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特点

(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2)地区分布不平衡。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①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②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3)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由于民族工业诞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

主要企业:方举赞创办的上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民族工业产生的两条途径:(1)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2)中小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

①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包括买办手工业主),

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②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b.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这个时期的民族工业具有如下特点:

a.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b.地区分布不平衡。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c.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由于民族工业诞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1)洋务运动发展民族工业是因为国家落后、挨打,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是一直在救亡和图存的民族主题

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下进行的。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输出仍然在继续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为扩大财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

从历史上看,洋务运动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阶段,其中又有两个过程:先是官办,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紧接着唤醒了民众,很多的民族企业应运而生,代表人物有被毛泽东提到过的侯德榜、詹天佑等。从洋务运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构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民族工业的魂魄基本形成。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影响

(1)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不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阶级基础,而且也为19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内在动力,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

短暂繁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912―1919)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数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

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期,主要是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毛纺织、榨油、造纸、玻璃等轻工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艰难发展的重工业,在这个期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号称近世商人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新式企业的发展与洋务运动以及清末新政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后者是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而前者则是以私人资本为主,侧重于发展轻工业。轻工业的发展以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最为成功。

这个时期,民族工业的成功发展离不开如下的背景:

(1)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1912年初,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久,就发布《内务部通饬保护人民财产令》:“(1)凡在民国势力范围之内之人民,所有一切私产,均应归人民享有。(2)前为清政府官产,现入民国势力范围者,应归民国政府享有。(3)前为清政府官吏所得之私产,现无确实反对民国证据,已在民国保护之下者,应归该私人享有。……”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也明文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这些法令,对于保护私有财产,打破封建主义的限制,发展私人资本主义,是具有很大推动作用的。”

(2)北洋政府的鼓励

袁世凯窃踞临时大总统位之后,经济上执行的也是比较宽松的政策,他还表示:“营业自由”,“宜以实业为先务"”。据统计,1912年至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矿业、渔业、林业等很多方面。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设立各种示范场所,推广技术,劝导人们创办实业;筹办国货展览会和组织参加外国博览会等。这些法令和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族经济的生存环境,从而助长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1912年到1919年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3)“实业救国”热浪的推动和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这一时期,由于辛亥革命胜利的鼓舞以及一些有识之

民族工业的代表性人物

士倡导,从封建营垒里分化出来的一些有识之士,涌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倡导发展实业。“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爱国心驱使和利润刺激,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要求,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作用尤大。“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一战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骤减,同时它们对中国的原料和部分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这就使原来在帝国主义控制下变得十分狭窄的中国市场稍稍出现了一些空隙,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这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特别是在近代前期),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

例如,中国的棉纱市场向来为英、日、美几国所垄断,而其中英国一直占据优势地位。在战时以及战

《南京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

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中,英国棉纱棉布产量大减,对中国的输出自然也减少了。日本棉纱本来可以乘机取代英国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但是一方面,中国市场基本上属粗纱市场,而战时日本却以生产细纱为主,不适用于中国;另一方面,当时日本本国的织布业迅速发展,需用棉纱量大。因此,日本对华输出的棉纱也减少了。市场上的洋纱供给减少,而需求仍然很大,这就使棉纱的价格上涨,盈利增加。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商业资本纷纷转向纱厂投资。在大战前,纱厂的投资人主要是官僚、买办、地主;而“黄金时代”新设纱厂的投资人却以商人为最多,特别是棉布、棉纱、棉花商人。商人将资本由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已不仅仅是出于政治上爱国的动机,更主要的是为了追逐经济上的高额利润。投资目的的改变说明价值规律已在起支配作用,这是"黄金时代"的重要表象。

