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移动广告的营销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
手机广告市场发展路径特点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手机广告就是以手机为平台,利用手机传播、发布的广告。
基于从手机广告优劣势、发展可行性等方面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探寻中国手机广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和构建手机广告价值,为中国手机广告市场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手机广告;市场发展;路径手机是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
通过手机终端这个平台,向目标受众群体投放品牌广告或销售信息,与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媒体相比,手机拥有随时接触、传播、反馈、一对一到多点互动等特点,其信息个性化、定向沟通、低廉成本等优势。
1 手机广告在市场发展的优劣势分析1.1 手机广告的优势(1)庞大的受众群体,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2)手机贴身性,可及时传播。
(3)手机广告的再传播性,极大降低广告运营成本。
(4)手机广告注意力集中,到达阅读率高。
(5)手机广告可测量性,确保精准营销的进行。
手机这一私人媒体平台的价值被挖掘后,执行了精准营销。
与传统媒介的广告相比,手机广告可以实现精确投放和后续营销。
最大特点是以用户数据库为基础,广告客户可以根据年龄、性别、甚至位置来发布特定的广告。
同时广告主可以借助精确统计出来的数据评价广告效果,来进一步审定广告投放策略。
正是由于手机广告具有可精确测量性,可以便捷地实现数据库营销与精准营销。
1.2 手机广告的劣势(1)产业链及商业模式不成熟。
(2)现有的手机广告表现手段单一。
(3)手机广告收入细分市场中,以短信为主,赢利渠道单一。
(4)WAP流量收费,制约手机广告发展。
(5)缺乏第三方监控,手机广告市场未规范。
2 推行中国手机广告市场可行性分析2.1 软硬件的不断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可行性2.1.1 智能手机等硬件的不断发展,操作工具可行在中国,彩屏、照相、音乐手机已达到普及临界点,能支持无线上网的手机已经占到总量的85% 。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给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探讨其对社会和经济的深远影响。
1. 初期阶段:手机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当时中国的手机普及率开始迅速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电信市场的开放,手机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1999年,中国移动推出了首款WAP (无线应用协议)手机浏览器,标志着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3G时代:移动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2008年,中国正式商用3G网络,这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人们通过手机可以方便地上网冲浪、社交、购物等。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也开始迅速涌现,如微信、支付宝等。
3. 4G时代:高速网络推动移动互联网创新2013年,中国正式商用4G网络,这使得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和带宽得到了大幅提升。
高速网络为视频、音乐、游戏等内容的传输打开了新的可能。
此外,4G网络的推广也促进了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4. 移动支付和出行服务的崛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率也大大提高。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工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对出行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滴滴出行等打车软件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交通选择。
共享单车也成为了城市中常见的交通工具。
5.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融合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平台的融合进一步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
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渠道。
同时,社交媒体也为广告和营销提供了新的机遇。
6. 移动互联网与新兴技术的结合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移动互联网领域,推动了智能语音助手、人脸识别、智能推荐等应用的发展。
3《商场现代化》年月(中旬刊)总第5期长期以来,手机一直只被人们当成一种通信工具使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3G 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使手机已由一种单纯传输信号的通信设备变成一种传播符号、信息与内容的新型媒介,随之而来的是手机广告的兴起。
2006年,日本手机广告收入达到450亿日元,接近其网络广告收入,成为全球无线广告市场的领跑者。
在中国,平均每三个人就拥有一部手机。
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未来五年无线广告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一、手机广告的优势与特点所谓手机广告,是由广告主向目标受众通过手机终端投放的产品服务相关的品牌广告或销售信息。
