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模多腔的模具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3.45 MB
- 文档页数:64
实验五一模多腔塑料模具设计——旋钮一、创建工作目录及模具文件创建工作目录:1、为了便于查找、修改和保存,应将所有的模具文件都放在同一工作目录下,在F盘创建一子目录work5,作为工作目录,并将模型文件考入文件夹中。
2、单击菜单命令“文件-设置工作目录”,在自动打开“选取工作目录”对话框中查找并指定工作目录为“work5”创建文件:单击“文件”——“新建”,打开“新建”对话框,在“类型”栏里选择“制造”选项,“子类型”栏里选“模具型腔”选项,文件名为“xuanniu”不要勾选“使用缺省模板”选项,单击“确定”,单击“新文件选项”对话框中的“mmns_mfg_mold”选项,单击“确定”。
二、参照模型的装配采用设置偏移距离的方法:1、单击菜单管理器中的“模型模具”选项——“装配”选项——“参照模型”系统弹出“打开”对话框,选取“打开”对话框中的“xuanniui.prt”文件,再单击打开按钮,效果如图1图1 图22、在绘图去依次单击“MOLD_FRONT”与“FRONT”基准平面,“MOLD_RIGHT”与“RIGHT”基准平面,“MAIN_PARTING_PLN”与“TOP”基准平面,“元件放置”对话框将自动更新新的参数设置,如图2所示。
3、单击“元件放置”对话框底部的“确定”按钮,系统会自动打开“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
如图3所示4、确认“参照模型类型”为“按参照合并”选项,默认系统在名称栏里添加的名称设置,直接单击底部的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系统会自动显示装配的参照模型,效果如图4所示。
5、单击菜单管理器中的“完成/返回”按钮,返回主菜单6、重复1~5步,在绘图去依次单击“MOLD_FRONT”与“FRONT”基准平面,“MOLD_RIGHT”与“RIGHT”基准平面,“MAIN_PARTING_PLN”与“TOP”基准平面,使其相互约束。
如图4所示,使“MOLD_RIGHT”与“RIGHT”基准平面的约束偏移距离修改为“30”,效果如图6所示。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本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分析探讨一模多用注射模具的三种形式:相同尺寸、相同的塑料原料,不同结构形式的塑件一模三用注射模具。
结合分线盒为例说明一模三用模具的设计特点,说明一模多用可减少模具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次设计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有模具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数控加工、机械制造基础、产品造型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1、查找相关的资料并阅读消化,明确分线盒注塑模具设计要求,分析该塑料制品成型工艺及其可能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对零件图纸进行结构和工艺分析,设计成型工艺,确定其注塑模的方案设计;2、使用Autocad绘制制品的二维图形及使proe设计制品的三维造型;3、掌握成型设备的技术规范,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及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3、模具总体尺寸的设计与结构草图的绘制,模具结构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绘制,该塑料制品的设计难点是抽芯机构的设计;5、控制塑件成型时的的变形量,保证注塑制件的表面光滑,无气泡和其它缺陷,少飞边甚至无飞边。
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完成注塑模的总体方案设计,完成开题报告。
2、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并选用标准件,完成零件间的配给选用及相关的设计计算。
3、用A0图纸绘制装配图,采用CAD软件绘制零件图,绘图工作量折合A0图纸3张以上,其中必须包含两张A3以上的计算机绘图图纸,用PRO/E 软件对塑件和模具进行实体造型。
4、完成二万字左右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在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必须包括300-500个单词详细的英文摘要。
5、独立完成与课题相关,不少于四万字符的指定英文资料翻译(附英文原文);6、完成导师所指定的其它工作。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 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宋长发.工程制图[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3] 任仲贵. CAD/CAM原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4] 王明强.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 许鹤峰.注射模具设计要点与图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6] 李名尧.