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远端骨折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4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康复护理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由一些暴力程度较大的损伤机制引起,如高速坠落,或在事故中直接暴力击打膝关节等,因此股骨骨折的并发症较多,如股骨颈骨折,或膝关节内侧韧带如有半月板或其他结构损伤,应尽快到二级以上医院骨科查找损伤的具体部位,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如果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多处损伤,可在早期采取损伤控制策略,即对骨折部位或出血部位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对每个受伤部位逐步进行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应尽早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一、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如何康复如果骨折愈合顺利,通常需要3个月。
如果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情况,则时间无法确定。
另外,骨折后会出现肌肉和韧带粘连,这需要后期的康复锻炼。
具体时间与运动情况有关,也无法判断。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还能走路吗骨折后能正常活动多久取决于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
如果能用中药对症治疗,疼痛基本可以在骨折早期用药后7天左右减轻,肿胀也可以逐渐消退,而正常的生活活动也可以在30天左右基本恢复。
以X线片为依据,可观察到40天内大量结痂生长良好。
如果骨折不需要中药帮助骨痂快速生长,只能通过静息治疗,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快的是三个月,慢的需要六个月,但有的半年多甚至一年都没有完全恢复,具体能愈合多久,因人而异。
相应治疗后,恢复的快慢由患者康复期间护理有关。
完全愈合前,要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忌酒戒烟,同时也要避免二手烟。
西药要慎用,特别是含激素的药不要用。
不宜过早行动,以免伤势加重。
康复锻炼一段时间之后,走路时会感觉腿软。
有正常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正常的是由于长期活动,这是不可避免的;不好的是忽视必要的活动和锻炼在股骨骨折中的作用,这将加速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过程,这将增加未来的恢复难度。
骨折术后4周,骨折固定可靠性和骨折愈合程度的差异是这一时期康复训练的重点,应适当增加这一时期的康复训练强度。
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股骨远端骨折是指股骨近端骨折的一种类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股骨是人体最长、最强大的长骨,负责支持身体重量和承受各种运动力量。
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恢复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目标是恢复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便患者能够恢复活动能力,减轻疼痛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在麻醉下进行,可以分为开放复位和内固定手术。
开放复位手术是将骨折的骨头复位至正常位置。
在手术期间,医生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术来恢复骨骼的正常位置。
一旦骨骼复位,医生会使用特殊的金属器械来内固定骨骼,以便保持正常位置。
内固定器械可以包括钢板、钉子或螺钉等,它们可以在骨骼内部提供支持和稳定。
内固定手术是通过使用螺钉、钢板或钉子等器械来固定骨骼。
在手术中,医生会利用影像学技术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械,并将其植入骨骼内部。
这些器械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持以促进骨折愈合。
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康复过程中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肌肉强化运动和功能训练等。
康复期的长度因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而有所不同。
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
术前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案。
术后护理包括定期随访、伤口护理和康复训练等,以确保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股骨远端骨折常见于多发伤及老年患者,目前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外支架固定、髓内钉固定、钢板螺钉固定及新型远端皮质锁定技术、非接触式桥接钛板联合万向螺钉固定等。
非手术治疗无二次创伤打击,但固定不可靠。
钢板螺钉固定牢靠,但应力遮挡不利于骨痂形成。
理论上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远端皮质锁定、NCB桥接系统作为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新型技术有促进骨痂形成的作用,但目前尚未确定其手术适应症。
本文旨在综述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式及其优缺点和适应症,以便为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标签:股骨远端骨折(distal femoral fracture);治疗(treatment);远端皮质锁定系统(far cortical locking system );非接触式桥接系统(Non-contact plate system)临床上将距离股骨远端关节面9cm以内的骨折定义为股骨远端骨折[1]。
Rüedi TP [2]将股骨远端骨折分为:A型骨折(关节外骨折),B型骨折(骨折累及部分关节),C型骨折(骨折累及整个关节)。
股骨远端骨折常见于多发伤患者或老年人,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现对股骨远端骨折的常见治疗方法及其适应症、优缺点等进行综述。
1 非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非手术治疗方法有:①胫骨结节骨牵引;②管型石膏、支具固定,辅以电刺激,气压治疗,超声治疗等。
