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陆地风资源总体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3.58 KB
- 文档页数:2
地理知识大揭秘:了解世界各地风貌世界是一个多样化而又美丽的地方。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风貌。
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眼界,还能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本文将带您揭秘世界各地的风貌,希望能给您展开一扇探索之门。
1. 大陆漂移:撒哈拉沙漠的形成首先,我们来看看位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沙漠,据估计,它的面积约为9,000,000平方公里。
但是,它并不总是这样巨大而干旱。
据科学家的研究,大约2.5亿年前,撒哈拉沙漠所在的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海洋。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板块开始移动,大陆漂移现象发生,这个海洋慢慢变成了陆地,形成了今天的撒哈拉沙漠。
大陆漂移是地壳板块移动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引起的,地球的外部被分为几个大的地壳板块,它们通过移动和碰撞来改变地球的地理形貌。
2. 环太平洋火山带:太平洋之环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环太平洋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是世界上最长的火山带,它围绕着太平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环。
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有许多火山和地震活动。
这是因为这个地区是地球上最活跃的板块边界之一。
在这条火山带上,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碰撞和相互滑动,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和地震。
这里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对周围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带上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可以导致山脉的形成、海底地貌的改变以及岛屿的出现。
3. 非洲大裂谷:大地的裂缝非洲大裂谷是非洲大陆上一个显著的地理特征,也是地球上最长的裂谷系统之一。
它穿过非洲大陆的整个东部,从古埃塞俄比亚高原一直延伸到马拉维湖。
这个裂谷系统形成于大约2,500万年前,是由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引起的。
非洲大裂谷的形成是由于东非地壳板块分离,导致地壳下降和地貌特征形成。
非洲大裂谷是一个多样化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壮丽的风景。
在大裂谷的南段,我们可以找到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比如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陆地和海洋是地球上两个最基本的自然环境,它们占据了整个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下面对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进行一些知识点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组成和运作。
一、陆地:1.大陆: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七个大洲上,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这些大陆从宏观角度看,大陆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而地壳被认为是最外面的地球层。
大陆上分布着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以及人类聚居地等。
2.山脉:大陆上存在着许多山脉,山脉是由连续的山峰和山谷组成的地貌。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这些山脉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它们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气候和水文系统。
4.湖泊:湖泊是由于地表水在低洼地区堆积形成的静水体,它们通常没有与海洋相连的出水口或入水口。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湖泊有苏必利尔湖、五大湖、刚果湖等。
湖泊作为地表水的储存和调节器官,对于维持附近地区的水资源平衡至关重要。
二、海洋:1.海洋分区: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1%,根据海洋地理特征和物理特性,科学家将海洋划分成五个主要的分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尽管海洋是连续的,但其流动特性和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的区域有所不同。
2.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海洋中分布着各种海洋生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等。
海洋生物链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不仅提供食物链中的各个层次的食物资源,还保持着海洋环境的稳定性。
3.海洋底部:海洋底部是指海洋底层的岩石、泥沙、矿物质和生物物质等。
海洋底部包括大陆架、大洋深渊和海山等地理特征。
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地球自然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4.潮汐:潮汐是海水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的现象,是海洋与太阳和月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潮汐现象对于沿海地区的生物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测量和研究地球引力和地貌演化的重要指标。
总结起来,陆地和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它们在地球的构成和运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地理知识点概况完整版世界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陆地、海洋、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世界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概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地球表面约 71%是海洋,29%是陆地,因此常被称为“蓝色星球”。
二、七大洲1、亚洲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其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等。
气候类型丰富,从寒带到热带都有分布。
亚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欧洲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
经济发达,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水平高。
欧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希腊罗马文明等。
3、非洲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气候炎热,有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等气候类型。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4、北美洲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
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5、南美洲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
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6、大洋洲大洋洲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和众多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大洲。