手机广告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与其他媒体广告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与特点:一是针对性强,信息抵达率高。
手机广告的最大亮点在于把移动电话和广告结合起来,形成客户、商家和运营商三方受益的局面。
一方面,广告公司和商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布广告信息,等于把握了本地具有消费能力的客户,针对性强,信息抵达率高,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和促销手段;另一方面,对于移动公司来说,移动广告业务使网络承载的业务量大为增加,可获得丰厚的业务收入。
二是交互性强,能与用户形成有效沟通。
交互性强是手机媒体的最大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用户可以获取他们认为有用的信息,厂商也可以随时得到宝贵的用户反馈信息。
这种优势使手机广告可以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马上完成一个交易的过程。
同时,用户还可以选择是否接受、收看广告、收看什么样的广告,甚至还可以选择收看广告的时间、地点、形式、频率等,并通过手机强大的输入与传输信息能力将信息传播给移动通信运营商或广告主。
表面上看,用户参与和权利的增强对广告主而言相当不利,但实际上,用户掌控媒体能力的强大对信息的有效传播及其产生理想的作用效果都是极有帮助的,通过了解用户更喜欢什么样的广告信息来对传播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一直到达到用户喜欢为止。
三是有效性强,信息覆盖范围广大。
试析我国手机广告的传播特征和发展现状【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3g服务模式的不断明朗化,手机逐渐成为继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后的“第五媒体”,实现了由语音通讯工具向多元化大众媒介的跨越,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
而手机广告,作为一种具有全新的传播载体、传播形态、传播特色的新广告类型,具有很强的市场占有潜力,所以手机广告必然将给我国传统广告市场带来质的变革,有望成为我国媒体广告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手机广告传播特征发展现状一、手机广告的概念较早期的手机广告多以短信的形式出现,因而在早期的大多数研究论文中手机广告也叫做短信广告或者手机短信广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手机广告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wap、彩信、ivr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互动式语音应答)、品牌植入式java 游戏等都可以成为手机广告的载体。
目前对于“手机广告”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确切的说法,比如手机广告、无线互联网广告、移动广告、手机广告、无线网络广告等等都是表示同一个概念。
这些概念的核心都是一致的———以手机为平台发布。
综上,可将手机广告(mobile telephone advertising)定义为:通过移动媒体传播的付费信息,旨在通过这些商业信息影响受传者的态度、意图和行为。
移动广告实际上就是一种互动式的网络广告,它由移动通信网承载,具有网络媒体的一切特征,同时比互联网更具优势,而且其移动性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信息。
二、手机广告的传播特征手机媒体拥有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覆盖人群广、传播成本低、方便受众利用零碎时间、传播快捷、主动性强、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等优势,可以针对分众目标,提供特定地理区域的直接的、个性化的广告定向发布。
手机广告可通过手机短信、彩信、声讯、手机流媒体等多种手机增值服务来表现,手机广告的发布效果可以通过互动的量化跟踪和统计得到评估。
摘要本文在国内3G手机广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充分的参考国外3G手机广告的发展情况,对我国3G手机广告的形式、内容以及收费方式等做了大胆的预测。
关键词3G手机广告第五媒体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obile Advertisement in3G Era//Zhang Chao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3G mobile advertisement,while ref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ign3G mobile advertisement,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prediction on the form,the content and the charge way of3G mobile advertisement in China.Key words3G mobile advertisement;Fifth Media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Liberal Arts,Xuzhou Normal University,221000,Xuzhou,Jiangsu,China1引言手机作为移动通信最常用的接收设备,被社会大众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信终端,开始从通信终端向信息终端不断演变。
如果说在2G或2.5G时代,广告界一直还对于手机是否能扛起第五媒体的大旗争论不休,那么随着3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系统的不断完善,手机真正地成为了具有便携性、私隐性、贴身性以及互动性,拥有高达5.47亿的用户群的“第五媒体”。
在中国,3G手机广告的发展也只是刚刚起步,方兴未艾,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本文就是以国内3G手机广告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国外3G手机广告的发展情况,对我国3G手机广告发展的趋势做出了大胆的预测。