又如面粉业的发展,表现为国产面粉出口的激增,并由入超变为出超。我国的面粉工业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国内所需面粉一向依靠进口洋面。大战爆发后,各国忙于战争,农业减产,民用工业紧缩,军食需求大增,所以不能像战前那样把面粉源源运来中国。这样,国内市场上就出现了对国产面粉的迫切需求。更为有利的是,大战进行期间,各国还反过来向中国购买面粉。最初是俄国,其后英国、法国、菲律宾、南洋各地,甚至日本都成为我国面粉输出的对象。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促使面粉厂迅速增加。随之,面粉行业中出现了兼并的现象,例如资力雄厚的荣宗敬、荣德生系统的面粉厂,在1914年以前还没有收买或收租其他小厂的情形,到1914年后荣氏面粉业中收买和租用其他小厂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到1917年竟达到40%以上。这种资本集中的趋势,也是商人“黄金时代”的重要表象。

在“黄金时代”,一些原来已有相当基础的轻工业,例如丝织业、毛织业、火柴业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一些战前没有的或很微弱的轻小工业也因洋货入口减少,应运而生,例如针织业,过去一直为德国货所垄断,大战后德国货进口锐减,我国的针织厂才次第兴建起来,其中仅仅袜厂,1916至1922年间就开办了10家。此外,我国的民族搪瓷业、玻璃业、橡胶业等也是在此时创立起来的。民族资本的轻工业门类渐趋齐全,应当说也是“黄金时代”的一个表象。

(5)传统权力结构的松解

对于商人“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一般论著都将其归结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提供的契机。个别论著虽然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注意到袁世凯政权的经济政策,“进一步扫除了民族工商业发展所遇到的障碍”,但是也仅仅把“黄金时代”限定于袁世凯在世时,并认为袁世凯死后,

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和混战的黑暗时期,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环境又迅速恶化了。所以民族工商业的“黄金时代”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上述两说,前者

强调了外因,后者则注意到了内因。商人"黄金时代"的来到其实是内、外因

相结合的结果。而且,上述内因仅仅注意到了由清末新政到袁氏的经济政策

是一以贯之的,商团的建立、商人阶级意识的觉醒,都为商人利用一战的契

机准备了条件;却没有注意到更为深层的内因,那就是传统权力结构的松解。这一松解的趋势起于晚清。洋务运动中地方督抚势力的膨胀以及稍后的各省

自治运动都是大一统专制政权失控的表象。辛亥革命击溃了传统的权力结构。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成果,但是他难以完全复原传统的权力结构。袁氏政权

始终面临着各地的反抗,尤其是中国的南部地区。袁世凯死后,更是出现了

一个大小军阀分享权力、地方割据的局面。历史上商人最初的“黄金时代”

正是出现在春秋战国这一分散的权力构成时期。当然,近世后期的军阀割据

与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其性质完全不同。但是就分散的权力结构对商业的

双重影响而言,它们又有相似之处。

传统权力结构的松解,以及由此引起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停滞与衰退、国

家经济控制与干预的削弱,还有对商人有利的一面,即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经

济上和政治上的自主权。随着“黄金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

开始在经济上同政府分庭抗礼。1916年,上海银行业抵制袁世凯的停兑令便是一例。

经济上的自主,势必会带来政治上的自主,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黄金时代”商会领导权从绅商转移到企业家的手中,这一过程正是相互作

用的结果。……进入“黄金时代”后,资产阶级成分发生了变化,其中投资

于新式企业的工业资本家迅速增多,这就势必导致商会领导权的变更。在资

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的上海,这一演变最为明显。从一定意义上说,绅商一

代人借助于上海总商会这一活动场所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启动创造了有利的社

会气氛。

商人“黄金时代”的降临与传统权力结构松解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对经济的失控,给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缺乏一

个强有力的政府,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私人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其理

由有三:第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国内统一市场,而这在

军阀割据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黄金时代”一方面是国家资本相对

停滞,另一方面是私人资本一枝独秀。私人资本多在轻工业、加工工业,而

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则由于国家资本力量的薄

弱和政府干预力的削弱而没有取得相应发展,这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脆

弱性,使私人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失去了后劲。第三,1922年,世界资本主义已逃出或正在逃出战时所陷入的危机,纷纷叫唤要“回到市场”,重新布置

向中国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工业的发展就遭到重大的打击,战时暂时

取得的一些市场纷纷丢失,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开始由停滞而走向下坡。资产

阶级需要有一个代表本阶级利益的强有力的政权来保护自己在“黄金时代”

