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活检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56.50 KB
- 文档页数:23
肾穿刺活检术制度
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用于诊断肾脏疾病的检查方法,通过穿刺肾脏组织获取样本,然后进行显微镜下的检查和病理学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由于该技术涉及对人体重要器官的操作,所以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制度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1. 专业人员要求:肾穿刺活检术应该由经验丰富的肾脏病专科医生或肾脏病专科团队来进行。
这些专业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熟悉操作步骤和并发症处理等。
2. 操作标准: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包括术前准备、穿刺部位选择、麻醉方式、穿刺技术、活检样本处理、穿刺后的观察和处理等。
每个步骤都需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3. 设备要求:对于肾穿刺活检术,需要使用尖端的穿刺工具和显微镜等设备。
这些设备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维护,确保其在操作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4. 鉴别已知禁忌症:需要建立鉴别已知禁忌症的制度,例如对于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双侧肾脏疾病、感染等情况的患者应该禁止进行肾穿刺活检术。
5. 并发症处理:建立并发症处理制度,包括出血、感染、血尿等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案,以保证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总之,肾穿刺活检术制度应该从专业人员要求、操作标准、设备要求、鉴别已知禁忌症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肾穿刺活检实施方案肾穿刺活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明确肾脏病变的病因和病理类型。
在临床工作中,正确的实施方案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肾穿刺活检的实施方案。
首先,进行术前准备。
在进行肾穿刺活检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包括过敏史、出血倾向、药物过敏史等。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肾脏大小和形态等方面的评估。
术前准备还包括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等工作。
其次,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在进行肾穿刺活检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常用的部位包括肾实质、肾盂和输尿管等。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的目的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接着,进行无菌操作。
在进行肾穿刺活检时,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穿刺部位的消毒、使用无菌手套和无菌器械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然后,进行局部麻醉。
在进行肾穿刺活检时,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也有利于穿刺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局部麻醉时,需要注意剂量的选择和注射的技巧,以确保麻醉效果的达到。
最后,进行穿刺取材。
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医务人员可以进行穿刺取材。
在进行穿刺取材时,需要注意穿刺角度和深度的控制,以及取材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及时处理穿刺后的并发症,如出血、血肿等。
总之,肾穿刺活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正确的实施方案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标准要求,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肾穿刺活检实施方案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肾活检光镜制片、切片、染色技术规范一、取材快速取材,取皮质(小红点,相对较粗)或皮质-髓质组织,一般大于10个肾小球。
二、制片1.固定:A. Bouin液固定4小时。
B.福尔马林液固定1-2小时。
