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描写类语篇衔接机制特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6
[英文写作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传统的英语写作中,我们往往把重点集中在作者所写的词汇、语法方面,而对语篇方面的问题注意不够。
那什么是语篇呢?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
句子的衔接和连贯这两大语篇特征是相辅相成的,保证句子的衔接和连贯在英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单地说,也就是写作意思要完整、主次要分明、前后要连贯。
从语义上看,句子各部分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从语法角度来看,正确的句子应该是结构严谨、关系一致、语序正确;从修辞角度来看,好的句子应该是中心突出、逻辑性强、准确简练。
二、衔接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Halliday,Hasan,2001)。
英语的衔接手段主要分为三大类:过渡词衔接、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章振邦,2000)1.过渡词衔接过渡词是使上下文的连接自然、紧凑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英语写作中应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德(Bander)曾在《美国英语修辞》(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一书中高度概括了写作中使用过渡连接词的重要性,认为“有两个技巧比学任何其它的更能增强英语写作技能:其一是使用过渡连接词;其二是使用从属关系”(1978:203)。
过渡词分为11类:举例、比较、对照、让步、原因、结果、强调、递进、结论、时间和空间。
如:I am ill, so I can not go to school. (我病了,所以我没去上学。
“so”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衔接词。
)2.词汇的衔接语篇写作中的词汇选择关系有多种方式。
我们把词汇衔接方式分为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可分类性和搭配五大类。
如:Some of the animals are dead,but most of them are alive.(词汇的相似性。
这句子若把“alive”改为“not dead”,重复使用“dead”会使句子显得呆板。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摘要:读后续写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是在语篇建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过程中的衔接关系是基于上下文语境和逻辑关系的。
本文主要通过对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的介绍,分析其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引言二、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的基本原则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是在语篇建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研究上下文语境和逻辑关系之间的衔接关系。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话题连贯原则:文章中每一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话题,并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叙述,以保持文章的连贯性。
2.指代衔接原则:通过适当的代词、词组或者重新提及的方式引入下文的内容,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前文和后文之间的关系。
3.逻辑关系原则:文章中的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以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4.词汇衔接原则:通过使用同义词、上下义词、类比词等方式,使得文章中的词汇能够相互衔接,以保持文章的连贯性。
1.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衔接关系在读后续写的过程中,通过对原文的衔接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揭示出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和思路,从而更好地进行续写。
2.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构思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可以指导学生在进行续写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构思。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原文中的上下文语境和逻辑关系,推测出下文可能会出现的内容和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续写。
如果原文中提到了某个现象或者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前文得出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进一步展开下文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四、结论。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随着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读后续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考查英语语言能力的方式,而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简介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是英语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之一。
通过对文本内部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衔接,进而揭示语篇的组织和呈现方式,达到促进和优化语言交际的目的。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的核心是考察文本的语义和语用,即意义和运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语篇,揭示语篇的组织方式和发展趋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的内在规律,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1.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结构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篇章结构,指导学生理解原文的框架和主旨,更好地进行写作。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原文的标题、引言、开头、中间段落、结论等,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逻辑和时序结构,在续写过程中保持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内容重复或跳跃等问题。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可以通过分析原文的词汇、语法和语言风格等,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从语言上把握文本的表达方式和风格,进而实现自己的续写目标。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原文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使学生在续写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3.引导学生有效续写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可以通过分析原文的语言特征和结构特征,引导学生有效续写。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原文的主题和人物角色,指导学生续写内容的选择和表达方式,并使学生在续写时避免重复和歧义。
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过渡性语言和连接词等,使学生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达到平滑衔接的效果。