已经取得的成果,而在军阀政权下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于是资产阶级和军阀

政权终至反目。1926年北伐战争的部分起因,就是力量膨胀的中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政治上要求自己掌握政权。换句话说,

就是要将商人的“黄金时代”延续下去。但是,北伐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商

人“黄金时代”的结束。

日益萎缩

(1927-1937-1945-1946-1949)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

益萎缩。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铁路的主要分布

(1)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

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

到破产。

(2)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空前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商业受到沉重(毁灭性)打击。

获得新生

(建国以后)

(1)建国初期(1949-1952),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2)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

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及付偿定息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

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

的和平赎买。

(3)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 A.重工业B.轻工业 C.农业D.第三产业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②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③北洋军阀的分裂④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张謇创办南通唐家闸“大生纱厂”的时间是 A.1879年8月3日B.1889年6月21日 C.1869年4月13日D.1899年5月23日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是 A.故宫博物院B.南京博物馆 C.南通博物苑D.西安博物馆 5.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是在 A.甲午战争之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鸦片战争之后 二、材料解析题 6.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1)张謇开办大生纱厂等实业的宗旨是什么? (2)为什么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7.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张謇等人的倡导下,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个,新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投资总和。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2)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你如何看待“实业救国”活动? 三、问答题 8.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及落后的原因。 测验评价结果:_________;对自己想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2.C3.D4.C5.B 二、6.(1)实业救国。 (2)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7.(1)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2)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民族工业得以发展。 (3)“实业救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张,它促使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抵挡外国的经济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创办实业十分艰难,虽然民族经济因此而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制下并不能改变中国的经济状况,外国在华企业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增长速度,外国资本主义仍然牢牢地掌握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业”救不了国,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真正快速地发展实业,才能救中国。 三、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落后的原因:中国的民族工业外受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内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的压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很难发展。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总汇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的发展教案总汇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总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名人访谈” 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捷报图 2、教师活动

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 设计理念:选择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 【自主学习建构新知】 3、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4、创设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 能力训练: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培养学生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解释历史,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用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凋谢萎缩) 教学难点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颐生茵陈酒导入:学生说说中国名酒。教师补充:颐生茵陈大曲酒,该酒具有举世无双的独特酿造工艺,1906年获意大利博览会金奖,比“五粮液”获该奖还早9年!生产地?常乐颐生酿造公司,创办者?(清末状元张謇。区别“骞”与“謇”字)。板书:张謇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谈谈对张謇的认识。 教师适当补充:张謇在海门创办的实业还有大生三厂,就是现在的通棉三厂,大生钟楼是通棉三厂的标志,也是三厂镇的标志。由于张謇经营得法,加上我们海门地区产棉多、运输方便,纱厂也曾有过短暂的发展。学生进一步走近张謇(学生阅读教材P99-100内容及材料一),同时思考张謇放弃高官厚碌去从事冒险创业的目的?

2、张謇创办实业的目的?(板书:实业救国) 3、张謇弃士从商,实业救国,从他的身上,你认为一个创业的人首先应该具备一种什么精神?(创业为国、创业为为民的精神) 4、张謇一生创办了许多企业,其最终结局是悲惨的:根据提供的资料二,分析导致大生纱厂最终倒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帝国主义的侵略)过渡:大生纱厂等企业的兴衰,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板书: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征?(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洋务运动——清末民族工业的萌芽 “一战”期间“黄金时代” “一战”后——1949.9 再度受挫凋谢萎缩 2、重点分析各阶段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①洋务运动——清末:洋务运动后,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民族工业,但总体发展水平缓慢。根据提供的资料三分析:这一阶段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②“一战”期间:结合课本内“动脑筋”题。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结合P100图表说明) (内因一)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内因二)抵制洋货运动的开展(结合P103“自由阅读卡”说明) ③“一战”后——1949.9 :学生阅读教材P101小字介绍的荣氏企业的兴衰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再度受挫的主要原因?(提示:帝国主义的再度入侵、内战等原因。) 3、根据板书得出民族工业的总特征之一:板书:发展艰难曲折 结合地图册P31图分析民族工业的总特征之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民族工业主要分布于哪些地方?板书:发展不平衡 从课文最后一段归纳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第三大特征:板书:整体水平落后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目的和结局。 2、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法。使学生从感性、理性两个层次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问答法。 3.讲述法。 4.讨论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5.讲解法。 教具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讲解什么是民族工业?介绍实业家张謇。

