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弯曲内力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2
弯曲力1. 长l的梁用绳向上吊起,如图所示。
钢绳绑扎处离梁端部的距离为x。
梁由自重引起的最大弯矩|M|max为最小时的x值为:(A) /2l;(B) /6l;(C…) 1)/2l。
l;(D) 1)/22. 多跨静定梁的两种受载情况如图(a)、(b)所示。
下列结论中哪个是正确的?(A) 两者的剪力图相同,弯矩图也相同;(B) 两者的剪力图相同,弯矩图不同;(C) 两者的剪力图不同,弯矩图相同;(D….) 两者的剪力图不同,弯矩图也不同。
3. 图示(a)、(b)两根梁,它们的(A) 剪力图、弯矩图都相同;(B…) 剪力图相同,弯矩图不同;(C) 剪力图不同,弯矩图相同;(D) 剪力图、弯矩图都不同。
4. 图示梁,当力偶M e的位置改变时,有下列结论:(A) 剪力图、弯矩图都改变;(B…) 剪力图不变,只弯矩图改变;(C) 弯矩图不变,只剪力图改变;(D) 剪力图、弯矩图都不变。
5. 图示梁C截面弯矩M C = ;为使M C =0,则M e= ;为使全梁不出现正弯矩,则M e≥。
6. 图示梁,已知F、l、a。
使梁的最大弯矩为最小时,梁端重量P= 。
7. 图示梁受分布力偶作用,其值沿轴线按线性规律分布,则B端支反力为,弯矩图为 次曲线,|M |max 发生在 处。
8. 图示梁,m (x )为沿梁长每单位长度上的力偶矩值,m (x )、q (x )、F S (x )和M (x )之间的微分关系为:S d ();d F x x = d ()d M x x = 。
9. 外伸梁受载如图,欲使AB 中点的弯矩等于零时,需在B 端加多大的集中力偶矩(将大小和方向标在图上)。
10. 简支梁受载如图,欲使A 截面弯矩等于零时,则=e21e /M M 。
1-10题答案:1. C 2. D 3. B 4. B 5. 28e2M ql -;42ql ;22ql 6. ⎪⎭⎫⎝⎛-a l a F 24 7. m 0/2;二;l /28. q (x );F S (x )+ m (x ) 9. 10. 1/211-60题. 作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材料力学部分本部分主要内容:一材料力学绪论二轴向拉伸、压缩与剪切三扭转四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五弯曲六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七组合变形八压杆稳定本部分主要内容:(一)弯曲内力(二)弯曲应力(三)弯曲变形主要内容:一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实例二受弯杆件的简化三剪力和弯矩四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五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六弯曲内力部分习题及解答(一)弯曲内力一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实例1. 弯曲: 杆受垂直于轴线的外力或外力偶矩矢的作用时,轴线变成了曲线,这种变形称为弯曲。
2. 梁: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通常称为梁。
3.工程实例一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实例4. 平面弯曲:杆发生弯曲变形后,轴线仍然和外力在同一平面内。
对称弯曲(如下图)——平面弯曲的特例。
非对称弯曲——若梁不具有纵对称面,或者,梁虽具有纵对称面但外力并不作用在对称面内,这种弯曲则统称为非对称弯曲。
本部分内容以对称弯曲为主,讨论梁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一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实例梁的支承条件与载荷情况一般都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分析计算,应进行必要的简化,抽象出计算简图。
1. 构件本身的简化通常取梁的轴线来代替梁。
2. 载荷简化作用于梁上的载荷(包括支座反力)可简化为三种类型:集中力、集中力偶和分布载荷。
3. 支座简化二受弯杆件的简化①固定铰支座2个约束,1个自由度。
如:桥梁下的固定支座,止推滚珠轴承等。
②辊轴支座1个约束,2个自由度。
如:桥梁下的辊轴支座,滚珠轴承等。
二受弯杆件的简化③固定端3个约束,0个自由度。
如:游泳池的跳水板支座,木桩下端的支座等。
q (x )—分布力②悬臂梁二受弯杆件的简化③外伸梁[例] 求下列各图示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出内力图。
P Y )x (Q O ==解:①求支反力)L x (P M x Y )x (M O O -=-= ②写出内力方程PLM P Y O O == ;[例]:求图示梁内力图。
xy解:截面法求内力。
11110)(qax M M qax F mi A-=\=+=åxQqa Mqa 2x3qa2/2xqqaa a1122M AY A=S Y 0=S A M 0qa 21M 2qa 2A 2=-+2A qa 21M -=0=-+-A Y qa qa 0=A Y 四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一、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间的微分关系对d x 段进行平衡分析,有:[]0d d 0=+-+=å)x (Q )x (Q x )x (q )x (Q Y )x (Q x )x (q d d =五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应用()()c x q dxx dQ ==讨论:特别地,当q=c :1、q=c>0 : 均布载荷向上,则Q 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2、q=c=0 : 没有均载荷,则Q 为水平直线3、q=c<0: 均布载荷向下,则Q 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五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应用q (x )M (x )+d M (x )Q (x )+d Q (x )Q (x )M (x )d x A0dM(x)][M(x)M(x)q(x)(dx)21Q(x)dx ,0)F (m2i A=+-++=å)Q(x dxdM(x)=弯矩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剪力的大小。
第一章 绪论一、是非判断题1.1 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完全相同。
( ) 1.2 内力只作用在杆件截面的形心处。
( ) 1.3 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 ) 1.4 确定截面内力的截面法,适用于不论等截面或变截面、直杆或曲杆、基本变形或组合变形、横截面或任意截面的普遍情况。
( ) 1.5 根据各向同性假设,可认为材料的弹性常数在各方向都相同。