三、实践案例原文标题:“The Benefits of Traveling Abroad”三级标题:“Expanding Your Comfort Zone”读完原文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读后续写,选择其中一个标题,展开写作。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是指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篇素材,理清语篇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结构和意义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高中英语的读后续写中,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结构、脉络和逻辑关系,提高读写能力。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在读后续写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而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从全局的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进而发现文章的结构。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关联词和逻辑连接词等语篇素材,学生可以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题层次,从而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有效的思路和素材。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读后续写的写作中,学生可以借鉴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的方法和工具,对所写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反思,提高写作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运用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掌握文章之间的衔接关系,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语篇分析来理解和续写文章,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也应该积极学习和运用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是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它主要研究语篇中元素之间的连接和衔接关系。
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语篇分析衔接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并进行合理的续写,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的基本概念、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特点以及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来进行浅析。
一、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的基本概念语篇分析衔接理论主要包括语篇结构、语义衔接和语用衔接三个方面。
语篇结构是指语篇的组织形式,包括段落结构和句子结构;语义衔接是指语篇中词语和句子之间的意义关联关系;语用衔接是指语篇中的语言表达与语言功能之间的联系。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语篇的连贯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篇的内容。
二、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特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是指考生在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和语言风格,进行合理的续写。
这种考察方式既考察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察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考生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所以他们需要理解原文的语篇结构、语义衔接和语用衔接关系,并能够在续写中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
三、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1. 语篇结构的衔接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考生需要理解原文的段落结构和句子结构,从而在续写中保持语篇的连贯性。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能够帮助考生理解原文的结构特点,并在续写中进行类似的组织,使得续写的内容能够贴近原文,同时保持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3. 语用衔接的恰当运用语用衔接是语篇中的语言表达与语言功能之间的联系,考生需要在续写中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手段和语言功能。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能够帮助考生理解原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功能,从而在续写中恰当地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手段和语言功能,使得续写的语言更加地得体和自然。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语篇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入,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理论被广泛应用,其中读后续写作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环节,对于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读后续写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衔接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篇连贯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语篇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概述语篇分析是指在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中,研究语言使用所形成的语篇的过程,包括语篇组织的原则、结构规律、意义所在及其背后的思维、认知和社会因素等。
语篇分析衔接是语篇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指的是通过语言符号及其组织关系在语篇中建立及识别段落间、句子间、词汇间或更为微小的语言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关联,确保整个语篇在语言和意义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在语篇分析中,衔接理论是一种分析语篇连贯性的理论,根据语言符号的音、形、义特征及其使用场合的不同,分析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探究其背后的语言内部、语用及认知因素。
衔接可以分为词汇衔接、句法衔接和语意衔接三个方面。
其中,词汇衔接主要包括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搭配等方法,句法衔接主要包括代词、连词、词类转换等方法,语义衔接主要包括指代关系、语境信息、推理关系等方法。
衔接现象一旦被建立,就能够确保段落、句子、词汇之间的关系和联合,使得整个语篇在语言和意义上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概括能力。
作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读后续写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准确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同时还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和思维能力,创造性地续写文段,使其内容连贯、思路清晰、语言准确。
在这个过程中,语篇分析衔接理论能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持,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英语指导语篇衔接机制特点分析作者:李妍妍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23期【摘要】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所提出的衔接理论为基础,对六篇英语指导文中的衔接机制进行分析,目的主要是讨论指导语篇中非结构型衔接手段的特点,以便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构建英语指导类语篇。
【关键词】非结构型衔接;指导语篇;独特的衔接手段;英语学习和教学0 引言语言学家Robert de Beaugrande和 Wolfgang U. Dressler 在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1981)一书中指出,在语言学中建立文本类型学的意义在于为人们建立了一个编码和解码文本的应用基础。
