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片游戏中幼儿创造表现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雪花片,欢乐多——小班游戏故事一、游戏背景户外游戏时间,孩子们发现了新投放的大型雪花插片,兴奋地纷纷围了上去。
小班幼儿对这类颜色丰富,造型有趣的雪花插片很感兴趣。
二、游戏过程与实录他们充满期待的从收纳柜里搬出雪花片,想尽各种办法把雪花插片搬到了我们的游戏区域,摆弄起来。
在巡回观察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有模有样地边讨论边拼插着什么。
原来是小豪用“叠罗汉”的方式把雪花片摞得很高,正好可以坐上小板凳,吸引过来很多好朋友。
大家看了看都觉得这样不牢固,正当大家讨论怎么让雪花片更加牢固的时候,辰辰取掉了周围的雪花插片,小心翼翼的坐了坐,可是他觉得不够舒服。
辰辰说:我觉得在中间只放一层雪花插片不太稳定。
桐桐说:“再拼插一层”。
只见桐桐和菲菲在底座的中间又拼插上一层,可是曾熠桐没有停下手中的雪花插片,又给板凳拼插了扶手和靠背,菲菲的也很快完成啦。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和探索,孩子们拼插出很多个一模一样雪花片板凳。
桐桐说:“板凳做好了,我们一起晒太阳吧”,大家把板凳聚集在一起,这时,菲菲说:“我的小脚也要晒太阳”。
说着便在板凳的下面又拼插上一个雪花片当“踏板”,这下小脚也可以晒太阳啦,孩子们在你一言我一语中,都行动了起来……回到班级后,小朋友们拿出小画笔把这快乐的一天记录下来。
这是桐桐小朋友画的,他说:“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拼插的小板凳,今天可真开心啊”这是菲菲小朋友画的,她说:“晒太阳太舒服了”第二次游戏:当孩子们玩雪花片拼插板凳时,桐桐小朋友运用一字插的方式将几个雪花片拼插了圆形底座,还重复地做了三个底座,一旁的佳宇问:“桐桐,你怎么做这么多底座呀?”桐桐回答:“我拼插一把可以坐很多人的雪花片板凳。
”说着将三个底座拼插在一起,又在板凳的两侧拼插上扶手,“我要拼插会飞的板凳”说着就在板凳后面把雪花片一个个拼高,嘴里嘟囔着“翅膀完成了,我拼插的是超级飞车板凳”,一旁的浩宇、小冉、佳宇等被“超级飞车板凳”吸引过来争相加入乘坐“超级飞车板凳”的行列……回到班级后,小朋友们拿出小画笔把这快乐的一天记录下来。
雪花片搭建杂技团观察记录
区域游戏开始前,让孩子们选择今天玩什么,几个小朋友想玩雪花片,我就在活动区中摆放了各种颜色的雪花片,利用它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也许我们能想到的不是很多,但是在这些充满想象力孩子的身上,你会发现有太多新奇的答案。
其他小朋友拿到雪花片都在兴奋的拼起来,而XX他拿到雪花片是并没有很开心地直接拼接起来,而且愣了一会儿,我并没有出声提示他,而是在旁边仔细观察他的表情,他盯着雪花片看呀看,终于开始动手拼了起来。
他拿起一片雪花片让我看:“老师小雪花是这样可爱的,可是我想拼一个大大的雪花。
”我连忙问他:“那你刚才在想什么呢?”他满脸笑容地对我说:“秘密秘密。
”过了一会,XX开始抬头四处张望,当他看到我的时候开心地笑着说:“XX老师,你看,一片大雪花拼好了。
”他拿着作品的小手晃个不停,一直在向我展示他的创作成果。
雪花的结构图是需要孩子去仔细观察和拼搭的,也是需要动脑去琢磨各个雪花片之间的组合,更是锻炼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除了飘落的雪花有的孩子还可以利用雪花片拼搭出好玩的机器人,或者行走中的小汽车……足以看得出孩子想象和创造力的丰富。
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玩的也是不亦乐乎。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大的,老师只在旁边做一个观察者就好,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孩子,在他们需要帮助时适时的做一个引导者,给他们一个思考探讨的空间,从中我发现:
1、当孩子在活动区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时,提醒幼儿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其他小朋友的安全,不要乱碰其他伙伴以免发生矛盾。
2、孩子玩雪花片时当遇到拼搭困难使游戏活动无法进行时,要进行适当的
介入引导,以寻求更好的途径。
小班教案雪花片反思【篇一:幼儿教学雪花片建构】二、小班雪花开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1、小班幼儿缺乏游戏经验,对建构活动无目的性,往往是无目的地玩弄雪花片,在建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肌肉的发展也不是很好,坚持性较差,所以建构时间也很短。
2、投放的雪花片选择不当,不适合小班幼儿建构(举例)雪花片的类型很多,如果不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便投放一种雪花片供小班的建构,将直接导致幼儿对雪花片建构活动失去兴趣。
3、雪花片建构成了教师消遣幼儿自由时间的工具。
幼儿在园期间,自由活动时间并不多,教师更是出于安全等因素,自觉不自觉地用一些既安静又能打发时间的事情,将幼儿的自由时间填满。
比如下午游戏结束,家长来接之前的时间,经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师有了些微微的疲劳感。
一天的教学任务也已经完成了,这时,不仅是幼儿连教师都在期待着家长们的到来了,但时间真真实实地显示还有10分钟,怎么办?小朋友和老师都已经不在那个状态了!简单,一桌一筐雪花片,自由玩,既安排好了时间,似乎也很替幼儿着想,因为他们都喜欢雪花片,因为他们刚刚玩了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游戏,现在需要玩一些安静的。
