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古代埃及》 优课教学设计_0
- 格式:docx
- 大小:20.54 KB
- 文档页数:6
第1课古代埃及一、课标要求: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二、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埃及文明时间序列;2.史料实证: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等史料信息梳理;3.历史解释: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4.唯物史观:让学生通过了解金字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2.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四、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吗?一提到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度,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生:金字塔。
师:播放视频《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感受其伟大的文明。
五、新课(一)尼罗河与古代埃及(1)出示材料:古埃及国王奥西里斯被自己的恶兄弟杀害,碎尸后被扔到了尼罗河里。
王后伊西丝悲痛欲绝,她找到遗体,伏尸痛哭,这感动了太阳神。
于是天神帮助她把尸块还原成尸体,做成干尸,即木乃伊。
奥西里斯于是再生,成为冥界的主宰。
从此以后,每个法老死后,都要把奥西里斯神话表演一次,制成木乃伊后装入石棺,再送进“永久的住所”——金字塔中。
古埃及人认为,这样,法老们的灵魂就能永生,并在3000年后的极乐世界里复活。
思考:金字塔建在哪里?生答:埃及。
(2)思考: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归纳: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为古代埃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埃及人就是在与尼罗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埃及文明。
(3)合作探究一: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材料二: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古代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距离学生生活较远,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尊重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等方面的问题。
3.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4.讲解法:教师对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埃及的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古埃及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课《古代埃及》一. 教材分析《古代埃及》是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方面。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古代埃及的途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点,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埃及的一些具体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把握不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资源感兴趣,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了解历史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基本内容,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基本内容。
2.难点: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材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埃及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文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古代埃及的框架。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埃及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古代埃及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查阅资料,掌握古代埃及的基本情况。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共同探讨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3.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历史情境再现,深入探究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埃及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古埃及文明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深入挖掘其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九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古埃及的重要成就如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开始,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古埃及文明距离我们较远,学生对其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学科有陌生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掌握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重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重要成就。
2.难点: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编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为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金字塔、木乃伊等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性产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是什么?它们与哪个古代文明有关?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埃及文明的发展、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内容,让学生对古埃及文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本课内容提出问题,如:古埃及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哪些特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成就。
教材内容包括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尼罗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古埃及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艺术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埃及的基本概况,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但他们对古代埃及的了解可能局限于一些表面现象,对于古埃及的深层次文明成就和影响还需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艺术成就等,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尊重和欣赏,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社会制度、艺术成就等。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知识框架。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古埃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分析归纳法:学生通过对古埃及文明的学习,分析归纳出其特点和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教师收集相关古埃及文明的图片、文献等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尼罗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教材以尼罗河的孕育为背景,阐述了古埃及文明的兴起,法老的统治,以及古埃及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通过对古埃及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认识古代埃及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埃及文明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古埃及文明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浓厚,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古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古埃及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审视和理解古代埃及文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埃及文明。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让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古埃及的景观、文物,引导学生产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古埃及的文明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学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师: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自西向东,曾出现过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埃及。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__非洲东北角__。
2.河流:__尼罗河__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__尼罗河的赠礼__ ”)。
3.出现国家时间:约从__公元前3500年__开始;初步实现了统一的时间:__公元前3100年左右__。
4.成为军事帝国:在新王国时代法老__图特摩斯三世__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5.灭亡:公元前525年,__波斯帝国__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6.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成就:__太阳历__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知识点二金字塔
7.金字塔是__法老__为自己修建的呈角
椎体状的__陵墓__。
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三法老的统治
8.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
无限权力。
古埃及的国王称__法老__,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
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
是“__神之子__”,具有无上的权威。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1)为什么说古埃及
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列举古埃及的重大事件。
①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
初步实现了统一;③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④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探究二金字塔
根据下面的材料,探究问题。
如图是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金字塔群。
从左到右
依次为胡夫、哈佛拉(胡夫之子)、第四王朝门卡乌拉(胡夫之孙)三位法
老的金字塔,小金字塔是孙子的几个妻子。
金字塔大小代表财富和实力。
(1)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有下列几种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①火星人。
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有和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
②“大西洲人”。
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时候,在大西洋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
③古埃及人。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它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更是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
正确观点是③,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椎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2)结合下面的材料,你如何评价金字塔?
(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
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
评价: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②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③金字塔也是奴隶
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3)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什么?
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