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地方时区时计算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6
3.地球自转一周360°用掉24h,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间计算尺度。
1=°4min ,15°=1h。
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太阳光总是从东方扫向西方。
所以,东方总先见到太阳,先正午,先天黑,即时间比西方要早。
每条经线都把太阳位于其天顶时当做正午12点,两个正午之间划分为12个小时,于是每条经线都有自己的时间标准。
这样由于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如果我们知道了A地的地方时,如何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1°,如果B在A的东面则用加,在西面则用减。
经度差的计算,若都是在东/西经区则减,若分属东西经区则加。
根据地方时推算经度例:当衡阳市八中太阳当顶时,我们手表上的时间为12时30分,问衡阳市八中所在地的经度为多少?信息1:太阳当顶,即地方时为12时;信息2:手表上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即东经120°的地方时;解题思路:通过求已知地点与未知地点的地方时之差,得出两地的经度差,再根据“地方时东早西晚”的原则,求衡阳市八中所在地的经度。
首先求两地的时间差是:12时30分-12时=30分钟时间差转换成经度差:30分钟/4(分钟/1°)=7.5°最后两者想减得出八中所在地的经度:120°-7.5°=112.5°E【几个练习题练练。
学习千万不可眼高手低,注重基础很重要,还记得老师说的那个基础练出的状元彭蔚吧!】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12:20)2、当20ºE为1点时,求40 ºW为几点?(前一天21点)3、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E为几点?(第二天2点)时区的换算全球360个经度,若用360个时间标准,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麻烦。
于是,我们人为将地球360个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
地理地方时和区时该如何计算姓名:学校:专业:学号:地理地方时和区时该如何计算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1.地方时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于是在同一时间,地球上各地的时刻不同。
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太阳位于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时,遵循“东早西迟”的原则,其差异是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
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
计算公式为: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选“+”,西侧选“-”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减小),异侧为两地经度之和。
2.区时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故合为一个时区。
应用:(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公式:某地所在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说明: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加1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7.5°E至7.5°W为零时区;172.5°E至172.5°W为东西十二时区)。
两者还有什么拓展计算公式1.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
即:度数大的在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
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高中地理知识解惑:有关地方时、区时的计算班级:姓名:座号:一、地方时计算1.已知A、B两地经度和A地的地方时,求B地的地方时:B地地方时=A地地方时± 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
例1: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东经125°的地方时为多少?解析:因为东经125°位于东经115°的东面,所以:东经125°地方时=9时30分+ 分钟=9时30分+40分=10时10分,也就是说,当东经115°为9时30分的时候,东经125°的地方时为10时10分。
例2:A地为东经120°当时的时间为10:20,B地为东经90°,求B地的地方时。
解析:因为B在A的西面,所以:B地地方时=10:20- 分钟=10:20-120分钟=8:202.已知两地的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经度所求经度=已知经度±例1.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A、悉尼(150°E)B、上海(120°E)C、洛杉矶(120°W)D、阿克拉(0°经线附近)解析:伦敦正午时为12:00,经度为0°;而区时为20:00的地方应该在伦敦的东部,则:所求经度=已知经度±=0°+=120°E二、时区和区时的计算1.已知A、B两地的时区和A地的区时,求B地的区时:B地区时=A地区时±时区差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