气候多样,以热带气候为主。
7、南极洲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风力最大的大洲,几乎全部被冰川覆盖。
三、四大洋1、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
其周围多火山地震,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2、大西洋大西洋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它的航运发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大洋之一。
3、印度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第三大洋。
其北部为季风洋流,南部为西风漂流。
4、北冰洋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最浅、最冷的大洋,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绕。
●世界地理概况◎陆地和海洋
◎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季风环流
季风:大陆和海洋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
1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区吹向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低压区,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图所示。
7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夏威夷高压流向亚洲大陆,在东亚为东南季风,在南亚,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图所示。
冬季风均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东亚夏季风来源于太平洋,南亚夏季风来源于印度洋北移的东南信风。
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也是重要原因。
注意: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2、洋流
3、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成因:
气候类型:
1、土地资源
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未利用地
3、矿产资源
中东石油资源的三条主要输出路线:。
世界地理总括资料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无比广阔且丰富多彩,从雄伟的山脉到广袤的平原,从深邃的海洋到辽阔的大陆,每一处都有着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特色。
世界地理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巨著,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其地域辽阔,包含了众多的国家和多样的气候类型。
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到炎热潮湿的东南亚,从干旱的中亚沙漠到富饶的东亚平原,亚洲的地理环境变化多端。
中国、印度、日本等众多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都位于亚洲。
欧洲,虽然面积相对较小,但在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有着多样的地形,从北欧的冰川和峡湾到南欧的地中海沿岸,从西欧的平原到东欧的广袤草原。
欧洲的国家众多,且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文化艺术也十分繁荣。
非洲,这片充满神秘和生机的大陆,拥有着壮观的沙漠、茂密的雨林和广袤的草原。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孕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
非洲的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北美洲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其地理环境多样,既有西部的落基山脉,也有中部的大平原。
加拿大拥有广阔的森林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美洲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如亚马逊热带雨林、安第斯山脉等。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其足球文化和狂欢节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大洋洲主要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组成,澳大利亚的独特动物和广阔的牧场让人印象深刻。
南极洲则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的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洋,其面积超过了地球上所有陆地面积的总和。
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
印度洋连接着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其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被冰层覆盖。
世界风库的地理知识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特征。
本文将介绍世界风库的地理知识,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风的形成和分布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受热不均而导致的气压差。
这种气压差会使空气从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从而形成风。
风的分布受到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风与气候、环境的关联风与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
风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可以影响气温和降水,二是风可以影响气候系统的运行,三是风可以影响自然环境的演变。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风产生影响,例如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影响风沙运动。
3、全球风带的分布和特征全球风带主要分为季风带和盛行西风带。
季风带主要分布在亚洲、澳大利亚和美洲等地,其特征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方向和强弱。
盛行西风带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特征是较为稳定且常与海岸线平行。
4、盛行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盛行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力侵蚀作用,它可以吹走地表土壤和岩石,形成侵蚀地貌;二是沉积作用,大风可以将颗粒物质搬运到其他地区,形成沉积地貌;三是地貌变化,风可以改变地表形态和地理环境。
5、地方性和非地带性风除了地带性的风外,还有许多地方性和非地带性的风。
地方性风是由于局部地区的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山谷风、海风等。
非地带性风主要受到局部环境因素(如海洋、山脉等)的影响,例如海陆风、山风等。
这些地方性和非地带性风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6、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风能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世界上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靠近海洋、山脉和沙漠等地区。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利用风能资源,如建设风电场、研发新的风能技术和设备等。
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风力资源在能源开发中的地理分布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风力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分布区域和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风力资源在能源开发中的地理分布情况。
