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 格式:ppt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5
观察叶绿体线粒体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1. 鲜嫩的植物叶片2. 显微镜3. 盖玻片4. 细悬浮液5. 10%的醋酸实验步骤1. 将几片鲜嫩的植物叶片放入细悬浮液中,并用盖玻片盖好。
2. 在显微镜下,以低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位置。
3. 向盖玻片下方滴添加10%的醋酸,使细胞质细小透明,以进一步观察叶绿体的结构。
实验结果在低倍镜下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叶绿体位于植物细胞的质体中,并且形状呈现出类似棒状或片状的结构。
叶绿体通常密集分布在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中,主要在细胞质内。
在添加醋酸后,通过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发现叶绿体的内部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叶绿体内部存在着一系列被称为叶绿素的色素体颗粒,这些颗粒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成分之一。
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供植物进行代谢活动。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叶绿体是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反应。
2. 叶绿体的形态和位置在不同植物细胞中可能存在差异,但通常位于细胞的质体中。
3. 叶绿体内部含有叶绿素,该色素体颗粒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化学能。
这些观察结果和结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提供了基础。
实验总结叶绿体线粒体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结构,加深对其功能的理解。
通过该实验,我们了解到叶绿体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它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这一色素体颗粒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生物化学过程所需的化学能。
实验中合理运用显微镜和化学试剂,配合对叶绿体的仔细观察和镜下调整,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还有许多细节和特点有待进一步探究。
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实验3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解析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方法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呈绿色,无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需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实验步骤:1.观察叶绿体。
2.观察线粒体。
技能方法:1.保持临时装片中的材料有水状态,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并能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
2.滴加健那绿染液,可使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从而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线粒体的分布和形态。
注意事项:1.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2.选择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为实验材料,因为靠近下表皮的叶肉为栅栏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
3.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4.盖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45°夹角,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装片下产生气泡。
误区警示:1.观察线粒体应选择无色细胞,不能选择绿色组织细胞。
2.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均需保持细胞活性状态。
3.观察叶绿体时需保持叶片有水状态,防止失水。
4.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需滴加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中央用于染色。
5.叶绿体不仅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还随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旋转,一般以正面朝向光源,以利于接受更多光照。
课堂巩固:正确答案为B,不能用菠菜叶做实验材料来观察线粒体,因为菠菜叶为绿色,影响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2.检测试剂或染色剂在生物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脂肪的检测实验中,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中,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在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碱性吡罗红可将染色体染成红色。
因此,选D。
3.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叶绿体无需染色,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才能观察。
一.高中生物学中各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2. 检测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3.提取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4探究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5.生物科学史中的实验材料选择及分析二、实验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2.1.目的的明确性。
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材料的选择。
例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要选择富含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物质做实验材料(苹果或梨,花生,大豆或蛋清液);“观察叶绿体”实验的目的决定了材料必须含有叶绿体;发黄的菠菜、大白菜就不适合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材料,因为色素种类不全或量不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必须选取含有DNA的的材料,而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就不能作为实验材料;总之,要根据实验目的选取恰当的实验材料。
2.2.取材的方便性。
实验材料的选择应该是各地可见、来源丰富的常见材料。
这一点在中学教学中尤其需要关注。
例如:检测类实验中所用的苹果、梨、花生、大豆、蛋清;观察类实验中所用的藓类的叶、黑藻的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紫色的洋葱、人的口腔上皮等;提取类实验所用的菠菜叶,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鸡血、猪肝、菜花、香蕉、洋葱;还有探究类实验及生物科学史中的实验所用的实验材料等,都是一些常见的易于获取的材料。
当然,各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的教学资源,选用不破坏当地生态资源、来源更方便,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材料作为替代。
2.3.效果的明显性。
所选的实验材料必须使实验效果明显、实验现象突出,防止实验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例如在检测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不能用橘子做实验材料,因为橘子富含色素,且近于橘红色,干扰实验现象;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时即可分解产生氧气;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中,用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及细胞器膜,便于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中,选用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因为一年生的旺盛的枝条分裂能力强,生根能力强,实验效果明显;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因其富含血红蛋白,且血红蛋白为红色,便于收集。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 了解线粒体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线粒体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线粒体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类。