视频:张謇纪念馆 一、张謇兴办实业 请同学们看“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内容,从中找出有效信息: 1.张謇为我国民族工业作出了什么贡献? 2.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3.他办实业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目的:挽回中国的利益,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展示图片:张謇兴办的实业(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等) 出示材料:张謇的经济事业在1920年前后达到了顶峰。 提出问题:经济事业上达到顶峰的张謇把他所赚得的财富都用来做什么呢?他提出“实业救国”,“实业”是创办了,那么如何“救国”呢?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组讨论: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 教师小结: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有不同凡响的远见、爱国之心、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 学生思考:大生纱厂后来的发展怎样?--------一战后陷入困境,被吞并。 出示两则材料,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张謇是一位“失败的英雄”? 小结:“失败”---“实业救国”失败了;“英雄”-----至死仍存救国之志 小组讨论:由大生纱厂等企业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小结: 1.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 2.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小组讨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填写表格)

第7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7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题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不包括 () A.先进的技术的传入B.商品市场的扩大 C.劳动力市场的形成D.一定数量货币财富的积累 2.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着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B.重庆 C.上海D.北京 题点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创办的企业是() A.机器制造B.面粉、纺织等 C.农业D.军事工业 4.右图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5.中日甲午战争前后(1873~19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上升趋势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B.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加强 6.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资金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7.《解放日报》1946年7月8日载文感叹:“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种现象说明了() A.上海人民生活现代化了 B.美国货汹涌而入,充斥了中国市场 C.上海人生活水平高,全部用美国货 D.上海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题点3社会生活的变迁 8.(2011·天津高考)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年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D.1928~1937年 9.(2011·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B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1.下列哪一因素对图示主题影响不大()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业及答案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张謇是_____________人,清末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家和_______家。 2、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了“__________”的口号,并毅然回乡创办了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的民族工业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原因是这些民族工业受到了____________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5、____________ 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___________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_________________者,今也其时矣。” 6、_______________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进了了“__________________”。 7、一战后,______________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__________ 和_________,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8、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___________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_____、_______ 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9、“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这是_______在___________中说的。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区上主要集中在。 11、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时”指的是________。 二、列举题 1、列举你知道的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出现的著名实业家及所创办的实业。 2、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发生的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治运动。 3、列举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4、列举在近代史上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5、查找资料或访问老人,列举出5个中国近代著名的国货品牌。 三、简答题 1、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2、旧中国民族工业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3、近代以后,中国为什么落伍了? 4、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近代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高中历史 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 人民版必修2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必修II第四课,主要讲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状况、初步发展。第一目“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讲述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这是本课重点。教学中通过补充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来说明鸦片战争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第二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讲述民族工业兴起的途径、时间、代表企业、主要分布行业部门,教学主要按课文内容讲述,不必补充材料。第三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讲述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条件、时间、发展状况、重要意义,教学中适当补充材料介绍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状况。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探究,有积极参与意识。 由课前学情调查得知,学生虽然在初中历史课上学习相关内容,但知道、理解的程度不是很高,只知道一些代表性企业,对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理解分析不够,材料分析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兴起与初步发展的状况等方面史实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教科书和相关图文资料,提高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2.通过讲述民族工业的兴起、初步发展的条件,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的关系,并进一步去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实业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天仙配》片段,(投影)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引自黄梅戏《天仙配》 【教师提问】通过阅览上述歌曲、投影,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教师】回答的很好。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板书】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完整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练习题及答案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练习 1.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近代工业家是() A.荣宗敬 B.张之洞 C.张謇 D.范旭东 2.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鼎盛时代是指() A.19世纪初 B 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3.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商务印书馆 B.京师大学堂C.中华书局 D.人民出版社 4.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京张铁路 B.滇越铁路 C.平汉铁路 D.淞沪铁路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②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③北洋军阀的 分裂④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从张家口乘坐火车到北京有时会途径一条“人”字形线路,这条铁路全线开通的时间是在() A.1906年 B.1907年 C.1908年 D.1909年 7.下列属于民族资本家的是() A.张謇 B.李鸿章 C.严复 D.詹天佑 8.中国第一家营业性的照相馆出现于()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总的说来是很薄弱的,甚至连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了一个“洋”字。如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灰――水泥、洋钉――铁钉等。(1)从材料中可看出,中国近代工业的特点是什么?(2)为挽回中国利益,号召“实业救国”的实业家是谁?他有一个什么称号?(3)他有没有改变近代民族工业的面貌,原因是什么?答案:1.C 2.B 3.A 4.A 5.D 6.D 7. A 8. C 9.(1)总的来说很薄弱,对外国有很大的依赖性。(2)张謇,状元实业家。(3)没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的,要改变落后的状况,就必须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