模具CAD/CAM[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潘宝权.模具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张维合.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 李学锋. 塑料模设计及制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 Y. Zhang, W. Hu and Y. Rong et al. Graph-based set-up planningand tolerance decomposition for computer-aided fixture desig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J], 2001, 39(14):3109 3126.五、试验、测试、试制加工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条件计算机一台(笔记本或台式机)设计软件 Autocad2007设计软件 Pro/Engineer Wildfire 5.0。
开瓶器模具一模多穴及自动送料机构研究阐述了开瓶器模具的一模多穴及自动送料主体结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结果表明:通过文章设计的开瓶器多穴模具机构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标签:冲压模具;一模多穴;自动送料引言模具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基础装备之一,在众多领域如手机、电脑、冰箱、电车和彩电等家庭常用产品中,有大约70%的零部件都是用模具来制造的,产品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依靠模具的制造精度来完成,因此,模具被称之为“百业之母”。
本机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技术要求,结合了模具自身的特点等,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个系统控制方案,采用此方案研制出一套全自动化的一模多穴生产线,并配置高精度的传感器,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下对各项参数进行自动化的生产和控制,组成了机电一体化设备。
1 一模多穴模具机构一模多穴机构的作用是在送料时间一样的情况下,利用多穴模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1冲模开始工作时,上、下模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分开,将条料放在凹模上,并通过侧刃定位。
当模具中的上模在向下工作时,对条料先接触的是上模中的冲导正孔凸模和压料板,冲出导正孔,上模运行到底抬起,条料送进一个步距冲出4个小孔,继续送进两端废料切除,送进一个步距两侧废料切除。
第一次冲裁时,条料抵在侧刃的凸肩处,冲出4个孔及侧刃的两个狭条。
第二次冲裁时,落一个已冲过孔的料,同时又冲出4个孔。
第三次冲裁时,落第二个的料,以后每次冲裁时都同时冲两件件的孔,落两件件的料,并在左右各冲去一个狭条。
2 一模多穴模具各组件一模多穴模具一般有凸模、凹模、卸料装置、模架组成。
2.1 凸模大多数粗短类型凸模通常按常规选用,对于工作部分与固定部分直径有较大差值时,可采用多台阶设计,臺阶的过渡部分要用光滑圆弧连接,不应有任何痕迹。
模具中的卸料板对凸模有导向作用,以减小侧压力对凸模的影响。
在级进模中除了冲孔模外,有许多分解冲裁的凸模,冲裁凸模的形状相对复杂,为了制造出高精密零件,大部分采用线切割加工成形和磨削制造。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模多腔的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英文):The Design of Multi-cavity InjectionMould For Multi-way Buttons andSimulation Analysis院别:机电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CAD/CAM)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1年5月一模多腔的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摘要本次设计主要特点是根据MOLDFLOW软件仿真模流分析来指导模具结构的设计。
MOLDFLOW软件模拟塑料熔体在整个注射过程中的充填、冷却及流动情况,确保获得高质量制件。
打破传统模具结构设计的试模、修模等过程,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在得到仿真分析最佳质量效果的数据、参数之后用来作为模具结构设计的依据。
本次设计主要包括:(1)模流仿真分析注射成型时熔体在型腔中的流动过程非常复杂,与许多因素如聚合物性能、制件结构、温度、压力、时间、模具结构及注射设备等有关。
仿真定量地给出成型过程的成型窗口状态参数(如压力、温度、速度等)。
(2)依据仿真的成型窗口状态参数进行整个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
如注射机的选择、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合模机构、脱模机构和冷却系统的设计,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等。
