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法2012-1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8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语音教学法《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教学方法标准语音教学:在语音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将汉语语音知识传授给学习者的能力和技巧。
基本原则:(1)注重针对学习者汉语语音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语音教学。
(2)针对不同母语学习者的语音学习难点进行汉语语音教学。
(3)利用汉语发音原理的演示、描写与说明进行语音教学。
(4)语音教学中的实用性、交际性与趣味性。
(5)语音教学中有意义的、大量的、多样的实际操练。
(6)利用多种手段展开语音教学。
基本能力与技巧:(1)熟悉并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特点和知识,了解并准确运用描写汉语语音系统的概念、术语等。
(2)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并能运用拼音进行汉语语音教学。
(3)能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目的、汉语水平,制定不同的汉语语音教学方案。
(4)具备较敏锐的听音、辨别能力,能及时发现学习者的问题;熟悉主要语种学习者学习汉语语音时的发音问题,并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5)熟悉“音素教学”、“语流教学”等汉语语音教学的基本思路;熟悉并能运用汉语语音教学的常用策略、方法和技巧。
(6)具备根据不同学习者、不同教学环境对汉语语音教学方法加以综合、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语音教学的目的正确发音,并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口头交际。
声、韵、调语句中的语音变化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各种口头表达形式语音教学的分级目标1 教师注意听,能懂。
2 一般人注意听,能懂。
3 正常交际。
得体、自如地用目的语进行口头交际。
语音教学阶段:音素教学和语流(通常指一句话)教学阶段。
语音教学阶段—音素教学初级教学目标:张口到位,准确发音。
(2周—1个月)模仿---练习---定型中高级教学目标:音节中准确发音。
(3个月以后)对比—分辨---定型(目的语正误/目的语和母语)语音教学阶段—语流教学教学目标:培养语感。
初级:听得出来—发得出来。
中高级:能在语流中表现重音、停顿、各种句调、语气。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课程简介◇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必修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也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的有关课程◇教学目的全面了解对外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四个组成部分系统介绍语言要素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容、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方法和技巧通过教学实例,使学生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多种类型的汉语教学实践做准备,并为今后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第一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内容——介绍汉语语音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教什么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怎么教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熟悉基础知识掌握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问题和纠音正调的方法参考书目xx、xx(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xx主编(1991)《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华语教学出版社赵金铭主编(1997)《语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朱川主编(1997)《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xx、xx(1986)《汉语普通话语音辨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刘广徽编著(2002)《汉语普通话语音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金晓达、刘广徽编著(2006)《汉语普通话语音图解课本(教师用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一节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内容与教学方法一、语音教学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讲授知识和概念要准确,遵循和掌握教学规律,研究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2实践性原则理论指导下大量练习,实践精讲多练,提高开口率3对比性原则普通话和学生母语的比较正确发音与错误发音的比较普通话相近音的对比4直观性原则对某些基本规则和理论的讲解,需采取必要的辅助手段,用图示方法形象化5趣味性原则6语音教学必须贯穿始终二、语音教学的内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1、语音概况2、语音教学的具体内容(1)语音部分①汉语拼音字母与音节②声母③韵母④拼写规则⑤声调⑥变调⑦语气助词“啊”音变⑧轻声⑨儿化韵(2)语调部分①语调、声调和句调②词重音③音长④节拍⑤意群⑥停顿⑦句子重音⑧句子的高低升降、曲调与平调⑨几种类型句子的基本语调⑩怎样朗读课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必须贯穿始终1侧重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训练,重视语音理论知识指导作用特点:语音理论知识先行内容:声—韵—音节—句子的顺序教学过程:以声、韵、调训练为主,语调训练为辅优点:声、韵、调正确;有一定的辨音和纠音能力局限:听说习惯和反应能力较差;枯燥乏味2注重句子的整体训练,强调自觉模仿,反复实践特点:强调句子整体训练;掌握声、韵、调靠自觉模仿优点:听说习惯和反应能力较好;不枯燥局限:声、韵、调不准确;缺乏辨音和纠音能力3声、韵、调训练与句子训练相结合,辅以必要的语音理论知识直观、多练、适当讲解理论、不枯燥乏味1模仿法最基本的语音教学方法直接模仿——自觉模仿2对比听辨正确——错误汉语——母语/媒介语汉语相近音3引导法——以旧带新4直观教学(1)板书演示(2)实物(3)图表演示(4)手势法5夸张法清晰的发音、适当的夸张6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基本功vs 