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 格式:ppt
- 大小:268.00 KB
- 文档页数:25
2023年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核心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核心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及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重要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该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汉语语音教学:学习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变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授语音的方法和技巧。
2. 汉字教学:学习汉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汉字的笔画、部首、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授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3. 词汇和语法教学:学习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词语的用法、句子的结构、语义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授词汇和语法的方法和技巧。
4. 第二语言习得: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语言的输入、输出、习得过程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和应对策略。
5. 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学习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技巧。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核心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汉语及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进一步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篇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之一,汉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知识底蕴。
它不仅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桥梁,更是了解中华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探讨,旨在阐述现代汉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
二、教学理念1. 跨文化交际理念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汉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掌握交际技巧,同时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习惯。
2. 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在汉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模式1. 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际场景下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汉语。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汉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模式结合了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的优势,通过线上资源的学习和线下课堂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该模式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实施策略1. 强化师资培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1.语音方面(1)声调是汉语语音教学的最大难点。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有声调。
很多学习者的母语没有声调,很雅发准四声的调值并记住每个音节的声调。
即使是母语有声调的学习者,也感到准确地掌握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比较困难,因为不同语言的调值和调类并不相同。
(2)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分不易掌握。
(3)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和儿化等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2.词汇方面(1)与汉语双音节词相比,单音节词较难学习。
对于外国学生,识记和使用单音节词比多音节词所花费的功夫要多,特别是听力上不易辨别清楚。
这主要是因为汉语单音节同音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单音节词只有一个音节,语音持续的时间太短,对听觉神经刺激强度不够。
(2)汉语词汇丰富,同义词在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词语搭配、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给学习者准确运用何一个词造成困难。
(3)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如“贵(校)”、“令〔尊)”、“寿木”、“续弦”、“有喜”等以及现代汉语里遗留的部分文言词语,有的是词义不好把握,有的是运用常常出错。
(4)汉语里有丰富的成语、惯用语等熟语,“负荆请罪”、“刻舟求剑”、“开夜车”、“半瓶醋”、“拍马屁”等,结构简练,含义丰富,出现频率较高,对外国学生来说,理解和准确使用都比较困难。
(5)在书而语中,汉语的词语排列不实行分词连写,给阅读带来不便。
3.语法方面(1)虚词的运用。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虚词是汉语里表达语法意义的一种重要手段。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中有些词的用法比较复杂,如助词“的”,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一大堆规测,简直连母语为汉语的人也讲不清楚,外国学生则更不易掌握。
(2)量词的运用。
汉语的量词特别丰富,根据名词的不同,在数词和名词之间选用不同的量词。
汉语的量词运用有些是有理据的,有些是无理据的;有的量词语义虚化;有很多是临时量词;有时同一个名词由于语境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还有量词运用的规范问题等,这些问题使量词学习也成了一大难题。
第六讲: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应用主讲人:李老师重点知识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和课程规范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一)性质和目的1、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之异同(1)起点不同(起点)第一语言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主要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2)第一语言的影响(迁移)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可以产生正迁移,也可能起负迁移。
充分利用正迁移,预防或排除负迁移,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一语言教学: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问题。
(3)文化冲突(文化)第二语言教学:由于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
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扫除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第一语言教学:第一语言教学中不存在此问题。
(4)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不同(对象)第一语言教学:对象是儿童;第二语言教学:相当部分是成年人,目的多样,使得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教学类型:是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跟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有关的类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SL)的习得研究对于中国的语言教学和国际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相关的研究进展和主题、习得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内容。
首先,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和影响因素。
其中包括学习者的语言背景、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语法知识、语音和语调等方面。
例如,研究发现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汉语发音上存在较大的困难,而俄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则更容易掌握汉语的语音系统。
除此之外,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也会影响习得过程。
在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语法和词汇的掌握、听说能力的提高、文章阅读和写作能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通过语言输出来提高口语水平,通过阅读来扩展词汇量和语感,通过写作来提高表达能力等。
同时,研究也发现与母语的对比和交互式教学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特别有效。
此外,习得研究还包括对于教材设计和评估的探讨。
学者们致力于开发适合不同水平和目标的教材,以及评估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的方法和标准。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起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对于促进汉语教学质量、丰富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
性、教材设计和评估等方面,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对于以英语等作为第一语言的欧美国家是相对来说难学的。
由于与我国的文化圈不同,欧美等地的学生学起中文来自然比不上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学生。
此外,生理上和心理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人们断定一门语言难学的时候自然会信心大减,所以要发展和推广汉语首先要更正人们对汉语的观念,增强学习者的信心。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1).从语法方面看,汉语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式变化,名词不用变格,动词不用按照人称﹑性﹑数﹑时﹑态来变位如“我吃饭了”主语可改为你,她,他,他们而后面的句子不用任何改变。
在多数情况下,汉语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就行了,无需添加任何附加成分,形式结构简明。
与印欧语言那么多曲折变化相比,应该说汉语的语法规则是比较简便的。
(2)从词汇方面看,汉语的词音节少,便于记忆;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有大多数本身就能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结合而成,词义与语素有关,便于记忆。
.(3).从语音方面看,汉语只有400多个基本音节,加上四声的区别,一共也只有1300多个音节,这就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群补音节。
而且,汉语声、韵、调的音节组成,汉语声调的变化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律可循,没有不发音的哑音节,抑郁掌握。
绝大多数的汉语词又是由单音节与双音节组成,词的双音节化是总得发展趋势。
与之相比,英语的单音节形式就可能有几万种,英语、俄语特别是德语的每个词的音节数都数倍于汉语。
汉语语法、词汇、语音经济简便的特点,提高了汉语使用的速度和效率,在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社会,汉语可能在这个方面显示出比其他语言更多的优越性。
同时,这种经济简便的特点,也必然给汉语学习带来有利的方面。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不利因素(1).从语法方面看,汉语词没有形态变化固然是方便的,但是对于应经习惯于曲折变化的学者来说,要学会一种新的语法手段来代替早已熟悉的语法手段,则比多记一些不规则的动词变化更为复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篇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汉语不仅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多语并行的时代,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一种必备技能。
因此,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念与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理念1. 多元文化交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首要的教学理念是实现多元文化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同时,应鼓励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提高其语言实践能力。
2. 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
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 全面发展汉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汉语教学,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模式1.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常用模式。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式教学实践式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模式。
通过实践活动,如语言交流、文化体验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多元文化交流、寓教于乐、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采用互动式、分层、实践式等教学模式。
彭小川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一、概述随着我国的崛起和国际化进程,汉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不仅是因为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更是因为学习汉语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成为了热门话题。
彭小川作为汉语教学领域的专家,致力于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为汉语教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彭小川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1. 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彭小川看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始终将学习者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求、背景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习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2. 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结合彭小川强调,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输入和输出应该相互结合,不能片面追求语言输入或输出的数量。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来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同时也需要通过实际的语言输出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提供真实语言环境彭小川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需要接触到真实的语言环境,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
教师应该创造各种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让学习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汉语的魅力。
4. 注重文化背景的融入彭小川指出,汉语作为一种含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文化背景的融入。
学习者不仅需要学习汉语的语言知识,还需要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5. 积极引导学习者彭小川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习者,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三、彭小川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彭小川提倡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