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四章第一节世界人口与人种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30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⑵人口的增长速度: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中的图4.5)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②欧洲③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区: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3、人口问题⑴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粮食紧缺③住——住房紧张④行——交通拥挤⑤上学、就业、看病难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⑵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⑶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语言⑴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⑵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这一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种的特征以及人种分布。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掌握各大洲人种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培养学生对人口与人种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世界人种的特征以及分布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世界人种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掌握各大洲人种的特征及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人口与人种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人口与人种问题,提高学生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各大洲人种的特征及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人种的划分及特征,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2.探究人口分布规律: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3.学习人种特征及分布:介绍各大洲人种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4.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人种特征及分布1.人种的划分2.各大洲人种特征及分布情况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人种特征及分布情况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地理第四章一、人口与人种。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 人口增长特点: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 人口增长速度: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
2. 世界人口的分布。
- 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 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
- 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等),农业发展较早,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等。
-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如亚马孙热带雨林)、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北冰洋沿岸)、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
3. 人口问题。
-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资源短缺(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
-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
- 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过慢的国家采取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等政策。
4. 人种。
- 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在美洲也有大量的黑色人种分布(是奴隶贸易的结果)。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 世界的语言。
-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等地区。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分布【知识目标】1.能通过对比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并能运用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能力目标】1.运用统计数据、人口增长曲线等资料、图表,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世界人口的分布差异。
【教学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居民”。
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生活在不同的聚落。
【教师承转】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至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每个中学生必需的地理知识。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二、合作探究提问: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世界人口的增长活动 1、让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
活动2、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评价。
并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
所以要说清楚人口数据是哪一年的数据,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如1987年,世界人口是50亿,1999年,世界人口为60亿。
1、人口总数:1999年达60亿活动3、投影展示图4.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指导学生完成P71活动1。
提问:(1)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要的时间有何变化?(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