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空隙率与击实次数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290.07 KB
- 文档页数:7
文章编号:0451-0712(2001)11-0001-05 中图分类号:U414.75 文献标识码:B关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问题沈金安(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 100088) 摘 要:讨论了沥青混合料沥青最佳用量的确定方法,介绍了规范的编制思路。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沥青最佳用量;规范修订 现在我国正在修订《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032-94),其中对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争议比较大,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作为规范的主编单位特别欢迎对此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
由于规范修订工作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现在有许多看法和做法又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所以在某些单位也出现了一些混乱。
我国规范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OA C 的方法有一个变化过程。
在以前的规范中,我国历来采用日本的方法,即求出全部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以其中值为最佳沥青用量。
按此方法使用多年来,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针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由于采用了高质量的沥青后,在估算沥青用量时,尽管上下变化了5个不同的沥青用量,变化范围达2.0%,稳定度值一般都能满足要求,流值也大都满足要求,但稳定度、密度有时连峰值都未出现,最后决定最佳沥青用量的往往只剩下空隙率一个指标(饱和度也取决于空隙率),而且能共同满足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往往很窄。
所以实际上其相当于现在美国的4%空隙率决定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不过那时的设计空隙率范围为3%~6%,中值是4.5%。
另外,空隙率的计算过程,除包括最大相对密度、试件密度、沥青被集料吸收等有所不同外,实质上基本是属于空隙率是唯一指标的体积设计方法。
后来在1994年修订规范时,对此作了修改。
当时的出发点主要是考虑到在所有指标中空隙率是最不容易准确测定的指标,测定方法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对沥青面层的中下层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的情况更困难。
所以最佳沥青用量的选择有比较大的随意性。
2023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土工织物宽条拉伸试验的名义夹持长度:在试样的受力方向上,标记的两个参考点间的初始距离,一般力()。
A.40mmB.50mmC.60mmD.70mm【答案】 C2、落锤式弯沉仪(简称FWD)测定的是路面的()。
A.静态回弹弯沉B.静态总弯沉C.动态回弹弯沉D.动态总弯沉【答案】 D3、关于沥青旋转黏度试验(布洛克菲尔德黏度计法),请回答以下问题。
(1)布洛克菲尔德黏度计法适用于测定不同类型沥青在()以上温度范围内的表观黏度。
A.35℃B.40℃C.45℃D.50℃【答案】 C4、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对路面抗滑性能最底检测频率要求为()。
(2018真题)A.1年2次B.1年1次C.2年一次D.5年2次【答案】 C5、EDTA滴定法确定水泥稳定材料中水泥剂量的试验,在准备标准曲线时应变化5个水泥剂量、准备5种混合料,若最佳水泥剂量为6%,则以下无需配置的水泥剂量是()。
A.0%B.2%C.4%D.6%【答案】 B6、澳大利亚ARRB生产的手推式断面仪使用较为方便,其测值与水准仪法测值相关程度为()。
A.0B.1C.2D.3【答案】 B7、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的有机质含量试验中,配制好的邻菲咯啉指示剂的颜色.A.红色B.黄色C.橙黄色D.红棕色【答案】 D8、压实沥青混合料内矿料实体之外的空间体积与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它等于试件空隙率与有效沥青体积百分率之和,是指()。
A.空隙率B.矿料间隙率C.沥青饱和度D.流值【答案】 B9、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不能作为沥青混凝土标准密度的是()。
A.试验室马歇尔试件标准密度B.真空法实测理论最大密度C.试验段密度D.计算法理论最大密度【答案】 D10、水稳”是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类的简称,不适宜水泥稳定的材料是().A.高液限黏土B.砂砾土C.无极配碎石D.工业废渣【答案】 A11、公路路基施工完成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工作,现场采用挖坑罐砂方法侧定路基压度,请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对以下问题进行作答。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指导意见为确保高速公路沥青面层工程质量,防止出现离析、开裂、松散、坑槽、推拥、车辙等早期病害,根据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并结合我省多年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施工指导意见。
1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混合料矿料级配上面层采用4cmAC-13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中面层采用5cmAC-16型改性沥青混合料,下面层采用6cmAC-20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要求见表1-1,各层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见表1-2。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表1-11-22 材料矿料矿料由下述粗集料、细集料(石屑、天然砂)、矿粉组成。
