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10.80 KB
- 文档页数:4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1.了解纪实作品,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2.通过专题探究,感知书中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利用序言、目录进行整体把握,梳理作品中的事实,读懂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指导读者的生活。
二、教学建议《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
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对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予以报道。
该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历史学家费正清评价该书:“《红星照耀中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录,而且阐明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部纪实作品,指导阅读时,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学习作者用事实来表明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方法,最终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三、教学过程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红星照耀中国》就是一部纪实作品,它不像一些文学艺术作品,要么有曲折跌宕的情节,要么有华丽隽永的语言或丰富神奇的想象,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我们该如何来阅读此类作品呢?活动设计一:七嘴八舌话方法1.归纳。
●利用序言、目录,获取整体印象●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读懂作者用事实表达的观点及持有的态度●结合实际,指导学习与生活2.读序言,了解相关背景信息。
作者是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完成的作品?作品有什么影响?题目是什么意思?3.根据目录制订阅读计划。
方法的归纳,是指导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教学手段。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一)猜读题目(二)浏览目录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三、选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一)选读。
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论,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四、布置作业阅读全书,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美国】附1:《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整体规划计划用4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其中1-2节是导读课,第3节是读书汇报课,第4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具体如下:第一课时,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学习“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的方法。
课后作业:阅读全书,继续解谜。
建议,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①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价,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样的?③共产党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④随着采访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第二课时,《长征》专题导读。
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读长征,探原因,悟精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1.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
2.梳理历史事件,了解作品所写事实,感知人物形象。
3.进行活动展示,深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奋斗史。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具体情况;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备受鼓舞,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深受感染,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破题感知,知人论世。
◎解读文题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新闻记者。
1937年7月底,他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大河彼岸》等。
◎背景链接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为了解开这个谜,给萦绕在心头的问题找到答案,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作品相关常识2.明确长征的路线、困难及意义3.体会红军革命领袖及其他“小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
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
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题目解说】斯诺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本书因而得名《红星照耀中国》。
1938年,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本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创作背景】在1936年10月,红军即已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种种不实的谣言,千方百计地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切消息,所以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完全是一个难以猜测的“谜二为了搞清陕北苏区这个“未知之地”的真实情况,揭开这个举世之“谜”,斯诺决心秘密前往苏区。
在得到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两家报纸的赞同支持后,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组织的具体帮助和安排,斯诺于1936年6月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一封用隐显墨水写的致毛主席的介绍信,加上“两只照相机,二十四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J极为秘密地从西安出发,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陕北之行二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后来又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在国内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一个月内,重印发行十万册以上。
对比外媒报道的毛泽东和斯诺笔下的毛泽东,思考《红星》畅销的原因。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公开课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刻画人物的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听、说、写、演五位一体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深化学生对内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快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经典的导读,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深化对红军精神的认识和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重走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方法】点拨法、速读法、情景演绎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展示北京大学未名湖旁边的埃德加·斯诺墓图片,播放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片头片尾视频(共3分钟)板书:红星照耀中国。
二、小组汇报展示:(一)整体感知,观其大略1.每个小组为作品写上推荐词(每小组2篇)示例:第1组:如果你想了解或重温中国1928年到1936年的历史,你应该要读《红星照耀中国》。
第2组:在这里你可以与革命伟人近距离的接触,通过文字你仿佛可以感受得到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特立等伟人的音容面貌。
第3组:在这里你可以鲜明看到国共两党对人民群众的不同态度。
第4组: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红星照耀中国》,向中国乃至全世界宣告了这一答案。
第5组:《红星照耀中国》里有我们的革命信仰,有红军精神、长征军神。
第6组: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会感慨历史的沧桑与厚重,你会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你身后。
它们激励着祖国不断壮大,激励我们完成肩负着的使命。
(以上为对名著内容的概括,计划5分钟)2.既然大家大力推荐这本书,那我们再一起快速阅读一遍,完成下面采访提(二)微观品味,抓其精要师:在这表格中,哪些内容你最感兴趣,读得最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采访对象(2分钟)师:对。
通过斯诺的采访,我们可以了解到伟人的生平,更加敬佩红军这一群体。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计划第一步,导。
同学们读完序言之后,写出自己的阅读期待。
第二步,读。
1.每天阅读一个小故事,15分钟左右,阅读快慢节奏自己把握,切不可走马观花,要边阅读边思考。
2.阅读时,拿笔,在书上做圈点勾画。
精彩文句、段用红比笔波浪线勾画加批注;富有哲理、启发或感悟的句子,用红笔横线勾画加批注;有困惑的地方用铅笔以问号加文字提问的方式批注;对于关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等非常有感触的地方,随手用黑笔写下自己的评论。
之所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是方便同学们辨别笔记的类型用以完成后续读书卡片中的任务。
疑问处用铅笔批注是便于在问题得到解决后,进行二次笔记,即擦除问号,并附上解决此问题的头脑思考历程,或对此问题的看法见解。
第三步,检查。
1.每日检验,以读书卡片的形式做积累和汇报。
具体表格就每一个故事的特色教师自行设计。
2.每周检验,因为每一篇目大致有4到6篇,而此时学生对整一篇章认识较为系统,所以每周可以写心得体会,内容既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评价,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启发等。
每周可穿插一些小活动,便于同学们交流讨论,如选起作文课的一节,让同学们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上台讲解故事,当然形式也可不限,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否则每天不是读就是写,可能会使得名著阅读很难坚持下去。
第二是便于同学们沟通思想,深入对名著的理解。
第三,便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为之后的交流会打实基础。
3.读完整本书后,展开读书交流会。
在这一形式中,有利于学生的头脑风暴式的见解,而且学生们越是到了阅读后期,越是有可表达的内容,这一形式更为直接活泼,当然交流会要求老师把握好题目。
同时也可以办手抄报,这一形式便于展示。
如果同学们通过每周思维导图的绘制提升了能力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锻炼锻炼学生对整本书目框架的驾驭能力以及多元评析鉴赏能力。
第四,常规工作。
每位同学每天在阅读推进表上签到,小组长检查督促,如有未完成要告知老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纪实作品的特点,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3.通过自由阅读,理解作品中的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1.了解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学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思考红色精神的现代意义。
3.培养学生阅读纪实性红色文章,践行和传承红色精神。
教学难点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与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
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
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通过阅读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与影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内容,带领学生共同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信息,了解该作品的影响力。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出示“写作背景”的课件内容。
教师做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书方法指导【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纪实作品?纪实作品的特点是什么?2.如何阅读纪实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学生自主总结问题的答案,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教师可以补充介绍纪实作品的种类,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纪实作品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纪实作品的特点,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自主阅读交流【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先自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下面的问题。
1.分享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2.哪一位共产党领袖最令你崇拜?试着找出有关他的肖像描写。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品读文本,,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速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一部作品,这节课我们主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为大家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大家会一起探索、谈论遇到的问题。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红军曾经历过一段艰苦的岁月,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不错,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写是一首,关于这一重大事件,大家还记得吗?下面请我们的第一组同学来为大家讲解。
二、教学过程:(一)七律·长征(PPT展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看了这首诗,你能说出红军长征中有哪些重要事件吗?明确答案:湘江之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张国焘分裂会宁会师总结: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中国红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显示出了惊人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为我们所敬佩!斯诺在作品中为我们一一展现,下面请第二组同学为我们进一步讲解。
(二)阅读(文段1) 《红星照耀中国》P158~P159文本在现:时不可失。
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