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 无损检测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3.32 KB
- 文档页数:2
常用无损检测国家标准1. GB/T 33232019《金属材料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该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钛合金、镍基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
2. GB/T 15002018《金属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该标准规定了金属覆盖层厚度测量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适用于电镀、热浸镀、喷镀等金属覆盖层的厚度测量。
3. GB/T 234552009《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通用技术条件及等级分类》该标准规定了超声检测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等级分类。
适用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超声检测。
4. GB/T 7705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该标准规定了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适用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渗透检测。
5. GB/T 6417.1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该标准规定了磁粉检测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适用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磁粉检测。
6. GB/T 16825.12011《无损检测术语》该标准规定了无损检测领域的术语及其定义。
适用于无损检测技术、设备、方法、标准等方面的术语统一。
7. GB/T 113452013《无损检测渗透检测技术条件》该标准规定了渗透检测技术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适用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渗透检测。
8. GB/T 12604.12010《无损检测术语》该标准规定了无损检测领域的术语及其定义。
适用于无损检测技术、设备、方法、标准等方面的术语统一。
9. GB/T 126062010《无损检测磁粉检测技术条件》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磁粉检测技术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如碳钢、合金钢、铸铁等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10. GB/T 50972018《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该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和部分非金属材料的超声波探伤,规定了超声波探伤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无损检测国家标准目录GB/T 1786-2008锻制圆饼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2970-2004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3310-1999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 4075-2003 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GB/T 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GB/T 4835-2008辐射防护仪器β、X和γ辐射周围和/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仪和/或监测仪GB/T 4956-2003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T 4957-2003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方法GB/T 5097-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ISO 3059:2001, IDT)GB/T 5126-2001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 5193-2007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5248-2008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GB 5294-2001职业照射个人监测规程外照射监测GB/T 5616-2006无损检测应用导则GB/T 5677-2007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GB/T 5777-2008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GB/T 6402-2008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GB/T 6417.2-2005金属压力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GB/T 6462-1986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T 6519-2000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7167-2008锗γ射线探测器测试方法GB/T 7233.1-2009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GB/T 7233.2-2010铸钢件超声检测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GB/T 7704-2008无损检测X射线应力测定方法GB/T 7734-2004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7736-2008钢的低倍缺陷超声波检验法GB/T 8361-2001冷拉圆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8651-2002金属板材超声板波探伤方法GB/T 9443-2007铸钢件渗透检测GB/T 9444-2007铸钢件磁粉检测GB/T 9445-2008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ISO 9712:2005, IDT)GB/T 9582-2008摄影工业射线胶片ISO感光度,ISO平均斜率和ISO斜率G2和G4的测定(用X和γ射线曝光)GB/T 10121-2008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GB 10252-1996钴-60 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GB/T 11259-2008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与检验方法GB/T 11260-2008圆钢涡流探伤方法GB/T 11343-2008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斜射检测方法GB/T 11344-2008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法测厚方法GB/T 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 11346-1989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GB/T 11374-1989热喷涂涂层厚度的无损测量方法GB/T 11683-1989应急辐射防护用携带式高量程X、γ和β辐射剂量与剂量率仪GB/T 11712-1989用于X、γ线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因子GB 