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食醋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 格式:ppt
- 大小:839.00 KB
- 文档页数:71
食醋发酵生产概述1、定义食醋是以粮食、果实、酒类等含有淀粉、糖类、酒精的物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酸性调味品。
著名品种: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江浙玫瑰米醋、东北白醋、福建红曲醋。
食醋是传统的调味品,我国酿醋自周期开始,已有2500年历史。
食醋分酿造醋、合成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不仅是调味佳品,经常食用对健康也有益。
合成醋也称醋精,用可食用的冰醋酸稀释而成,其醋味很大,但无香味。
冰醋酸对人体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使用时应进行稀释,一般规定冰醋酸含量不能超过3%-4%。
这种醋不含食醋中的各种营养素,因此不容易发霉变质;但因没有营养作用,只能调味,所以,若无特殊需要,还是以持食醋为好。
再制醋是在酿造醋中添加各种辅料配制而成的食醋系列花色品种。
添加料并未参与醋酸发酵过程,所以称再制醋。
例如,海鲜醋、五香醋、姜汁醋、甜醋等是在酿造醋成品中添加鱼露、虾粉、五香液、姜汁、砂糖等而成的食醋品种。
2、营养价值食醋不仅含有醋酸,而且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有机酸、糖等物质。
因此,食醋具有以下几种作用:①增进食欲;②防止疾病;③提高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率;④杀菌作用。
3、食醋的种类⑴按原料分类米醋、麸醋、果醋、酒醋、代用原料醋等。
著名的有四川保宁麸醋、广东果醋。
⑵按所用糖化曲分类大曲醋(山西老陈醋)、小曲醋(镇江香醋)、红曲醋、麸曲醋(辽宁喀左陈醋)等。
⑶按发酵工艺分类固态发酵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液态发酵醋:福建红曲醋、广东果醋固液发酵醋:北京龙门醋、四川麸醋⑷按成品的色泽分类熏醋、淡色醋、白醋白醋:传统酿造白醋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以白酒为主要原料,添加营养液,以喷淋法塔醋工艺生产的白醋;另一个是以白酒、米酒醪为原料,采用分次添加,平面静止发酵生产的白米醋。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食醋的酿造工艺人类食用醋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人认为约有一万多年。
有关醋的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是和食盐一样属于最古老的调味品。
因此,正如茶文化、酒文化一样,醋也是一种文化。
我国在数千年前已经可以掌握谷物酿醋的技术。
公元1058年周公所著《周礼》一书,就有有关酿的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专门酿醋作坊。
《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
我国古代称醋为酢、酐、苦酒或醯,《齐民要术》中有详细酿醋过程的记载。
历史学家郝树候经过对太原的考证后认为,在公元前479年,晋阳城建立起来时就有了醋的制造者了。
外地人称山西人为“老西儿”,这“西儿”就是古字醋的谐音,把古代的醋字作为山西人的代名词也可反映出历史上酿造醋的时间之早和人数之多。
因此,可以说山西是酿醋的发源地,醋的酿造至少也有2480多年的历史。
传说在古代的中兴国,即今山西省运城县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
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
后来,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的地方。
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
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
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
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酸水叫“醋”。
中国是世界上谷物酿醋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已有了醋的文字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专门酿醋的作坊,到汉代时,醋开始普遍生产。
南北朝时,食醋的产量和销量都已很大,其时的名著《齐民要术》曾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从上古到北魏时期的制醋经验和成就,书中共收载了22种制醋方法,这也是我国现存史料中,对粮食酿造醋的最早记载。
食醋古代又称为醯、酢、苦酒等,因其在烹调中位居“五味之首” ,酷爱食醋的古人给它起了一个拟人的称号--“食总管”。
按食醋生产方法的不同,食醋可分为酿造醋和配制醋。
配制醋是以食用冰酸醋,添加水、酸味剂、调味料,香幸料、食用色素勾兑而成,仅具有一定的调味功用。
食醋发酵工艺流程食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烹饪和食品加工中的调味品,它不仅能提升食物的口感和风味,还有助于促进消化和保持健康。
而食醋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下面将介绍食醋发酵的工艺流程。
制作食醋的原料主要是淀粉或含糖物质,如米、麦、玉米等。
这些原料经过研磨和水浸泡后,得到淀粉或含糖的浆状物。
然后,将浆状物加热至一定温度,以杀灭潜在的有害微生物,并改变淀粉或含糖物质的结构。
接下来,将加热后的浆状物转移到发酵罐中。
发酵罐应具备一定的通风性和密封性,以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供发酵菌生长。