交际功能7明线与暗线教学相结合语音vs 语调8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精讲多练用理论解决问题;定期归纳和系统化感性知识9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五、语音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音准调正,掌握基础知识2.审音辨音和模仿能力,纠音正调和指挥发音器官协同动作的能力3.有信心、耐心、细心、恒心、责任心4.掌握科学性原则第二节汉语语音原理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四要素1、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声音能相互区别的最基本特征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3、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即振幅音强在汉语里的作用4、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任何声音都是四要素的统一体重要性随不同语言/方言有所不同二、语音的基本概念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色的角度划分ch-u-ā-ng音素分两大类——(1)元音:由于声带颤动而产生的乐音元音的音色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嘴唇圆展决定(2)辅音:声腔中的气流通路受到阻碍时所发出的噪音辅音的发音有成阻、持阻、除阻过程辅音的音色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决定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一个音节内有一至四个音素一个汉字一般代表一个音节一个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cf:音素4、声母、韵母和声调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声母与辅音的关系[1]划分角度:传统音韵学——语音学术语[2]范围:辅音〉声母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声前韵后,位置固定韵母与元音的关系[1]划分角度[2]范围:韵母〉元音有些韵母可自成音节,如果整个音节由韵母构成就叫做零声母音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1.语音方面(1)声调是汉语语音教学的最大难点。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有声调。
很多学习者的母语没有声调,很雅发准四声的调值并记住每个音节的声调。
即使是母语有声调的学习者,也感到准确地掌握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比较困难,因为不同语言的调值和调类并不相同。
(2)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分不易掌握。
(3)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和儿化等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2.词汇方面(1)与汉语双音节词相比,单音节词较难学习。
对于外国学生,识记和使用单音节词比多音节词所花费的功夫要多,特别是听力上不易辨别清楚。
这主要是因为汉语单音节同音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单音节词只有一个音节,语音持续的时间太短,对听觉神经刺激强度不够。
(2)汉语词汇丰富,同义词在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词语搭配、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给学习者准确运用何一个词造成困难。
(3)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如“贵(校)”、“令〔尊)”、“寿木”、“续弦”、“有喜”等以及现代汉语里遗留的部分文言词语,有的是词义不好把握,有的是运用常常出错。
(4)汉语里有丰富的成语、惯用语等熟语,“负荆请罪”、“刻舟求剑”、“开夜车”、“半瓶醋”、“拍马屁”等,结构简练,含义丰富,出现频率较高,对外国学生来说,理解和准确使用都比较困难。
(5)在书而语中,汉语的词语排列不实行分词连写,给阅读带来不便。
3.语法方面(1)虚词的运用。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虚词是汉语里表达语法意义的一种重要手段。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中有些词的用法比较复杂,如助词“的”,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一大堆规测,简直连母语为汉语的人也讲不清楚,外国学生则更不易掌握。
(2)量词的运用。
汉语的量词特别丰富,根据名词的不同,在数词和名词之间选用不同的量词。
汉语的量词运用有些是有理据的,有些是无理据的;有的量词语义虚化;有很多是临时量词;有时同一个名词由于语境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还有量词运用的规范问题等,这些问题使量词学习也成了一大难题。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有关语言的几个概念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母语:指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本族语:指本民族的语言。
=母语非本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
标准语:是作为全民族交际工具的规范的民族共同语。