2.随常规组织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3.切片①恒温恒湿:温度20℃-22℃,相对湿度60°(温度计和湿度计控制)。
②连续切片,厚1微米。
③贴片:每张玻片保持2-3条组织。
④烤片温度60度,30分钟左右,PASM再90度烤40分钟以上。
注意事项:1.取材要快,避免挤压。
2.定期更换试剂。
3.包埋平整。
三、染色(一)HE 染色1.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苏木素染细胞核10分钟,水洗。
3.1%盐酸分化1秒,水洗,蓝化液促蓝。
4.0.5%伊红染细胞浆5分钟。
5.逐级酒精脱水,TO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苏木素2.5克+纯酒精10毫升+硫酸铝钾25克+蒸馏水330毫升+碘酸钠0.25克+甘油150毫升+冰醋酸5毫升)(二)PAS染色1. 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1%高碘酸氧化15分钟,水洗。
3. Schiff 氏液37℃10分钟(镜下控制),水洗。
4. 1%偏重亚硫酸钠分化1分钟,水洗。
5. 苏木素染核,盐酸分化,水洗。
6. 脱水,透明,封片。
(碱性品红1克+1N盐酸20毫升+偏重亚硫酸钠2克+蒸馏水200毫升+活性炭2克)(三)PASM-Masson染色1.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Bouin液微波2分钟,水洗。
3.1%高碘酸氧化20分钟,水洗,蒸馏水洗。
4.1%偏重亚硫酸钠1分钟,水洗,蒸馏水洗。
5.六胺银液10-20分钟(根据病变镜下观察确定时间)。
6.2%硫代硫酸钠2分钟,水洗(必要时氯化金分化2秒),吹干。
7.Masson复染。
8.快速脱水,透明,封片。
(预温六胺银储备液20毫升+蒸馏水10毫升+5%四硼酸钠5毫升)(四)Masson-Trichrome染色1.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Bouin液微波2分钟,水洗。
肾活检免疫荧光原理
肾活检免疫荧光原理
肾活检是指通过取出肾脏组织进行的组织学检查,可以得出许多有关
肾脏疾病的重要信息,是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免
疫荧光是肾活检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加强对肾脏疾病的诊断。
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基于免疫学的检测技术,通过特定抗体与待检物质
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能够在组织切片中标记出待检物质的位置并显
示其特异性。
在肾活检中,免疫荧光原理主要是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来
检测肾脏组织标本中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进而判断肾脏疾病的类
型及其严重程度。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制备成为荧光素标记的抗体。
然后将其掺入待检组织切片内与待检物质结合。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
荧光素的发光情况,就能查看待检物质的在肾脏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并根据染色分布情况判断肾脏疾病的类型。
比如说,在肾小球疾病中,免疫荧光法可以检测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是否存在抗体,判断是否
存在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
免疫荧光技术虽然精准,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免疫荧光染
色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影响诊断结果;其次,荧光素标记的抗体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来激活,样本表达的抗原必须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体相互配对才能检测到。
此外,如果标本采集和制备不当,则会影响检测结果。
总的来说,免疫荧光技术在肾活检中被广泛应用,对于肾脏疾病的确诊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流程、使用合适的抗体和合适的设备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辅助医生进行肾脏疾病的诊断。
肾穿刺活检术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术前准备
(1)患者交流与沟通
(2)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设备准备
(1)准备穿刺针和引导针
(2)准备超声或CT引导装置
1.定位方式选择
(1)超声引导
(2)CT引导
2.找到穿刺点
(1)使用超声或CT扫描找到适合的穿刺点(2)标记穿刺点的位置
三、局麻与消毒
1.局部麻醉
(1)局部麻醉剂注射
(2)等待麻醉生效
2.皮肤消毒
(1)使用消毒剂彻底清洁穿刺点
(2)等待消毒剂干燥
四、穿刺操作
1.引导针导入
(1)使用超声或CT引导下的引导针导入皮下(2)确保引导针正确进入穿刺点
2.穿刺针穿刺
(1)将穿刺针穿刺皮肤和组织
(2)观察穿刺针位置和深度
3.收集组织样本
