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破裂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9
脾破裂救治指南汇报人:2023-12-01•脾破裂概述•急性脾破裂救治策略目录•慢性脾破裂管理与预防•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康复期管理与指导•总结:提高脾破裂救治成功率01脾破裂概述脾破裂是指脾脏因外力或疾病等原因导致的损伤,可引起内出血、休克等严重后果。
定义脾破裂主要是由于外伤、撞击、挤压等原因引起,也可因脾脏自身病变(如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等)而导致自发性破裂。
发病机制定义与发病机制分型根据脾破裂的程度和范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临床表现脾破裂后患者可出现左侧上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心悸、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中央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的深部,表面被膜完整,出血积聚在实质内,形成血肿。
真性破裂破损累及被膜,导致出血流入腹腔,形成腹腔内出血。
被膜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周边部分,被膜仍保持完整,出血积聚在被膜下,形成血肿。
临床表现及分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变化,评估出血情况;凝血功能检查可了解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病史详细了解患者受伤史、既往病史等,有助于判断脾破裂的原因和类型。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左侧上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表现。
影像学检查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脾脏损伤程度和范围,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诊断依据02急性脾破裂救治策略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监测生命体征迅速转运现场急救措施01020304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
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加压包扎伤口,减少出血。
若出血严重,可使用止血带。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到达医院后,医生应迅速评估患者的伤情,包括出血程度、生命体征等,并制定初步治疗方案。
快速评估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脾破裂的程度和范围,为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影像学检查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应进行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导尿、输血等。
脾破裂重伤标准
脾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腹部损伤,属于重伤。
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五章第七款,腹部重伤二级包括:肝、脾、胰或者肾破裂,须手术治疗。
脾脏实质脆弱,且血运丰富,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极易引起破裂出血。
临床上,将由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所造成的脾脏损伤或破裂,称之为外伤性或损伤性脾脏破裂。
外伤性脾破裂又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
此外还有自发性脾破裂和医源性脾破裂。
此外,脾破裂的分级标准有多种,其中一种分级方法如下:
1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损伤长度≤5cm,深度≤1cm。
2级:脾裂伤总长度5cm,深度≥1cm,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损。
3级:脾破裂伤及脾门或脾脏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损。
4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具体的标准或者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医学专业书籍。
脾脏被膜和脾脏实质的损伤,可能会导致脾脏破裂。
这种状况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与车祸、暴力或病理变化有关。
脾脏的组织结构相对脆弱,一旦受到损伤,极易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若患者能及时接受治疗,大部分情况下,通过脾脏切除手术可以有效控制出血,使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然而,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超过90%的患者可能会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那么,面对脾破裂的急诊情况,我们应如何进行处理?此外,针对脾破裂的急救措施又包括哪些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
导致脾破裂的原因1.外伤脾脏在人体内的位置较为靠近体表,所以很容易被外伤影响。
如车祸、摔倒、被重物压伤,都有可能造成脾脏的损伤,从而导致脾脏破裂。
另外,身体左半部手术的过分牵拉,也会导致医源性的脾破裂。
2.感染脾脏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对体内的各种疾病、垃圾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当机体受到感染时,脾脏会增大,免疫能力增强,但是也会变得很脆弱。
在某些情况下,脾脏破裂可能与血液循环中的细菌或毒素有关。
这些细菌或毒素可能会进入血液循环,对脾脏造成损伤,导致其破裂。
3.脾脏病如果有脾大、脾功能亢进等症状,脾脏破裂的概率也会增大。
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脾的体积增加,脾脏组织很容易被破坏,容易破裂。
脾破裂的急诊如何处理1.通过心电监护、吸氧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治疗。
2.要尽快建立起静脉通路,如果有必要,可以建立起两条静脉通路,并且要尽快补液,因为脾脏破裂会引起大出血,造成循环血量减少,因此要尽快补液,避免出现休克。
3.要尽快完成相关检验,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包括脾脏CT、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检查结果如符合手术指征,要立刻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脾破裂的急救措施基本原则是先救人,后保脾。
1.如果患者发生了呼吸和心跳的骤停,应该马上实施人工复苏。
2.将伤员移至安全地点,让伤员平躺,用衣物、毯子和枕头等垫在膝盖下,使腹部肌肉松弛。
外伤脾破裂的治疗原则
脾破裂的处理原则是“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保留脾或脾组织。
本病主要的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但若患者病情很轻,也可使用止血药和抗生素等进行保守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严密观察血压、脉搏、腹部体征、血细胞比容及影像学变化。
2、绝对卧床休息至少1周,禁食、水。
3、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用力排便、用力咳嗽等。
二、药物治疗
1、缩血管药物:为维持更好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能会需要应用缩血管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以延长黄金救治时间窗,为确定性治疗赢得时间。
2、抗生素:可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苯氧甲基青霉素、阿莫西林和红霉素等。
3、止血药物: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一些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