对,初一看,教师的安排非常合理,既考虑到了小朋友的喜好,同时也兼顾了幼儿活动动静搭配的原则,但细想一下,她却忽视了雪花片作为一种建构游戏可能对幼儿产生的教育意义:其一:小班幼儿在这段时间里静下心来创作游戏的创造性很难发挥,其二,教师本身比较松散,不利于幼儿建构常规的形成及建构技能的掌握。
长期以来,雪花片作为积木的一种,常常与其他积木一起投放供幼儿操作,幼儿自由选择构建,看似幼儿的自由度很大,实则教师对雪花片建构的忽视,教师没有介入幼儿的建构活动,或不知从何介入或不知如何进行指导,由于教师缺乏对幼儿雪花片建构的指导,没有充分地认识到雪花片建构,对小班幼儿发展的教育意义,反而错过了非常好的教育机会。
三、针对于以上这一些小班幼儿雪花片建构活动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小小观察家:雪花片自然观察活动记录一、前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观察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园里,通过自然观察活动,孩子可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本文将记录幼儿园小小观察家在观察雪花片这一自然现象时的活动情况,以便深入了解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和思考过程。
二、雪花片自然观察活动1. 活动准备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事先给孩子们介绍了雪花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引导他们对雪花片展开观察。
孩子们准备了放大镜、塑料袋和笔记本等工具,并穿着棉衣、棉鞋做好防寒准备。
2. 观察过程当天,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雪地中,用放大镜细心观察雪花片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他们用塑料袋抓住雪花片,然后在放大镜下观察雪花的变化。
有的孩子还用笔记本记录下雪花片的形状和观察结果。
在观察雪花片的过程中,孩子们激动而兴奋,他们用手指触摸雪花片,感受到了雪的温度和质地,忘情地欣赏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教室,老师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共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有些孩子还展示了自己的雪花片笔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互相学习,共享了不同的观察心得和方法,培养了合作的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我对雪花片自然观察活动的理解这次观察雪花片的活动不仅仅是在教室里看图片或者听老师讲解,而是真正走出去,亲自观察雪花,并做记录。
孩子们通过观察雪花片,不仅仅了解了自然界的奇妙,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四、总结通过这次雪花片自然观察活动,孩子们收获了很多。
他们不仅仅认识到了雪花片的美丽和多样性,而且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在未来,我会继续支持孩子们参与这样的自然观察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大自然,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以上就是我对幼儿园小小观察家在观察雪花片自然活动中的记录和理解,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雪花片自然观察活动是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的一次探索和发现之旅。
中班手工活动《用雪花片做插花》一、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积极参与雪花片做插花的制作活动,体验自己动手成功的喜悦。
2.技能目标:能够独立制作插花成品,提高用材料表现创造的操作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不同花的简单构造,知道雪花片做插花的具体步骤。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了解不同花的简单构造,掌握雪花片做插花的具体步骤。
2.活动难点:能够独立制作插花成品,喜欢进行插塑游戏,有成就感。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各种花朵实物图片,雪花片插花成品图,音乐《娃哈哈》,雪花片。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玩雪花片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音乐导人教师播放音乐《娃哈哈》,引导幼儿做律动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一起去大花园,跟小朋友们一起跳舞吧。
音乐中,花园的花是什么样子?(二)展开部分1.教师出示花朵的图片,幼儿感知各种花朵造型和雪花片成品图片(1)教师出示各种花朵实物图片,幼儿感知花朵的造型特点。