(1)通过穿刺针采集肾组织样本
(2)确保样本完整和足够
五、结束操作
1.撤离穿刺针和引导针
(1)缓慢撤离穿刺针
(2)逐步撤离引导针
2.局部止血与包扎
(1)压迫穿刺点附近几分钟
(2)进行局部包扎
六、检查与观察
1.观察患者反应
(1)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
(2)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
2.核对样本标签
(1)核对采集的肾组织样本标签
(2)确保样本与患者信息一致
七、后续处理
1.样本送检
(1)将采集的组织样本送往实验室检测(2)等待检测结果
2.患者观察与随访
(1)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治疗或随访。
肾脏穿刺活检术一、肾脏穿刺活检术前护理1.了解病情,做好术前准备。
2.指导病人练习呼气,吸气、屏气。
指导病人练习床上排尿、排便。
3.准备大量白开水,鼓励患者穿刺后多饮水。
4.术前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感染等。
5.术前清洁皮肤。
生活能自理的患者可沐浴,不能自理的患者由医务人员给予床上擦浴。
6.术前充分休息,保障睡眠8小时。
对于严重焦虑的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地西泮。
7.女性在月经期不可做肾脏穿刺活检术,经期结束后方可进行。
二、肾脏穿刺活检术术后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6小时,不能翻身,24小时不能下床活动。
2.术后观察尿的颜色,有肉眼血尿时,需延长卧床时间,多饮水,一般在24~72小时肉眼血尿可消失。
3.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每半小时测血压一次,连续测4次,无异常可改为1小时一次,直至22:00.4.观察有无腹痛、腹胀、腰痛等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5.术后1周内,不能上下楼梯,以卧床休息为主。
6.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如爬山、跳舞等。
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形术一.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前护理1.向患者讲解动静脉内瘘对治疗该病的意义,并取得配合。
2.术日更换被服,病号服。
3.术前清洁做瘘侧的皮肤。
4.术前避免术肢血管进行输液、抽血等侵入性操作。
二.动静脉人工瘘形成术术后护理:1.术后注意观察手术伤口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及时更换敷料。
2.避免术肢穿刺、测血压、负重如提重物。
3.听诊动静脉内瘘血流是否通畅,杂音是否清晰,律是否规整。
4.3日后加强术侧肢体功能训练,如握拳,每日3次,每次100下。
5.1月内避免使用动静脉内瘘。
6.使用动静脉内瘘时,动脉穿刺点应离吻合口5厘米以上。
针尖向吻合口方向,静脉穿刺离动脉穿刺点8—10厘米以上。
7.血液透析结束后,压迫位置在血管进针处,以免形成皮下血肿,压迫血管力度以不渗血又能扪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手指加压时间15—20分钟。
8.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每次穿刺前认真评估血管、皮肤,一旦发现穿刺部位红肿,首要加强局部的消毒,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治疗。
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8版诊断书)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肾活检,renal biopsy)术是诊断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病理学诊断依据,对确定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肾活检方法有开放性肾活检、腹腔镜肾活检、经皮肾穿刺肾活检、经尿道肾活检等。
【适应症】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功能急剧下降,怀疑急进性肾炎或治疗后病情未见缓解。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3).无症状性血尿。
(4).无症状性蛋白尿,持续性尿蛋白>1g/d。
2.继发性肾脏病临床上怀疑但不能确诊或为明确病理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可以行肾活检,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病变等。
3.疑为遗传性家族性的肾小球疾病(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病、Fabry 病等)4.急性肾衰竭病因不明或肾功能恢复迟缓及早行肾活检,以便于指导治疗。
5.缓慢进展的肾小管、肾间质疾病。
6.移植肾疾病(1).原发病再次导致移植肾发病(2).移植肾肾功能下降。
(3).移植肾排斥反应。
(4).环孢素等抗排斥反应药物引起的肾毒性损害。
7.重复肾活检在一些肾脏病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其病理表现会发生变化,重复肾活检对于判断治疗效果、疾病预后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有着较大意义。
