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同步练习.doc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6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知识点识记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鸦片的危害: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禁烟措施:令外商交出鸦片;不禁止正当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借口:中国禁烟原因: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开始:1840年6月侵入中国广东海面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魏源与《海国图志》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杰出代表。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用: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英不满足即得利益,扩大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者:英国、法国罪恶: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认识:①落后就会挨打;②战争破坏了人类文明;③国家: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④个人:勿忘国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贡献等。
2、俄国趁火打劫俄国侵占的领土:1858年《瑷珲条约》:60万多1860年《北京条约》:40万多1864年戡分西北界约记:44万多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等:7万多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反帝反封)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朝对峙。
1860年,太平军进攻上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雇用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对抗太平军,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分值: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找一找(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它找出来,每题3分,共60分,请试着在20分钟之内完成)1.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A.乾隆帝B.嘉庆帝C.咸丰帝D.道光帝2.领导中国军民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的民族英雄是A.魏源B.林则徐C.道光帝D.龚自珍3.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虎门销烟C.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D.定海之战4.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中提出来的A.《四洲志》B.《瀛环志略》C.《海国图志》D.《英吉利小志》6.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是被哪些殖民强盗烧毁的A.日俄B.八国联军C.德日D.英法7.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的国家是A.日本B.英国C.俄国D.德国8.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攻占长沙C.攻占南京D.永安建制9.洋枪队头目华尔是在哪次战役中被太平军击毙的A.青浦战役B.慈溪之战C.苏常之战D.太仓战役10.太平天国的都城是A.北京B.天津C.天京D.上海11.清朝奉命讨伐入侵新疆的阿古柏的爱国将领是A.左宗棠B.左宝贵C.冯子材D.葛云飞12.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A.1871年B.1875年C.1881年D.1884年13.哪一次战争标志着日本近代侵略中国大陆的开始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4.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A.丁汝昌B.邓世昌C.刘步蟾D.李鸿章15.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黄海海战B.丰岛战役C.大连、旅顺战役D.威海卫战役16.苏州是在哪个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马关条约》中哪项条款的签订打开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大门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杭州等为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的地点是A.山西B.安徽C.山东D.湖北19.率领八国联军最早进犯中国的海军中将是A.西摩尔B.瓦德西C.克林德D.康格20.什么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二、辩一辩(试分析下面的观点,并给出你的看法,每题10分,共20分,请试着在10分钟之内完成)1、在“鸦片战争的烽烟”这一课中,同学们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展开了争论。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学习与探究学习主题说明19世纪中期,经历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生产规模成倍扩大,工业产品的数量急增,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需要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原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
于是西方列强瞄准了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国土辽阔的中国而这时的中国,政治上腐朽,经济上闭关自守,已远远落后于世界。
由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采取闭关政策,西方国家无法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打开中国市场,于是他们采用武力叩关。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0年6月,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为由派出舰队,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加上军事装备及技术落后,清政府战败。
1842年,在某某签订了中英《某某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兵逼城,烧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
沙俄趁此时机,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了《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势日益沉沦,而中国人民却顽强抗争着,他们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积极从事禁烟运动,制止鸦片对中华民族的侵害。
太平天国运动在鸦片战争后风起云涌,不仅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而且有力地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
70年代,我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左宗棠率领清军进入某某,收复了某某地区,巩固了边防。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清军爱国将领面对日军的嚣X气焰,沉着冷静,奋勇杀敌。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输入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英国强占香港岛;关天培、陈化成等英勇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指导学生解答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积累有关鸦片战争的基本历史,从而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逐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指导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是一种罪恶的掠夺手段,表明资本主义侵略的贪婪性和侵略性。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清政府的动摇不定、妥协求和,暴露了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介绍本册书主要讲述中国近代屈辱史及起止时间一、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并思考英国明知鸦片有害,为什么还要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输入中国有什么危害?1.19世纪前期,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①扩大国外市场;②推销工业品;③掠夺原料2.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仲里中学张秀丽【复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近代史实。
2、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活动。
【复习重点】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自主温故】知识梳理(教师适当点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原因、性质、结果)【合作知新】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
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
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
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
“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解析:这是一道以图文结合形式考查近代侵略与抗争的专题,前两问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第三问需要分析材料,特别是对材料二同时期中外历史对比得出原因。