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食醋酵母或醋酸菌,这些微生物将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食醋酵母或醋酸菌利用淀粉或含糖物质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乙醇进一步被醋酸菌氧化为醋酸,这就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发酵的时间通常需要几个月到一年不等,取决于发酵的环境条件和所用的发酵菌种。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发酵温度应保持在25-30摄氏度之间,湿度应控制在60-80%左右。
这样可以为发酵菌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发酵的进行。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检查和调整发酵罐中的温度和湿度。
如果温度过高或湿度过低,可能会导致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从而影响食醋的质量和口感。
在发酵完成后,需要对食醋进行糖酸度的检测。
通常,食醋的糖酸度应在4%左右,这是保证食醋具有良好风味和抑菌作用的重要指标。
如果糖酸度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和处理来达到理想的水平。
食醋的发酵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理、发酵罐配置、发酵菌接种、温湿度控制和糖酸度调整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严谨执行和合理控制,可以保证食醋的质量和口感,使其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同时,食醋的制作过程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人们对美食的不断追求和需求。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总3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酵和酿造,发酵与酿造有何特点?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酿造是指把成分复杂、风味要求较高的辅食佐餐调味品的生产。
发酵与酿造的特点:安全简单、原料广泛、反应专一、代谢多样、易受污染和菌种选育2、发酵与酿造发展的历程(三代五个转折)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种发酵的建立为发酵工业的第一个转折点;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中的通气搅拌技术为发酵技术进步的第二个转折点,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则为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期间还实现了微生物对化合物的转化,发酵原料的转变成了发酵技术的第四个转折期;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发展成了发酵工程的第五个转折点。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1、生产菌为什么会发生退化,如何防止生产菌发生退化的原因有:有关基因的自发突变,育种后未经很好的分离纯化,培养条件的改变和污染杂菌的影响防止退化的措施:(1)控制传代次数,降低自发突变的几率(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3)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传代(4)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5)经常进行分离纯化2、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原理及其适合的对象。
菌种保藏的要求:不死、不衰、不污染,不降低生产性能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点,选用优良菌株,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人工地创造适合于休眠的环境条件,即干燥、低温、缺乏氧气和养料等,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斜面冰箱保藏法,此法一般可保藏3个月左右,适合于各种菌进行保藏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此法可保藏半年左右,适用于细菌、酵母的菌种保藏石蜡油可封存法,可保藏三年左右,适用于各类菌种的保藏砂土管保藏法,可保藏1至数年,适用于产生孢子的微生物的保藏冷冻干燥保藏法,一般可保藏五年以上,适合于各大类微生物的保藏第四章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设备1、种子扩大培养、对数残存定律、最适稀释率、临界稀释率、CO2效应、菌体的生长比速、维持消耗、倍增时间、发酵热。
食醋的发酵工艺
食醋的发酵工艺主要分为两种:浸渍法和液体发酵法。
1. 浸渍法
浸渍法是以淀粉质和蔗糖为原料,通过发酵制作食醋。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原料处理:淀粉质和蔗糖经过研磨、过筛、调配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或酒糟汁中浸泡数日。
(2)醋酸发酵:在浸泡好的原料中加入醋酵母,搅拌均匀后置于醋酸发酵器中,保持适宜的发酵温度和湿度,进行发酵。
(3)陈化:经过发酵的酸液经过高温杀菌后存储在陶制陈醋器中,进行陈化,使酸液呈现出食醋的特有香气和颜色。
2. 液体发酵法
液体发酵法是以淀粉质、蔗糖、谷物等多种原料为基础,通过连续流动法进行发酵,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原料处理:淀粉质、蔗糖、谷物等原料经过研磨、过筛、调配后加入适量
的清水中形成混合液。
(2)发酵:混合液通过发酵塔,进行持续流动式发酵。
在发酵塔内,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加入醋酸发酵菌和氧气进一步转化为食醋。
(3)陈化:经过发酵的酸液进入陈醋塔进行陈化,使食醋呈现出特有的香气和颜色。
注:食醋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pH值、醋酸含量、微生物质量等指标,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