相关药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苯氧甲基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
三、手术治疗
1、脾修补术:适用于脾薄膜裂伤或线形脾实质裂伤。
2、脾动脉结扎及部分脾切除:如果损伤轻(Ⅰ、Ⅱ级损伤),可保留脾,根据伤情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单纯缝合修补脾动脉结扎及部分脾切除等。
3、全脾切除术:如果损伤严重,如脾中心部碎裂,脾门撕裂,缝合
修补不能有效止血或有大量失活组织,或伴有多发伤,伤情严重,需迅速施行全脾切除术。
在野战条件下,或病理性脾发生的破裂,也应行全脾切除术。
4、介入治疗:包括脾动脉栓塞术和影像导引下非血管介入治疗。
一、预案概述脾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腹部外伤,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预案内容包括脾破裂的早期识别、紧急处理、转运及后续治疗等环节。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公安、消防、交通等相关部门在处理脾破裂患者时的应急响应。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脾破裂应急救治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2. 组成成员包括:急诊科、外科、内科、影像科、输血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
3. 应急救治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现场救治小组:负责现场患者的初步救治和转运。
(2)转运小组:负责患者的快速转运。
(3)救治小组:负责患者的后续救治。
四、预案流程1. 早期识别(1)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脾破裂的可能性:剧烈腹痛、腹部压痛、腹膜刺激征、失血性休克等。
(2)医务人员应立即对疑似脾破裂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
2. 紧急处理(1)现场救治小组:①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维持循环稳定。
③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④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止痛药物。
⑤做好术前准备,如备血、备皮等。
(2)转运小组:①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②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
③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
3. 转运及后续救治(1)转运途中:①保持患者平稳,避免剧烈晃动。
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③根据需要给予相应治疗。
(2)救治小组:①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诊断。
②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③进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④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五、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应急救治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2. 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急救药品、器械、设备等充足,提高救治效率。
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4. 加强与周边医院的协作:建立区域协同救治机制,提高区域救治能力。
脾破裂护理考试试题及答案1. 介绍脾破裂脾破裂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脾脏发生破裂并导致脾内出血的一种严重创伤。
常见原因包括剧烈撞击、跌倒、车祸等。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胞垃圾,同时也参与人体免疫反应。
脾破裂可能导致大量出血和感染,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2. 脾破裂护理考试试题试题一:以下哪项不是脾破裂的主要原因?A. 跌倒B. 剧烈撞击C. 感染D. 车祸试题二:脾破裂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A. 腹痛B. 胸痛C. 头痛D. 肌肉酸痛试题三:脾破裂患者必须立即接受的紧急处理是什么?A. 影像学检查B. 手术治疗C. 注射药物D. 切口缝合试题四:脾破裂术后,患者除了注意静息外,还应该?A. 多喝水B. 只进流质食物C. 避免饮酒D. 避免草地上活动试题五:以下哪项是脾破裂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A. 肺炎B. 高血压C. 糖尿病D. 高血脂3. 脾破裂护理考试答案答案一:C. 感染答案二:A. 腹痛答案三:B. 手术治疗答案四:D. 避免草地上活动答案五:A. 肺炎考生在准备脾破裂护理考试时,需要了解脾破裂的常见原因和症状。
脾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剧烈的外力作用,如跌倒、剧烈撞击或车祸。
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因此护士在评估患者时应该注意患者的腹部痛感及相应的病情变化。
脾破裂是一种紧急情况,患者需要立即接受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破裂的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手术。
术后,患者需要静息休养,避免剧烈活动和酒精摄入,以免引发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脾破裂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之一是肺炎。
患者在恢复期间,由于术后体力较弱,容易引发肺部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肺炎的发生。
总结:脾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
在考试中,应了解脾破裂的原因、症状和紧急处理措施等相关内容。
通过掌握相关知识,护理人员能够提供适当的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普外科脾破裂疾病护理要点解答一、概述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最容易受到损伤的器官,发生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40%左右。
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以真性破裂多见,约占85%。
根据不同的病因,脾破裂分成两大类:①外伤性破裂,占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裂伤部位以脾脏的外侧凸面为多,也可在内侧脾门处,主要取决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和部位;②自发性破裂,极少见,且主要发生在病理性肿大(门静脉高压症、血吸虫病、淋巴瘤等)的脾脏。
如仔细追询病史,多数仍有一定的诱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或突然改变体位等。
二、护理评估.健康史了解患者腹部损伤的时间、地点以及致伤源、伤情、就诊前的急救措施、受伤至就诊之间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神志不清,应询问目击人员。
患者一般有上腹火器伤、锐器伤或交通事故、工伤等外伤史或病理性(门静脉高压症、血吸虫病、淋巴瘤等)的脾脏肿大病史。
1.临床表现脾破裂的临床表现以内出血及腹膜刺激征为特征,并常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密切相关。
出血量大而速度快的很快就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伤情十分危急;出血量少而慢者症状轻微,除左上腹轻度疼痛外,无其他明显体征,不易诊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量越来越大,才出现休克前期的表现, 继而发生休克。