参考答案:图1——中英《南京条约》;图2—中日《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案课标解读⑴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⑵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抗日战争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表格整理、材料阅读、互动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近代史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条是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的主权进行的抗争。
请大家简单回忆所学的内容,列举中国在近代史上遭受到的侵略。
(学生发言,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相关历史图片,简单补充。
)面对外国的侵略,中国人民是否屈服了?(学生回答)对,中国人民若遭到侵略就必然反抗。
(出示“中国军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事迹图片”,并简单说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非常形象地感受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
(过渡:由于这段历史跨越了100多年,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更系统的复习这段历史,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请大家仔细阅读,将表格补充完整。
)一、自主学习学生完成表格(见学案)设计意图:对教材进行处理,打破课本体系,使学生横向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一目了然,纵向可以看清列强侵略的加剧和对中国社会危害的加深,突破重点。
二、交流展示和精讲点拨1、学生主持展示自学成果。
2、创设情境,三个条约签订前后,对居民居住权或者户籍的影响。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条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
4、指导记忆。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我们的脑海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两个疑问,那就是列强为何要侵略中国?为什么前四次清政府皆以失败告终,而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却能取得完全胜利呢?)三、互动探究1、出示材料(见学案)2、小组合作探究。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提纲一、侵略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导火线: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2)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城下,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①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赔款--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③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④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3)影响: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1).新思想萌发的起因: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求和及屈辱条约的签订,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
因此,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
(2)思想: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长技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兴盛(3)影响: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先河。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4)结果:签订《北京条约》。
4.俄国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采用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卑劣手段,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10页表格和图掌握)5.甲午中日战争(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精选初中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精选课后作业【3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枫叶之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不费一枪一卒就蚕食这片“枫叶〞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答案】:D【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史》侵略与对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根底选择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中俄国侵略中国的史实。
据题意和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蚕食中国15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俄国。
选项中D符合题意应选D.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对抗第二次鸦片战争2.在20世纪初的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作者说这番话主要是由于A.《南京条约》签订B.《尼布楚条约》签订C.《马关条约》签订D.《辛丑条约》签订【答案】D【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史》侵略与对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辛丑条约的签订的影响的理解,解答的关键是“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由此判断这时候的清政府已经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根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看到帝国主义并没有把她当成祸首惩罚,电告李鸿章对条约全部接受,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实质反映了清政府的媚外,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题目中的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此题选D。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知识点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
(3)魏源发愤编着《海国图志》
更多详细内容请请点击gt;gt;gt;gt;gt;gt;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的烽烟知识点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10)
二、俄国趁火打劫
①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侵略
②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太平天国起义(原因、过程(1851.1至1864.7)、新特点(反侵略))
2.痛击洋枪队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2.过程
更多详细内容请请点击gt;gt;gt;gt;gt;gt;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劫难中的抗争知识点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更多详细内容请请点击gt;gt;gt;gt;gt;gt;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2、《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
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更多详细内容请请点击gt;gt;gt;gt;gt;gt;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内容标准】(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某某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1)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某某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
(2)意义: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简述中英《某某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内容:①开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为通商口岸;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③割让某某岛给英国;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影响:《某某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3.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1)思想: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X。
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兴盛。
(2)影响: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先河。
4.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②经济上:五口通商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③社会性质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社会矛盾上: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⑤思想上:一些知识分子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⑥革命任务上:中国进入旧某某主义革命时期;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内容标准】(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1860年,强盗们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