关键词:仿真分析;模具设计;一模六腔;PROE建模The Design of Multi-cavity Injection Mould For Multi-way Button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ABSTRACT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design is based on software simulation flow analysis MOLDFLOW to guide the design of die structure. MOLDFLOW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injection of plastic melt in the process of filling, cooling and flow, ensuring access tohigh-quality parts. Breaking traditional mold structure design test mode, the process of repair molds, to reduce costs, improve productivity purposes. Obtained the best quality i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data, parameters after the design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mold.The design includes: (1)Moldflow injection molding simulation of melt flow in the cavity is very complex process with many factors. Such as polymer properties, parts structure, temperature, pressure, time, and injection mold structure and other related equipment.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of the molding window molding process given the state parameters (such as pressure, temperature, speed, etc.). (2)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lding window state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injection mold. Such as the choice of injection machine, injection system, molded parts, mold bodies, stripping institutions and cooling system design, drawing die part and assembly drawings, etc..Keywords:Simulation Analysis;Mold Design ;Six-cavity Mold;Proe Modeling目录1绪论 (1)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2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 (1)1.3未来模具发展方向 (1)1.4论文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2)2多向按键工艺分析及模具方案的初步确定 (3)2.1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4)2.2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4)2.3模具方案的初步确定 (6)2.31 模具结构各个部件的分析确定 (6)2.32 总体结构方案的论证和初步确定 (6)3运用MOLDFLOW进行模具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7)3.1介绍其功能 (7)3.2 MOLDFLOW分析的流程 (7)3.3应用MOLDFLOW进行分析 (8)3.31 划分产品网格 (8)3.32 选择成型材料 (9)3.33 确定最佳浇口位置 (10)3.34 创建浇注系统及优化 (11)3.35 创建冷却系统及优化 (13)3.36 成型窗口分析 (16)3.37 选择分析类型 (17)3.38 注射工艺参数的优化 (20)4多向按键的注塑模具结构的最终确定 (24)4.1型腔数目及布局的确定 (24)4.2注塑机的选择 (25)4.3分型面的设计 (27)4.4浇注系统的设计 (29)4.41主流道的设计及计算 (29)4.42定位圈 (30)4.43分流道的设计 (30)4.5浇口的设计 (32)4.51浇口形状的分析与确定 (32)4.52浇口位置的确定 (33)4.6排气系统的设计 (34)4.7模架的确定 (34)4.8推出机构的设计 (34)4.81顶杆的设计及计算 (35)4.82复位杆的设计 (36)4.83推板和推杆固定板的设计 (37)4.9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37)4.10成型零件的设计 (39)4.101计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 (40)4.11冷却系统 (42)4.12模具工作原理 (44)5设计总结 (46)参考文献 (47)致谢 (49)附录 (50)1绪论1.1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
201任务五 模具分模任务目标⏹ 练习使用拉伸和扫描等造型方法进行实体造型。