师:图片里的花朵都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部分呢?分别是什么颜色和形状呢?(2)教师出示雪花片插花成品图,幼儿感知雪花片插花成品特点。
师:这是什么做的花朵呢?大家看看,是怎样做的呢?2.教师示范讲解拼插技巧,幼儿学习花朵造型的雪花片拼插方法师:老师这里有纸片画需要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学学怎样用雪花片拼插花吧。
①先用喜欢的颜色拼出花朵和枝叶造型。
②再将两部分合并起来,并且调整一下。
(指导:教师示范时,尽量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思考不同的拼插方法。
)3.幼儿自主动手进行雪花片插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1)幼儿自主进行雪花片插花制作,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指导:试讲时,展现个性化指导场景,设计指导一两个幼儿在花朵制作造型上尝试不同造型制作的问题。
)师:看看我们的小花园都“种”出了什么样的鲜花呀。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拼插的花朵。
(三)结束部分——整理材料结束教师引导幼儿整理归纳雪花片材料。
师:漂亮的花朵开花了,接下来我们的雪花片也要回到它们自己的“家”,请小朋友把它们整理好,送回家吧。
中班幼儿雪花片制作花篮的观察记录观察时间:20xx.x.x观察地点:活动室(雪花片制作花篮)观察人:xxx观察对象:xxx观察背景:雪花片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室内玩具之一。
他们经常拼插各种各样的东西:小汽车、机器人、枪......今天室内游戏开始前,孩子们先自主选择玩具,xxx选择的是雪花片。
游戏开始后,xxx先挑选了许多粉色、黄色、紫色的雪花片。
首先她用粉色的做小花形状,中间的花蕊分了三层,旁边拼插上粉色花瓣,拼插完成后又用紫色的雪花片在外围拼插变成一朵大的花。
又用粉色和黄色在外围翘高做了一层,以防花篮的东西掉出来。
紧接着她又用粉色和紫色相互拼插做花篮的把手。
先将粉色和紫色拼插,在拼插到花上。
由于雪花片没有调整好雪花片的拼插位置,所以花篮把一直弹开,xxx一直尝试,先是一直往上面用力拼插,试了几次没有成功,但她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尝试更多方法。
她又往花篮把上接了几个还是不行,后来她调整一下每个雪花片连接拼插的位置,顺着弯弯的一个个,不一会就重新拼插上去了。
后来xxx将雪花片放在了花篮里,开心的笑着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做的好看吗?”我说:“当然了,做的很漂亮。
”分析:雪花片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孩子的数概念。
首先,在拼插开始前xxx先是准备了所需足量的雪花片,可以看出孩子有了一定的数概念;在游戏中xxx通过拽、拼、扭等动作拼插雪花片,可见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xxx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再根据花篮的特点自己想象、创造出了一个漂亮的花篮。
支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认真观察、仔细倾听、耐心等待孩子的作品结果、欣赏孩子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没有向孩子说一句话,在游戏结束后,询问孩子为什这样做,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操作的等等。
幼儿园小班雪花片玩具教案反思
教案标题:幼儿园小班雪花片玩具教案反思
教案反思:
在设计幼儿园小班雪花片玩具教案时,我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反思和
改进:
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教案中,我应该更加明确地阐述教学目标,确保目标
能够明确地指导教学过程。
例如,我可以明确指出教学目标是通过雪花片玩具
的使用,让幼儿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2.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在教案中,我应该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其与幼
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相匹配。
例如,在介绍雪花片玩具的形状和颜色时,可以
通过游戏和故事情节的方式进行,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案中,我应该提供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幼儿
的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讲解、示范和引导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雪花片玩具的使用方法。
4. 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在教案中,我应该设计有效的评估方法,以了解幼儿在
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或观察记录表,以