计算结果小于24时,那么日期不变,时间取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大于24时,那么日期增加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减24;计算结果是负数,那么日期减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加24;从东向西每过一个时区减1小时;过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加1天;从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加1小时;过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减1天。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地理时间计算方法一、地方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 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1. 时区的计算: 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 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 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 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 ”,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 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
(总结)高一地理计算公式与计算时区距离计算1.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地方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区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
高中地理(时区、地方时的计算)考点详解(1)时区定义: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经度间隔为15°。
自西向东依次为:零时区、东一区...东十一区、东西十二区、西十一区...西一区。
每一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做中央经线,例如北京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为120°E,如下图红线所示。
原理:①地球是一个球体,旋转一周为360°;②一天共有24h,因此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③24个时区对应着360°,因此每个时区的经度间隔为15°。
图1 世界24个时区的分布图(2)时区、地方时的计算①计算时区。
经度÷15°,四舍五入。
例如我国某地经度为110°E,则110°÷15=7.33,因此四舍五入,该地位于东七区。
如果我国某地经度为85°E,则85°÷15=5.67,因此四舍五入,该地位于东六区。
②计算地方时。
地方时的计算,有两个原则: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即东边的地区,永远比西边的地区日出早;计算东边的地方时时用加法,计算西边地区的地方时时用减法。
如下图所示,北京(东八区)早上5点,那么此时西十区的地方时是几点?因为西十区在北京西边,因此要用减法;且中间间隔了18个时区(10+8),因此要减18个小时。
因此西十区的地方时为:5:00-18=(24+5)-18=11:00,即为昨天的11点。
图2 地方时的计算例题图3 例题答案:B精讲精析:(1)分析甲城市的工作时间。
如上图所示,甲城市机动车流量较高的2:00、12:00应该为上班、下班高峰期,即甲城市的工作时间为2:00~10:00到12:00。
(2)分析北京的工作时间。
一般来说,北京6点左右日出,18点左右日落,工作时间为8:00~18:00。
(3)分析时差。
甲城市2:00上班,而北京8:00上班,即甲城市比北京时间早6个小时。
(4)计算时区。
时区、区时、地方时、太阳高度角计算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要求对东西方向进行判断再利用东加西减的口诀,本方法可以减少因为学生不能准确判断东西,不能记住时区分布图所造成的解题错误,也能利用类似的思想解决地方时和太阳高度角的问题。
以下将举例说明如何解决时区、区时、地方时和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一、时区的计算方法要求地点的时区=该地点的经度÷15°,所得的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为所在的时区;判断是东时区还是西时区根据地点的经度位置确定,即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当计算的结果为0除外,当为0时,表示中时区).例1:分别求以下各个地点所在的时区:(1)东经116°(2)(6°W,35°N)(3)(175°W,35°N)(4)(65°E,20°S)解:(1)116°÷15°=7。
7333…≈8(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即该地所处为东八区(2)6°÷15°=0。
4≈0,即该地所处为中时区(3)175°÷15°=11.666…≈12,即该地所处为西十二区(4)65°÷15°=4.333…≈4,即该地所处为东四区二、区时的计算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中时区代入数值0)。
例1:已知北京(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东九区)的区时?解:东京时间=12:00-(8-9)=13:00(即东京时间为5月1日13:00)。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 解: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解: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一:地方时1.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1小时=15°4分钟=1°4秒=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2.成因:地球自转当地正午=12点赤道与晨线相交的点:6点与昏线相交的点:18点【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12点夜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24点】3.计算(1)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一:地方时1.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1小时=15°4分钟=1°4秒=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2.成因:地球自转当地正午=12点赤道与晨线相交的点:6点与昏线相交的点:18点【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12点夜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24点】3.计算(1)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计算经度=某地经度+或-两地时间差/4分钟例题:北京时间15点时,赤水(106°E)的地方时是几时几分?解:赤水地方时=15-(120°E - 106°E)*4分钟=14.04答:是14点4分。