⏹ 学会抽壳、学会拔模。
⏹ 学会比例缩放、产生分型线和分型面的方法。
⏹ 学会简单模具分模方法、碰穿模具分模方法、曲面模具分模和一模多腔模具的分模方法。
任务分析塑料盒模实体是通过草绘轮廓线并拉伸加材料得到实体,再创建扫描曲面并切除实体上表面,然后倒圆角,抽壳,最后进行比例缩放、产生分型线和分型面并分模,得到凸凹模具型腔。
任务实施1:简单模具分模方法完成图5-1塑料盒模实体造型并产生图5-2凸凹模具型腔。
图5-1 塑料盒202图5-2 塑料盒凸凹模具型腔操作步骤1:创建零件实体模型1、绘制拉伸实体轮廓线:(1)单击“拉伸工具”图标 ,进入草绘。
(2)定义TOP 面为草图5-平面,单击“创建矩形”图标 创建如图5-3示尺寸的矩形。
图5-3 图5-4(3)单击创建圆弧工具图标 分别草绘R200和R80圆弧,并使用约束工具图标 使圆弧与矩形的边相切并关于中心线对称,倒圆角为R15,删除矩形,完成轮廓线的绘制,结果如图5-4所示。
2、创建拉伸实体:输入拉伸长度为20,结果如图5-5所示。
图5-5 创建拉伸实体3、创建扫描曲面(1)草绘扫描轨迹曲线:单击“插入”→“扫描”→“曲面”命令,草绘扫描轨迹,选择“FRONT ”面为草绘平面,草绘如图5-6所示的圆弧R150。
203图5-6 草绘扫描轨迹曲线(2)草绘扫描截面曲线:草绘如图5-7所示的圆弧R150。
完成曲面的创建,及如图5-8所示。
图5-7 草绘扫描截面曲线图5-8 扫描曲面4、用曲面裁剪实体:单击曲面并选择命令“编辑”→“实体化”,选择保留的实体,结果如图5-9所示。
图5-9用曲面裁剪实体 图5-10 确定拔模斜度2045、确定拔模斜度:单击拔模工具图标 选择底面为拔模枢轴,侧面为拔模面,拔模角度为1°,结果如图5-10所示6、倒圆角:单击倒圆角工具图标 输入圆角半径为“10”,选择边界,结果如图5-11所示。
模具的整体结构布局概述1.成品的收缩率1.1它是成品冷却后的收缩量与冷却前在模型内之尺寸的比值.这个比值是经常会发生变化的,能够产生收缩率有所浮动的因素有:原料品种,成型保压时间,模具温度,室内温度……,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模具型腔的具体尺寸时,应搞清正常条件下的原料收缩率是最最重要的,否则,当收缩率取错,基本上将要重新更换模仁,那幺,收缩率在设计的过程如何应用呢?最要紧的还是利用收缩率来计算.模具型腔的尺寸,即: 模具尺寸=成品尺寸*(1+收缩率)而另外一种算法应用极少,即: 模具尺寸=成品尺寸/(1-收缩率) 而各类原料的收缩率请参考第八章“成型部分”附表1.2长条形成品的收缩率如何确定:长条形成品在扣收缩率时,在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是确信有出入的,即可能是宽度尺寸收缩率放5%0,而长度方向则为 3.5%0,这样的例子.但毕竟如何面对这些不定因素,我们还需要从实际积存经验,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在此无法论证抱歉.2.一模多腔如何布置:在现行的模具设计过程中,由于客户对成品的品质及精度要求日益增高,因此,司之内).由于从理论出发,因此,在常用的多穴布置时,穴.如图1中.(1*2与1*4)简单的背后,位,另一个不到位.侧模腔填充较满.衡.如按键的进浇系统,绕远一点,已有圆弧流道之成功的实例.3.模具的模仁尺寸确定:一个例子说明,如图2.图中母仁之形式取值是绝对不可取的.而公仁COR部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模仁的最佳尺寸,那幺如何对模仁的边界进行尺寸取值呢?须注意下列几点:3.1考虑成品的总体高度若成品高度尺寸不是太大,则母仁CA V部分的边缘厚度尺寸只须达到封闭熔体塑料即可.通常为15~30mm.查表定值,当然,这一尺寸还要考虑水路布置及螺钉部分.若成品那幺,这两种方法如何相辅相承地灵活应用呢?要现场所决定,建议第二种方法行事.在模仁的宽度确定了,能够试比较的方法来选择不一致的模架,基本上当CA V或者COR,并同模仁压块之最大投影宽度在顶出板的宽度范围就能够了.若要跑滑块或者所遇母模型腔特别深之特殊情况,能够据实追加模架宽度.另外,模架高度方面要紧是母模与公模本体板及枕板部分的厚度,母模本板厚度要紧考虑加工时不变形就能够了.假如母模板中模仁穴过深,通常情况下,母模板底部厚度为30~80mm即可.公模本体板厚度能够为公模仁PL面下列高度的3倍.公模仁的PL面下列厚度与本体板底部厚度比值为1/2关系.枕板高度,视成品的需要顶出量而定,其它无影响因素.还有一点要注意,许多人对简易三板模与标准三板模的应用场合还不是特别明确,在此简单说明.简易三板模比标准三板模的结构上少了四根GP导柱,简易三板模的公,母模之间的合模导向完全是通过LP(即前板导柱)操纵,而LP 通常相当长.再利用其头部导向公,母模合模,必定容易失稳,在模具型腔内部,若靠破,斜破或者合模时滑动的组件或者部位较多时,容易碰伤.因此,就务必利用标准三板模的GP(4*)来对公,母模的合模进行导向.当然,所有GP的高度不用过高,只需GP头部高出公模仁最高点1.5倍的GP直径就能够了.目的是为让公仁部进入母仁内腔之前就开始导向合模.GP的导套,在过分厚的模板中是不需要从上通到下的,实际起到作用的只有2/3的板厚即可.如图2所示.5.直束子与斜束子的区别:往常,许多说法认为直束子没有斜束子的定位精度高,这从现在的角度出发,是不完全也是不根本的讲法,由于光用斜束子的模具比起光用直束子的模具而言,在插破处易产生毛边的依旧有毛边.那幺,现在如何正确选用这两种束子呢?5.1直束子:它是一对束块保持垂直面束紧关系的装置, 垂直面的配合高度就决定了定位作用的长度,即运用了直束子的模具在合模合紧之前就产生了一段距离的公,母模相对定位,完全不可能使模腔内插破角度小(0.5°)的斜面切伤.因此,据以上情况,直束子并不是只能够运用在公,母面无滑块机构的情况下,而是被应用在所有有较多插破关系成型的各类机构模具中,要紧是内部结构成品模具中.8.1模具的进浇口邻近,特别是肓形浇口的邻近,由于有许多的上,下盖,及掀盖,在使用肓形浇口进浇口产生了溢料,浇口邻近注射压力太大.8.2靠破,插破面的正下方,一定要有支撑柱SUP8.3热流道系统模具中,母模板背后偷空部分亦应多布置SUP对分流板及母模板进行支撑,由于此处注射压力极高,变形可能性极大.8.4在公模侧枕板之间务必要尽量有针对性的布置SUP,且保证公模的底部各个部位都有所支撑.8.5在模具比较小的情况下,布置大的SUP要注意不能够减弱顶出板的强度,防止顶了, 板由于SUP的偷孔太大太多而被损坏.9.