:算法与程序设计算法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流程图的绘制与算法的描述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与使用第七章:计算机安全与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与信息安全的概念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杀毒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第八章: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与拆解计算机故障的排除与维修计算机性能的优化和升级第九章: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与方法软件测试与调试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第十章:计算机伦理与社会责任计算机伦理的基本原则计算机的社会影响与责任计算机行业的职业道德与法规结语本教案的编写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其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计算机导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办公应用软件、数据管理与数据库、算法与程序设计、计算机安全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以及计算机伦理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希望学生通过本教案的学习,能够真正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历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介绍一些重要的计算机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介绍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开机、关机、重启等基本操作。
让学生学会使用鼠标、键盘进行基本的输入输出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应用2.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介绍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
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让学生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包括桌面、开始菜单、任务栏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磁盘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操作。
2.3 其他操作系统简介简要介绍Linux和macOS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WPS Office等。
3.2 Microsoft Word的使用让学生熟悉Microsoft Word的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Microsoft Word进行文档创建、编辑、排版、打印等基本操作。
3.3 其他文字处理软件简介简要介绍WPS Office等其他文字处理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应用4.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WPS Office等。
4.2 Microsoft Excel的使用让学生熟悉Microsoft Excel的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工作表等。
一、实训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二、实训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包括Windows操作、办公软件使用等。
2. 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实训课程内容1. Windows操作:桌面设置、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磁盘管理、备份与还原等。
2. 办公软件使用:Word文档编辑、Excel表格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
3. 网络应用: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网络聊天、下载资源等。
4. 常用工具软件:杀毒软件、压缩软件、翻译软件等。
四、实训教学过程1. 实训准备阶段(1)收集整理实训教材和教学资源,确保实训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编写实训教案,明确实训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3)准备实训场地和设备,确保实训环境良好。
2. 实训实施阶段(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实训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训讲解:详细讲解实训操作步骤,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3)分组实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4)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总结评价:实训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总结汇报,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实训总结阶段(1)收集实训成果:整理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作品,如Word文档、Excel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
(2)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反思总结:教师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实训考核评价1. 实训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如操作熟练程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给予相应评价。
2. 实训成果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实训作品,如Word文档、Excel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给予相应评价。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
2. 设计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能力:1.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进行常规操作;2.掌握常见的应用程序的安装和使用,包括邮件、办公软件、浏览器、微信等;3.掌握常见的互联网应用的使用,包括搜索引擎、网页浏览、社交网络、云存储等;4.掌握基本的编程语言和思想,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了解常用的开发工具和技术。
3.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包含以下三个部分:3.1. 基本操作实训本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磁盘管理、病毒查杀、软件安装等。
具体内容如下:1.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操作;2.文件的创建、重命名、删除、复制和移动等基本操作;3.磁盘分区、格式化、扩容等磁盘管理技术;4.常见的病毒查杀软件使用方法;5.常见的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包括邮件客户端、办公软件、浏览器、微信等。
