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时和时区(要)
- 格式:ppt
- 大小:3.33 MB
- 文档页数:34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1、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15° (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X经度差(东加西减)
1 •地方时
①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②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同纬度偏东地点时刻早。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土(经度差)X4分钟
(所求地在东,“土”号取“ +”号,反之取“-”号)
2. 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理论上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每隔经度15o划为一个时区。
②区时: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区时。
时刻为东早西晚。
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
一、定义1、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
地方时就是指因经度不同的地方,造成时刻(钟点)不同,这种各地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所有经线都有各自的地方时,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全球有无数条经线,也就有无数个地方时,使用地方时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
2、时区为了使用方便,人们提出了“时区”概念。
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
“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每一度为4分钟,从东12时区到西12时区为过一天,中间就是日界线。
全球共划分出24个时区,每15度为一个时区。
还规定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这样,在一个时区内,虽然有无数个地方时,但区时只有一个。
“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3、区时顾名思义,区时就是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是整数的。
4、我们平常所说的“北京时间”、“美国东部时间”。
这是为了更加方便的使用区时,各个国家根据本国实际而设定的时间,如我国跨越五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统一采用北京时间也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我国的标准。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
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
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公式法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
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1、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 15° (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土4分钟/度X经度差(东加西减)
1 •地方时
①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②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同纬度偏东地点时刻早。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
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二已知地方时土(经度差)X 4分钟
(所求地在东,“土”号取“ +”号,反之取“-”号)
2. 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理论上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每隔经度15o划为一个时区。
②区时: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
区时。
时刻为东早西晚。
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地方时和时区的计算汇总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是指其中一特定地点的标准时间。
根据地球自转的规律,每个地点的太阳时都会不同。
计算地方时的方法如下:-首先,确定该地点所在的经度。
经度可以通过查阅地图或者使用卫星定位系统等方式获得。
-然后,根据地球自转的平均速度,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为15°经度宽度。
-接下来,将该地点的经度除以15,得到其所在的时区数。
例如,位于东经120°的地点所在的时区为120/15=8-最后,根据该时区的标准时差,将协调世界时(UTC)相应调整,得到该地点的地方时。
2.时区的计算:时区是为了避免全球各地时间混乱而设立的。
计算时区的方法如下:-首先,确定所要计算时区的地点。
-然后,查阅时区图或时区数据库,找到该地点所属的时区。
时区通常以整数或整数加小数表示,例如+8、-5.5等。
-时区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夏令时(DST)的影响。
夏令时是一种根据季节变化而调整的时间制度,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自然光线。
通常情况下,夏令时会将标准时间提前一小时。
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实行夏令时,而且实行夏令时的时间和调整幅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计算时区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夏令时的影响。
3.地方时和时区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地方时和时区可以帮助人们协调不同地区的活动时间,避免误时和混乱。
例如,如果要计划与国外友人通话,就需要根据双方所在的地方时和时区来确定通话时间,以免因时差而导致无法沟通。
-在全球商务活动和跨时区协作中,地方时和时区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各个国家和地区通常都有自己的工作时间,因此对于全球化的企业和组织来说,合理应用地方时和时区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国际会议的时间安排、全球供应链的协调、航班的起降等都需要根据地方时和时区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调整。
综上所述,地方时和时区是为了方便人们统一时间参考而设立的,其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确定地点所在经度来获得地方时,或通过查阅时区图和数据库来获得时区。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地方时和区时,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拗口?其实它们就像咱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时间小麻烦”,说白了,就是跟时间打交道时的小知识。