广告新趋势:移动终端广告浅析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广告载体不断涌现,移动终端——广告界的新宠,正在迅速分食广告媒体市场的市场份额,成为众多客户商家青睐的对象,移动终端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有其显著的优势以及先天不足,如何扬长避短,开拓出可观的市场前景,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移动终端;广告;新媒体;互联网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63-01一、移动终端的概念与功能移动终端,字面上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狭义上我们多理解为手持移动通信工具,比如手机等,广义的移动终端还包括笔记本、pos机、pda等通讯设备。
随着网络技术宽带化的发展和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过渡成一种综合信息处理平台,现代的移动终端设备,其内存、固化存储介质以及操作系统已趋近于个人电脑,可以完成复杂的处理任务。
如今的移动终端功能多样化,不仅可以通话、发信息、拍照、摄像、上网、听音乐、游戏,还可以实现包括定位、信息处理、指纹扫描、身份证扫描、条码扫描、酒精检测等丰富的功能,移动终端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二、移动终端广告的现状移动终端广告,就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访问移动应用或移动网页时显示的广告,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美国移动营销协会的相关界定,结合移动媒体的特点,可将移动终端广告定义为:通过移动媒体传播的付费信息,旨在通过这些商业信息影响受传者的态度、意图和行为。
移动终端广告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按承载方式可分为ivr广告、短信广告、彩信广告、彩铃广告等;按形式可分为文本广告、图片广告、视频广告、音频广告等;按推广形式可分为推式和拉式等。
目前的两种主要形式为admob和iad,admob主要是在应用中嵌入banner(横幅),点击广告后会通过浏览器打开网页;iad则直接在应用中展示炫酷的广告。
目录序言 (1)1 G3和中国移动以及行业发展概述 (3)1.1 中国移动概状 (3)1.2 G3概述 (3)1.3 3G在国内发展概况 (5)1.4 3G国外发展概况 (7)2 G3推销现状 (9)3 G3推销存在问题分析 (14)3.1 对G3产品认识不足 (14)3.2 优惠套餐不优惠 (14)3.3 手机终端选择不当 (14)4 解决方案 (16)4.1 推销人员培训 (16)4.2 增加套餐 (16)4.3 结合手机终端 (18)5 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中国移动3G推销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调查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调查时间:2009年11月12日到11月14日序言本课程设计主要对中国移动在3G推广中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本人对这些问题看法以及提出解决方案。
目在于通过此次调查研究能发现公司在推销问题和不足,优化现有推销方案和提出新方案,并能在这次3G大战中抢占先机保持老大地位。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利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推销现状分析等方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时间于2000年4月20日,总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9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
中国移动是中国唯一专注于移动通信运营运营商,拥有全球第一网络和客户规模,是北京2008奥运会合作伙伴。
员工数量超过10万人。
我国现在手机用户已超7亿,而中国移动以拥有超过5亿用户遥遥领先于联通和移动,目前拥有广受学生喜爱动感地带、商务人士喜爱全球通和普通老百姓喜爱神州行以及为3G量身打造G3四大品牌。
在去年年底我国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拿到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TD-SCDMA标准牌照。
3G——第三代移动数字通信技术,目前全世界主要有三种3G标准,欧洲技术WCDMA标准,美国技术CDMA2000标准和我国TD-SCDMA标准,其中WCDMA也就是中国联通拿到牌照是目前使用最广标准,市面上手机终端已经很多有1000款以上,中国电信拿到是CDMA2000标准,市面上手机终端也有不少有四百款左右,而支持中国移动标准手机终端少可怜,也就是中国移动最近和手机厂商定制几十款。
513 G 时代移动广告的营销特点谢文雅(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手机媒体凭借其传播及时性、反馈便捷性,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第五媒体”,这种一点对多点、定向传播的便携移动媒体正被越来越多的广告商看中,成为投放广告的一种新载体。
随着我国3G 牌照的发放,预计未来几年无线互联网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无线广告也将随之进入高速发展期。
本文主要分析了3G 时代下移动广告的种类与营销特点。
关键词:3G ;移动广告;营销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051-02收稿日期:2010-09-09作者简介:谢文雅(1987—),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告与新媒体传播研究。