二、亚洲地区亚洲地区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之一,而风能在其中的开发和利用处于相对较早的阶段。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亚洲地区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等国家。
其中,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风能资源,特别是东北地区和青海地区具有巨大的风力潜力,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的重要基地之一。
三、欧洲地区欧洲地区是全球风力能开发的领头羊,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风力发电厂就坐落在丹麦。
欧洲各国具有相对稳定的风能资源,尤其是北欧国家和英国地区。
荷兰、瑞典和德国等国家也积极开展风力发电项目,利用风力资源满足本国能源需求,并通过输电线路将部分电力出口至周边国家,实现能源互联互通。
四、北美地区北美地区是全球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美国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特别是在德州和明尼苏达等地拥有巨大的风能资源。
加拿大也在积极开展风力发电建设,特别是在艾伯塔省和安大略省等地区。
五、拉美地区拉美地区也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特别是在巴西、墨西哥和智利等国家。
巴西已经成为拉美地区风力发电的领导者,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满足了国内能源需求,并将部分电力出口至周边国家。
墨西哥和智利也在风力发电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六、非洲地区非洲地区的风力资源较为分散,但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尤其是位于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以及南非和摩洛哥等国家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这些国家已经在风力发电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并逐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七、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风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但是在风力发电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风力资源密集的地区通常位于偏远山区或海洋,对输电线路的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风能的不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通过储能技术等方案来解决。
全球陆地风资源总体介绍地球上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来自外层空间的辐射能为1.5×1018kWh,其中的2.5%即3.8×1016kWh的能量被大气吸收,产生大约4.3×l0l2kWh的风能。
据世界能源理事会估计,在地球1.07×108km2陆地面积中有27%的地区年平均风速高于5m/s(距地面10m处)。
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
世界气象组织于1981年发表了全世界范围风能资源估计分布图,按平均风能密度和相应的年平均风速将全世界风能资源分为10个等级。
8级以上的风能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洋面和北半球的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北冰洋的中高纬度部分洋面上,大陆上风能则一般不超过7级,其中以美国西部、西北欧沿海、乌拉尔山顶部和黑海地区等多风地带较大。
根据上面这幅全球陆上年平均风速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陆上风速分布呈现如下普遍规律:赤道地区风速普遍较小,基本都处于3.0m/s以下;南北回归线附近是全球风资源丰富地区,该区域风速普遍较高,基本都处于6至7m/s以上;沿海风速高于内陆。
全球风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全球各个大陆沿海地区、整个欧洲大陆、东亚、中亚以及西亚阿拉伯半岛地区、北非沙哈拉沙漠地区以及南非、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岛屿、北美特别是美国大陆、南美的南部、中美的加勒比海地区。
下面将逐一对这些区域的风资源进行初步统计分析。
全球大陆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全球陆上风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其主要特点就是风速大、有效小时数长、分布范围广,几乎分布于全球大部分大陆沿海。
其具体风速分布状况可以参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全球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带,除了某些特殊区域以外(如赤道地区),大部分区域的风速都能达到6至7m/s以上,甚至很多区域风速能够达到9m/s以上。
风资源调研报告风资源调研报告一、引言本文是对风资源进行调研并整理的报告,旨在全面了解风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为风电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走访和数据分析等。
通过收集国内外风资源相关的报告、研究论文以及政府发布的数据,以及实地走访风电场,综合分析风资源情况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三、风资源分布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全球风资源分布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陆地上。
欧洲、北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风资源较为丰富,其次是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尤其是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四、风能利用现状1.全球情况目前全球风能利用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欧洲国家成为了全球风能利用的领导者。
德国、丹麦、西班牙等国家在风电技术及装机容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我国情况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4亿千瓦,居全球首位。
同时,我国在风机制造、功率调节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五、风能利用存在的问题1.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由于风能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使得风电消纳成为一个较大的问题。
在电力系统中,大量的风电上网会给电网的平衡带来一定的挑战。
2.风电场选址问题一些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限制或环境问题,无法建设风电场。
另外,风电场选址也需要考虑风能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六、风电产业发展前景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风电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促进风电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将推动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2.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风电技术不断创新进步,风机的效率和功率也逐步提升,同时风电产业链不断完善,相关技术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
这将有助于风电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七、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全球风资源分布广泛,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并且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迅速。
风能(wind energy)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
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
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
