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实验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解析——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方法,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的方法前情提要:关键词:叶绿体、线粒体、健那绿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Ⅱ1、理解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方法2、理解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的方法考点一览: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1)观察叶绿体(2)观察线粒体技能方法:1.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的原因保持有水状态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并能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的观察。
2.观察线粒体的实验要滴加健那绿染液的原因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从而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线粒体的分布和形态。
3、与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有关留意事项(1)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窥察物像的干扰。
(2)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为实验材料的缘故原由:靠近下表皮的叶肉为栅栏构造,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窥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3)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制止被灼伤。
(4)盖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45°夹角,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装片下产生气泡。
【误区警示】走出叶绿体、线粒体窥察实验的“5”个误区(1)窥察线粒体应挑选人体或动物细胞或植物体无色部位细胞,不能挑选绿色构造细胞。
(2)窥察线粒体与叶绿体均需保持细胞活性状态。
(3)观察叶绿体时需保持叶片有水状态,防止失水。
(4)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是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中央用于染色,而不是滴一滴生理盐水。
显微观察类实验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比较不同细胞结构,区别不同的细胞种类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3.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3)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4)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并观察。
4.考点提示(1)显微镜的结构①光学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
②调节视野亮度的结构:反光镜、光圈。
③调节视野清晰度的结构: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使用原则①用眼原则: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这样,一可减轻左眼疲劳,二可方便绘图。
②物镜选用原则:先低倍后高倍。
可以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楚的就无需使用高倍物镜,如质壁分离实验。
③准焦螺旋使用原则:先粗准焦螺旋后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此外,光线强时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反光镜和较大光圈。
(3)目镜与物镜①目镜无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②物镜有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象清晰时距装片距离越近(4)高倍镜与低倍镜(5)物像①显微镜所成像为倒像,即上下、左右均颠倒,即将物像颠倒180度,如观察“p”所成物像为“d”,但注意,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观察结果还是顺时针。
②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时,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偏离视野中央的方位相同,即在“左方”的向左方移,在“右下方”的向右下方移,此时需要注意的是题干描述为“偏向”,还是“要向”。
(6)污物位置分析①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
②判断方法:按照难易程度,从易到难进行排除,先移动装片,如果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上;如果污物不移动,再转动目镜,如果污物也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
如果污物不转动,再转动转换器换用其他物镜,如果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物镜上;此外,反光镜上的污点是看不到的。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篇(一):高中生物实验知识总结实验一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实验原理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3、注意问题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 6O2 +6H2O6 →CO2 + 12H2O +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 → 2C2H5OH + 2CO2 +少量能量2、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专题05 细胞器【高频考点解读】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2.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热点题型】题型一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例1、真核细胞内具有发达的细胞内膜结构,将细胞质区分成不同的隔室,右图是真核细胞内区室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内填序号,________上填名称):(1)作为一个完整的高等动物细胞,图中还应该有______(细胞器)。
(2)生物膜一般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但[]________可以,如________(物质名称)可以通过该结构。
(3)在浆细胞中明显发达的细胞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
(4)研究发现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结构⑥明显发达(较大),这可能是因为⑥具有________的功能。
(5)发达的细胞内膜结构使真核细胞区室化,对于细胞代谢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①~⑦分别是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染色质、核仁、核膜。
(1)高等动物细胞中还应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2)核膜上有核孔,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如RNA、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DNA聚合酶、解旋酶。
(3)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所以浆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明显发达。
(4)⑥是核仁,参与核糖体的合成,所以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明显发达。
(5)细胞内膜结构使真核细胞区室化,以保证细胞内各种代谢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答案:(1)核糖体、中心体(2)⑦核膜RNA、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DNA聚合酶、解旋酶(举一例即可)(3)③高尔基体④内质网(4)参与核糖体的合成(合成核糖体RNA)(5)保证细胞内各种代谢有序进行【提分秘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线粒体在代谢旺盛的需能部位数量多。
(2)叶绿体在植物叶的向光一侧分布较集中。
(3)在分泌功能强的腺体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量比一般细胞中多。
第3讲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3。
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命观念)2。
对各种细胞器进行比较和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归纳(科学思维)3.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科学探究)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质的组成(1)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2)细胞质基质错误!2.细胞器的分离方法方法: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利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3.八种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1)①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2)②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所特有,是“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3)③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④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⑤液泡:内有细胞液,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6)⑥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或病毒。
(7)⑦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原核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