优点有:无手术带来的二次创伤打击、费用相对较低、较少影响骨折周围的血供。
缺点有: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制动,可导致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较差,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后期患肢功能差;骨折固定不稳定,容易再次移位影響骨折愈合。
20世纪70年代,在股骨远端内固定材料尚未问世时,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手术治疗。
Stewart等回顾性分析216例股骨远端骨折(髁间型或髁上型),发现非手术治疗骨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概率9.7%,而手术治疗为29%[3]。
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
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分型方法有多种,下面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按骨折位置分型
1. 股骨髁上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髁上部位,多为暴力直接所致。
2. 股骨髁部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髁部,常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
二、按骨折形态分型
1. 横形骨折:骨折线呈横形,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2. 斜形骨折:骨折线呈斜形或螺旋形,多为间接暴力或扭转力所致。
3. 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碎裂成多块,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
4. 髁间骨折:骨折线通过股骨髁间,多为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所致。
三、按骨折涉及关节分型
1. 股骨内髁骨折:只涉及内侧髁的骨折。
2. 股骨外髁骨折:只涉及外侧髁的骨折。
3. 股骨双髁骨折:同时涉及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骨折。
4. 股骨髁上骨折:只涉及髁上部位的骨折。
四、按骨折方向分型
1. 伸展型骨折:骨折线与膝关节伸直位时轴线相一致。
2. 屈曲型骨折:骨折线与膝关节屈曲位时轴线相一致。
3. 膝内翻型骨折:骨折线呈内翻位,即向膝关节内侧移位。
4. 膝外翻型骨折:骨折线呈外翻位,即向膝关节外侧移位。
五、按稳定性分型
1. 稳定性骨折:骨折端相对稳定,不易发生移位或再次断裂。
2.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容易发生移位或再次断裂,需要采取有效固定措施进行治疗。
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
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外固定架、螺钉固定、角钢板和动力髁螺钉等。
具体方法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类型、部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技术经验。
外固定架:适用于严重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严重骨缺损伴有危及生命的多发伤患者。
外固定架通过恢复力线,有助于骨折愈合,并减少并发症。
但需注意,外固定架限制患者活动,且有针道感染、关节感染、复位丢失等并发症风险。
螺钉固定:适用于AO/OTA33.B型骨折,包括股骨内外髁矢状面部分关节骨折,冠状面部分骨折。
螺钉的大小、植入的位置和方向,均对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情况有相应的影响。
角钢板和动力髁螺钉:角钢板具有固定牢靠、多平面控制力线的优点,但使用时需确保精准定位。
动力髁螺钉则需在术前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
逆行绞锁髓内钉固定术:适用于膝关节侧方切口,复位股骨远端关节面,克氏针临时固定,然后通过牵引架进行复位。
植入导针后,安装合适大小的逆行绞锁髓内钉,以完成固定。
该手术方式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也需注意控制旋转、短缩及成角畸形等问题。
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及螺钉:适用于股骨骨干粉碎部位植骨的情况。
通过在股外侧肌肉下骨膜上隧道置入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安装连接瞄准装置,经皮小切口固定钢板螺钉,完成骨折部位的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
1. Garden分型:分为四个级别,根据骨折线与股骨颈轴线之间的角度确定。
- Garden I型:非完全位移的单纯骨折
- Garden II型:有完全位移的骨折,但未有骨撕脱
- Garden III型:有骨撕脱的完全位移型骨折
- Garden IV型:骨颈骨折合并胸椎或大转子骨折
2. Pauwels分型:根据骨折线和股骨颈轴线之间的角度分为三个级别。
- Pauwels I型:骨折线与股骨颈轴线之间角度小于30度
- Pauwels II型:骨折线与股骨颈轴线之间角度介于30度至50度之间
- Pauwels III型:骨折线与股骨颈轴线之间角度大于50度
3. AO/OTA分类系统:按骨折线的位置分为A、B、C三类,并根据进一步的细分来描述骨折的详细情况。
这些分型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预后。
不同的分型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
1 桥接技术对于A1.2-1.3型骨折,通常采用切开复位配合加压钢板固定。
然而,在最后,切开复位配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Mippo+桥接技术相比,在骨折端未发现明显的加压优势。
2 Mippo技术桥接内固定既可通过切开复位来实现,也可通过Mippo技术来实现,后者能最大程度保留骨折区软组织的附着。
3、复位股骨远端复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varus/valgus 内翻/外翻∙flexion/extension 屈曲/伸直∙internal/external rotation 内旋/外旋∙translation 翻转∙lengthening/shortening 延长/缩短4、解剖特征股骨远端有其独特的解剖形态,从下图端视位来看,股骨远端外侧面是一个与垂线相交10°的斜面,而内侧为与垂线相交20-25°的斜面;股骨远端外侧髁(髌面)与内侧髁(髌面)连线有10°倾斜角。