11806-2004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T 11809-2008压水堆燃料棒焊缝检验方法金相检验和X射线照相检验GB/T 11813-2008压水堆燃料棒氦质谱检漏GB/T 12604.1-200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ISO 5577:2000, IDT)GB/T 12604.2-2005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ISO 5576:1997, IDT)GB/T 12604.3-2005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ISO 12706:2000, IDT)GB/T 12604.4-2005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 (ISO 12716:2001, IDT)GB/T 12604.5-2008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12604.6-2008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T 12604.8-1995无损检测术语中子检测GB/T 12604.9-2008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GB/T 12605-2008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GB/T 12606-2008钢管漏磁探伤方法GB/T 12966-2008铝合金电导率涡流测试方法GB/T 12968-1991纯金属电阻率与剩余电阻比涡流衰减测量方法GB/T 12969.1-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12969.2-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 13161-2003直读式个人X和γ辐射剂量当量和剂量当量率监测仪GB/T 13179-1991硅(锂)X射线探测器系统GB/T 13180-2008X、γ射线GM计数管GB/T 13315-1991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13316-1991 铸钢轧辊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13653-2004航空轮胎X射线检测方法GB/T 13654-2004航空轮胎全息照像检测方法GB/T 13744-1992磁性和非磁性基体上镍电镀层厚度的测量GB/T 13979-2008质谱检漏仪GB/T 14054-1993辐射防护用固定式X、γ辐射剂量率仪、报警装置和监测仪GB/T 14058-2008γ射线探伤机GB/T 14323-1993X、γ辐射个人报警仪GB/T 14480.3-2008无损检测涡流检测设备第3部分: 系统性能和检验GB/T 14693-2008无损检测符号表示法GB/T 15147-1994核燃料组件零部件的渗透检验方法GB/T 15447-2008X、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不同材料吸收剂量的换算方法GB/T 15636-2008电离辐射厚度计GB/T 15822.1-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ISO 9934-1:2001, IDT)GB/T 15822.2-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ISO 9934-2:2002, IDT)GB/T 15822.3-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ISO 9934-3:2002, IDT)GB/T 15823-2009无损检测氦泄漏检测方法GB/T 15830-2008无损检测钢制管道环向焊缝对接接头超声检测方法GB 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3-1996X射线防护材料屏蔽性能及检验方法GB/T 16544-2008无损检测伽马射线全景曝光照相检测方法GB 16757-1997X射线防护服GB/T 16921-200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X射线光谱法GB/T 17150-1997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第1部分:工业X射线探伤GB/T 17230-1998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货包的泄漏检验GB/T 17455-2008无损检测表面检测的金相复型技术GB 17925-1999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GB/T 18182-2000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 18193-2000真空技术质谱检漏仪校准(idt ISO 3530:1979)GB/T 18256-2000焊接钢管(埋弧焊除外) 用于确认水压密封性的超声波检测方法GB/T 18329.1-2001滑动轴承多层金属滑动轴承结合强度的超声波无损检验(idt ISO 4386-1:1992)GB 18465-2001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T 18694-2002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 (eqv ISO 10375:1997)GB/T 18851.1-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ISO 3452:1984, IDT)GB/T 18851.2-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ISO 3452-2:2000, IDT)GB/T 18851.3-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ISO 3452-3:1998, IDTGB/T 18851.4-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ISO 3452-4:1998, IDT)GB/T 18851.5-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5部分:验证方法(ISO 3453:1984, IDT)GB/T 18852-2002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测量接触探头声束特性的参考试块和方法 (ISO 12715:1999, IDT)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 19293-2003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GB/T 19348.1-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 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ISO 11699-1:1998,IDT) GB/T 19348.2-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 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ISO 11699-2:1998,IDT) GB/T 19799.1-2005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1号校准试块(ISO 2400:1972, IDT)GB/T 19799.2-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2号校准试块(ISO 7963:1985, IDT)GB/T 19800-2005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换能器的一级校准(ISO 12713:1998, IDT)GB/T 19801-2005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声发射传感器的二级校准(ISO 12714:1999, IDT)GB/T 19802-2005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ISO 5580:1985, IDT)GB/T 19803-2005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像质计原则与标识(ISO 1027:1983, IDT)GB/T 