随后,Robert de Beaugrande总结出五种基本篇章类型,即记叙语篇、描写语篇、指导语篇、说明语篇和议论语篇。
其中,指导语篇是通过有序的指导说明来指示如何完成某事的语篇。
此类语篇在英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一书,及日常生活中的英文产品说明书等等。
此类语篇也是篇章教学的重要方面。
本文依据语篇的特定划分,探讨英语指导语篇中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中的非结构型衔接手段机制特点,引起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在阅读和写作这类语篇时对其特点予以重视,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构建英语指导类语篇。
1 理论基础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提出,衔接就是存在于语篇中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把衔接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语法衔接可分为指称、替代、省略以及连接。
词汇衔接包括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
指称是语篇中的指代成分与指称或所指对象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分为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
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Halliday & Hasan,1976:31)。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是指通过分析语篇中不同句子、段落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方式,来推断语篇的整体结构和主题发展。
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运用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并能够根据原文的信息和结构,进行合理的续写。
本文将从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入手,重点介绍如何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运用语篇分析衔接理论。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衔接手段和衔接关系。
衔接手段是指在语篇中起连接作用的各种手段,如代词、连接词、词义重复等。
衔接关系是指语篇中各个句子、段落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
了解衔接手段和衔接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原文的整体结构和主题发展,从而更好地进行续写。
具体来说,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的原理和方法,采取以下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来确定自己续写的内容。
如果原文中存在因果关系,学生可以续写对原因的解释或对结果的预测;如果原文中存在递进关系,学生可以续写更多的细节或更深入的解释。
学生可以通过寻找代词、连接词、词义重复等衔接手段,来确定自己续写的方式。
如果原文中使用了代词来指代某个事物,学生可以使用同样的代词来引导自己的续写;如果原文中使用了连接词来表示转折关系,学生可以使用同样的连接词来引出自己的续写。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原文的语篇结构和主题发展,来确定自己续写的结构和目标。
如果原文是通过描述一个事件的发展来表达某个主题,学生可以在续写中延续这个主题,继续展开事件的发展或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英语写作中的语篇衔接手段探析作者:李会琴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01期摘要:影响我国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得体正确地运用语篇衔接手段,这主要源于英汉在语篇衔接手段方面的差异。
本文探讨了英语写作中常用的语篇衔接手段,并提出了运用语篇分析法培养学生有效运用语篇衔接手段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Abstract: The main cause influencing English writing of Chinese students is that the student can not correctly utilize cohesive means, which mainly comes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English-Chinese in cohesive mea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mon use of textual cohesion in English writing and puts forward approaches using discourse analys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effectively using textual cohesion mean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level.关键词:途径;语篇;衔接手段;连贯;写作Key words: approach;discourse;cohesion;coherent;writing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251-020引言语篇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结构的语言整体。
语篇必须合乎语法、语意必须连贯,必须具有句法上的组织性和交际上的独立性(黄国文,1997:7)。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是研究文本结构和篇章连贯性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这一学习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衔接理论的基本概念、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浅析。
全文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主体衔接是指在篇章中用来连接句子、段落或者篇章之间的手段。
在衔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保持文本的连贯性,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读文字。
常见的衔接手段包括词汇衔接、句法衔接和语义衔接等。
其中词汇衔接是最直接的衔接方式,通过同义词、上下义关系、替代、重复等方式来连接上下文。
句法衔接则依靠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通过短语、从句或者过渡词来实现。
语义衔接是通过推理、解释、例证等方式来建立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联系。
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衔接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指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读后续写任务。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原文的篇章结构,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然后,在进行续写的过程中,利用衔接手段来保持语篇的连贯性。
可以通过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换原文中的词汇,从而使续写部分能够与原文联系紧密。
学生还可以通过使用逻辑连接词或者过渡词来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通过这些衔接手段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进行有效地表达。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应用衔接理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衔接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衔接手段的运用。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篇章原文,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的衔接手段来练习进行衔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学生作文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续写作品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衔接理论。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形式,激发学生对于续写活动的兴趣,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是研究篇章连贯性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英语描写类语篇衔接机制特点分析