这些解剖特征对于内固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避免穿入关节。
神经血管束: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位于股骨远端的后面,由于其解剖特征,股骨远端骨折有3%病例伴有血管损伤,1%伴有神经损伤。
在股骨远端外侧面,没有重要神经血管束,在行手术显露过程中,膝上外侧动脉是可能需要结扎处理的血管。
在膝关节后方,有神经血管束存在,外伤医生需要注意。
5、生物力学恢复下肢生物力线是手术重要目的之一,正常人体下肢的力线,起自股骨头中心,通过胫骨平台中心,至踝关节中心。
此轴线可以通过用一根电线(电刀线)来估计,如下图,其体表测量方式为:起自髂前上嵴,通过髌骨正中(胫骨髁间嵴内侧),止于第1、2足趾之间。
在测量过程中确保股骨远端没有旋转。
下图为下肢力学图,其中,最上的虚线表示垂线(Vertical axis);中间线为生物力学(Mechanical axis);下线为解剖轴线(anatomical axis)。
6、内固定物选择LISS:适用于髁间骨折;髁钢板:适用于髁间骨折;95°角钢板:适用于髁上1.5-2cm骨折;95°动力髁钢板:适用于髁上2cm以上骨折;逆行髓内钉:适用于髁上6cm以上骨折,因为其远端需要有2个锁定螺钉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术记录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医生:XX医生手术室编号:XXX病例概况:患者,XX岁,性别:XX,XXX医院住院号:XXX,入院诊断:右侧股骨远端骨折。
手术过程记录:1. 麻醉方式: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2. 术前准备:患者处于半空腔位,先对右下肢进行局部清洁消毒,包扎术前切口。
3. 切口选择:采用XX切口,切口自膝关节背侧中央,沿股骨后侧,延申至踝部外侧,切开皮肤和筋膜,暴露手术区域。
4. 骨折复位:检查右侧股骨远端骨折情况,确认骨折类型为X型。
使用骨钳进行骨折复位,修复骨折面对准,并检查修复情况。
5. 钢板植入:在骨折复位的基础上,选择合适规格的钢板,以及相应大小的螺钉进行固定植入。
确保钢板与骨干牢固连接。
6. 切口缝合及敷料:完成钢板植入后,切口进行层间缝合,采用可吸收缝线进行修补。
清洁手术区域,贴上无菌敷料,固定创口。
7. 术后处理:患者转入恢复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并行X光片检查,确认骨折复位及钢板固定情况。
术后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物等治疗。
手术结论:本次手术完成了右侧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术。
术中无明显异常出血,术后恢复平稳,未见明显并发症。
术后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
备注:鉴于患者伤情和手术风险,通过全面的术前讨论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决定进行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术。
手术后继续监测患者恢复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
以上为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术记录,供参考使用。
具体操作和治疗方案应根据实际病情和医生判断确定。
股骨远端骨折neer分型
股骨远端骨折是指股骨远端(即膝关节下方)发生骨折。
NEER分型是根据骨折线与髁突之间的角度来分类股骨远端骨
折的一种分类方法。
NEER分型将股骨远端骨折分为四种类型:- Type I:骨折线与髁突之间的角度小于45度,即轻度出露型。
- Type II:骨折线与髁突之间的角度在45度至90度之间,即
中度出露型。
- Type III:骨折线与髁突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即重度出露型。
- Type IV:伴有膝关节内侧脱位的骨折,即脱位型。
NEER分型可用于指导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
不同类型的骨折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外固定器应用)或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等)。
术后康复治疗也是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重要环节,旨在恢复关节功能和肢体功能。
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是指股骨骨干远端(近胫骨的一侧)发生骨折。
该骨折类型相对较为复杂,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骨折的位置、骨折线的形态、骨质状况以及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
手术治疗是股骨远端骨折的常规治疗方式之一,下面将介绍其具体内容。
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式主要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根据具体的骨折情况综合考虑。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是将骨折端复位,然后通过内固定物(如钢板、钉子等)固定骨折部位,使其恢复并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
该手术方式适用于骨折线较简单、骨折部位无重要血管和神经损伤的情况。
手术时,医生会在创口处进行小切口,并在透视下进行复位与固定。
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线较复杂、骨折部位存在血运障碍或关节面受损等情况而采取的治疗方式。
该手术方式需要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
医生会进行较大的切口,以便清理骨折部位的血肉、恢复骨折端的位置,并用内固定物进行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针对老年患者或者骨折处有严重关节面损伤的情况而采用的。
在该手术中,医生会将骨折部位的关节头与关节盂截除,并用人工假体进行置换。
在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恢复训练。
这包括早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锻炼,以防止肌肉和软组织的僵硬;逐渐进行主动关节活动锻炼,增强肌力与稳定性;进行功能恢复训练,以恢复正常行走与活动能力。
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
手术前需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根据术后的恢复与康复指导进行治疗。
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功能恢复率,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