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过程及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766.00 KB
- 文档页数:77
第一节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一、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维伯洛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对传播现象进行考察,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至为深远。
二、传播过程施拉姆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三、传播模式1、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一种理论性的、简化了的对传播过程和性质的表述,它是对现实的一种同构。
从一种模式到一种理论的飞跃通常非常快,以致于模式和理论经常被混淆(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0)。
2、模式的功能模式的功能主要有组织(organizing)、预测(predicitions)、启发(heuristic)、测量(measuring)(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0)。
5、模式的种类(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1) 基本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香农一韦弗模式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3) 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议题设置模式沉默的螺旋模式〃信息沟〃模式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的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鲍尔洛基奇的传播基础结构理论第二节传播的经典模式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香农一韦弗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系统论传播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德弗勒的社会系统模式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重点)拉斯韦尔、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传播学的主要任务,如施拉姆所说,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效果。
伯洛认为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传播的本质是变动的,即各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一、传播理论与模式1.理论与模式理论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
模式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二者的关系是:“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表述,而“模式”则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
模式的类型主要有:文字模式、图像模式和数学模式。
其中,最常用的是图像模式。
2.理论“模式化”盛行的理由其一,研究者们发现,这种方法很适用于传播学领域。
因为,传播的各种规律,深藏于各种关系中,无法看见却可用“模式”表现。
其二,研究者们生逢其时——因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整体化”的结果,使社会科学者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和启示,这才有可能将“模式”这类原属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顺利地“搬”到社会科学领域中来。
二、传播学中的三大基本模式(一)线性模式定义:传播是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从传播者开始,经讯息,媒介,受传者,到传播效果结束,没有受传者的反馈,也看不到其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拉斯韦尔模式1948年,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线性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贡献:(1)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
事实上,拉斯韦尔同时把5W规定为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者分析和效果分析。
(2)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成为可能。
拉斯韦尔以他的5W模式,为传播学贡献了一张“蓝图”,或者说一个“脚手架”。
正是这个独特的贡献,使他当之无愧地以传播学“鼻祖”的身份名垂青史。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综述引言传播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起到信息交流、意见传递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进行综述,介绍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传播过程传播过程是指信息的传递、接收和理解的过程,包括信息的生成、编码、传递、解码和反馈等环节。
信息生成信息生成是指信息的产生和选择的过程。
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产生,例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广告等。
在信息生成阶段,信息源将确定传播的目标和内容。
信息编码信息编码是指将信息转换为适合传播媒介的形式,例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编码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
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指将编码后的信息从信息源传递给接收者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传播媒介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传播媒介能够决定信息传递的范围和速度。
信息解码信息解码是指接收者对编码后的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接收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观点对信息进行解码,并赋予其特定的意义。
不同的接收者可能对同一信息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反馈反馈是指接收者对信息进行评价和反应的过程。
通过反馈,信息源可以了解传播效果,并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指传播过程中的不同形式和方式,根据传播目的和传播媒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多种传播模式。
单向传播模式单向传播模式是最常见的传播模式,信息从一个源头传递到多个接收者,接收者对信息的回应对源头没有影响。
这种传播模式常见于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
双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是指信息在传递的同时,接收者可以对信息进行回应,形成双向的对话和交流。
这种传播模式常见于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论坛等。
多向传播模式多向传播模式是指信息从一个源头传递到多个接收者,并且不同接收者之间也可以互相传递信息,形成多个节点的传播网络。
这种传播模式常见于群体传播和社交网络传播等。
引导传播模式引导传播模式是指借助权威人士或领导者的影响力,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并通过接收者主动传播给其他人,形成传播的连锁反应。
传播学课件04传播的过程模式教学内容批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一个初级的传播过程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信源:也是传播主体,又称传播者2、信道:是传播的媒介,又称渠道3、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4、信宿:是传播的对象,又称受传者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直线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1)拉斯韦尔生平:1902年生于伊利诺伊州一个叫唐奈森的小镇,少年时参加“肖托夸夏季教育集会”,聆听一些像布赖恩、福利特这样的政治演说家的扣人心弦的讲演,激发了小拉斯韦尔对政治学的浓厚兴趣。
直到现在,我们与其把拉斯韦尔看作是一个传播学者,倒不如把他看作是一个政治学者,他是以政治学的视角开始了对传播学术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并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9年,小拉斯韦尔的叔叔送给他一本弗洛伊德在克拉克大学的演讲集,因此开始了拉斯韦尔长达一生的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理智兴趣,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个性在政治中的作用。
而此时,拉斯韦尔才刚刚7岁。
没错,哈罗德·拉斯韦尔是个早熟的孩子,1918年,16岁的拉斯韦成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一名大学生,四年之后,二十岁的他开始了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的课程的学习,1926年,年轻的拉斯韦尔博士毕业。
而他的完成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较早以内容分析的研究范式来研究“政治宣传”的成果。
这里介绍一下,传播学上的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以确定与计算内容的关键单元(key unit)及其方法论基础而讯息中显性内容的出现频率所做的分析。
它注重其方法的客观性与可重复性,让观察实验法的资料本身来解释自己,从而同更具阐述性的内容研究方法形成对照。
它针对的是统计学上的构成样本。
1927年,他被聘为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助理教授。
1930年,他发表了《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标志着将精神分析理论首次主要用于分析政治领袖,创建了政治心理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