摘要: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非常重要的语言特点,是语篇分析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本论文以韩礼德和哈桑所提出的衔接理论为基础,对六篇英语描写文中衔接机制进行分析,目的主要是讨论描写类语篇中非结构型衔接手段的特点,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写作英语描写文。
关键词:衔接描写类语篇衔接手段英语学习教学
英语课文教学在日常的英语教与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师应将篇章语言学理论知识引入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语言现象的理解,加强其语言能力的培养。
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所提出的衔接理论为基础,讨论描写类语篇和非结构型衔接手段之间的关系,找出描写类语篇的衔接机制特点,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写作这类语篇。
1 衔接理论概述
在《英语的衔接》中,韩礼德和哈桑对衔接作了详细的研究,认为衔接就是存在于语篇中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语义关系,总体上把衔接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语法衔接分成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以及连接(conjunction)及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指称是语篇中的指代成分(reference item)与指称或所指对象(referent)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分为人称指代、指示指代和比较指代。
替代是一个词语替代另一个词语或从句,避免重复,从而实现语篇衔接。
省略相比替代没有替代词语,因而省略被称为零替代。
连接是通过连接成份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
连接成份往往是一些过渡性的词语。
连接词语表示的关系可分为四类:增补(additive),转折(adversative),原因(causal)和时间(temporal)。
词汇衔接指通过词汇选择在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从而建立篇章的连续性。
词汇衔接包括重复、同/反义、上/下义和搭配等。
2 描写类语篇
描写类语篇主要是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描述一个人、地方或事物,从而使读者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精确的画面。
作者往往在文中使用到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有趣的对比和能够吸引人的感官的形象。
此外,为了使描述对象生动起来,作者往往会利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感官感受。
描写类语篇的作者通常不描写事实或统计数据,而是用特定的细节描述一个地方或个人经历。
因此,描写类语篇中总会用到很多的副词和形容词。
描写类语篇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作者在引言部分会提出篇章主题,以便读者明白这篇文章要写什么。
在重要的正文部分,作者总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主题,吸引读者注意。
结尾部分总结正文部分描述的内容。
3 描写类语篇中衔接机制的分析
现以2006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由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精读》中的一篇文章Alfred Nobel - A Man of Contrasts的部分段落为例进行分析:
Alfred Nobel,the great Swedish inventor and industrialist,was a man of many contrasts (1).He was the son of a bankrupt man,but became a millionaire; a scientist with a love of literature,an industrialist who managed to remain an idealist (2).He made a fortune but lived a simple life,and although cheerful in company he was often sad in private (3).A lover of mankind,he never had a wife or family to love him;a patriotic son of his native land,he died alone on foreign soil (4).He invented a new explosive,dynamite,to improve the peacetime industries of mining and road building,but saw it used as a weapon of war to kill and injure his fellow men(5)。
本文旨在向读者描述伟大的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作者并没有详细的描写诺贝尔的外貌,而是通过描写诺贝尔的所言所行来揭
示了他的性格、思想和感情。
第2句中的衔接项有3个,分别是he,scientist和industrialist,其中he指代前一句中的Alfred Nobel,scientist和industrialist都是词汇衔接,分别衔接前句中的inventor和industrialist。
第3句中的衔接项为两个he和名词fortune,he 指代Alfred Nobel,名词fortune与第二句中的millionaire衔接。
第4句中出现5个衔接项,him,his和两个he都指代Alfred Nobel,名词son 第2句中的son衔接。
第5句中人称代词he和his还是指代文章主人公Alfred Nobel,动词invented与第1句中的inventor衔接,名词industries对应第2句中的industrialist,fellow men对应前句中的mankind。
整篇文章中词汇衔接有61个,占57.0%,指称衔接项有43个,占40.2%,连接项有3个,占2.8%,没有出现替代和省略。
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指称和词汇衔接是文中主要的衔接机制。
指称往往形成了一个由所描写人物形成的指称链条,文中人称代词“he”“him”和“his”都指代诺贝尔,例如:“Alfred Nobel,… inventor and industrialist, …(1).He…,millionaire;scientist…, industrialist…(2).He…fortune;…he…(3).…mankind,he … him;….his…,he…(4).He invented…,his fellow men(5).”文中占全部非结构型衔接手段总数57.0%词汇衔接显示了在描述类语篇中的其重要的衔接作用。
其次词汇衔接中的词汇搭配出现频繁。
再对其它五篇描述类语篇(大学英语精读课文The professor and the yo-yo,赛珍珠的 A Typhoon,大学英语精读课文An English
Christmas,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节选,亨利基辛格White House Years节选)进行同样的分析,可以得出词汇衔接往往占很大比例,分别占37.1%,59.2%,72.0%,53.5%和63.6%,其次是指称衔接,在其它五篇中比例分别为55.6%,34.7%,22.4%,41.4%和29.7%。
连接衔接在其它五篇中大约都在5%左右,而替代和省略几乎没有出现。
4 结论
结合描写类语篇的特点和对六篇文章的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作者为了使读者在头脑中对所描写对象形成一个生动的画面,会用到丰富的词汇,从而形成大量的词汇衔接。
指称衔接也是描写类语篇的一个重要衔接手段,在文中往往由所描述对象组成一个指称链条。
因此,指称和词汇衔接是描述类语篇衔接的主要途径。
不同类型语篇的衔接特点给读者不仅提供不同类型语篇的组织模式特点,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写作角度。
因此教师在讲解语篇时应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教师对语篇的讲解应该从宏观分析到微观结构。
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应该是语篇教学和阅读的重点。
让学生了解不同语篇衔接机制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层级关系,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会英语语篇结构类型和语言特点,更好地理解文章写作意图、体裁特点、文章布局技巧和文章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 & 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76.
[2] Halliday &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 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