手机这种一点对多点、定向传播的便携移动媒体正被越来越多的广告商看中,成为投放广告的一种新载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1月发放3G 牌照,其中,批准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 技术制式的3G 牌照,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技术制式的3G 牌照,中国联通增加基于WCDMA 技术制式的3G 牌照,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 时代。
根据 Informa Telecoms&Media 的预测,截至2011年手机广告市场将产生巨幅增长,达到59亿英镑(Marketing Week ,2009年9月14日)。
CNNIC 报告调查数据显示,随着运营商的重视和手机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4亿,而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已超过1.176亿,随着我国3G 牌照的发放,预计未来几年无线互联网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无线广告也将随之进入高速发展期。
另根据专业机构预测,我国未来三年3G 的商务应用将达到2万亿元的市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10年1月9日全球资讯)。
全新的商务体验、用户体验把巨大的移动广告市场呈现在人们眼前。
进入3G 时代,传统的单一的PUSH 类广告模式将告一段落,多媒体多种类的PULL 类广告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一、3G 时代下的主要移动广告种类(一)手机视频广告3G 的到来使得此类广告突破了技术瓶颈,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视频观看广告。
众所周知,视频广告相比文字广告和图片广告更加直观形象、感染力更强、传播效果更好。
但是手机的视频广告时间要明显短于电视和互联网,因此要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屏幕上成功展现出产品的诉求点,这对于广告的创意和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手机搜索广告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搜索技术的共同支持使得手机搜索成为可能,目前我国WAP 门户网站已超过五万家,海量信息在逐渐造成手机上的“信息爆炸”,限于手机屏幕的大小以及手机上网的链接速度限制,手机搜索帮助用户形成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信息搜索,便捷及时地提供符合用户需要的集中的信息内容。
3G 的实现奠定了移动宽带通信的发展基础,移动通信带宽大幅提高和移动终端功能逐渐增强,使得手机搜索成为移动互联网上的热门应用之一,根据艾瑞市场咨询提供的数据,2008年中国手机搜索市场用户规模已达8900万,迅速扩大的手机搜索市场为手机搜索广告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移动互联网在基础设施、资费等方面尚需较大改善,手机搜索在海量、精准、便捷、个性化等方面的功能实现和用户体验方面还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用户使用习惯的培育和引导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手机广告模式也还没有较大的突破,因此手机搜索在未来必然还要经历一段摸索发展的时期。
(三)手机游戏广告在手机游戏中插入广告,利用消费者对于游戏的爱好把游戏作为广告载体。
这种置入式广告互动性不错,但是鉴于游戏中间穿插广告有可能会造成用户的反感,传播效果有待评估。
(四)WAP 类广告无线网络使得用户不需要通过传统的电脑互联网终端来获取上网信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网浏览网页,获取信息。
早在1999年2月日本的NTT DoCoMo 公司就推出了一种叫做“I-mode”的移动互联网模式,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无线网络之一,I-mode 中的I 是interactive ,internet 和 I,代表互动、网络、个性,这充分说明移动媒体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及时互动的特性,这也是手机媒体广告最大的优势。
[1]这种WAP 广告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广告主将WAP 链接的广告信息通过短信发送,消费者点击链接就可以看到相关的广告信息,另外一种就是和传统互联网相似,浏览互联网门户网站时候会有广告链接或者弹出广告等,访问WAP 门户网站时候同样也会获得此类广告信息。
二、3G 时代移动广告的营销优势(一)建立精准的客户数据库对于手机广告商来说,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就是拥有市场。
成功的移动广告营销案例应是从建立客户数据库开始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跟踪、挖掘用户点击习惯、了解访问内容偏好、访问时段等消费习惯。
集合了这些内容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库方可支持广告商有目的地推送广告,例如在什么时候、什么页面给什么客户推送什么形式的广告。
3G时代下的广告商通过与运营商以及移动通信商的联合更容易获取客户的资料,从而建立全面精确地数据库。
(二)分众化强,目标精准手机媒体广告把私人移动电话和广告结合起来,形成客户、商家和运营商三方受益的局面。
商家和运营商可以通过客户的注册信息以及通信网络来了解其消费爱好与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有效传播。
手机媒体广告能够建立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客户访问无限互联网的载体是手机,每个号码都与用户的身份绑定,一个号码代表一个人,每个用户的身份都是清晰的,广告客户可以获取并整理用户的个人资料,然后根据数据库信息针对用户的地理位置,年龄,性别,爱好,收入等实际情况个性化地投放广告,准确的瞄准目标群体,使得广告只出现在潜在消费者面前,实现精准营销,优化传播效果。