本实验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中的线粒体,了解其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生理盐水、碘液、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等。
2. 仪器:显微镜、解剖镜、酒精灯、镊子、剪刀、滴管、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洋葱鳞片叶:取洋葱鳞片叶,用剪刀将其剪成薄片。
2. 制备临时装片:将洋葱鳞片叶薄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少量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压扁,盖上盖玻片。
3. 染色:在盖玻片边缘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浸润整个装片。
4. 观察:将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中的线粒体。
5. 记录:记录线粒体的形态、分布和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粒体形态:观察到的线粒体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棒状,直径约为0.5-1.0微米。
2. 线粒体分布:线粒体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靠近细胞壁,细胞核周围较少。
3. 线粒体数量:每个细胞中观察到10-20个线粒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洋葱鳞片叶细胞中的线粒体形态规则,分布均匀,说明线粒体在植物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中,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六、实验结论1. 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提供能量。
2. 线粒体在植物细胞中的形态和分布具有规律性,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 本实验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中的线粒体,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实验讨论1. 线粒体在不同植物细胞中的形态和分布是否存在差异?2. 线粒体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有哪些?3. 如何提高观察植物细胞线粒体的效果?八、实验反思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中的线粒体,了解了线粒体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一、叶绿体的观察(一)目的: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二)实验前的思考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圆形或球形。
叶绿体高等植物(如葫芦藓)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材料:水王荪(黑藻),(葫芦藓或墙藓或菠菜叶)2、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四)实验步骤:洁净玻片滴清水镊取一片黑藻叶加盖玻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五)参考资料:1、加速细胞质的流动方法①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 min;②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 ℃左右;③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2、观察细胞质流动的代替实验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材料,如果找不到黑藻,可用以下材料代替:①紫鸭跖草雄蕊的花丝表皮毛;②鸭跖草的蓝色花瓣,观察韧皮部筛管细胞中的细胞质流动;③向日葵舌状花花冠的表皮;④万寿菊管状花的花瓣表皮;⑤新鲜大白菜内层叶片宽大中脉处的表皮;⑥黄瓜嫩茎的表皮毛;⑦小麦的根毛。
二、线粒体的观察(一)目的认识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线粒体的基本形态和分布,学会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的技能。
(二)实验前的思考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
它呈短棒形,长0.4~3微米,宽0.3~0.8微米,光学显微镜刚好能看清它的轮廓(光学显微镜分辨率在0.2微米)。
线粒体是细胞内糖、氨基酸、脂肪酸最终氧化的场所,所以有“动力工厂”之称。
利用这个性质,线粒体可使特异性染料詹姆斯绿(Janus green B)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线粒体周围的细胞质中的詹姆斯绿被还原成无色状态,从而显示线粒体。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四)——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任务1 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________、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可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________染成蓝绿色制片后可观察。
任务2 实验步骤(1)观察叶绿体(2)观察线粒体特别提醒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四点提醒(1)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失水皱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的观察。
(2)健那绿染色剂发挥作用时,不需要破坏细胞,因为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3)由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既含有叶绿体,又含有线粒体,所以观察线粒体时不宜选用叶肉细胞,否则叶绿体的颜色会影响对线粒体的观察。
(4)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需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中央用于染色,而不是滴一滴生理盐水。
[深度思考](1)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常用藓类叶片?(2)选择菠菜叶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为什么要撕取带少许叶肉的下表皮?(3)观察线粒体时,为什么选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观察叶绿体为何不需染色?(4)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的原因是什么?考向一实验原理的考查1.[经典高考]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C.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D.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2.(多选)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B.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C.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D.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考向二实验过程的考查3.(多选)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液泡清晰可见4.(多选)下列有关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清晰可见B.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保持有水状态C.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一般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网络建构提升][长句应答必备]1.生物膜使真核细胞区室化,对新陈代谢的意义:减少彼此干扰,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