方言:只在某个地区使用的语言。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语言学理论——主要理论支柱目的语和母语语言学机械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特点语音特点与教学1.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组成。
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界限分明,规律性强。
2.汉语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分类。
3.汉语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汉语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5.声母和韵母之间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有助于学习并掌握音节的正确读音。
6.声调是最大难点。
7.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和儿化等也是难点。
词汇的特点与教学1.汉语词语趋向双音节。
音节少,好记。
2.汉语词语缺乏形态变化。
3.构词以词根复合法为主,且词义与语素义密切相关,便于理解并掌握词义。
4.汉语中词缀数量极少,但很能产,又具有很强的词性类化规律。
5.常用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
6.单音节词较难学习。
7.同义词辨析较难。
8.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如“贵(校)”“令尊”“续弦”“有喜”等以及现代汉语里遗留的部分文言词语。
9.汉语词语的词义引申特点。
10.有丰富的成语、惯用语等熟语。
11.在书写时,汉语的词语排列不实行分词连写,给阅读带来不便。
语法的特点与教学1.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2.汉语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
3.汉语语序的配对特点。
4.汉语语序的变式。
5.词性与语法成分的关系错综复杂。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法前言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要素------汉语语音、汉语语法、汉语词汇、汉字作为一名即将从事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师,你是否大体了解汉语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难点、重点,是否掌握传授这些知识、规则的教学技巧?能否通过适用的教学手段去指导学习者把握汉语语音、语法、词汇、汉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汉语语音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的基础。
(建立正确的发音习惯、克服“洋腔洋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信)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课堂教学重在语言技能的操练,不需要也不可能大讲语法,但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技巧为学习者总结出汉语集词成句的规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生成句子的能力。
词汇学习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义,掌握词的用法,辨析词义的异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汉语因为有汉字而独具特色。
(拼音文字----表意文字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不同、)一个独立的书写符号既可能仅仅是一个字,又可能是一个语素,还可能是一个词)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技巧去帮助学生认读、书写汉字,指导学生利用汉字知识扩展词汇。
第一章怎么教汉语语音第一节语音教学的意义和基本原则1、语音教学的重要性语言的第一功能是交际,是通过特定的声音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语音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的基础。
汉语教师应掌握一些语音教学的技巧,帮助汉语初学者跨过学习语言的第一道门槛。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补充:汉语拼音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得力工具——拐杖汉语拼音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得力工具。
但因汉语同音字、词太多,必须以字定型等原因,因而汉语拼音很难也不能代替汉字,只能是汉字的辅助工具。
作为一种重要的识字工具,汉语拼音应该反反复复地运用到认字、识词、阅读和作文当中。
要养成好习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汉语离不开汉语拼音。
语音教学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名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二、课程性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TCSOL)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国内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以及宏观指导下的汉语基本要素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探讨国内外现代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汉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其中重在课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阶段有效教学行为的研讨,以此规范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既重视知识讲授和理论阐述,又注重结合教学案例对学习者实际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1)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各主要教学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点;(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法的关系;(3)目前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汉语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规律;(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性质、特点、教学原则、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等;(3)汉语语言要素及语言技能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汉语课堂教学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由如下方面的内容组成:1.