19870-2005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GB/T 19937-2005无损检测渗透探伤装置通用技术要求(ISO 9935:1992, IDT)GB/T 19938-2005无损检测焊缝射线照相和底片观察条件像质计推荐型式的使用(ISO 2504:1973, IDT)GB/T 19943-2005无损检测金属材料X和伽玛射线照相检测基本规则(ISO 5579:1998, IDT)GB/T 20129-2006无损检测用电子直线加速器GB/T 20490-2006承压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分层的超声检测GB/T 20737-2006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ISO/TS 18173:2005, IDT)GB/T 20935.1-2007金属材料电磁超声检验方法第1部分:电磁超声换能器指南GB/T 20935.2-2009金属材料电磁超声检验方法第2部分:利用电磁超声换能器技术进行超声检测的方法GB/T 20935.3-2009金属材料电磁超声检验方法第3部分:利用电磁超声换能器技术进行超声表面检测的方法GB/T 20967-2007无损检测目视检测总则(EN 13018:2001, MOD)GB/T 20968-2007无损检测目视检测辅助工具低倍放大镜的选用(ISO 5579:1998, IDT)GB/T 21355-2008无损检测计算机射线照相系统的分类(ASTM E2446-05, MOD)GB/T 21356-2008无损检测计算机射线照相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与鉴定方法(ASTM E2445-05, MOD)GB/T 21837-2008铁磁性钢丝绳电磁检测方法GB/T 22039-2008航空轮胎激光数字无损检测方法GB/T 22131-2008筒形锻件内表面超声波检测方法GB/T 22448-2008500kV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GB/T 23600-2009镁合金铸件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方法GB/T 23601-2009钛及钛合金棒、丝材涡流探伤方法GB/T 23664-2009汽车轮胎无损检验方法X射线法GB/T 23900-2009无损检测材料超声速度测量方法GB/T 23901.1-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1部分:线型像质计像质指数的测定GB/T 23901.2-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2部分:阶梯孔型像质计像质指数的测定GB/T 23901.3-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3部分:黑色金属像质分类GB/T 23901.4-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4部分:像质指数和像质表的实验评价GB/T 23901.5-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5部分:双线型像质计图像不清晰度的测定GB/T 23902-2009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超声衍射声时技术检测和评价方法GB/T 23903-2009射线图像分辨力测试计GB/T 23904-2009无损检测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GB/T 23905-2009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试块GB/T 23906-2009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GB/T 23907-2009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GB/T 23908-2009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直射检测方法GB/T 23909.1-2009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第1部分:成像性能的定量测量GB/T 23909.2-2009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第2部分:成像装置长期稳定性的校验GB/T 23909.3-2009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第3部分:金属材料X和伽玛射线透视检测总则GB/T 23910-200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GB/T 23911-2009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试块GB/T 23912-2009无损检测液浸式超声纵波脉冲反射检测方法GB/T 25758.1-2010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1部分:扫描方法GB/T 25758.2-2010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2部分:针孔照相机射线照相方法GB/T 25758.3-2010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3部分:狭缝照相机射线照相方法GB/T 25758.4-2010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4部分:边缘方法GB/T 25758.5-2010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5部分:小焦点和微焦点X射线管的有效焦点尺寸的测量方法GB/T 50602-2010球形储罐γ射线全景曝光现场检测标准。
无损检测一般要求4.1使用原则4.1.1 由于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等检测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根据被检产品的材质、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预计可能产生的缺欠种类、形状、部位和取向,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4.1.2射线和超声检测主要用于检测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接头内部的缺欠;磁粉检测主要用于钢质管道焊接接头表面及近表面的缺欠;渗透检测主要用于检测钢质管道焊接接头表面开口的缺欠。
4.1.3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接头内部的面状缺欠,宜采用超声检测;管道对接接头内部的体积状缺欠及薄壁管对接接头,通常采用射线检测。
4.1.4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优先采用磁粉检测。
4.1.5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符合各自的合格级别。
如采用同种检测方法、不同检测工艺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应以质量级别最差的级别为准。
(1)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都不是万能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射线检测具有便于定性、定量,直观,有据可查,可存档等特点;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中、薄壁管对接接头内部缺欠的检测,对于体积状缺欠(如气孔、夹渣、体积状未焊透等)检出率高,但对于厚壁管道对接接头中的面状缺欠检出率较低。
超声检测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中、厚壁管对接接头内部的面状缺欠(如裂纹、未熔合等)的检测;但定性难度大,受客观条件影响严重。
磁粉检测仅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焊接接头表面和近表面缺欠的检测;对线状缺欠检出率高,对点状缺欠检出率低。
渗透检测主要用于检测焊接接头表面开口的缺欠,对点状缺欠特别敏感,对宽而浅的线状缺欠检出率较低。
(2)鉴于上述原因和压力容器检测常规方法的特点,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符合各自的合格级别。