上面层AC-13型: 10-15mm、5-10mm、3-5mm、0-3mm石屑、天然砂及矿粉。
中面层AC-16型: 10-20mm、5-10mm、0-5mm石屑、天然砂及矿粉。
下面层AC-20型: 10-30mm、5-10mm、0-5mm石屑、天然砂及矿粉。
粗集料粗集料应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技术要求见表2-1。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2-1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的石屑和机制砂,细集料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2。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或0~)表示。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矿粉须采用洁净的5mm以上石灰岩碎石磨细石粉,禁止使用拌和机回收粉尘,质量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3。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表2-3石油沥青上面层基质沥青采用90号B级石油沥青,中、下面层基质沥青可采用70号A级石油沥青,主要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4。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2-4沥青改性剂上面层采用岳阳道改2号或燕山4303型SBS沥青改性剂,SBS合理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上面层SBS掺量约为沥青用量的5%。
SBS改性沥青一般采用现场加工方式制作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质量应符合表2-5要求。
浅谈沥青路面钻芯马歇尔试验摘要:通过沥青路面芯样做马歇尔试验,能较客观真实地反映路面的质量状况,从而正确地评价沥青路面的品质。
关键词:沥青路面;芯样;马歇尔试验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through the asphalt pavement core samples marshall test, it can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quality situation of surface, and correct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the asphalt pavement.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core samples; marshall test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路面的主要类型。
近年来,合肥市政道路,几乎是清一色沥青路面。
那么如何评价已建成的沥青路面质量呢?我国现行的方法,是通过检测室内马歇尔试验得到稳定度、流值、密度与现场的密度比较,来评价路面的压实效果与质量。
室内马歇尔试验是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t0702-2011条操作步骤,在拌和场取样击实成型做马歇尔试验的方法。
在原材料和配合比一定的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与试件的密实度成直线密切正相关,与空隙率成直线密切相关。
根据试验结果,室内成型试件密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击实次数(击实功)的多少和击实温度的高低。
当室内试验击实次数越多,击实功越大,试件越容易被压密。
如击实功按试验规程规定的标准击实功击实,而实际施工中的压实功则取决于压路机的吨位、碾压遍数和压实机械的组合情况,尤其是现在大吨位的压路机被应用于施工中,加上娴熟的施工工艺,路面压实功远远大于室内击实功;同样,由于沥青材料自身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其粘滞力越低,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试件越容易被压密。
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摘要:水损害己经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导致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
导致沥青混合料水损坏的原因有很多,本文通过油石比的变化,采用间接拉伸试验模拟沥青膜从集料-结合料界面上的撕裂剥离过程,以冻融劈裂试验的残余劈裂强度比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冻融劈裂,水损害前言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模式主要有六种形式分别是:①沥青膜移动;②沥青膜分离;③起泡;④沥青膜破裂;⑤粘结层的破坏;⑥孔隙动水压力及水力冲刷等,导致了沥青路面表面层产生坑洞、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洞以及局部表面产生变形、网裂、卿浆以及坑洞等各种破坏[1]。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一是均质沥青胶结料容易从集料表面剥落;另一方面由于车轮荷载产生的水力冲刷作用,使得集料之间丧失粘结力,并加速了沥青膜逐渐从集料表面剥离,从而导致路面发生破坏[2]。
二是沥青路面在水分存在的情况下,经过温度胀缩和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水分逐步浸入到沥青胶结料的内部或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前者使沥青结合料对集料的粘附性下降,后者使沥青结合料变软,同时自身粘聚力降低,本文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规程》( JTJ052-2000)[3]中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