评估幼儿对雪花片玩具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5.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教案中,我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实物雪花片玩具和图片资料,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以增加他们对雪花片玩具的理解和认知。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园小班雪花片玩具教案的反思,我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评估方式,并充
分利用教学资源,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幼儿园雪花片教案幼儿园雪花片教案雪花片,是冬季的一种美丽景象,它们纷纷扬扬地飘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雪花片这一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份幼儿园雪花片教案,希望能给幼儿园教师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将能够:1.观察雪花片的形状、颜色和特点;2.了解雪花片的形成原理;3.通过制作雪花片手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雪花片图片、放大镜、白纸、剪刀、彩色纸、胶水、蜡笔等。
2.环境准备:教室内放置一些雪花片装饰品,营造冬日的氛围。
三、活动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雪花片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雪花片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你们见过雪花片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有雪花片?”通过引导,让幼儿开始思考和探索。
2.观察雪花片:教师将一些放大的雪花片图片分发给幼儿,让他们仔细观察雪花片的形状、颜色和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雪花片的美丽之处。
3.制作雪花片手工:教师向幼儿介绍如何制作雪花片手工。
首先,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雪花片样式,并解释如何将纸折叠成雪花片的形状。
然后,教师可以分发白纸、剪刀和蜡笔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雪花片手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彩色纸,让幼儿在雪花片上添加一些装饰,增加创造性。
4.合作游戏: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合作游戏,如“雪花片接力赛”。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站在起跑线上,手里拿着一个雪花片。
开始时,第一个幼儿将雪花片放在手心,然后传给下一个幼儿,一直传到终点线。
第一个到达终点线的小组获胜。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们能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活动总结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活动的内容,并与幼儿交流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雪花片”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摘要】《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及活动中的主要形式,游戏中的孩子是快乐的、放松的、自由的,他们可以大胆地探索、交流、展现自我,常常会表现出不凡的创造力。
而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在通过使用玩具材料来摸索、学习的。
雪花片是一种发挥想象力的拼塑玩具,它形似雪花,有五颜六色的软塑料制成,圆周上开有八条槽,可以相互对接、拼插等。
雪花片可塑性强、创意空间大,因此,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关键词】“雪花片”游戏;幼儿发展;作用一、雪花片游戏,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精细动作能力包括手眼协调、手指的灵活性、手脚协调三部分,在人所特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被喻为心灵的窗户,手则是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主要部分,故有十指连心之说。
手眼动作的协调能力标志着儿童大脑发育的成熟度。
拼搭雪花片时,幼儿经常会有拿取、翻弄、排列、捏夹、拉扯等动作,这些动作都必须灵巧地使用手指、手掌、手臂来操作,也得和眼睛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可以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
如:小班时,幼儿格格不论吃饭拿筷子还是画画拿画笔都是一把抓,她的动作发展明显缓于该年龄阶段的标准。
