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分析及护理共27页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27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根据临床资料,针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原因有:锐器伤、压伤、敷贴黏贴或撕脱伤、药液外渗引起的皮肤损伤等。
防范措施:加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皮肤护理评估;输液时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针头有无脱落、有无外渗等,及时给予处理;进行备皮操作规范化培训;加强仪器使用前的培训,指出潜在的隐患,告知护士,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物品、管道等规范管理,防止硌伤;使用绑、夹功能的护理用具时,应及时松绑、换位;因病情需要固定体位的患儿,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可采取按摩、加纱布垫等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 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68-01在临床护理活动中,新生儿皮肤护理出现的问题远多于成人。
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薄,血管壁通透性强的原因,尤其是早产儿,护理不当极易造成皮肤损伤,这不但会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还会引起许多护患纠纷。
因此,我们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并制定、完善了防范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1?临床资料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了744例患儿,其中有29例在住院期间发生了皮肤损伤,足月儿占13例,早产儿占16例。
静脉输液过程中造成的不同损伤4例,胶贴引发的损伤5例,压伤6例,摩擦伤11例,其他原因造成的皮肤损伤3例。
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上述例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潜在的因素。
2?原因分析2.1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操作前未作局部皮肤评估:颜色、弹性、皮疹、水肿等,对潜在的护理问题无法采取应对措施。
2.2静脉输液过程中造成的不同损伤2.2.1静脉输液时敷贴固定不牢,加之患儿躁动,导致针头脱落造成划伤1例;2.2.2护士备皮操作时未固定住患儿头部、用力过大等因素,造成刮伤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