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评介:包括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基础、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特点等。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评介: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等与教学法的关系和国内外主要的汉语教学模式。
3.汉语语言要素与技能教学: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汉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此外还包括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反馈技能、纠错技能、情境创设技能、课堂组织和管理技能等。
(完整word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doc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暨南大学周健2007 夏第一节基本概念一、语言和言语“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Saussure , 1857 -1913 )提出来的。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
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
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
“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
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
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母语(Native language )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
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外语( foreign language )和第二语言( second l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方法(的教学对策)【摘要】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教学。
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应有很大的区别。
大多数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能够跟中国人交流,是一种语言工具,拿来沟通的。
相反,教中国人汉语是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灿烂的文化中揭示民族的灵魂。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有它特定的教学内涵和方法。
【关键词】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内涵特征方法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从理论上讲,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应该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我们应该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外国人汉语,实际上是实行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与第二语言教学不同,进行第一语言教学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第一语言教学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语言知识、提高目的语运用能力的教学,以及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与审美能力的教学。
其次,从教学起点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起点则完全不同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
大部分学习者对所学的目的语一无所知,完全没有第二语言的言语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教学上需要从零开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绝大部分都是从发音、字母开始,从培养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
由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教学。
再次,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要受母语的影响。
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学习者已掌握的第一语言“母语”对第二语言汉语学习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正面的,起促进作用的正迁移,因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要考虑充分利用第一语言“母语”的正迁移影响,以使学习者能较为顺利地获得第二语言汉语,从而进行有效的交际。