(完整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习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1.张謇15岁中秀才,41岁中状元,办厂遭遇困境时,翰林院催他回京任职,他固辞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清状元110人,但状元经商成就大业,并造福社会只有他一人.以下表述与他的事迹不相符合的是() A.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B.其创业经历折射了民族企业的曲折历程 C.曾投资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教育机构 D.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用工业大生纱厂 2.关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B.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 C.总体来说比较落后 D.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3.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最好的时间段是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一战期间 C.一战结束后 D.抗日战争期间 4.“他是一个状元,但是却放弃高官厚禄,从事士大夫鄙夷的末业,开办工厂。”他是() A.张骞 B.荣宗敬 C.李鸿章 D.张謇 5.清末状元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他“遗留一二有用事业”是() A.创建大生纱厂 B.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兴办湖北织布局 6.如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 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 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 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 资企业 B.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 族企业 C.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7.张謇被胡适誉为“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的创业活动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他提出的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8.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下列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中提出“实业救国”的是() A.康有为 B.荣宗敬 C.陈独秀 D.张謇 9.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创办大生纱厂,走“实业救国”之路。他是() A.张之洞 B.张謇 C.詹天佑 D.严复 10.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创大生纱厂.毛泽东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周学熙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程内容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 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与学目标具体化〗 1.知识和能力方面:理解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掌 握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基本史实,民族工业兴起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学生学会比较法、阅读法等。 3.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理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使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 养民族感情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发展第一个高潮概况。 2.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过程和知识结构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 加速解体

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2、找一找:自然经济解体过程(1)——(4) 3、想一想:自然经济解体原因: (1)内部原因: (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有入侵——主要原因4、理解:自然经济解体,经济结构变动 表现:①鸦战后……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③甲 午战争以后…… ①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大量增加,经营对华贸易的 洋行大量增加。 ②中国手工业方面土货滞销,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 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日益商品化。 ③外国商人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中国商 品出口大量增加,并受外商操纵、依赖世界资本主义市 场需要。 ④中国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 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5、想一想:自然经济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影响: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阅读课文,自习:近代民族兴起的时间、地点、产 生有两条途径、表现。 分析和思考:兴起和促进发展的原因: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精品)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设计者:浙江省磐安中学卢洪波 2009年12月20日专题概要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历史。初中教材中,已经介绍了民族资本发展的一些基本史实,所以在讲授中需要学生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切身体会历史、经历历史,进而更好的理解历史。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备课依据: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时间、区域、途径、行业等,理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自然经济的影响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意义,探究民族工业的特点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和多媒体提供的各种材料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为了能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投资,扮演一个身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即将创办企业的人,如何进行创业设计,在创业中需要考虑和解决哪些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在了解张謇等人事迹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特别注意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阅读图片《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民族工业分布图》和有关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材料基础上,分析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并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述法等相结合,以此对学生进行上课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教学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互联网上的一个笑话导入。 一天,比尔·盖茨在西雅图大街上掉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但他懒得去拣。为什么?因为他现在的财富增长速度是每秒2500美元,而弯腰去拣那张支票至少耗时4秒钟, 4 × 2500也就是1万美元啊! 有人说他是“比上帝还要富有的人”。比尔·盖茨19岁的时候以3000美元起家,在自己的车库创办Microsoft公司,20年后他以数百亿身价成为全球首富。在比尔·盖茨成功的背后,是世界经济的巨变,有人说他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风潮——“知本主义”(板书),这是一个以知识为本的信息时代,谁拥有知识、信息,谁就拥有了财富。 不久,这股“知本主义”的风刮到中国,有些人首先闻到了这股清新的气息, 2004年网易公司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丁磊以7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IT业的首富,第二年这个荣誉让

