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雾凇》24古诗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课文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详细的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课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课文: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雾凇》课文解析:曾经听过几个老师教学《雾凇》这一课。
他们的教学程序大致相同:从题目入手,让学生从第一、三自然段通过读感受雾凇的美,然后再简单说说雾凇形成的原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着力引导学生美读课文的一、三自然段。
对于第二自然段的用时,没有超过课堂用时的五分之一。
在教学此课前,我也想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读着此课,我突然想起了自己上年暑假到黄山的旅游。
去黄山的路上,导游滔滔不绝的向我们介绍黄山的美景,以及每一处景物形成的原因。
下了车之后,他只是说了说集合的地点,就让我们自己去领略黄的风光了。
由于车上他对黄山美景的介绍,我们再来观赏黄山,就可以更深层次的领略各处景物的韵致,不至于走马观花,一看了之。
雾松诗句七绝
《雾凇》
玉树琼花香满径,银枝素裹似龙蟠。
冰肌玉骨清如许,独立银桥望远山。
《寒江雾凇》
寒江晓雾掩天光,玉树琼花香满径。
素裹银装千树白,冰封万里见妖娆。
《观雾凇》
冰羽晶莹裹素枝,银装素裹见风姿。
霜花点缀寒林静,玉树琼花香满径。
《雾凇奇观》
玉树琼花香满径,银枝素裹似龙蟠。
晶莹世界如仙境,独立银桥望远山。
《冬日雾凇》
冰封万里见妖娆,雾凇奇观映九霄。
玉树琼花香满径,银枝素裹似龙蟠。
这些诗句描绘了雾凇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雾凇是一种自然奇观,它的出现让冬天的景色更加美丽,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和愉悦。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关于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大全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11.北风行(作者:李白)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夜雪(作者: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雪(作者: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5.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6.对雪(作者: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7.雪诗(作者:张孜)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21.塞下曲(其三)(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大雪(陆游)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3.大雪(陆游)海天黯黯万重云,欲到前村路不分。
1、《凭镜观天降雾凇》凭镜观天降雾凇,山村昨夜喜霜盈。
林中玉叶莹莹烁,树上琼枝灿灿明。
晨步幽园途雪阻,晓行曲径境冰封。
不曾寂寞欢冬景,农院欣然笑满瞳。
2、《晨阳雪后照田畴》晨阳雪后照田畴,霜覆冬山远去秋。
今见梅开迎日喜,昨知菊退送天愁。
凭窗有意寻诗境,静坐专心为韵谋。
凌镜冰花凝画好,银川玉野廓轮勾。
3、《故乡尽付少年春》故乡尽付少年轮,流逝方知岁月珍。
过去青丝生远志,如今白发换凡心。
寻思长寿耽没日,觅想华颜盼返春。
总是郁忧催鬓老,岂知常笑养精神。
4、《堰过西风遍垄霜》堰过西风遍垄霜,山乡渐冷野苍凉。
柳堤冻絮敷叶阵,松岭寒绒掩树行。
桧柏雄姿凝玉翠,腊梅傲骨染银黄。
劝君莫咏悲秋句,覆霰枫林美盛装。
5、《暮岁休身隐粟园》暮岁休身隐粟园,心欣寂寞望天蓝。
不再红花上高山。
世事浮沉聊自乐,人生悲喜俱包含。
无愧所求心地阔,只要安康苦是甘。
6、《小雪节交雨雪加》小雪节交雨雪加,村南村北落凌花。
山寒冰裹霜梅醉,溪冻风吹霰柳刮。
旧梦新眠思故土,温窗暖室入夕霞。
任凭岁月流水去,皓首归乡望天涯。
7、《雪乡雾凇》瀑雾迷茫美画廊,莹华冷艳秀天荒。
凇蝶缈缈寒山谷,橡叶翩翩媚雪乡。
粉靥霓裳生景丽,红霞夕日促人狂。
阆巅遍野梨花绽,青女攀折追赧郎。
8、咏雾凇玉树琼枝任意栽,云缠雾绕锁瑶台。
柳垂银发轻轻动,松凝冰花慢慢开。
漫舞北风装旷野,高吟碎絮压尘埃。
倾情绽放终无憾,笑对霞红暖日裁。
9、吟雾凇雾隐江天若蜃楼,霜琼绽放竟清幽。
悠悠寒气雕枝俏,闪闪冰晶塑像柔。
榆柳争奇描素笔,松杉竞秀亮诗眸。
谁言万物因冬老?我把繁华画里收。
10、赞雾凇素裹银装百媚生。
玉面轻吟偏爽目,冰姿漫舞更倾城。
风陪雪柳尘寰献,星伴霜松冷月呈。
叠嶂隐山浑似画,染峰锁岭炫丰盈。
11、雾凇寂榭三藏两色孤,闲山一抹献琼芙。
筝鸣崖谷凝新秀,笛破冰河砌玉壶。
绿绿松针披雪锦,苍苍老柳牧霜图。
光梭织画萦华梦,撷韵吟怀不畏途。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班级姓名完成情况1、本学期我培养了三个学习习惯:、、。
2、(1、《老师,你好》)“古今中外,!地北天南,!”改成陈述句是:。
“笔尖飞舞,那是;笑语盈盈,。
”其中,“春蚕”比喻,“理想的丝线”比喻,“甘露”比喻。
3、(2、《但愿人长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可以用课文中的“”来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用课文中的“”来解释。
诗句中的“此事”指的是“”;“婵娟”在词中指美好的月色。
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4、(3、《古诗两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样写到:。
前两句的意思是: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和”指和谐、协调。
“镜”指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分别把洞庭湖水面比作未磨的铜镜,把洞庭湖比作了白银盘,把君山比作了青螺。
唐代诗人李白在《峨嵋山月歌》中这样写到:。
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后两句的意思是: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
渐渐地,那半轮明月也看不到了,而船已经顺江而下驶向渝州了。
“夜发”指连夜出发。
“下”指顺流而下。
诗中有五处地名是。
5、(4、《秋天》)秋天如同,;秋光如同 , 。
走在秋天,头顶有;捡一片黄叶 , 。
6、(《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
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此,天安门广场。
到2009年国庆节,新中国已经成立了60周年了。
清晨,,天安门城楼在晨曦中。
,五星红旗与旭日一起升起。
第二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五星红旗每天与旭日一起冉冉升起;二是新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
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
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
入夜,,,天安门广场。
雾凇诗词句
1、《雾凇》宋-曾巩
园林日出静无风,雾凇花开树树同。
记得集贤深殿里,舞人齐插玉珑璁。
2、《东明道中木冰甚》明-王世贞
浓霜中夜零,千林成雾凇。
却似江南时,梅花恼清梦。
3、《咏雾凇》明-杨慎
怪得天鸡误晓光,青腰玉女试银妆。
琼敷缀叶齐如剪,瑞树开花冷不香。
月白讵迷三里雾,云黄先兆万家箱。
贫儿饭瓮歌声好,六出何须贺谢庄。
4、《花非花雾凇》清-翁瑞恩
初疑霜,复疑雾。
玉屑霏,金葩吐。
东风吹得十分匀,开遍梨花千万树。
5、《冬闺词》清-多隆阿
琼林玉树净无瑕,轻送寒烟冷到家。
欲卜年丰今有验,枝头密结雾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