如采用同种检测方法、不同检测工艺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应以质量级别最差的级别为准。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验规范1. 简介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验是确保核电站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规范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验的流程和要求,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无损检验的目的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验的主要目的有:•检测设备中的缺陷和异常,避免设备故障导致事故发生;•提前发现设备中的潜在问题,进行预防性维护;•评估设备的可靠性和剩余寿命,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3. 无损检验方法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的无损检验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1 超声波检测(UT)超声波检测是通过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声波能量来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内部缺陷。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材料中的裂纹、腐蚀和结构变化等缺陷。
3.2 磁粉检测(MT)磁粉检测是通过在被检测物体表面施加磁场,利用铁磁材料中缺陷产生的磁场扰动来检测缺陷。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孔洞和疲劳裂纹等缺陷。
3.3 射线检测(RT)射线检测使用射线(通常是X射线或γ射线)穿透被检测物体,通过检测射线在物体内部的衰减情况来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内部缺陷。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材料中的缺陷、焊接接头和材料厚度等参数。
3.4 渗透检测(PT)渗透检测是通过将渗透剂涂覆在被检测物体表面,待渗透剂渗入缺陷后擦去表面余渗透剂,并施加显像剂,通过显像剂的吸收和渗透剂残留来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孔洞和疲劳裂纹等缺陷。
3.5 蓄电子束检测(EB)蓄电子束检测是使用加速器产生高能电子束,将电子束照射到被检测物体上,利用电子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效应来检测缺陷。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材料中的裂缝和其他细小缺陷。
4. 无损检验程序无损检验的程序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准备工作•确定被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编制检验方案,包括检验目的、方法、设备、人员要求等;•编制检验计划,安排检验时间和地点。
4.2 检验前准备•对被检测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设备在检验前处于正常可检测状态;•准备并校准检验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4.3 检验操作根据检验方案和程序,进行相应的检验操作,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性。
提升核电工程无损检测管理水平的措施
核电工程无损检测是指通过对核电设备进行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对设备的性能和完整性进行评估和监控,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为了提升核电工程无损检测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完善的无损检测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无损检测工作的组织机构、责任和权限,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增加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工作。
3. 采购先进的无损检测设备和仪器:注重引进和更新无损检测设备和仪器,确保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开展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对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无损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提升检测效果。
5. 加强无损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无损检测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 建立无损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无损检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无损检测数据的集中收集、管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7. 加强无损检测与其他管理环节的协调和配合:与设备运行、维护、质量管理等环节进行紧密配合,共同推进无损检测的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寿命的延长。
8. 加强无损检测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定期开展无损检测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无损检测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提升核电工程无损检测管理水平需要从制度建设、人员培养、设备引进、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无损检测工作,确保核电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录1 目的、使用范围和使用说明…………………………………………………2 引用标准和规范性文件………………………………………………………3 一般要求………………………………………………………………………3.1 人员要求…………………………………………………………………3.2 规范文件要求……………………………………………………………3.3 检测条件…………………………………………………………………4 实施细则………………………………………………………………………4.1 原材料进厂复验…………………………………………………………4.2 无缝管件无损检测………………………………………………………4.3 钢板无损检测……………………………………………………………4.4 焊缝无损检测……………………………………………………………4.5 锻件无损检测……………………………………………………………4.6 零部件或其他部件的无损检测…………………………………………4.7 检测规程和检测报告……………………………………………………1 目的、使用范围和使用说明1.1 目的: 本文件规定为核级管件制造中无损检测提供纲要性规定.1.2使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使用范围为,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核级管件制造中原材料复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检验.有关零部件、支撑件和结构件的检验,也可参照使用.1.3使用说明:核级管件的无损检测常用方法为目视检验、磁粉检验、渗透检验、超声波检验、射线检验和涡流检验,其中制造过程中涡流检验使用较少,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各检验方法,焊缝的检验必须依照能进行射线检验必须进行射线检验,表面检验时铁磁性材质的首选磁粉检验,几个方法交叉进行等原则选用无损检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