”材料中的“强盗们”指A.英美联军B.英法联军C.英俄联军D.八国联军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A.黄海大战B.威海卫战役C.虎门战役D.廊坊阻击战3.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①都规定了割地②都有赔款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则材料中的大将指A.林则徐B.左宗棠C.关天培D.邓世昌5.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割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D.占中国大片领土6.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军事技术落后B.军事指挥不当C.清王朝封建制度腐朽落后D.清闭关锁国7.人民政府在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了一口警世钟,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国耻。
这与160多年前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8.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洋务运动9.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A.邓世昌B.林则徐C.道光帝D.关天培10.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标志是:A.甲午中日战争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A.林则徐B.邓世昌C.海龄D.关天培12.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人民解放军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告旧时代的结束和主权归属。
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渡江战役、《南京条约》B.淮海战役、《马关条约》C.平津战役、《辛丑条约》D.辽沈战役、《辛丑条约》13.陈旭麓认为甲午战争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种“亟变”不包括A.改变现存政治制度以救亡图 B.宣传马克思主义C.实业救国D.引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14.“中国政府……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引自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文件》)。
”后来英国借此得到的“赔偿”不包括A.允许英国在中国开设工厂B.割香港岛给英国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赔偿英国2100万元15.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
这“最后一个”条约是指: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二十一条”D.《辛丑条约》16.一位老者收藏有四张1905年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其中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A.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B.各国大使在举行宴会C.有许多西式建筑D.外国军队在进行操练二.综合题17.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
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并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材料二: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材料三: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材料一的大臣指的是谁?(2)材料二赞扬的是谁的功绩?(2)材料三中的挽联哀悼的是哪位民族英雄?他牺牲于哪一次战役..?18.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根据下列条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中的条约签订于哪次战争之后?(2)材料二中条约签订于哪次战争之后?(3)材料三中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4)近代屈辱史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历史不能忘却,同时历史也绝不能重演,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2)三个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请写出内容?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20.科学确定学习主题,可以提高我们的历史学习能力。
分析下面两则材料,有助于我们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的再认识。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
然而,170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0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110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1)材料中“170年前”、“150年前”、“110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些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恶劣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请举三例说明。
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的认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流毒天下,则为害甚巨……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材料三“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1)材料一是哪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话?他领导了哪一伟大历史事件?(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3)材料三中“公”指的是谁?他牺牲在哪一战役中?(4)你认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要从以上这三个英雄人物身上学习什么?22.近代以来,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捍卫国土完整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发动战争强占领土】材料一: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便制定了《清国征讨策案》等作战计划,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准备,进攻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等。
(1)材料中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2)上述战争后,日本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什么条约完成了对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占领?试分析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聚焦现实捍卫国土】材料二:2012年8月15日,香港“保钓”人士在当地时间16时之前抵达钓鱼岛附近海域,此后7名“保钓”人士排除日本海上保安官的阻挠,登上了钓鱼岛,日本海上保安厅抓扣了其中5人,另外2人返回船上。
此后,海上保安部在保钓船欲驶离钓鱼岛时又将其拦截并上船调查,对船上9人以“非法入境”嫌疑实施抓扣。
(3)事件发生后,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当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并与日本外交省副大臣山口壮通电话,就日方在钓鱼岛非法抓扣中国公民事件提出严正交涉。
假如你是傅莹,你会怎么说?(4)下图的漫画名为《我先把这字模糊了》。
它讽刺了当前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扬“侵略”性质尚未定论的行为。
请就漫画中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B2.D3.C4.B5.D6.C7.A8.B9.B10.B11.A12.C13.B14.A15.D16.A17.(1)林则徐(2)左宗棠(3)邓世昌黄海大战18.(1)鸦片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3)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9.(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大力发展工业等。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0.(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或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略战争。
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或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沉重打击了列强或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
(3)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具有因果关系;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等。
21.(1)①林则徐②虎门销烟(2)左宗棠收复新疆(3)①邓世昌②黄海战役(4)例如:心系国家和民族,英勇不屈等爱国主义精神。
(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2.(1)甲午中日战争(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主权,要求日方确保14位中国公民的安全并立即无条件放人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日本右翼势力的行为是为侵略战争翻案、为军国主义招魂;历史不容篡改;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才能开辟未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