第一语言“母语”对第二语言汉语也有消极的影响,即学习者从母语中不正确地迁移了语言规则。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2第一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2第五节韵母及其教学一、韵母ν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二、韵母的分类ν韵母总数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特殊韵母 39 6 13 16 4 ν 4个特殊韵母—— er、ê、-i[ ]、-i[ι ]1、单韵母ɑ[A] o[o] e[γ] i[i] u[u] ü[y]2、特殊韵母 er-i[ ]-i[ι] ê[ε]舌面元音发音简表前央后不圆圆不圆圆高i[i] ü[y] u[u] 半高e[γ] o[o] 半低ê[ε] 低ɑ[A]3、复韵母(1)前响复韵母ɑi, ei, ɑo, ou(2)后响复韵母 iɑ, ie, uɑ, uo, üe(3)中响复韵母 iɑo, iou, uɑi, uei4、鼻韵母(1)前鼻韵母/舌尖鼻韵母νɑn iɑn uɑn üɑn en in uen ün(2)后鼻韵母/舌根鼻韵母νɑng iɑng uɑ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ν三、汉语普通话韵母发音要领1、普通话韵母的发音(略)2、汉语拼音字母ɑ o e i在不同条件下的读音(1)字母ɑ有四个读音: ① [A]: ɑ iɑ uɑ中的ɑ读[A] ② [a]: ɑi ɑn uɑn uɑi中的ɑ读[a] ③ [ɑ]: ɑo iɑo ɑng iɑng uɑng中的ɑ读[ɑ] ④ [ε]: iɑn üɑn中的ɑ读[ε](2)字母o有三个读音: ① [o]:单韵母o及uo中的o读[o] ② [u]:ɑo iɑo ong中的o读[u] ③ [ ]:ou iou中的o读[ ](3)字母e有四个读音:① [γ]:单韵母e读[γ ] ② [ε]:ie üe 中的e读[ε] ③ [ e ]:ei uei中的e读[e] ④ [ ]:en eng uen ueng中的e读[ ](4)字母i有三个读音:① [ i ]:单韵母i和复韵母、鼻韵母中的i读[i] ② [ ]:zi ci si音节中的i读[ ] ③ [ι]:zhi chi shi ri音节中i读[ι]四、韵母表(略)掌握国际音标(IPA)五、韵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ν口型,舌位,舌位图(1)单韵母ν最基本元音ν最易出问题的是——[o] [γ][u] [y]① o ν开口度略小,注意唇型ν只见上齿最下边缘② e ν发o,保留舌位,唇型变扁,似微笑状ν先发较松的[ ],舌根紧张并后移,延长发音时间③ u ν圆唇程度最高,舌后缩④üν用[i]引导ν用[u]引导:口型不变,向前向上移动舌位(2)复韵母常见问题——ν看作两个元音ν发作单元音,丢韵头/韵尾ν复韵母中各元音读得一样响亮/长/清晰[1]前响复韵母ɑi、ei、ɑo、ou的发音汉语:前音响亮,但音长较短,两音间无明显界限英语:前重后轻,前长后短,前清楚后模糊,音长长纠正方法——控制音长、开口度小一点、注意口型教前响复韵母的板书设计ɑi、ei、ɑo、ou[2]后响复韵母iɑ, ie, uɑ, uo, üe的发音ν不要拖长[3]中响复韵母iɑo, iou, uɑi, uei的发音ν引导法ν-ui –iu念中响(3)鼻韵母ν发前后鼻韵母的主要区别——ν位置不同:舌尖前伸抵住上齿龈——舌面后部抵住软腭ν口型不同:上下齿相对,口型较闭——上下齿离得较远,口型较开ν听觉不同:轻、短,细弱低沉,不够响亮——较重、宽宏、响亮主要问题——ν前后鼻韵母相混ν斯拉夫语:鼻音后加[g]音ν法语:鼻化音纠正——鼻辅音发音部位完全闭塞(4)特殊韵母ν er ——舌位摆成e[ ]的部位,再翘舌只能自成音节四声依次开口度增大ν-i[ ]、-i[ι ] ——拖音法,发出辅音后舌头不动νê[ε] ——欸外国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韵母νü、―i ν撮口呼韵母ν前后鼻韵母的区别ν音近元音的区别第六节声调及其教学一、汉语普通话的声调1、声调一个音节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相对音高变化,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2、调值ν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ν调值的语音特点(1)相对音高(2)语音连续,中间无停顿3、调类声调的种类普通话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调型普通话四种基本调型——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全降调5、调号标注的位置韵腹6、普通话的四声调类调型调值调号长度第一声the 1st tone 阴平高平调55 ˉ 次短第二声the 2nd tone 阳平中升调35 ˊ 次长rd第三声the 3 tone 上声降升调214 ˇ 最长第四声the 4th tone 去声全降调51 ˋ 最短ν声调特点——一平、二升、三曲、四降7、五度标记法——调值的描写方法 [55] [35] [214] [51]二、声调及其教学1、声调教学的重要性语音学习难点,语音教学重点2、留学生学习普通话四声时存在的问题(1)用重音代替(2)随意性大(3)用母语的语调代替(4)四声发音不到位一声不够高、二声上不去、三声不拐弯、四声下不来3、声调教学的方法ν从单音节字调入手,单音节练四声(1)声调教学示意图(2)声调教学顺序ν传统教法——四声依次教学推荐的声调教学顺序——ν第一声:高平调作为基调ν第四声:由高而降;可先教慢动作,夸张法ν第二声:中升调,适当拖长ν第三声:先降后升;低调、“慢转弯”法四声教学示意图(3)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的声调教学双音节定调词语——ν他说您说我说会说说了ν他填您填我填会填填了ν他写您写我写会写写了ν他念您念我念会念念了可针对不同学生修改ν在语流中纠正声调ν自制特殊生词表三、变调及其教学1、第三声的变调及其教学(1)3 + 3 → 2 + 3(2)3 + 1/2/4/大部分轻声字→ 21(变短促)半三声的常见错误:[1]读成全三声的后一半升调 [2]将低降调21读成高降调512、“一”的变调(1)单用、词句末尾、序数中读原调ν一十一唯一第一(2)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ν一天一时一起(3)四声前读第二声ν一半一共(4)动词重叠时变为轻声ν看一看听一听3、“不”的变调(1)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ν不安不然不久(2)四声字前读第二声ν不对不错(3)词语中间、肯定否定连用,变为轻声ν挡不住对不起去不去第七节轻声及其教学一、轻声的定义ν普通话里的汉字一般都有自己的声调,但在词或句中有些字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得又轻又短,这就是轻声ν轻声不标调号二、轻声的特点(1)特殊音变ν物理属性表现——音长变短、音强变弱(2)读音特点:短而轻(3)依附性——轻声的音高随前面音节声调的高低而变化ν对比:珠子——竹子——主子——柱子三、轻声对声母、韵母的影响 1 