( ) 1.6 根据均匀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弹性常数在各点处都相同。
( ) 1.7 同一截面上正应力ζ与切应力η必相互垂直。
( ) 1.8 同一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ζ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 1.9 同一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η必相互平行。
( ) 1.10 应变分为正应变ε和切应变γ。
( ) 1.11 应变为无量纲量。
( ) 1.12 若物体各部分均无变形,则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
( ) 1.13 若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则物体无位移。
( ) 1.14 平衡状态弹性体的任意部分的内力都与外力保持平衡。
( )1.15 题1.15图所示结构中,AD 杆发生的变形为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变形。
( )1.16 题1.16图所示结构中,AB 杆将发生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变形。
( )二、填空题1.1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 受力后发生的 ,以及由此产生的 。
1.2 拉伸或压缩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3 剪切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4 扭转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B题1.15图题1.16图1.5 弯曲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6 组合受力与变形是指 。
1.7 构件的承载能力包括 , 和 三个方面。
1.8 所谓 ,是指材料或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所谓 ,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所谓 ,是指材料或构件保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
1.9 根据固体材料的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 , , 。
班级:学号:姓名:《工程力学》弯曲内力测试题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据剪力图和弯矩图,可以初步判断梁的危险截面位置。
(√)2、梁的内力图通常与横截面面积有关。
(×)3、将梁上的集中力平移,不会改变梁的内力分布。
(×)4、梁端铰支座处无集中力偶作用,该端铰支座处的弯矩必为零。
(√)5、分布载荷q(x)向上为负,向下为正。
(×)6、简支梁的支座上作用集中力偶M,当跨长l改变时,梁内最大剪力发生改变,而最大弯矩不改变。
(√)7、剪力图上斜直线部分一定有分布载荷作用。
(√)8、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连续但不光滑。
(√)9、梁在集中力偶作用截面处,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无变化。
(√)10、在梁的某一段上,若无载荷q作用,则该段梁上的剪力为常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图所示,火车轮轴产生的是(D )。
A.拉伸或压缩变形B.剪切变形C.扭转变形D.弯曲变形2、梁在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处,它的内力图为(C )。
A. 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无变化B. 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有转折C. 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无变化D. 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有转折3、在下图四种情况中,截面上弯矩为正,剪力为负的是(B )。
4、梁在某一段内作用有向下的分布力时,则在该段内,弯矩图是一条(A )。
A. 上凸曲线B. 下凸曲线C. 带有拐点的曲线;D. 斜直线5、梁受力如图,在B截面处(D )A. 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连续光滑B. 剪力图有尖角,弯矩图连续光滑C. 剪力图、弯矩图都有尖角D. 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有尖角6、图示梁,当力偶M e的位置改变时,有(B )A. 剪力图、弯矩图都改变B. 剪力图不变,只弯矩图改变C. 弯矩图不变,只剪力图改变D. 剪力图、弯矩图都不变F qCBAFM eaqa a7、若梁的受力情况对于梁的中央截面为反对称(如图),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D )A. 剪力图和弯矩图均为反对称,中央截面上剪力为零B. 剪力图和弯矩图均为对称,中央截面上弯矩为零C. 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对称,中央截面上剪力为零D. 剪力图对称,弯矩图反对称,中央截面上弯矩为零8、多跨静定梁的两种受载情况分别如图所示,力F靠近铰链,以下结论正确的是(C )A. 两者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完全相同B. 两者的剪力图相同,弯矩图不同C. 两者的剪力图不同,弯矩图相同D. 两者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均不相同9、多跨静定梁的两种受载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D )A. 两者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完全相同B. 两者的剪力图相同,弯矩图不同C. 两者的剪力图不同,弯矩图相同D. 两者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均不相同10、若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分别如图所示,则该图表明(C )A. AB段有均布载荷,BC段无载荷;B. AB 段无载荷,B截面处有向上的集中力,BC段有向下的均布载荷;C. AB 段无载荷,B截面处有向下的集中力,BC段有向下的均布载荷;D. AB 段无载荷,B截面处有顺时针的集中力偶,BC段有向下的均布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