(8)⑧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提醒:(1)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细胞核、细胞壁等.(2)亚显微结构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结构。
线粒体内外膜、叶绿体内外膜及类囊体薄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核膜等结构均属于亚显微结构.4.细胞骨架(1)存在:真核细胞中。
(2)作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结构: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人教版必修1 P46“相关信息")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硅肺产生的病因是什么?提示:矿工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造成肺功能受损。
观察叶绿体、线粒体1.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1)观察叶绿体(2)观察线粒体(1)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常用藓类叶片?提示藓类叶片很薄,仅有一两层叶肉细胞,可以直接用来制作临时装片。
(2)选菠菜叶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为什么要撕取带少许叶肉的下表皮?提示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中,叶表皮处无叶绿体,接近下表皮处为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易撕取。
(3)观察线粒体时,为什么选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观察叶绿体为何不需染色?提示健那绿是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染色后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叶绿体本身含有色素,不需染色即可观察。
1.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B.制作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C.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2层磷脂分子层解析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具双层膜,4层磷脂分子层,在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出此结构。
答案 D2.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B.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C.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D.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解析健那绿染液是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则几乎无色。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藓类叶片很薄,可直接用于制作临时装片。
答案 C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实验成功的4个关键点(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第1篇一、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切片,了解其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鳞片叶或口腔黏膜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碘液染色,使细胞核和细胞质着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二、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了解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三、实验三:观察减数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或果蝇细胞的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或果蝇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减数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 实验目的: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掌握观察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细胞或叶绿体,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细胞或叶绿体制成切片。
(2)染色:用健那绿或亚甲基蓝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线粒体呈线状或粒状,叶绿体呈扁平囊状。
五、实验五: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 实验目的:了解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掌握观察方法。
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1.实验目的: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实验原理:高倍镜可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如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区别不同的细胞。
3.实验材料:口腔上皮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鱼的红细胞;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等。
4.讨论: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1.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2.实验原理:甲基绿与DNA亲和力强,使DNA呈现绿色。
吡罗红与RNA亲和力强,使RNA呈现红色。
3.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8%盐酸溶液,0.9%NaCl溶液,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吡罗红甲基绿粉、乙酸钠、乙酸),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消毒牙签,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吸水纸,烧杯(大、小),显微镜等。
操作步骤实验内容问题思考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取一洁净载玻片,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1.为什么要将口腔上皮细胞置于0.9%的NaCl溶液中制片?用9%的NaCl溶液代替是否可以?为什么?2.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的目的是什么?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温5min水解的目的是什么?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3.冲冼涂片的目的是什么?染色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5min,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4.为什么要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5.为什么在盖上盖玻片前要吸去多余染色剂?观察低倍显微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6.为什么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进行观察?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一、叶绿体的观察(一)目的: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二)实验前的思考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圆形或球形。
叶绿体高等植物(如葫芦藓)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材料:水王荪(黑藻),(葫芦藓或墙藓或菠菜叶)2、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四)实验步骤:洁净玻片滴清水镊取一片黑藻叶加盖玻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五)参考资料:1、加速细胞质的流动方法①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 min;②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 ℃左右;③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2、观察细胞质流动的代替实验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材料,如果找不到黑藻,可用以下材料代替:①紫鸭跖草雄蕊的花丝表皮毛;②鸭跖草的蓝色花瓣,观察韧皮部筛管细胞中的细胞质流动;③向日葵舌状花花冠的表皮;④万寿菊管状花的花瓣表皮;⑤新鲜大白菜内层叶片宽大中脉处的表皮;⑥黄瓜嫩茎的表皮毛;⑦小麦的根毛。
二、线粒体的观察(一)目的认识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线粒体的基本形态和分布,学会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的技能。
(二)实验前的思考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
它呈短棒形,长0.4~3微米,宽0.3~0.8微米,光学显微镜刚好能看清它的轮廓(光学显微镜分辨率在0.2微米)。
线粒体是细胞内糖、氨基酸、脂肪酸最终氧化的场所,所以有“动力工厂”之称。