由于血液对腹膜的刺激而有腹痛,起始在左上腹,慢慢涉及全腹,但仍以左上腹最为明显,同时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2.诊断及辅助检查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主要依赖:①损伤病史或病理性脾脏肿大病史。
②临床有内出血的表现。
③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
④对诊断确有困难、伤情允许的病例,采用腹腔灌洗、B型超声、核素扫描、CT或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帮助明确诊断。
B型超声是一种常用检查,可明确脾脏破裂程度。
⑤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进行性降低,提示有内出血。
3.治疗原则随着对脾功能认识的深化,在坚持“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下,尽量保留脾脏的原则已被绝大多数外科医生接受。
脾破裂护理常规脾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现象称为脾破裂。
脾破裂以腹膜闭合性损伤最多,如挤压、交通事故、钝器打击伤、跌伤等,高空坠落时反冲力的间接作用也可造成脾破裂。
【临床表现】1、腹痛为主要症状,受伤后立即出现,疼痛局限在左上腹或左腰部,以后可转为全腹,有时有左肩反射性痛。
2、内出血面色苍白、口渴、心悸、四肢乏力、脉率加快,严重时烦躁不安、脉搏微弱,血压不稳甚至休克,出血多者可有明显腹胀和移动性浊音。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进行性下降,说明继续在出血。
(2)诊断性腹腔穿刺(3)X 线或CT 检查(4)B 超【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2、保守治疗【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腹部损伤的外力作用部位,外力是否作用左上腹或左季肋部,了解患者受伤的原因、时间、部位。
2、症状、体征评估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生命体征及腹膜刺激征。
3、了解患者的社会心理支持情况。
4、辅助检查了解实验室检查、X 线、B 超检查的结果,医生是否做过诊断性腹腔穿刺及其结果。
【护理措施】术前1、按肝胆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绝对卧床。
脾破裂的主要危险是腹腔内大出血,因此不宜随便搬动患者。
3、四禁:禁食、水、禁用止痛药物、禁止灌肠和禁用泻药。
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
5、心理护理术后1、按肝胆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可给予低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部肌张力,有利于切口吻合。
3、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脉搏、尿量、引流管色、量、4、性质,腹部体征的变化,防止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5、加强体温监测,由于脾脏及其周围渗血、积液吸收;脾静脉残端形成血栓或静脉炎;脾脏的解毒、过滤细菌、分解异性蛋白等作用,患者往往发热。
高热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观察降温效果。
6、给予营养支持,禁食期间予静脉高营养,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7、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评估疼痛评分,指导病人控制疼痛和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必要时给予止痛治疗。
脾破裂临床路径
一、脾破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脾破裂(ICD-10:D73.5/S36.0)
行脾破裂修补、部分脾切除及脾切除术(ICD-9-CM-3:
41.43/41.5/41.9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
1.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外伤史。
2.左上腹疼痛,可伴有内出血表现(脾被膜下或中央型破裂,内出血表现可不明显)。
3.腹部B超或CT扫描可有阳性发现。
4.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可能有阳性发现。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
经保守治疗无效行脾破裂修补、部分脾切除及脾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73.5/S36.0脾破裂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Ⅲ、Ⅳ级脾破裂即刻手术,术前准备最长2天
1.急诊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及交叉配合试验、备血(据出血量定备血量)、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B超和/或腹部CT;
(4)胸片、心电图(休克时可行床边心电图,必要时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胸片检查)。
(5)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
2.根据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尿淀粉酶,头颅CT、胸部CT等。
3、制动、腹带包扎、必要时术前静脉应用止血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静脉滴注: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西丁静脉滴注:
①成人:1.0g-2.0g/次,2-3次/日;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50-150mg/Kg,2-3次/日;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必须进行皮试。
(3)对青霉素类药及头孢类药有过敏者可选用阿米卡星0.4-0.6g,静脉滴注。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3.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天。
1.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根据脾破裂损伤情况选择脾破裂修补、部分脾切除及全脾切除术等。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和补充血容量药物(晶体、胶体)、止血药、血管活性药物。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及红血球压积和血液动力学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14天。
1.生命体征监测,严密观察有无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2.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选用药物;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可选择用药:如制酸剂、止血药、化痰药等。
3.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
4.指导患者术后饮食。
5.伤口处理。
6.实验室检查: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无明显感染,引流管拔除。
2.生命体征平稳,可自由活动。
3.饮食恢复,无需静脉补液。
4.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其它并发症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观察和治疗过程中发现合并其他腹腔脏器损伤者,影响第一诊断的治疗时,需同时进行治疗,进入相关路径。
2.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或感染、腹腔感染、胰瘘、血小板明显升高等并发症,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费用增加。
3.非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时间可延长至2-3周。
脾破裂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脾破裂(ICD-10:D73.5/S36.0)
行脾破裂修补、部分脾切除及脾切除术(ICD-9-CM-3:41.43/41.5/41.9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