为了训练格格的手部小肌肉及其精细动作,我们制定了一套玩雪花片的游戏计划。
开始我们给格格提供雪花片,并请格格从一堆雪花片中,按要求从中选取雪花片。
由于雪花片形态较小,且厚度只有0.2毫米左右,较难夹取,格格开始总是一把抓一个雪花片,五个手指一起使用,熟练后渐渐地发展到由大拇指和食指捏取、食指和中指夹取;接着我们和格格一起将雪花片两个两个地拼插在一起制作成“小花儿”,开始格格拼插的“小花儿”总是对不住槽,即使对住了,也不牢,一碰就散了,于是我拿着她的小手一起制作,慢慢的格格制作“小花儿”的过程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牢固了……现在格格的手部动作越来越灵活,筷子和画笔都能牢牢把握住,而且绘画作品也比之前进步了许多。
二、雪花片游戏,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结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它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及与结构游戏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的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
益智区—《有趣的雪花片》观察记录观察目标:观察幼儿玩雪花片的发展情况观察背景:区域活动时,几个小朋友选择了区域中投放的雪花片,他们热情的摆弄着雪花片,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进行拼插,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向同伴开心的炫耀自己的作品。
小房说:“你看这是我做的武装机”。
乐迪说:“我这是国王马车”。
童童也赶紧拿着自己的作品说:“我做了一个吊坠”。
孩子们对雪花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对雪花片的探索。
观察实录:在雪花片的拼插过程中,孩子们逐渐积累了拼插经验,探究出了各种拼插方法。
童童用环形插的方法制作了一个“望远镜”;乐迪则借助雪花片中的辅助材料“车轮”,拼出了一辆“赛车”;小房则用十字拼插的方法拼了一个“无人机”和一个“存钱罐”;一旁的淇淇一直专心的拼插着自己的作品,运用了多种拼插方法。
童童拿着自己拼插好的作品放在眼睛上向远处望去说道:“我见到太空了,哇!太空好大”乐迪说:“你看到哪儿去呀?”小房则拿起一片雪花片放在眼睛上也学着童童的样子向远处望去说:“我看到地球了。
”童童说:“我现在就在地球上,你看不见”。
乐迪说:“你都看到外国去了”。
而淇淇则一直在专心的完成着自己的作品。
小房发现淇淇的一个作品很像大炮,拿起一个雪花片:“轰轰轰”的放在大炮上发射起来,童童则发现乐迪一直在用白色雪花片拼插作品,起身从盒子里帮乐迪寻找白色的雪花片,拿给乐迪说道:“我还准备了一些白色”。
观察分析:雪花片属于低结构材料,虽然造型简单,但是可变性大,探究性强,玩法十分多样,在游戏中,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搭建经验,拼插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在兴趣的推动下,小小的雪花片在孩子们手中有着千变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拼插内容、拼插方法、拼插同伴的选择方面有充分自主的机会,能够促进孩子们自主、自由的进行表达和表现,而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认真专注、持续尝试、彼此分享的学习品质也不断被激发。
雪花片建构中幼儿创造性表现的研究上传: 高媛媛更新时间:2012-6-11 17:21:57在成人的世界里,两性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儿童的天地里,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男孩喜欢动脑筋的创造性游戏和大运动量的活动性游戏,女孩喜欢模仿性的、比较文静的游戏。
幼儿的性别差异所造成的个性差异对创造力是否有影响?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创造力需要敏感——这是女性的特质,还需要自主性和独立性——通常这是与男性相联系的特质。
性别差异心理学和性度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男女幼儿在性别上潜在的容纳性使思维更活跃,促进了创造,而潜在的排他性则会严重阻碍创造性的发展。
所以,正确发挥幼儿性别导向功能,充分优化幼儿的性度,尽量减少在游戏活动中的差异,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雪花片是幼儿园中最传统、最常见常用的建构材料之一,它小而圆,色彩鲜艳、拆卸方便、所建构的作品可大可小可方可圆,灵活多变。
幼儿在拼插构造时,两只小手要配合,手眼要协调,手脑要并用。
幼儿玩的时间越长,小手就越灵活,对玩具操作也就越娴熟。
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命题让幼儿构造,孩子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创造、想象、去构造。