利用这个性质,线粒体可使特异性染料詹姆斯绿(Janus green B)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的詹姆斯绿被还原成无色状态,从而显示线粒体。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对点讲义(8)考纲要求]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3.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质的组成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前者为代谢提供场所、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项目线粒体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增大膜面积方式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由囊状结构的薄膜堆叠形成基粒生理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光合作用的场所,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酶的种类和分布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内膜和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相同点①均具有双层膜;②都含有少量D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③都能产生ATP,与能量转换有关(2)其他细胞器的功能分析内质网 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溶酶体“消化车间”、“酶仓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病菌液泡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核糖体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归纳整合不同细胞器的分类(1)(2)(3)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2)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完成倍增(×)(3)液泡内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4)叶绿体中基粒和类囊体扩展了捕获光能的膜面积(√)(5)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6)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区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的特征之一(×)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表示四种细胞器,请分析:(1)可能消耗ATP的细胞器有甲、乙、丙、丁。
(2)丁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3)若为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应该有的细胞器是丙和丁;应该有的细胞器还有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最新考纲]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2.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年6考)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利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离心速度下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连线)3.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1.下图为真、原核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的判断概念图,你能否写出①~④内容?提示①核膜②原核细胞③细胞壁④中心体2.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内的哪些结构?提示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需染色)、染色体(需染色)。
若显示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则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图。
3.游离的核糖体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有何不同?提示游离的核糖体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前者合成的一般是胞内蛋白,后者合成的一般是分泌蛋白。
4.请写出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密切相关的结构有哪些?提示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囊泡、细胞膜。
下列为细胞结构图,据图回答问题:(1)上图①~⑧,哪些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高尔基体、④内质网、⑤液泡、⑥溶酶体。
(2)上图①~⑧中,哪些细胞器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⑦核糖体。
(3)上图中哪些场所可产生ATP?①线粒体、②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2017·海南卷,2A)(√)(2)发生质壁分离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2017·海南卷,9A)(√)(3)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2013·全国卷Ⅱ,1D)(×)(4)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2013·全国卷Ⅰ,1D)(√)(5)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2012·全国卷,2D)(×)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1教材P45~46细胞器及其功能。
实验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 P47)
使用高倍显微镜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有、、等;
含有线粒体的细胞有;等中不含线粒体。
二.实验原理
1、观察叶绿体需要染色吗?为什么?
2、观察线粒体需要染色吗?为什么?
染液是专一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而细胞质接近。
三.实验材料
1、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或菠菜叶)。
(1)取藓类的叶、黑藻的叶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什么?
(2)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为什么?
2、观察线粒体时选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藓类、黑藻、菠菜的叶细胞中也有线粒体,能选作为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吗?为什么?四.方法步骤
(一)观察叶绿体
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注意: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为什么?
2.观察叶绿体: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问题: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椭球体的面朝着光源;
在弱光下,叶绿体以椭球体的面朝着光源。
3.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画出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二)观察线粒体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盖上盖玻片
2.观察线粒体: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可以看到的线粒体,细胞质接近。
习题
1.下列哪种材料不能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A.藓类的叶片B.黄杨叶的横切片
C.菠菜叶下表皮或沾在下表皮上的少数叶肉细胞D.种子植物的叶片
2.下列细胞中存在有叶绿体的是()A.根尖细胞B.根茎中的筛管细胞C.叶肉细胞D.茎内形成层细胞3.下图为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观察叶绿体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小光圈或换平面镜采光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高倍镜的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细胞从分裂前期到中期的变化
C.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
D.取人口腔上皮细胞,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并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5.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组织作实验材料的是()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③观察细胞质的流动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⑤DNA的粗提取
A.①②B.②③C.③⑤D.②④
6.(1)观察蚕豆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细胞,能清晰地观察到叶绿体,而不易看到线粒体的主要原因是。
(2)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放人盛有的培养皿中,装片制成后要随时保持状态。
(3)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时,为什么选用黑藻的幼嫩叶片而不是幼根为材料观
察叶绿体?
(4)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实验三、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参考答案
思考题
思考题1.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思考题2.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思考题3.健那绿染液是一种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思考题4.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使其充分溶解。
思考题5.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思考题6.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思考题7.因为这些材料中有丰富的叶绿体,而叶绿体呈现绿色,影响实验效果。
思考题8.如果叶片放干了,细胞或叶绿体会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思考题9.不是。
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思考题10.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
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
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思考题11.可以看到蓝绿色的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
习题
1——5 DCDCB
6.(1)叶绿体为绿色,而线粒体是无色的
(2)带些叶肉;清水;有水
(3)幼叶中存在叶绿体,而幼根细胞没有叶绿体,不便于观察
(4)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