19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法。使学生从感性、理性两个层次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问答法。 3.讲述法。 4.讨论法。适用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征的内容。 5.讲解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出示图片:张謇、大生纱厂 同学们认识图中的人物和这座建筑物吗?(预习过的同学都能说出)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不要求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打开书100页,左侧导入框中内容。(学生阅读) 同学们肯定也很疑惑,张謇能办好大生纱厂吗?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多媒体出示]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多媒体出示]状元实业家张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一】(学生看书,完成) [多媒体出示][教师讲述]张謇人物介绍 [教师提问]既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他都兴办了哪些实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很快回答出)大生纱厂、垦牧公司、资生铁冶厂等等 [教师提问]在经济事业上达到顶峰的张謇把他所赚的财富都用来做什么了?“实业”是创办了,他又是怎样“救国”的呢?(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很快回答出) [多媒体出示]博物苑、育婴堂、纺织专业学校等等。 [教师总结]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可是他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富裕。他的后代张绪武说:“祖父生前,每饭只有两菜一汤,其中一菜必是咸菜。他身上的衣服缝缝补补也是常事。”张謇把创办企业盈余的大部分用在了救国的公益事业上,真正实践了“实业救国”的诺言。 1926年7月14日,张謇病故,他的大生集团也终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负债累累,被吞并。大生集团的结局反映出旧中国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只能是悲惨的。那么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究竟如何呢?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题: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一) 三维目标 ◆ 知识与能力:掌握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及其所办企业,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 ◆ 过程与方法: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三)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情景导入 阅读本课导入框 ◆自学测评 (1)背景: 签定以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 状元实业:人物: ;口号: 活动:回乡创办了 等一系列企业;发展概况:一战期间,由于 ,这些企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卷土重来,纱厂最后被吞并。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 、 、 、三座大山的夹缝里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 ;从地区看, 、等沿海大城市比较发达,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4)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可用表格的方式归纳)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征?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发展短暂而艰难;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整体水平落后。

【导学解疑】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从张謇等人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可贵的精神? 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和情怀 2.看到张謇、荣氏兄弟等实业家兴办企业的曲折坎坷,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你有什么感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民族工业举步惟艰,只有推翻三座大山,我们的工业才能发展,我们的民族才能腾飞! 【成果检验】 ◆拓展提高、达标测评 1、清末提出“实业救国”并回乡办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A ) A张謇 B 荣氏 C 孙中山 D康有为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B ) A辛亥革命的成功 B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 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实业 D北洋军阀的分裂 3、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习张謇等人什么样可贵的精神? 学习他们以实业救国,维护民族利益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4、阅读材料回答: 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张謇等人的倡导下,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资本家兴办厂矿四百七十余个,新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投资总和。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2)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民族工业得以发展。 (3)你如何看待“实业救国”活动? “实业救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张,它促使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抵挡外国的经济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创办实业十分艰难,虽然民族经济因此而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制下并不能改变中国的经济状况,外国在华企业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增长速度,外国资本主义仍然牢牢地掌握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业”救不了国,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真正快速地发展实业,才能救中国。 (四)总结延伸 旧中国的民族企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困难,比较落后。但是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作为崭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其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革命性和妥协软弱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只能是