咱们先聊聊地方时,这个词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你所在地方的时间。
就拿我这儿来说吧,地方时就是你眼前的钟表指着的那个时刻。
不管是阳光明媚的早晨,还是月色朦胧的夜晚,那个时间都是“你”的时间。
比如说,你在北京,早上八点钟,阳光正好,恰如其分。
可是,你要是换个地方,比如去个什么纽约,八点钟就不一样了,人家那边可能还在睡觉呢,呵呵。
再说说区时,这可是个更有意思的概念。
区时其实就是把一片区域的地方时间给统一成一个标准时间,这样大家就不会因为时间不同而闹笑话了。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区时,大家都是各自为政,真是“鸡犬不宁”。
你想,东边的人吃早饭,西边的人可能刚睡醒,南边的朋友可能正在午睡,而北边的邻居却准备晚餐,乱成一团,谁都不知道该什么时候见面。
这可真是“乱世佳人”啊!所以,聪明的人类就发明了区时,划分成不同的时区,把大家的时间整齐划一,这样一来,大家可以安心约个饭,不怕约错时间。
这儿有个小知识点,世界上有多少个时区呢?嘿嘿,不少呢!大约有24个主时区,每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这也就意味着,你在一个地方吃早饭,可能在另一个地方已经是午饭时间了。
就好比你在西安,吃着热乎乎的羊肉泡馍,而在纽约,朋友们可能正在啃汉堡。
这种差异真是让人觉得“时间是个奇妙的东西”。
某些地方还会调时区,比如夏令时,那可真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夏天的时候,把钟表拨快一个小时,听上去好像是为了让大家多享受点阳光,但实际上,调了之后,生活就像“打翻了调料瓶”,一团糟。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其实也不是特别复杂。
简单来说,你只需要知道你所在的时区,比如说北京在东八区,纽约在东五区。
你只要把当地时间加上或减去这个时区的差距,就能得出彼此的时间了。
就像在算数学题,数来数去,心里得有个谱。
比如说,你在北京的下午三点,想知道纽约的时间,先算算时差,八减五,哎呀,是三个小时。
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一、地方时1、概念:各地因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特点:(1)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2)同一上的地方时呈“东早西晚”。
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1小时转过个经度;分钟转过1个经度。
(1h—, min—1°)4、地方时计算步骤:①画数轴,求经度差②求时间差(经度差× 4分钟)③东加西减: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在西边,则用“-”)练习:(1)已知两地经度,求两地地方时时差35°E与112°E相差;11°W与105°W相差;56°E与134°W相差。
(2)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已知经度地点的地方时甲地(45°E)现在时刻是中午12点,则90°E现在的时刻是,30°W 是。
(3)已知某经线所在地的地方时,求未知点的经度15°W现在时刻是8:00,与其地方时相差3个小时的经线是和。
二、时区与区时1、全球以个经度为间隔,共划分为个时区。
即每个时区的时间间隔为。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1天,且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要一天。
2、每个时区以其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零时区以作为中央经线。
3、时区与区时的计算问题:(1)时区的计算步骤:①画出数轴②求时区差(时区差× 1小时)③东加西减(2)区时的计算步骤:①区时 =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②中央经线 = 时区数×15°(E/W)③时区 = 已知经度数÷15°(四舍五入)练习: 82°E位于。
41°W位于。
4、重要时区北京时间——东八区——120°E地方时(全中国都使用北京时间);伦敦时间——零时区——;纽约时间————75°W地方时。
练习:(1)求出以下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东七区;西十一区;东三区;西八区。
(2)求出以下城市位于哪个时区:东京(140°E)位于;悉尼(151°E)位于;洛杉矶(119°W)位于;华盛顿(78°W)位于;(3)求区时时差东三区与东十区相差个小时;西五区与西九区相差个小时;东六区与西五区相差个小时;西七区与零时区相差个小时;(4)A地(49°W)位于时区,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是;B地(102°E)位于时区,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是;若A地所在时区现在的时刻是凌晨4:00,则B地所属时区时间是,位于西十区的C地时间是。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时区、地方时、国际日界线、日期)考点详解•1、时区、地方时地方时,即为当地时间(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地球上的经度为360°,每间隔15°为1个时区,因此共分为24个时区。
根据经度和时区,可以计算地方时,主要有两种方法:(1)按照经度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因为地球的经度分布为:0°~90°E~180°~90°W~0°,因此在计算经度差时,同为东经或西经,则直接相加减;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则分别计算两地与0°(或者180°)的经度差,将经度差相加即为两地真正的经度差。
②计算地方时。
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加减4分钟。
(2)按照时区①计算所在时区。
时区=经度÷15°,四舍五入;②计算地方时。
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每间隔一个时区,时间间隔1h。
已知地方时,也可以求经度、时区:①判断东、西方向。
根据两地的地方时,遵循“东早西晚”的规律,即东边地区日出早(时间数值更“大”),因此时间数值更大的为“东”;②计算经度/时区。
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即计算东边地区的经度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
时间每间隔4分钟,经度间隔1°。
图1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2、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为昨天、今天的分界线。
国际日界线位于180°经线附近,该线的东侧为“昨天”,西侧为“今天”,因此日期的计算规律为:“东减西加”,即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例如今天为北京时间7月6日,则如果乘坐飞机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则跨过后日期将变为7月5日。
图2 国际日界线与日期例题图3 例题答案:A精讲精析:(1)寻找自然日界线。
①北京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为120°E,此时为北京时间19:18;②根据“东早西晚”,即东边日出更早(则时间的数值更大),因此自然日界线的时间(0:00)小于北京时间(19:18),因此自然日界线应该位于北京的西侧;③根据“东加西减”,计算西侧的时间用减法。
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一、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 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