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
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中国的风能总量约16亿千瓦。
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中国的东南沿海、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一带风能资源也很丰富。
中国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的风能密度可达300瓦/米2(W/m2)以上,3~20米/秒风速年累计超过6000小时。
内陆风能资源最好的区域,沿内蒙古至新疆一带,风能密度也在200~300W/m2,3 ~20米/秒风速年累计5000~6000小时。
这些地区适于发展风力发电和风力提水。
新疆风力发电站1992年已装机5500千瓦,是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在自然界中,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
对风能的利用,特别是对我国沿海岛屿,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以及远离电网的农村、边疆,作为解决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一种可靠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无论是在广阔的草原,还是在杲杲的山岭,我们都会看到一座座能抗风暴袭击而稳定运行的风力发电站。
每当大风来临,收集机就会自动调转方向,迎接风的犀利,任凭风力有多大,来势有多猛,它一概取之,转成电能储存起来,为人们提供电力。
这样,即使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和牧场都可以用上电,过上幸福的生活。
全球陆地风资源总体介绍
地球上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来自外层空间的辐射能为1.5×1018kWh,其中的2.5%即3.8×1016kWh的能量被大气吸收,产生大约4.3×l0l2kWh的风能。
据世界能源理事会估计,在地球1.07×108km2陆地面积中有27%的地区年平均风速高于5m/s(距地面10m处)。
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
世界气象组织于1981年发表了全世界范围风能资源估计分布图,按平均风能密度和相应的年平均风速将全世界风能资源分为10个等级。
8级以上的风能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洋面和北半球的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北冰洋的中高纬度部分洋面上,大陆上风能则一般不超过7级,其中以美国西部、西北欧沿海、乌拉尔山顶部和黑海地区等多风地带较大。
根据上面这幅全球陆上年平均风速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陆上风速分布呈现如下普遍规律:赤道地区风速普遍较小,基本都处于3.0m/s以下;南北回归线附近是全球风资源丰富地区,该区域风速普遍较高,基本都处于6至7m/s以上;沿海风速高于内陆。
全球风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全球各个大陆沿海地区、整个欧洲大陆、东亚、中亚以及西亚阿拉伯半岛地区、北非沙哈拉沙漠地区以及南非、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岛屿、北美特别是美国大陆、南美的南部、中美的加勒比海地区。
下面将逐一对这些区域的风资源进行初步统计分析。
全球大陆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是全球陆上风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其主要特点就是风速大、有效小时数长、分布范围广,几乎分布于全球大部分大陆沿海。
其具体风速分布状况可以参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全球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带,除了某些特殊区域以外(如赤道地区),大部分区域的风速都能达到6至7m/s以上,甚至很多区域风速能够达到9m/s以上。
具体说来,按照风速的不同,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的区域:
1、风速极大区域
该区域是指风速在8至9m/s以上的区域,主要有下面这几个大的区域:
(1)欧洲的大西洋沿海以及冰岛沿海;
(2)美国和加拿大的东西海岸以及格陵兰岛南端沿海;
(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沿海;
(4)东北亚地区(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沿海;
(5)加勒比海地区岛屿沿海;
(6)南美洲智利和阿根廷沿海;
(7)非洲南端沿海。
以下图2为例,这是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的大西洋沿海地区(包括冰岛和格陵兰岛沿海)的风速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风资源非常丰富,风速很大,都在9m/s以上,具有很大的风资源开发价值。
2、风速较大区域
该区域是指风速在6至7m/s以上的区域,主要有下面这几个大的区域:南美洲中部的东海岸、南亚次大陆沿海以及东南亚沿海。
3、风速较小区域
该区域是指风速在5m/s以下的区域,其主要分布于赤道地区的大陆沿海:中美洲的西海岸、非洲中部的大西洋沿海以及印度尼西亚沿海。
欧洲
欧洲是世界风能利用最发达的地区,其风资源非常丰富。
从下图3可以看出,沿海地区是欧洲风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主要包括英国和冰岛沿海、西班牙、法国、德国和挪威的大西洋沿海,以及波罗的海沿海地区,其年平均风速可达9m/s以上。
其次,欧洲的陆上风资源也很丰富。
整个欧洲大陆,除了伊比利亚半岛中部、意大利北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部分东南欧地区以及土耳其地区以外(该区域风速较小,在4至5m/s以下),其他大部分地区的风速都较大,基本在6至7m/s以上,其中英国、冰岛、爱尔兰、法国、荷兰、德国、丹麦、挪威南部、波兰以及俄罗斯东部部分等地区都是风资源集中的地区。
另外,地中海沿海地区的风速也较大,均在6m/s 以上。
亚洲亚洲大陆面积广袤,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风资源也很丰富,其主要分布于以下几个区域:中亚地区(主要哈萨克斯塔及其周边地区)、阿拉伯半岛及其沿海、蒙古高原、南亚次大陆沿海以及亚洲东部及其沿海地区,如图4所示。
中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以草原为主,阿拉伯半岛地处沙漠,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势平坦,地形简单,故风速较大,大部分地区都在6至7m/s,蕴含的风能十分丰富。
亚洲东部及其沿海地区风资源很丰富,其风速均在6至7m/s以上,甚至部分区域的风速甚至达到8到9m/s。
但是该地区沿西太平洋的海域较深,而且气候复杂多变,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较多,不利于风能开发。
另外,青藏高原虽然风速很大,能达到9m/s,但是由于其地势太高,空地密度太低,反而风功率密度很低,风资源比较贫乏。
而俄罗斯沿北冰洋海岸的风速较大,在6m/s左右,但是气温太低,环境太恶劣,无法进行风能开发。
非洲
中北美洲
北美洲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开阔平坦的地形特征,其风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北美大陆中东部及其东西部沿海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如下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美大陆风资源分的特点是风速大、分布广泛,其分布范围几乎涵盖了大半个北美大陆,特别是美国中部地区,地处广袤的北美大草原,地势平坦开阔,其年平均风速均在7m/s以上,风资源蕴藏量巨大,开发价值很大。
北美洲东西部沿海风速达到9m/s,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众多,大部分沿海风速均在7m/s以上,风能储量也十分巨大。
南美洲
南美洲陆上风资源丰富地区主要集中在阿根廷、巴西东南部的高原地区以及安第斯山脉,如图7所示。
阿根廷全境均处于风资源丰富区,风速均在6m/s以上,其南部地区的风速甚至达到8至9m/s,而且地势平坦、海拔不高,风能储量极其丰富。
巴西东南部的高原地区风速在7m/s以上,安第斯山脉地区海拔很高,其风速达到9m/s以上。
南美洲沿海地区风速最大的区域几乎遍布了其整个大陆的东部沿海以及南部沿海,这部分地区的风速普遍达到8至9m/s。
其次,其东部沿海的风速也达到了7m/s。
澳洲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澳洲的风资源蕴藏量极其丰富。
整个澳洲大陆几乎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天然风场,其整个陆地区域的风速均在7m/s以上,而且环绕整个海岸线的沿海地区风速都在8至
9m/s。
另外,新西兰岛的风资源也很丰富,主要分布于其环岛屿的沿海地区,风速达到8至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