2 引用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HAF601 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管理规定HAF602 民用核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RCC-M2000、RCC-M2002增补、RCC-M2005增补EJ/T 1039—1996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验规范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MPS0738012 核级管件原材料技术条件MPS0738013 核级管件目视检验MPS0738014 核级管件磁粉检验MPS0738015 核级管件渗透检验MPS0738016 核级管件超声检验MPS0738017 核级管件射线检验3 一般要求3.1 人员要求除有特殊规定外,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一般要求应符合EJ/T 1039.1的有关规定,按HAF601、HAF602要求通过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资格。
目录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般要求 (4)4检验实施要求 (6)5检验细则 (8)6验收标准 (9)7复检 (10)8显示记录 (11)9后清洗 (11)10检验报告 (11)无损检测工艺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着色渗透剂、荧光渗透剂实施液体渗透检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核电站常规岛设备制造中所实施的液体渗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下列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则,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97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18851.2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JB/T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一般要求3.1 检验人员的要求3.1.1检验人员资格检验人员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
3.1.2检验员的视力检验人员的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不得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需每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检验规程检验部门在实施检验前应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按照本文相关章节的规定编写具体的检验规程,该规程应经质保程序的规定认可,并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1)受检部件的类型和所使用材料种类;2)检验所依据的标准或文件;3)检验器材和用品;4)检验条件(被检件材质、受检区域和表面状态);5)渗透方法:对比试验、预清洗,施加渗透剂,去除多余渗透剂,表面干燥,施加显像剂,显示和观察及后清洗等要求;6) 检验参数:检验温度和渗透时间;7) 验收标准。
3.3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是指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显像剂等。
渗透检测剂的检验应符合GB/T18851.2的规定,其灵敏度至少为2级。
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材料之间应配套使用,不同型号的材料之间不能相互混用。
核电无损检测标准
一、通用要求
1.1 所有的无损检测操作都必须遵循健康、安全和辐射防护规定,并使用经批准的设备和方法。
1.2 无损检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认证,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1.3 无损检测设备应经过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
1.4 无损检测试块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用于测试和验证检测工艺的正确性。
1.5 无损检测记录应完整、准确,并保存至少两年。
二、射线检测
2.1 射线检测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具备操作射线检测设备的能力。
2.2 射线检测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2.3 射线检测试块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用于测试和验证检测工艺的正确性。
2.4 射线检测图像应清晰、准确,并可追溯。
2.5 射线检测结果应进行评估和记录,并保存至少两年。
三、超声检测
3.1 超声检测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具备操作超声检测设备的能力。
3.2 超声检测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3.3 超声检测试块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用于测试和验证检测工艺的正确性。
3.4 超声检测数据应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形成检测报告。
3.5 超声检测结果应进行评估和记录,并保存至少两年。
四、磁粉检测
4.1 磁粉检测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具备操作磁粉检测设备的能力。
4.2 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4.3 磁粉检测试块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用于测试和验证检测工艺的正确性。
4.4 磁粉检测图像应清晰、准确,并可追溯。
4.5 磁粉检测结果应进行评估和记录,并保存至少两年。
五、渗透检测
5.1 渗透检测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具备操作渗透检测设备的能力。
5.2 渗透检测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5.3 渗透检测试块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用于测试和验证检测工艺的正确性。
5.4 渗透检测结果应进行评估和记录,并保存至少两年。
5.5 渗透剂和其他化学试剂应安全、环保,不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六、涡流检测
6.1 涡流检测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具备操作涡流检测设备的能力。
6.2 涡流检测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6.3 涡流检测试块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用于测试和验证检测工艺的正确性。
6.4 涡流检测数据应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形成检测报告。
6.5 涡流检测结果应进行评估和记录,并保存至少两年。
七、声发射检测
7.1 声发射检测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具备操作声发射检测设备的能力。
7.2 声发射检测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7.3 声发射检测试块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用于测试和验证检测工艺的正确性。
7.4 声发射检测数据应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形成检测报告。
7.5 声发射检测结果应进行评估和记录,并保存至少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