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地形和地形图
- 格式:wps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2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要点整理〗1.地形的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
2.地形的变化: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3.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较密处为陡坡,等高线较疏处为缓坡。
〖例题解析〗〖例题〗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板块碰撞B.风力作用C.流水作用D.冰川作用分析与解答: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全球而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内力的作用,但是珠穆朗玛峰的顶部外形酷似金字塔,这是外力的塑造,即冰川的作用。
〖巩固基础〗1.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2.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风沙B.流水C.火山D.冰川3.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C.高原和丘陵相对高度都比较大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B.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C.外力作用总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D.任何地形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5.石灰岩地区形成溶洞的原因是()A.火的作用B.流水的作用C.风力的作用D.地震6.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的作用A.风力B.流水C.火山D.冰川7.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A.风B.流水C.冰川D.海浪8.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C.风蚀蘑菇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9.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某种外力作用的结果,这种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砂石沉积作用D.冰川搬运作用10.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冲刷有关的是()①珠江三角洲②雅鲁藏布大峡谷③冰斗谷④流动沙丘⑤黄土高原的破碎地表⑥三峡A.①②④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⑤11.我们通常把“海拔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地区称为( )A.山地B.高原C.平原D.丘陵12.[2015宁波]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A.流动的岩浆B.迷人的溶洞C.移动的沙漠沙丘D.美丽的水库大坝13.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缓地移动。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7《地形与地形图》教学设计(精品).doc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改变家乡的面貌。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形的类型。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学准备课件准备、橡皮泥四、教学预设(一、教学引入)复习:1、说说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2、说说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3、说出火山和地震分布的特点。
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二、新课教学)讨论:地球的陆地表面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哪些地形构成的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构成。
展示图片: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师解释:,中思考: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属于丘陵。
该地形的优点是:自然条件多种多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缺点:交通不便,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展示珠穆朗玛峰图片师:假如我们要在图上把这个山峰表示出来,该怎么表示呢?思考:那么地形是怎样绘制在地图上的呢?生思考,(提示:把实地的物体在图上表示出来可以用什么呢?)师:我们可以用等高线地形图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活动:两个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做一个山峰,在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依次画上等高线。
把山峰放在白纸上。
问: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生:封闭曲线)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确定一个山峰的固定中心点,然后一层一层地把下面部分去掉,依轮廓画。
问: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什么形状?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很小的封闭曲线。
师说明:现在你在图上看到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停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
1,地形的类型
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
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
山地高原丘陵
平原盆地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
(2)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3)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表示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3)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A)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鞍部(E)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
峭壁(B) 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F)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C)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
陡坡(乙) 等高线较密处
缓坡(甲)等高线较疏处
3,地形的变化
(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外力作用: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①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流水冲刷使黄土高原变得沟壑从横,使石灰岩溶蚀
形成溶洞,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平原和三角洲
②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
③高寒地区,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2)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的区别
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
影响是阶段性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
(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