声母ν不送气的清塞、塞擦音声母浊化ν哥哥我的耳朵瓶子韵母ν元音央化:妈妈办法大方麻烦ν元音脱落:豆腐意思我们东西ν复元音单元音化:回来热闹木头ν轻声和音强、音长、音高、音色都有关系四、轻声的作用ν区别词义和词性例:对头ν区别词和短语例:东西、火烧五、变读轻声的规律(1)助词:语气、结构、动态助词(2)名词词尾(3)某些量词:(两)个(4)名词后少数方位词:家里床下树上(5)动词后某些结果和趋向补语(6)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第二个音节(7)夹在词语当中的“一”和“不”、“没”(8)人称代词作宾语、兼语(9)一些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节词六、教轻声采用的一些方法ν自然地发得又短又轻ν适当夸张ν注意轻声字的音高和调型特点问题——(1)音高随前字漂移(2)轻声字说得像去声ν多在语流中练习,记忆轻声词第八节儿化韵及其教学一、儿化韵的构成er有时和其他韵母结合成一个儿化的韵母,叫儿化韵写法是在原韵母之后加r 汉字的写法是在原汉字后写“儿”注:普通话有两个“儿”概念自成音节的——不自成音节的二、儿化韵的作用(1)区别词义ν要一块——要一块儿(2)转换词性ν罩——罩儿亮——亮儿(3)表示喜爱、亲切、细小,增加感情色彩变化ν小猫儿,小鸡儿三、儿化韵的读音(略)四、教儿化韵时应注意的问题主要问题——(1)不会卷舌或读成[γ]、[ε](2)卷舌过晚(3)韵母儿化后音值常有变化(4)不会发鼻化音(5)随意将词儿化第九节语气助词“啊”的音变(略)语气助词“啊”因受前面字音的影响读音有变化变化规律: 1.在 a、o、e、i、ü 后读 ya,汉字可写作“呀” 2.在 u、ao、ou 后读 wa,汉字可写作“哇” 3.在-n 后读na,汉字可写作“哪” 4.在-ng 后读nga,汉字仍写作“啊”5.在-i [ ] 后读 [za],汉字仍写作“啊”6.在-i [ι]后读 ra,汉字仍写作“啊”第十节语调及其教学留学生在语调方面容易犯的错误——1、重音不明或用母语重音代替纠正——突出最重要内容2、停延异常纠正——多读、多看、扩大词汇量3、声调、句调乱变普遍现象4、音长异常单音节词:3〉2〉1〉4 双音节词:前短后长三音节词:中短长四音节词:中长、短、中长、最长重音、音长的关系原因——ν母语(多无声调)句调、重音影响ν声调掌握不牢固ν汉语是声调语言,声音高低不仅满足句调要求,还要基本保持每个字本身的声调第二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课程简介◇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必修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也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的有关课程◇ 教学目的ν全面了解对外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ν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四个组成部分ν系统介绍语言要素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容、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方法和技巧ν通过教学实例,使学生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多种类型的汉语教学实践做准备,并为今后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课前测试一、分析词性汉语半能未必前面一些或者扑通彩色由于等于以后雪白自己起来呢二、请判断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1.有个女孩叫婉君2.唱歌旅游3.春秋两季4.人多5.教书6.美妙的渲染7.大一点儿 8.怀着一线希望出去找朋友打听消息9.三个 10.长江以南11.关于就业问题 12.卖票的三、划出以下各句中的宾语1.两只手套丢了一只。
2.为了考研究生,他起五更,睡半夜,太辛苦了。
3.我记得妈妈喜欢看琼瑶的小说。
4.请告诉他明天下午开会。
5.这个班有20个学生,一半学生不注意听讲。
四、划出以下各句中的补语,并指出补语的类型1. 老师讲的语法我听不懂。
2. 今天的气温比昨天又高了一两度。
3. 安娜说汉语说得很流利。
4. 你们进去吧。
5. 会开了三个半小时。
6. 我一开门,小狗就跑走了。
7. 您有事儿就叫我一声。
8. 鲁迅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
五、辨析句子:以下各句中的“起来”语法意义有何区别?1.站起来!2.你把这些书包起来吧。
3.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起来。
4.说说好像很容易,真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六、请用指定的句子分析方法分析下列短语或单句1.中心词分析法(1)著名作曲家雷振邦谈了他对当前电影音乐的看法。
(2)连长派我去请指导员来接电话。
2.层次分析法(从大到小分析)(1)我昨天收到了哥哥从上海寄来的礼物。
(2)王翔学习外语的经验对我的启发很大。
(3)我们都喜欢在大海中游泳、冲浪。
(4)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七、语法偏误分析:请指出下列句中的偏误并改正1.玛丽是一个真热情的姑娘。
2.在上午学校来了那个警察。
八、简述题1.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 请简述动词的语法特征参考书目1.王还(199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吕文华(199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
3.吕文华(1999)《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北语出版社。
4.赵金铭主编(1997)《新视角汉语语法研究》,北语出版社。
5.崔永华主编(199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语出版社。
第一节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一、两个区别(一)区别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理论语法——语法系统理论,研究语言的组合和聚合关系,揭示语言结构规律,注重描写教学语法——为教学服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规范、简洁、系统,注重用法理论语法——理论性、详尽、创新教学语法——实用性、简明、稳定(二)区别第一语言语法教学与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目标:L1语法教学——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的能力L2语法教学——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内容:L1语法教学——系统理论、知识、方法L2语法教学——系统、有选择,交际最需要,项目有限方法:L1语法教学——讲授L2语法教学——融入语言材料,实践语言教学例如:比字句的格式——(1)A比B+形(2)A比B+形+数量(3)A比B+动+数量(4)A比B+早、晚/多、少+动+数量(5)A+动+得+比+B+形+得多(6)A比B+更/还+动/形(7)A比B在句中作状语(8)A比B+助动词+动+多了/一些(9)A比B+让/叫+名+形/动(10)A比B+还B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角度(一)句法条件——强制性作用1、什么情况下可以说/用,什么情况不可以说/用,什么情况可用可不用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我在图书馆(里)看书。
