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
- 格式:docx
- 大小:25.20 KB
- 文档页数:4
以下是《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_______,题目中的“红星”指的是_______。
2.请简要概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段情节或事件,并分析其意义或影响。
3.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采访了多位红军将领,请列举其中两位,并简述他们的特点或事迹。
4.请分析《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斯诺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5.请探究《红星照耀中国》在当代的启示和意义。
参考答案:1.埃德加·斯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2.红军长征: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如跨越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征服了巍峨险峻的大山等。
最终,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徐海东:他是一位英勇善战的红军将领,曾率领红军取得了多次战斗胜利。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部下却十分关心,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将领。
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邃的思想。
他善于总结经验,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例如,在描写毛泽东时,作者通过描写他的外貌、语言和行动,展现了他平易近人、生活朴素的特点。
5.《红星照耀中国》在当代的启示和意义在于:一方面,它让我们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艰辛,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启示,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红星照耀中国》中所展现出的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顽强奋斗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2. 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 月到苏区临时首都 (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
、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3.《西行漫记》的作者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 年6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4.“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
土炕上挂的一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
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5.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和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7. 埃德加·斯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和美国《》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未名湖畔。
8.书中对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
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9、“我家分成两‘党’。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作品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徐海东、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采取“实录对话”的方式,写出各种各样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
2.真实生动的场景再现。
3.叙述里随处都穿插着精辟的议论,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4.以客观报道形式,融自传和传记于一体。
5.叙述主线和时断时续的副线纵横曲折交错进行。
6.擅长于从叙述事实中流露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爱憎。
【主题透视】《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着全中国。
【阅读感悟】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在“建设”时的艰巨,中国共产党在决策上的精明与谨慎,中国共产党在每次战斗中的艰苦与战术上的精湛。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学校:姓名:班级:学号:1.(11分)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作者是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9分)(2)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2分)A、西安B、吴起镇C、瑞金D、延安2.(16分)阅读下列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时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
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
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
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
他们不是佣仆。
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1)选文细节反映出红军内部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作品中能表现出这一特点的其他两个情节。
(8分)(2)请写出一个与上一题两个情节不相关联的其他人物,并结合作品中有关此人物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8分)3.(8分)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1)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
(3分)(2)孔子云:“勇者无惧。
”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5分)4.(15分)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7分)(1)任选一项作答。
A.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8分)《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答案1.(11分)(1)《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2) D(填空题每题3分,选择题2分)2.(16分)(1)(8分)这一细节展现红军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一一、选择题1.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B.吴起镇C.瑞金D.延安2.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
1938年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B.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C.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3.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写作。
B.作品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C.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作品曾易名为《长征》,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4.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六一、选择题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3.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B.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等地。
C.他第一个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但不是第一个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
D.由于斯诺惊人的洞察力和锐敏的分析力,使他写出的这部著作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4.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埃德加·斯诺在陕北期间还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如周恩来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C.《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作了广泛的调查。
D.埃德加·斯诺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题
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东征
B、太平天国北伐、,打
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
A、51 周年1936
B、61 周年
C、71 周年
D、81 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
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
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
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二、填空题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3.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
的。
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
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一家被灭
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
1、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2、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18 座山脉,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2 个省份,占领过62 座大小城市,突破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 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3、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 年6 月至10 月在我国西
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4、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要点: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5、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
了出去” ,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
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6、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7、朱德的特殊战术。
答:1)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
8、红军的11 项纪律有哪些?
答:1.行动听指挥;2 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 打土豪要归公;4 上门板;
5 捆铺草;
6 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
7 借东西要还;
8 损坏东西要赔;
9 和农民买卖要公平;10 买东西要付钱;11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9、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
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
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
他在南
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 年学生运动中,他作
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
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