入子拆法:9.1拆入子的目的.割成几个模块进行同步加工.如图10所示,那幺如何对其进行分割呢,考虑方面如下.✧总体成型型腔区域的高度,将其有界分开备料不可能浪费.比如说“入子1”的整个成型区域象“山区”.而“入子3”的成型区域象平原,海拔相差很大,如今则能够无条件分割,而且对水路的操纵较有益.不可能由于水路离成型面太远而力不能及.✧成型型腔有较深的筋,从易加工性出发,也务必将筋处模仁分割,比如: “入子6”上有许多排加强筋,若作为自然模后,务必以较慢速度的放电加工,而拆成入子则能够单独取出,以较快的磨床加工为工艺,绝对事半功倍.再比如: “入子2”与“入子3”之间有一根较深的加强筋,自然模仁加工时须放电,且电极需要很大一块料(板),费用极高,而拆成两块入子,则能够用侧面铣削加工的方法很快做成.综上所述,分割模仁的基本考虑点应是根据成型面与区筋.注意点:确.积误差.(4)那幺,然,事置宜,请参照图11.另外,如图11中(b),该图标为先端走纸面的筋,在这些筋的端部由于要有走纸作用,因此在成品的表面要求上不可有任何段差,入子线,毛边等成品缺陷.但由于这些走纸面的筋在模具上务必要拆入子才能更顺利地加工出来,成型中拆入子也能更好地排气,不至短射,因此,应务必考虑另外一种特别的入子拆法,如图11(b).保证入子的一侧尖角处留有0.5mm的平面台阶,作强度保证.(5)拆入子的典例(图12)工方法上就有别于贴拆入子之形式,即一个以线割加工,另一个以放电加工,因此,为了选择最富有经济效益的加工,才是设计人员真正考虑的.如图149.4圆入子的防转:在圆入子的头部成型部分为非绝对回转体时,或者入子成型部分为非圆柱形,或者入子成型顶部为斜面等类似的情况,圆入子都务必做成防转性质,这是非常有必要,且容易造成疏忽的方面,如图14中的两个常见的圆入子防转形式.10.模具设计中的注意点10.1当模具的定位环安装在前板,而注道衬套被安装在母模板时,前板与母模板须在模架加工阶段追加定位梢,以保证定位环与注道衬套的对中性.10.2当模具的注道衬套被沉入模具中过深时,须考虑注机之喷嘴能否抵住注道衬套的顶部球面.10.3热流道系统中为保证整个系统安装不损坏,设计人员须在模个的前板,前枕板,母模板之间插入导柱,导套以起安装导向作用;导柱,导套的规格比GP,GB能够小一个规格型号,但不可太小.10.4三板模中,前板与后板厚度须保持一致,以便上机安装,因此通常都需偷肉前板10.5直筒式导套在模具设计时,侧面要有无头螺钉抵紧防滑10.6公,母模板的吊模孔选择时,是建立在起吊整组模具的基础上的而其它各模板上的吊模孔设计只须考虑模板自己重量,另外,在相拼模仁的模具中,设计人员一定要设置各块大模仁的吊模作业孔,包含滑块顶部10.7模具中装有油压缸,并凸出了模具整个外形,须考虑在油压缸四周设计保护杆四根,以防止油缸在作业及运输中损坏.10.8模具设计的总体理念首先:所有的设计安排务必以最终的成型注射为宗旨,保证在最短的成型周期注塑最佳的成品其次:以加工的实际条件出发,考虑零件的可加工性,并尽可能优先使用传统机械加工,有必要时,作回转体零件,这样能够方便其固定部分的钻孔加工.10.9单个零件的尺寸标注,一定要标明:PL面,基准角,入子位置,甚至是加工工艺安排.。
多孔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孔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2. 学生掌握多孔模具的设计原理,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 学生了解多孔模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绘制多孔模具的三视图;2. 学生掌握多孔模具的加工工艺,能进行简单的模具加工操作;3. 学生具备多孔模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团队协作,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3. 学生认识到多孔模具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多孔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多孔模具基础知识- 多孔模具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多孔模具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2. 多孔模具设计原理- 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多孔模具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相关公式及其应用。
3. 多孔模具加工工艺- 常见加工方法及适用范围;- 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 模具加工质量的控制。
4. CAD软件在多孔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多孔模具三视图的绘制;- 模具零件的参数化设计。
5. 多孔模具的应用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多孔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 多孔模具的使用与维护- 模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见故障的排除与维护;- 模具使用寿命的延长。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