*他在北大里学习。
*这是一座很高楼。
*这个老师是我们语法的老师。
中国朋友——中国的朋友我姐姐——我的姐姐“的”的隐现2. 句法规则的范围重叠: *美美丽丽 *哭了哭双宾语句: *我打你一个电话。
*我讲你一个故事。
3. 词序和位置虚词的位置如:副词“就”——他一说,我就明白了。
这事儿就我一个人明白。
连词——灵活性大,定位,不定位分层次教学:初级阶段——主要规律,常用、高频现象中高级阶段——适量教特殊现象/例外用法4. 关注一般规律之外的特殊现象例如:“修饰语+形容词”可作定语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
*她是一位真美丽的姑娘。
(二)语法意义和语义背景——决定性作用1. 准确地描写语法意义可能补语——肯定式相当于“能+动词”;否定式相当于“不能+动词”;能愿动词“能、可能”表示可能,但口语中更多地用可能补语表达。
——取自教材中的注解*汉字太多了,我不能写完。
——我写不完。
*门太小了,我不能进去。
——我进不去。
2. 交代语义背景如:差一点儿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如:差一点儿摔倒*我起床后,吃完饭,一看表,快八点了,赶紧去学校。
我跑得很快,差一点儿迟到了。
“差一点儿”的语义背景——“差一点儿VP”与前面的条件有因果关系3. 中高级阶段语法教学中,应指出同义句在表达上的差异如:墙上挂着一幅画儿。
墙上是一幅画儿。
墙上有一幅画儿。
画儿在墙上。
4. 适当地引入有效的语义分析——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接口语义指向的分析、语义特征的描写如:*我把汉字写得很认真。
(三)话语功能——选择性作用如:反问句——表强调“不是……吗?”强调肯定?我不是预习了吗?“A的A,B的B”形式——意义?春天到了,校园里的花儿都开了。
大的大,小的小,真美丽!?你们的意见太片面了,人家不同意。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简介一、教学对象、教学目的对象: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目的: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与汉语学生教学语法大纲的区别(一)不详细介绍语法理论知识,突出语言运用规则和规则使用条件;(二)既重视语言结构形式描写,也注意与语义、语用结合;(三)从交际需要出发选择语法项目,不强调系统全面;(四)语言规则的归纳简明易懂,形式化、格式化,举一反三;(五)不引导学生分析语法,而是应用语法运用语言步骤:交际需要→选择↓语言本身规律、教学需要→切分↓习得规律→编排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一)语法单位三级语法单位的系统——词、词组、句子(二)词1. 词的分类12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作为语法,应突出虚词的教学2. 词的重要小类名词——时间词、方位词形容词——性质、状态、非谓形容词动词——动作、状态、关系、趋向、能愿动词/助动词助词——结构、动态、语气助词3. 词类内容在教学中的分布(1)构成语法点虚词、动词重叠、能愿动词、代词活用(2)构成交际中的表达形式时间、方位、数量范畴(3)构成句式(4)不构成语法点4. 识别词类的标准语法功能——组合功能、句法功能、表述功能(三)词组1.两个角度区分(1)句法功能初级阶段——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主谓、介词、“的”字词组中高级阶段——连动、兼语、复指词组(2)词组构成的结构特征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主谓词组2. 词组教学的问题词组应有的地位,以词组为基点描写、分析句法关系和构成词语搭配如:参观/访问/看望——to visit*明天我们去参观我们的老师。
3. 离合词问题介于词和词组之间结构分类动宾式:帮忙、见面、洗澡动补式:完成、看见、记住、舍得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类型——带宾语问题、带补语问题、插入成分问题、重叠问题、其他原因——母语负迁移、过度泛化、教学教材因素思考:应对策略(四)句子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1)主语和谓语(2)定语和状语难点——“的、地”的隐现多项定语和状语的顺序(3)宾语难点——位置趋向补语+宾语离合词宾语的位置双宾语(4)补语对外汉语语法体系的八类补语——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量补语、动量补语、介宾词组补语2.句子的类别(1)句型句型(结构型)单句复句一级句型主谓句非主谓句二级句型动词性谓语句——简单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连动句三级句型名词性谓语句兼语句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无主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独语句叹词性非主谓句称呼句和应答句复句初级阶段联合复句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选择复句偏正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目的复句中高级阶段让步复句解说复句紧缩复句教学重点——关联词语(位置、意义)(2)句类句类(语气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①陈述句句子三基式——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②疑问句[1]是非问[2]特指问[3]正反问[4]选择问[5]用“吧”的疑问句[6]非是非问句+呢?[7]省略问(N+呢?或S,Pr/N+呢?)[8]疑问语调表示疑问[9]是不是/行吗/对吗/可以吗?[10]用“几/多少”提问③祈使句和感叹句(3)句式(特殊句式)连动句兼语句“是…的”句有字句是字句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双宾句(五)动作的态1.完成态: V+了2.变化态:已经变化态:S+了将要变化态:要/快要/快/就要+了3.持续态: V+着4.进行态:(在/正/正在)+V+(呢)5.经历态: V+过(六)表达方式1.比较2.强调3.时间、日期表达法4.钱数表达法5.号码表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