近代民族工业

第19课《近代民族工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近代民族工业》一课讲述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社会经济史,也是中国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同时近代民族工业也是中国近代诸多重大政治、文化、生活现象出现的物质基础。本课上承《近代化起步》,下启《近代社会生活》,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近代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以李氏企业为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 (2)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动手绘制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线图,体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曲折。 (2)通过对比近代与当代的民族企业发展的不同境遇,探究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张謇的实业救国之路,感受张謇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社会使命感。 (2)通过了解李强创办工业的艰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畏挫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 教学难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创设情境为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融入课堂并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由于经济史对于初中生而言相对较难,故假设一个李氏企业,希望通过李氏企业的发展历程体会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做到以小见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同仁堂、全聚德、老凤祥、张裕葡萄酒四张图片,由教师介绍这是我国四个驰名商标,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品牌,是我国民族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导入《近代民族工业》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设置问题,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为李强出谋划策,帮李强找到投资的方向。 生:创办工业 合作探究1: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是否具备创办民族工业的条件? 合作探究2:工厂应该选择在什么地方创办?理由是什么? 合作探究 3:投资创办什么工业?为什么? 【 设计意图:设定历史人物,使学生更加形象具体感受历史,在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体会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以及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二、再现历史,突破重难点 问题1:创建初期的李氏企业发展如何? 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李强 职业:商人 生活时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目前状况:积累了一笔丰厚资金,却不知如何打理这笔资金 李氏企业于1870年建立。但在创建初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官员的贪婪,李氏企业发展缓慢,但我相信李氏企业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明天。 1911年10月从武昌传来好消息,辛亥革命成功了,清政府土崩瓦解,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1914年我从报纸上得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1912年到1919年,全国新建民族工业厂矿有600多家,这段时间可谓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我也想借机扩大企业规模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六单元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和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培养学生归纳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业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培养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张謇等兴办实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之一,民族资本主义作为中国社会崭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在一战时期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4.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这也使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只能由无产阶级掌握,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法。使学生从感性、理性两个层次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问答法。 3.讲述法。 4.讨论法。适用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征的内容。 5.讲解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甲午战后,中国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里有关于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举办工厂的条款。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里"一体均沾"的原则也获得了这项权利。除此之外,西方国家还通过开银行贷款、开采矿山、修筑铁路等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这时,一些爱国人士纷纷兴办实业,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张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它为什么这样引人注目?因为纱厂的创办人张謇,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那时,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的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业"。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怎能不引起轰动呢?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许多人都赔了血本,不敢再提办厂之事,张謇却反其道而行之,难道这个状元在办实业方面也比别人技高一筹吗?人们将信将疑。我们也来看一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板书]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内容,从中找出有效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①张謇是清末状元,江苏南通人。②针对《马关条约》后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威胁,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开始创办企业。③在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导入新课: “中国梦”无疑是时下的热门词语,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期望,砥砺着国人前行的方向。“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 课件展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教师讲解:首先明确民族工业的概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制造工业。 让我们一起回顾往年中考命题,对民族工业进行了多角度考察,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同学们要高度重视。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确立本课学习重点,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课件展示: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过渡:说到民族工业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状元实业家张謇,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实现他的人生目标。 过渡:让我们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大生纱厂大事年表,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阶段。 过渡:(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阶段特征?并说明阶段特征形成的原因? 学生回答: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末、“一战”期间、“一战”后到解放前夕。 学生回答:第一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末,特征是萌芽时期,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辟通商口岸外国商品的涌入冲击了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统治阶级中的开明官员掀起“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生产,中国的

民族工业开始。其中民用企业还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对一些地主、商人起了刺激作用,这些地主、商人纷纷的引进机器,开办工厂。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些爱国人士把发展民族工商业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种手段。投资设厂的利润丰厚,也刺激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新式企业。为了扩大锐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学生回答:第二个阶段“一战”期间,特征“黄金时代”。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改善了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创办实业的热情。一战期间日本独占中国,签订“二十一条”,提倡国货、抵制洋货的群众运动,也推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学生回答:第三个阶段“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抢劫中国的黄金、白银,控制占领区的财政金融,疯狂掠夺煤、铁、电力等资源,大批民营企业在战争中纷纷倒闭。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压迫;内战的破坏。使民族工业走上萧条之路。 教师引导:通过分析得知。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波三折,张謇的创业活动是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大生纱厂的结局也正代表了近代中国大多数民族企业的结局。请大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 艰难曲折的原因 学生回答: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外来因素影响很大。当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就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当帝国主义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