一油石比与水损害原理通常认为,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膜越厚,沥青混合料越偏于弹性,耐久性更好;反之沥青膜越薄,沥青混合料就会越脆,越易产生开裂和剥落,沥青混凝土一般要求沥青膜厚在6~8μm[4]。
油石比较大,过多的沥青导致自由沥青胶浆过多,集料表面除了自由沥青外还有较厚的自由沥青胶浆,其强度下降;油石比较小时,沥青胶浆不足以包裹集料表面,降低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以及水稳性;通过改变油石比可以调节集料表面的自由沥青数量,来增强粘聚力进而提高其结构强度。
因此,本课题选取4.6%、5.0%和5.4%三种油石比,来研究油石比的不同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的影响。
公路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区别【导语】公路沥青混凝土作为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其孔隙率和空隙率是衡量其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
然而,这两个概念在含义及作用上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公路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区别。
一、定义及概念1.孔隙率孔隙率是指沥青混凝土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孔隙体积是指沥青混凝土中由孔隙所占据的体积,包括连通孔隙和封闭孔隙。
孔隙率反映了沥青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孔隙率越低,表明沥青混凝土越密实,其耐久性和抗变形能力越强。
2.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沥青混凝土中开口孔隙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开口孔隙是指与外界大气相通的孔隙,这部分孔隙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
空隙率反映了沥青混凝土的透水性和抗滑性,空隙率越高,沥青混凝土的透水性和抗滑性越好。
二、区别与联系1.含义上的区别孔隙率涵盖了沥青混凝土中所有孔隙,包括连通孔隙和封闭孔隙;而空隙率仅指开口孔隙。
因此,孔隙率更能全面反映沥青混凝土的密实程度。
2.作用上的区别孔隙率对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抗变形能力、抗滑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孔隙率较低时,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其耐久性和抗变形能力;但过低的孔隙率会导致抗滑性下降。
空隙率主要影响沥青混凝土的透水性和抗滑性,空隙率较高时,沥青混凝土的透水性和抗滑性较好,但过高的空隙率会影响其耐久性和抗变形能力。
3.联系孔隙率和空隙率都是衡量沥青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般来说,孔隙率越高,空隙率也越高;反之,孔隙率越低,空隙率也越低。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根据沥青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合理控制孔隙率和空隙率。
三、结论公路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和空隙率在含义和作用上存在明显区别。
孔隙率反映了沥青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对耐久性、抗变形能力等方面产生影响;而空隙率主要影响沥青混凝土的透水性和抗滑性。
摘要:介绍了某道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及配合比设计过程,总结出当驼峰骨料给目标配合比带来困难而工程区附近又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料源时,可以考虑通过改装拌和楼来改善骨料级配。
通过大量试验,给出了粘结层AC220 型和磨耗层AC214 型沥青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及最佳沥青含量,这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试验还证明,对于酸性骨料,在矿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可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同时也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
利用美国ASTM D4867 标准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方法既简便又切合实际,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料;驼峰;沥青混合料;水损害中图分类号:TU528142 文献标识码:A1 沥青混凝土设计要求某道路工程位于非洲加纳。
从起点11 + 425 至23 + 125 是双层沥青混凝土,设计路面宽度为14.0m。
路面结构形式为6cm 粘结层+ 4cm 磨耗层,路面基层是规格为0~40mm 的级配碎石,碎石厚度为20cm。
从23 + 125 至40 + 829 是双层沥青表面处置,设计宽度为7.0m。
该工程基层级配碎石、沥青表面处置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石料都是花岗岩,石料场距离该工程起点49km。
沥青混凝土所用的沥青是从科特迪瓦进口的60/ 70 壳牌沥青。
该工程沥青混凝土粘结层和磨耗层的级配要求范围见表1。
骨料最大粒径分别是20mm 和14mm ,相当于我国道路沥青混凝土的AC20 和AC13[1 ] ,但级配范围比我国的偏上,细料相对多一些。
表1 粘结层和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粘结层和磨耗层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要求如下:击实次数均为两面各75 次;稳定度大于8kN ;流值2~4mm;空隙率3 %~5 %;沥青含量4.5 %~5.5 %;粘结层饱和度为60 %~75 % ,磨耗层为65 %~75 %。
现场沥青混凝土压实后的空隙率要求是6 %~8 %。