雪花片建构游戏不仅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能使孩子在操作中体验成功和挫折,尝试开拓和创新,能极大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我们尝试通过雪花片建构了解男女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差异,并探索如何针对存在的差异寻找相应的策略,以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实验前测资料显示,女生比较喜欢雪花片建构,自主活动时选择雪花片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86%,她们的作品主要为花、花环、手镯、镜子、头喾、碗和勺子等比较女子气的物品,其创造性主要表现在颜色搭配、小细节点缀、装饰方面,比较细腻。
男生对花片建构的兴趣不浓,三次自主选择的人数分别为1人、3人、2人,平均只占男生总人数10%,他们的作品大部分是宝剑、枪支、飞机,摩托车等比较男子气的物品,大部分的作品类似于平面的粗线条的,造型简单,多次重复没有多少变化,有的会大批量生产同一种物品。
他们更热衷于比划着这些作品进行战斗类的游戏,打打杀杀,而且,乐此不疲。
但是,随着技能技巧的不断提高,拼插经验的逐渐丰富,到了实验中后期,男生雪花片建构的兴趣逐渐浓于女生,作品的造型变得复杂了、立体生动了,作品的种类丰富多样,创造性表现越来越多。
在后期测评时,男生无论在技能技巧方面还是创造性表现方面均强于女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思考的是如何激发幼儿,特别是男孩对雪花片建构的兴趣,感受雪花片建构的快乐;如何提高幼儿雪花片建构的技能技巧,丰富幼儿的建构经验;如何激发幼儿创造、再创造的欲望,进入探索尝试创新的良性循环中……一、侧重引发男生的兴趣阶段——心理、物质环境的创设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实验前期,我们做了关于“男女幼儿在玩具的选择上的差异”的调查,发现女孩选择玩具的态度比男孩宽容,在对待“异性类玩具”的选择上,女孩对男孩的玩具也表现出兼容和开明的态度,有许多女孩喜欢男孩的玩具,而男孩较不喜欢女孩的玩具。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走“和平演变”的路线,先迁就男孩的喜好,从男孩喜欢建构的物品入手,让他们在玩中喜欢雪花片,爱玩雪花片建构游戏。
根据男孩爱用拼插好的枪啊剑啊进行战斗的特点,教师首先提出了设计“宝剑”、设计“概念枪”的任务,鼓励他们创作出自己想要的宝剑、神枪。
在每次操作中,只要求建构的作品必须与以往的有所不同。
对于完成的作品,教师不仅允许他们自由把玩,甚至积极投身到他们激烈的战斗中,使用自己设计的宝剑、神枪和他们肆无忌惮地“决斗”,争当“武林高手”“神枪手”,比谁的武器更厉害。
完全没有什么所谓的师道尊严,胜负由作品说话。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创造的动力,一种充满亲情的氛围有利于学习与创造性的结果,而教师的言行、作品对幼儿创造思维又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果,在一轮又一轮的“口角争斗”“比划争斗”中,幼儿不但自觉地提高了作品的结构合理性、牢固性,而且大胆想象,天马行空地赋予自己手中的作品各种各样神奇的功能,一争高下。
每一次游戏结束时,他们都恋恋不舍,意犹未尽,不住地问老师“什么时候可以再玩”。
当“枪”的主题雪花片建构游戏结束时,原来对花片拼插根本“不来电” 的董晟、佳祺边收拾边互相说着“花片拼的枪比真的还好玩!”“我要让我妈妈帮我买花片,在家里也能玩。
”2.创设展示幼儿创造性作品的环境。
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要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通过成人或同伴好评的反馈,幼儿会从内心品味着成就感。
幼儿创造性建构作品的交流与分享,是进一步激发幼儿创造性建构活动重要的一环。
我们在活动室专门开辟了“武器库”,有实物作品也有作品的照片,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在展示与交流中,幼儿又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启迪,激发再创造的灵感。
而照片既是幼儿作品的真实再现,不仅满足了幼儿保留心爱作品的需要,又解决了展示与材料占用及空间占据之间的矛盾,更可通过前后期照片资料的比较,让幼儿看到每一次创造的痕迹,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最初董晟在毫无选择余地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用花片拼插了“枪”,只是极为简单的“”造型,总共只用了10个雪花片,连扳机都没有就急不可耐地“啾啾啾”投入了战斗(由于太简陋很快被淘汰出局)。
好胜又极聪明的他不断地汲取经验,到第五次建构时设计出了有两挡扳机、有远红外线瞄准器、有消音设置、能将瞄准好的人或物图象储存、还能将抠动扳机时的情景录音录像的“智能神枪”,在“最新式武器拍卖会”上,他活灵活现的推销演说击败了其他竞争者,“这是007的最新武器装备!”他当之无愧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五张照片记录了他走向成功的历程。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家长们也在这里看到了孩子的发展,孩子的绘声绘色令他们喜形于色,他们积极的肯定的态度是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良性循环的催化剂。
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教师不能仅抓表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从中获得必要的经验和真正的充实感,从而使他们在建构中不断产生新的创造兴趣。