另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解决,在3G 时代,运营商已经可以定位用户的地理位置,比如用户到达西单时,西单的各大商场就可以向其手机发送广告信息,促销信息等等;有的商家例如麦当劳等还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电子优惠券,用户向店员出示手机上的优惠券即可兑换;刚下长途火车站就可以收到问候信息,以及酒店的预订信息和车票的服务信息。
这种与销售终端的互动往往更容易促进消费者产生购买意向,取得不错的广告效果。
(三)给予客户更好的主动选择权和传统媒体的广告相比较,手机媒体广告的接受者具有更强的选择性,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相关的广告业务,比如订购生活类,财经类彩信广告或者手机视频广告。
进入3G 时代,定制类广告将逐渐取代群发以及PUSH等强迫式广告成为手机媒体广告主流,一方面将终端用户对手机广告的排斥控制在最低,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也为提供精确的广告内容提供了依据。
“日本和韩国手机广告业务开展较好的国家,除了广告资费低,广告内容与增值业务充分结合这两个特点,尊重用户的选择是其手机广告成功的关键因素,表现在操作上则是尽量减少未告知情况下的群发和主动Push 型广告,取而代之的是引导用户定制类型广告和提前知晓的补偿类型的广告。
”在解决了3G的技术瓶颈之后,粗放式的广告投放方式也不能满足广告主的投放需求。
主动定制、补偿定制取代简单群发将成为手机广告的主要发展方向。
[2] 3G时代的到来,虽然在技术上手机媒体获得了很大程度的突破,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手机视频和手机电视等服务还是受着多种局限,尚未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而且对于使用此类服务的资费也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用户往往是给运营商以及广告商双向支付费用。
另外,多媒体技术的限制仍然是手机媒体广告表现形式和内容的最大瓶颈。
其次,手机支付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在国外,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主流的电子商务方式,我国在这方面虽然刚刚起步但是潜力巨大,来自中国银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手机支付金额达到170.4亿元。
如果手机交易的安全保障和技术要求两方面能够解决的话,相信我国手机媒体的广告市场规模会大幅扩大。
参考文献:[1]匡文波.论手机媒体[J].国际新闻界,2003(3).[2]傅蓉.手机媒体广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8(48).………………………………………………………………………………………………………………………………………………………………………… (上接第46页)三、意见与建议大众传媒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这六种角色与功能的发挥并不是均衡、连续、一致的,不同的媒介形态在不同的时间、针对不同的议题所发挥的这几种功能不仅各有侧重,而且尚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
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待政府的“涉农”决策文件的报道虽然密集广泛,但后继无力,热潮过去之后,常常陷入长时间的空档期。
(二)各种大众传媒常常各自为营,没有形成合力。
大众传媒拥有自己相对明确的报道领域和角色定位无可厚非,但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议题,很多媒体可以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报道。
如党政机关报可以传达政府决策,都市类报纸可以解读这种政策对城市消费者的影响,科技类报纸可以推广新技术,财经类报纸可以从资本运作和品牌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三)大众传媒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注点相对单一,绝大多数媒体都是从农民增收的经济效益角度来狭隘的理解这一领域,没有将之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如农业现代化、“三农”问题的解决、农产品国际市场等。
基于这些不足,我们认为大众传媒的主管政府部门和管理者可以制定一项媒介发展战略或决策,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大众传媒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常态化。
大众传媒应该改变那种冷热不均的关注度,对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域进行持续的、连贯的报道;二是立体化。
也就是说,各种大众传媒渠道应该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地面到空中,从综合媒体到专业媒体,都应该为此贡献力量;三是全方位。
这是就大众传媒的报道方式而言的,即大众传媒应该超越农产品品牌为农民增收的报道角度,从更广阔的旅游环境、乡俗文化、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区域形象等视野综合运用消息、评论、广告等多种方式来传播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信息。
2010年6月,中央电视台100集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走进中国地理标志》摄制项目启动,必将开启一个大众传媒助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新时代。
我们殷切地希望大众传媒能够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邵培仁.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二版)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美)施拉姆著,金燕宁等译.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M].华夏出版社,1990.[4]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