按试验室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为4 %计算,现场的压实度应控制在96 %~98 %之间。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的研究摘要:结合施工实际,阐述了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配合比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空隙率;饱和度中图分类号:U414.1 文献标识码:A沥青混凝土是我国路面面层采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
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路面中,90%以上的路面为沥青路面。
沥青面层既是道路的功能层,也是基层的保护层和车辆荷载的传递层,其费用一般占道路总体投资的30%~50%。
由于沥青面层在道路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性能的复杂性,使其配合比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等都具有自身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因此,研究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找出合理的设计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检验和验收指标,对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现行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1997)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1994)对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作出了明确要求,见表1。
说明:第一,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稳定度可降低1kN;第二,Ⅰ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为2%~6%;第三,当沥青碎石混合料在60℃水溶液中浸泡即发生松散时,可不进行马歇尔试验,但应测定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等;第四,残留稳定度可根据需要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或真空饱水浸水马歇尔试验;第五,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MA)宜符合表2要求。
上述技术指标中,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所规定的项目有一些出入:设计规范中对残留稳定度的规定与年降雨量有关,而施工规范的规定比较笼统;设计规范对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作出了要求,而施工规范中未涉及;设计规范对SMA的技术要求作出了基本要求,但对矿料未提出要求,而施工规范中未涉及SMA的任何资料。
这一方面说明规范的制定缺乏一致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规范的修改不及时,导致在执行规范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矛盾。
2现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指标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均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提出了进行车辙试验验证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选定及最佳油石比快速确定法的应用摘要:该文论述了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为何要选定为4%,并对我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有关设计空隙率VV和最小矿料间隙率VMA规定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华东公路》“HMA和SMA最佳油石比快速确定法”进行工程实例论证。
关键词: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最佳油石比快速确定。
1 设计空隙率VV空隙率VV决定于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rt和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rf,即VV=(1-rf/rt)*100%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应用抽真空法测定,而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应用表干法测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那么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应采用多大的空隙率作为设计空隙率呢?一直到1994年,美国沥青路面协会(NAPA)的马歇尔设计标准,在不同交通量采用不同击实次数基础上,设计空隙率VV都是统一规定为3-5%,并以4%为基准。
他们推荐的选择最佳沥青含量最通用的方法是:首先根据VV=4%确定沥青含量,然后按此沥青含量比较稳定度、流值、饱和度、如所有数据都在标准范围内,则以VV=4%时的沥青含量即为最佳沥青含量。
如某些数据在标准范围以外,则混合料须重新设计。
另一种方法是AI提出的,即以最大稳定度、最大密度、与空隙率为4%的沥青含量平均值作为最佳含量。
当某些混合料的密度与稳定度不出现最大值时,也只有设计空隙率为4%作为确定最佳沥青含量的标准了。
可见马歇尔设计法确定最佳沥青含量,本来不像我国规范这么复杂。
鉴于空隙率VV每相差1%,沥青含量约相差0.4%,那么VV=3-5%范围值,沥青含量约有0.8%变化,因此以VV的范围值定沥青含量还谈不上最佳。
既然马歇尔设计法本来就是以VV=4%为基准,所以Superpave设计法就明确规定设计空隙率为4%,而不用范围值。
设计空隙率VV=4%,也不是Superpave法的首创,这实际是前人大量实践的共识。
它是依据以下各点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