治“本”的途径在于使幼儿获得能力和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儿童具有良好的自我概念很重要,它的形成取决于儿童是否有机会取得成果,以及他们的成果是否受到了好评。
那么,教师要鼓励他们设立目标,激发他们创作;教他们使用能促进有效表达的技巧;安排欣赏和奖励他们成就和成果的活动。
高恩曾说爱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儿童更喜欢为他们所爱的人进行创造。
教师爱他们,爱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喜欢玩的游戏,爱他们创造出来的玩具,他们能不爱吗?二、侧重观察与个别指导阶段——技能技巧学习提高、创造性的萌芽教育需要关注个人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因为前一个阶段的发展为下一个更高阶段的发展做了准备。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
1.在观察中寻找幼儿学习某项任务的最佳时间。
幼儿在玩雪花片时,喜欢这里插一片、那里插一片,拿到什么就插什么,想到什么就插什么,不但没有注意颜色的选择搭配,也常常会忽视结构的操作技能。
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实际操作情况,把难懂的技能一层一层的分解出来,把它儿童化,使它内化成儿童的认知。
让幼儿在玩中掌握技能,在玩中发展创造性,这样,幼儿的想象力才能被充分的发挥出来。
我们发现,剑、枪支、飞机、桌子、椅子等以直条状插接为主建构出来的物品,在幼儿初期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可能与直线条的拼插较容易有关,所以我们的雪花片建构游戏从直线条的拼插开始。
而由弧形线条围合成圆圈则较难,小班下学期许多幼儿费劲拼出来的“手镯”是歪歪扭扭的不规则的圆形,但是中班上学期幼儿则能轻松地用手镯(圈状)加上花(弧形)拼接成碗(半球体),而到了中班下学期幼儿基本能掌握两个半球体拼接成为一个球,并添加了许多细节,扩散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如兔子、猫、鸡鸭、孔雀、金鱼等。
大班幼儿在鼓励下,综合运用多种建构技能,多维组合,他们建构出来的“大型游乐器械”、“吉斯尼动物世界”,玩具制造商看了也要拍手叫绝的。
教学方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小班以平面建构为主,中大班的则要求是立体多维的,从易到难、由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以活动与经验为基础,归纳——演绎的语言、通过表扬或奖励制度来强化。
2. 在观察中成为合格的咨询者。
教师要提高对儿童创造力方面的需求和产生问题敏感性,这将有助于分辨其面队的模糊、混乱局面的各个侧面,等到真正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之后,教师作为咨询者就可以真正帮助和指导那些创造力强的儿童。
小涛、小嘉、小灵都喜欢雪花片建构游戏,都经常有与众不同的创意,可是到了交流展示时却经常缺了他们的作品。
在小涛的桌面上只见到处散落着“残胳膊”“断腿”,原来,小涛动作虽快却糊涂,雪花片拼接不牢,作品造型比较大,到了要拿给大家看的最后关头散架了。
而小嘉是一个典型的善变者,一会儿想拼孔雀,一会儿又想拼老虎,不停地在转变主意。
每每在完成得七七八八的时候就又改变了,拆了再重来,结果总也没个完。
小灵是个心细的女孩,担心拼得不结实,插接一圈就逐个检查一次,速度受到了影响。
正是通过观察,教师先找到了三个幼儿各自的症结所在,再采取不同的咨询策略引领幼儿找到成功的路径。
如对小涛询问他“小红的也拼得很大,为什么她的没有散架?你小孔与小孔之间有没有插牢、插紧?”;询问小嘉“是不是可以把先想出来的先做好,接着再完成后面另外的新想法,也许能拼出好几样呢?”对小灵询问她“如果把需要的零件先准备好,或者找个朋友合作,会不会快一些呢?”。
在观察中了解幼儿所思所想,教师才能做到遵循按需和间接指导的方法,自然介入,适度点拨。
3. 在观察中期许幼儿的创造。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天天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人”。
教师对幼儿的能力要有信心,要耐心等待,不急于求成,允许幼儿有失败,有反复,允许幼儿模仿,当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自然而然会体现创新,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建构“房子”,当幼儿力图运用加宽或接插等技能尝试怎样使建筑物不倒塌或造型更漂亮时,他的建构兴趣就产生了,创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大班上学期幼儿基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拼插技能,在单个形体建构上能扩散出多种形象,但是在形体整合建构上的创新还比较单一,如没有尝试综合运用各种建构技能将多种形体组合建构,以创造出新的形象。
初次建构大型运动器械时,幼儿都是独立建构,以幼儿园中常见的单个器械为原型、同中求异,造型小且比较单一。
评价时,教师提出“要是器械的造型更大些更有趣些,幼儿园的小朋友会更喜欢。
”再次建构时,这个问题仍然存在,造型上没有多大变化,但有少数幼儿由于合作,器械的体积变大了。
评价时,教师强调肯定了他们的合作,并期望他们再接再厉,在造型上能有自己的特点。
由于园内的综合性器械比较少,教师于第三次活动前在建构区张贴了许多大型运动器械的图片,结果,这次建构作品中出现了集“滑梯”“攀登架”“转椅”多种器械形体组合建构成综合性器械,幼儿创造思维的深刻性方面有了较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