二:区时1:划分:24个时区【0时区(中时区):伦敦。
中央经线东西各12区(各占7.5°)东1——东11西1——西11】(每15°为一区)2:计算(1):时区=经度/15°(2):经度=区时*15°(3):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或-时区差【东大西小,东加西减】例:当东8区的时间为3月5日8点时,西5区的时间是几点?西五区的时间=8+24-(8+5)=3月4日19点时间不够减的时候,在现在的时间上+24再减但是时间上要提前一天例题:北京时间15点时,赤水(106°E)的地方时是几时几分?解:赤水地方时=15-(120°E - 106°E)*4分钟=14.04答:是14点4分。
二:区时1:划分:24个时区【0时区(中时区):伦敦。
中央经线东西各12区(各占7.5°)东1——东11西1——西11】(每15°为一区)2:计算(1):时区=经度/15°(2):经度=区时*15°(3):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或-时区差【东大西小,东加西减】例:当东8区的时间为3月5日8点时,西5区的时间是几点?西五区的时间=8+24-(8+5)=3月4日19点时间不够减的时候,在现在的时间上+24再减但是时间上要提前一天。
3.地球自转一周360°用掉24h,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间计算尺度。
1=°4min ,15°=1h。
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太阳光总是从东方扫向西方。
所以,东方总先见到太阳,先正午,先天黑,即时间比西方要早。
每条经线都把太阳位于其天顶时当做正午12点,两个正午之间划分为12个小时,于是每条经线都有自己的时间标准。
这样由于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如果我们知道了A地的地方时,如何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1°,如果B在A的东面则用加,在西面则用减。
经度差的计算,若都是在东/西经区则减,若分属东西经区则加。
根据地方时推算经度例:当衡阳市八中太阳当顶时,我们手表上的时间为12时30分,问衡阳市八中所在地的经度为多少?12时;信息1:太阳当顶,即地方时为信息2:手表上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即东经120°的地方时;解题思路:通过求已知地点与未知地点的地方时之差,得出两”的原则,求衡阳市地的经度差,再根据“地方时东早西晚八中所在地的经度。
:12时30分-12时=30分钟首先求两地的时间差是:30分钟/4(分钟/1°)=7.5°时间差转换成经度差120°-7.5°=112.5°E最后两者想减得出八中所在地的经度:【几个练习题练练。
学习千万不可眼高手低,注重基础很重要,还记得老师说的那个基础练出的状元彭蔚吧!】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12:20)2、当20ºE为1点时,求40 ºW为几点?(前一天21点)3、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E为几点?(第二天2点)时区的换算全球360个经度,若用360个时间标准,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麻烦。
于是,我们人为将地球360个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
高中地理用公式进行时间的换算一、不同时刻之间的换算公式(一)地方时的换算地方时是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一般均是指地方平太阳时而言。
地方时仅取决于经度。
地球上任意两个地点之间,若经度相同则地方时刻相同,而经度的差异必然会产生地方时刻的差异。
地方时的换算公式为:t1-t2=λ1-λ2式中,λ1、λ2分别表示任意两个地点的经度,其本身含有+、-号,规定东经为+,西经为-;t1、t2分别表示上述两个地点的地方时。
根据此公式可方便地换算两个不同地点的地方时,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二)区时换算地球上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地根据经度的不同,分属于不同的时区。
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任一已知经度的地点所处的时区:n=λ/15°式中,λ为某地点的经度,n为所在的时区序号,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区时是指每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
任意两地如果处于同一时区中则具有相同的区时;若时区不同,则区时也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T1-T2=n1 -n2式中,T1、T2分别为两个地点的区时,n1 、n2分别为这两个地点所在的时区序号,规定东时区为+,西时区为-。
用此公式可以方便地进行任意两时区的区时换算。
(三)地方时同世界时的换算由于世界时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所以在地方时换算公式中,以T0表示世界时,以t表示某一地点的地方时,以λ表示该地点的经度,仍然是东经为+,西经为-,则得:T0-t=0-λ所以:T0=t-λ用此公式可进行任意地点的地方时刻与世界时的换算。
(四)区时同世界时的换算由于世界时即0时区的区时,所以在区时换算公式中,只要以世界时T0代替某一时区的区时即得:T0-T=0-n所以:T0=T-n在上述公式中,地方时换算和区时换算是两个基本的公式,其他公式均可在理解概念的前提下推论得出。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区时的换算。
二、有关计算结果的说明无论用哪一种公式,最后计算的时间结果都可能出现特殊值,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