3.2. 互联网应用实训本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互联网应用技能,包括搜索引擎、网页浏览、社交网络、云存储等。
具体内容如下:1.常见的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搜索技巧;2.网页浏览器的使用技巧,包括书签、标签页等;3.社交网络的注册和使用,包括QQ、微博、知乎等;4.云存储的注册和使用,包括百度云、360云盘、腾讯微云等。
3.3. 编程语言实训本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一门基本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思想,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了解常用的开发工具和技术。
具体内容如下:1.编程语言的选择和介绍,包括Java、Python、C++等;2.基础语法和数据类型的学习;3.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学习;4.常用的编程工具和开发技术的了解和使用,包括Eclipse、PyCharm、Visual Studio等。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了一系列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课程。
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案例”为例,详细阐述实践教学过程。
二、案例目标1.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案例内容1.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2. 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3. 教学时长:16周4. 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工作原理等。
(2)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
(4)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等。
(5)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SQL语言等。
四、案例实施过程1. 前期准备(1)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编写教案:根据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3)准备教学资源: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教材、课件、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源。
2. 教学实施(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等理论内容。
(2)实践教学: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实验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项目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如制作PPT、制作Excel表格、编写SQL语句等。
3.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等。
(2)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项目成果:评价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如PPT、Excel表格、SQL语句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案教案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学会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
4.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2.操作系统使用(以Windows为例)3.办公软件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4.计算机网络基础5.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三、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16学时1.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4学时1.2操作系统使用:4学时1.3办公软件使用:4学时1.4计算机网络基础:2学时1.5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2学时2.实践教学:共计16学时2.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2学时2.2操作系统使用:4学时2.3办公软件使用:6学时2.4计算机网络基础:2学时2.5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2学时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演示、讨论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
2.实践成绩:包括实践操作、实验报告等,占比4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30%。
4.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求和。
六、教学资源1.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籍:《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第一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3.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在线课程资源。
4.实验室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网络设备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实验名称实验2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控制面板的使用及系统管理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以及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
实验要求: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进行管理。
实验仪器windows2000(或XP)系统的计算机实验内容一、资源管理器的使用(1)单击“开始”菜单的右键,调出快捷菜单,从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打开“资源管理器”对话框。
(2)在“资源管理器”中查看C盘中的内容。
(3)将C盘中的文件分别采用“小图标”、“列表”、“详细资料”三种显示格式来查看其内容。
观察其变化。
(4)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单击“我的文档”图标。
在窗口的右侧将显示“我的文档”中的文件。
(5)在“我的文档”窗口中创建下列文件夹结构。
(6)在A文件夹下建立新文件H。
(7)将文件夹D改名为“tree”。
(8)将文件G复制到文件夹F中(9)删除文件C。
(10)查找扩展名为“doc”的文件,任选两个复制到H文件夹中。
(11)关闭“资源管理器”窗口。
二、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1)单击【开始】→【控制面板】→【日期/时间】选项,调整正确的系统日期与时间。
(2)单击【区域选项】调整日期与时间的格式。
(3)单击【显示】,设置自己喜欢的墙纸。
(4)单击【系统】,查看系统设置。
(5)关闭“控制面板”对话框。