【禁忌症】1.绝对禁忌症:孤立肾,精神病不能配合者,严重高血压无法控制的,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固缩肾。
2.相对禁忌症:(1).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结核、肾盂积脓、肾周围脓肿等;(2).肾脏恶性肿瘤或大动脉瘤;(3).多囊肾或肾多发性囊肿;(4).肾位置不佳,游离肾;(5).慢性肾衰竭,虽然原发病不一,但发展到肾衰竭期则肾脏病理基本一致,可以不穿刺。
如慢性肾衰时肾体积不大,可以不穿刺。
基础肾功能尚可,肾功能损害存在可逆因素时可以穿刺。
(6).过度肥胖、大量腹水、妊娠等不宜穿刺。
(7).严重心衰、贫血、休克、低血容量及年迈者不宜穿刺。
【穿刺方法】1.穿刺针:一类为负压吸引穿刺针:如Menghini和Turkey穿刺针;另类为切割针:主要有Vimsilwerman分叶针和Tru-Cut槽形切割针。
前言肾活检组织学检查(简称肾活检)的创立及其临床应用为肾脏病学成为独立学科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肾活检对各类肾脏疾病的病理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操作方法包括经皮肾活检、开放式肾活检、经腹腔镜下肾活检及经血管内肾活检等,其中经皮肾穿刺活检是目前最主要的肾活检方法。
近20年来,肾活检技术更加成熟,穿刺成功率接近100%,取材合格率大大提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减少[1~4]。
一、经皮肾活检发展史1923年,Gwyn[5]进行了首例开放式肾活检。
1934年,Ball[6]采用穿刺针经皮穿刺肾组织成功诊断肾肿瘤,此后陆续有人用此方法进行肾肿瘤的诊断。
直到1952年,瑞典医师Alwall[7],丹麦医师Iversen和Brun[8,9]借鉴肝穿刺活检技术,使用静脉肾盂造影定位,采用坐位方式,首次以经皮肾穿刺的方法获取到足够用于诊断肾脏病的肾组织。
但采用该方法仅有40%的成功率。
随后,Kark和Muchrake[10]对穿刺方法作了改进:采用Franklin-Vim-Silverman型穿刺针,患者俯卧位接受手术,并在腹部垫硬枕固定肾脏,穿刺成功率达到96%,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后这一方法逐渐成为肾穿刺活检的主要方法。
早期的肾活检主要根据肾脏所对映体表解剖位置进行盲穿或静脉肾盂造影进行定位。
至1985年,B超肾脏实时定位[11](real time scanning)问世后,肾活检定位及引导更加准确。
自动穿刺枪的问世肾活检技术更易于掌握,肾活检相关并发症明显下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降至<0.1%,肾活检穿刺成功率达到95%以上[1, 2, 12, 13]。
国内,赵魁丹等[14]于1958年最先开展经皮肾穿刺活检并取得成功。
20世纪60至70年代,已有少数医院尝试了肾活检,直至80年代后肾活检才广泛应用于临床[15]。
在1983年召开的“肾小球疾病肾活检诊断”专题座谈会上,全国已有多家单位进行病例报告,但肾活检例数仅1011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281例)[16]。
第五章肾穿刺活组织检查肾脏活组织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已有近80年的历史。
1923年Gwyn首先给一名肾病综合征的病人做了直视下肾活检。
1944年Alwall对肾脏病患者作了经皮肾穿刺。
在我国,1958年赵魁丹、周惠英等即已报导。
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和免疫病理学的发展,目前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断、治疗、病情演变的随访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
一、肾活检方法概述1、开放肾活检外科手术暴露肾脏下极,直视取材并止血。
取材方法有:①刀切取材;②针吸取材;③活检钳取材。
开放肾活检取材成功率高,止血效果好,可针对病灶多部位取材。
但仍可发生肉眼血尿、肾周血肿、伤口感染及动静脉瘘等。
一般认为只有在必需肾活检,而经皮肾活检失败或有禁忌证的情况下,才考虑采取开放肾活检的方法。
2、经皮肾活检肾穿针经背部皮肤刺入肾下极取材。
是目前国内外最普及的肾活检方法。
3、经静脉肾活检 1990年Mal 等介绍这一新方法。
局麻后将静脉导管插入右肾静脉,楔入肾下极,经导管放入经静脉肾穿针直达肾下极。
穿刺时一方面推进肾穿针刺入肾脏,另一方面用注射器负压吸引肾组织。
该方法的优点是损伤肾组织没有血液外流,但要避免穿透肾组织。
适应证与开放肾活检相同。
4、经腹腔镜肾活检在必须肾活检,但经皮肾穿刺失败或有禁忌证的情况下,也可以改用经腹腔镜肾活检。
具体方法是:腹腔镜经腹膜后进入肾脏附近,钝性分离暴露肾下极,然后钳取肾组织及局部止血。
Gimenez 等对32例蛋白尿和(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做了经腹腔镜肾活检,其适应证包括:经皮肾活检失败(3例)、过度肥胖(14例)、独肾(5例)、慢性抗凝或凝血机能障碍(6例)、宗教原因拒抗可能输血(2例)、双侧肾脏多发性囊肿及异常体形(各1例)。
手术全部成功,所取肾组织量达到肾脏病理检查要求,估计失血量为25.9 ml (5ml~100ml),手术操作时间为0.8 ~ 3.0 小时 (平均 1.5小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