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认真领会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及作用2、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要熟练,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3、控制面板的使用设置要基本熟练,部分功能需逐步理解实验名称实验7 文档格式设置、文档排版目的和要求掌握字符格式化和段落格式化的方法,掌握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
实验仪器windows系统和安装Word的计算机实验内容一、格式化操作(1)在Word应用程序中新建一个文档,文件名为W2.DOC。
(2)按样文录入下列文字:(3)设置标题:隶书、三号、波浪线、居中对齐、段后间距1行。
(4)设置正文:宋体、五号、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2个字符。
(5)设置最后一行:幼圆、小四、斜体、兰色、灰色底纹、右对齐。
(6)设置分栏:将第一段分为两栏,加分隔线。
(7)设置边框:为第二段添加阴影边框。
(8)编辑完,保存后关闭文档W2.DOC。
二、编辑排版(1)在Word应用程序中新建一个文档,文件名为W3.DOC。
(2)按样文录入下列文字:(3)设置页面:纸张大小:B5,页边距:均为2cm。
(4)设置标题:幼圆、三号、字符间距5磅、居中对齐、。
(5)设置正文:宋体、五号、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2个字符。
(6)设置首字下沉:为第一段设置首字下沉,下沉行数:两行。
下沉文字:隶书、距正文0.5cm。
(7)设置边框和底纹:将第二段设置为浅灰色底纹、双波浪线边框。
(8)设置分栏:将第三段分为两栏,不加分隔线。
(9)设置页眉和页脚:在页眉输入文字“动物世界”,在页脚插入页号。
(10)编辑完,保存后关闭文档W3.DOC。
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注意文档格式化操作的方法、步骤;2、对所做的各项操作要反复练习直至熟练3、对操作过程中不熟练的或不清楚的要及时向老师发问。
实验名称实验8表格制作与处理目的和要求掌握简单制作及编辑表格,将文字转换为表格的方法。
实验仪器windows2000系统和安装Word2000的计算机实验内容(1)在Word应用程序中新建一个文档,文件名为W4.DOC。
(2)按样文制作并编辑表格:(3)录入下列文字部分计算机病毒名称增加破坏Alliance N/A DLPAmi N/A DLPANARCHY N/A DLPAntiDMA N/A DLPAppder N/A DLP(4)将录入文字转换为表格,并使用自动套用格式“彩色2”表格(5)编辑完,保存后关闭文档W4.DOC。
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文字转换为表格时要注意转换符的设置2、表格的操作要反复练习直至熟练实验名称实验9 Word综合实训目的和要求掌握如何插入艺术字、图片及格式的设置,插入文件等实验仪器windows系统和安装Word的计算机实验内容一、图文混排(1)在Word应用程序中新建一个文档,文件名为W5.DOC。
(2)按样文录入下列文字:(3)设置标题艺术字:式样为“第二行第五列”,字体为“隶书”,字形为“波形2”,填充效果为“熊熊火焰”,线条为“无线条颜色”,放在合适位置。
(4)设置项目符号:为第2、3、4段添加项目符号,符号为“X”(5)插入图片:插入剪贴画,环绕方式为“四周型”,设置图片大小“高:3cm,宽:4cm”,放在文档合适位置。
(6)插入文件:插入W3.DOC文件,放在文档末尾。
(7)编辑完,保存后关闭文档W5.DOC。
实验名称实验11 创建、编辑图表目的和要求掌握图表的创建与编辑。
实验仪器windows2000系统和安装Excel2000的计算机实验内容(1)按如下图所示的数据做三维分离型饼图。
完成后将结果保存,文件名为E2(2)根据下图所示表的数据作一个直方图。
1)将每人的基本工资、附加工资用直方图来表示。
2)图表标题为:“基本工资、附加工资图表”。
3)X轴标题为“姓名”。
4)Y轴标题为“元”。
5)Y轴最大刻度值为700。
完成后将结果保存文件名为E3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认真仔细;2、对表格的格式化操作要认真体会;3、对自己不清楚的内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实验名称实验12 公式与函数、数据处理目的和要求掌握公式和函数的引用方法,能够熟练的对数据进行计算,数据排版、筛选、合并计算等操作实验仪器windows2000系统和安装Excel2000的计算机实验内容一、完成下列操作(1)利用数据自动填充功能,用等差序列填充序号一列。
(2)利用函数的计算功能,分别计算合计与平均,结果分别放在相应的单元格中。
(3)将结果保存,文件名为E4二、完成下列操作(1)以“成绩1”为关键字,以递增方式排序。
(2)筛选出“成绩1”大于80且“成绩2”大于70的记录。
(3)利用下面数据,在课程安排统计表中进行“求和”合并计算。
学号姓名成绩1成绩2成绩3成绩4 总成绩平均成绩90220002 张成祥97 94 93 93 377 9490220013 唐来云80 73 69 87 309 7790213009 张雷85 71 67 77 300 7590213022 韩文歧88 81 73 81 323 8190213003 郑俊霞89 62 77 85 313 7890213013 马云燕91 68 76 82 317 79 (4)完成后将结果保存,文件名E5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严格注意公式及函数的的格式2、注意结果的保存实验名称实验14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目的和要求掌握建立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掌握编辑幻灯片的基本方法,掌握修饰幻灯片的基本方法。
实验仪器windows2000系统和安装Powerpoint2000的计算机实验内容1.熟悉PowerPoint2000窗口界面(1)按“内容提示向导”建立一个演示文稿(2)熟悉PowerPoint2000窗口界面,利用向导创建幻灯片如图1。
图12.制作幻灯片(1)制作第一张幻灯片将标题名“计算机文化基础”改为艺术字,艺术字格式为:“华文行楷”、“72号”、“加粗”;艺术字样式为第一行第一列:艺术字形状为“细上弯弧”,适当调整艺术字的位置;副标题名为“华北航天工业学院”,“隶书”,“28号”,“加粗”,适当调整副标题的位置;左上角文本为“2002年度第二学期报告”。
如下图2。
图2 第一张幻灯片样图(2)制作第二张幻灯片标题名为“简介”,在清单文本框中输入内容提要,文本格式为:隶书、36号、加粗、行距1行、段前0.5行.在幻灯片的右边插入一个图片,适当调整文本框与图片的位置。
如图3。
图3 第二张幻灯片样图(3)制作第3张幻灯片标题名为“师资力量”,删除原有的清单文本框,插入一张表格和一幅剪贴画。
如图4图4 第三张幻灯片样图(4)制作第4张幻灯片标题名为“教学安排”,删除原有的清单文本框,插入一个张组织结构图。
(5)制作第5张幻灯片标题名为“期末成绩分析”,删除原有的清单文本框,插入一张图表。
如图5图5 第五张幻灯片样图3.调整幻灯片在演示文稿中位置将第4个幻灯片移到第3个幻灯片之前。
4.保存演示文稿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注意演示文稿建立过程中的步骤方法、技巧2、对不清楚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实验名称实验15 PowerPoint综合实训目的和要求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学会设置“幻灯片切换”和“预设动画”效果,会使用“动作按钮”来链接幻灯片。
实验仪器windows2000系统和安装Powerpoint2000的计算机实验内容(1)制作一个演示文稿,该演示文稿包含4幻灯片,其中第一张幻灯片如图所示,各幻灯片之间实现链接。
(2)分别制作内容为“学习经历”、“获奖情况”、“爱好与特长”三张幻灯片,内容自行组织。
(3)根据自己审美观点,美化演示文稿。
(第一张幻灯片格式仅供参考)(4)四张幻灯片之间切换方式为:盒状展开、中速、无声音。
(5)为第一张幻灯片的“学习经历”、“获奖情况”、“爱好与特长”设置超级链接,使其可以链接到相应的幻灯片。
(6)为第二、三、四张幻灯片添加“动作按钮”,使其链接到第一张幻灯片。
(7)为第二、三、四张幻灯片的标题和文本设置自定义动画,动画效果自选。
(8)以“我的幻灯片”为文件名进行保存。
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认真体会各项操作的技巧、方法2、对各项操作要仔细对比,体会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指导张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