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二课件讲义 (2)
- 格式:pdf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7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学会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据此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能够根据化学分析和波谱分析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一、确定实验式和分子式1.确定实验式(1)原理:将一定量的有机化合物燃烧,转化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C →CO 2,H →H 2O),并通过测定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该有机化合物所含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确定其实验式(也称最简式)。
(2)元素分析方法①李比希法分析思路:C 、H 、O 的质量分数――――→÷摩尔质量C 、H 、O 的原子个数比――→最简比实验式。
②元素分析仪现在,元素定量分析使用现代化的元素分析仪,分析的精确度和分析速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A 是一种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则A 的实验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5H 12O 4解析 由于A 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故A 中氧的质量分数为1-44.1%-8.82%=47.08%,则N (C)∶N (H)∶N (O)=44.1%12∶8.82%1∶47.08%16≈5∶12∶4,则其实验式是C 5H 12O 4。
2.确定分子式(1)确定相对分子质量①质谱法a .原理:质谱仪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使有机分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等。
这些离子因质量不同、电荷不同,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
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后,得到它们的相对质量与电荷数的比值,即质荷比。
b .质谱图:以质荷比为横坐标,以各类离子的相对丰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结果所建立的坐标图。
如图为某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从图中可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即质荷比最大的数据就是样品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必修二讲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归纳与整理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结束语附录I 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n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C)附录川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核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电予制个卑位负电荷(1) 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3) 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当质子数(核电核数v 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质量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2、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如如氢元素有不同核素。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 同位素中“同位”的含义: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如氕、氘、氚,即同一 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② 同位素的性质: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各种同位素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同一 种元素的各种不同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因为各同位素原子结构几乎相同(除中子数)。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课前回顾:1.化学键:(1)定义:是指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分类: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
共价键包括:极性键和非极性键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导致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
3.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但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O2、N2等单质中只含有共价键。
注: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含有化学键,例如:稀有气体一、共价键(一)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二)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共价键形成的原因是成键原子相互接近,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特征概念作用存在情况饱和性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饱和性决定了分子的组成。
所有的共价键都具有饱和性方向性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越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空间结构。
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通常电负性相同或差值较小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五)表示方法1、用一条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所形成的共价键,如H-H2、用“=”表示原子间共用两对电子所形成的共价键,如C=C3、用“≡”表示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所形成的共价键,如C≡Cσ键π键成键示意图(常见类型)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头碰头”重叠“肩并肩”重叠对称类型轴对称镜面对称原子轨道重叠程度大小键的强度轨道重叠程度大,键的强度较大,键越牢固轨道重叠程度较小,键比较容易断裂,不如σ键牢固活泼性不活泼活泼成键规律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键是σ键,另一个键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键是σ键,另外两个键是π键旋转情况以形成σ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任意一个原子可以绕轴旋转,并不破坏σ键的结构以形成π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任意一个原子并不能单独旋转,若单独旋转则会破坏π键的结构存在情况能单独存在,可存在于任何含共价键的分子或离子中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与σ键共存,可存在于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中联系只有在形成σ键后,余下的p轨道才能形成π键实例CH4、OH-N≡N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2②并不是所有的分子都含有σ键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一)键能:1.概念:气态分子中1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一、硫及其化合物二、氮及其化合物三、无机非金属材料一、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完成上图标号的化学方程式:①Fe +S=====△FeS ;②SO 2+2H 2S===3S +2H 2O ;③2SO 2+O 2催化剂△2SO 3;④SO 2+Br 2+2H 2O===H 2SO 4+2HBr ;⑤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⑥2NaOH +SO 2===Na 2SO 3+H 2O ;⑦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⑧H 2SO 4+BaCl 2===BaSO 4↓+2HCl 。
例1某工厂的一个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工艺流程是用来制备Fe 2(SO 4)3的B.气体M 是SO 3C.气体M 参加的反应是化合反应D.SO 2参加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答案D 解析由工艺流程的箭头指向可知,该过程中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可循环使用,气体M 和SO 2为反应物,指向流程之外的箭头只有硫酸(部分硫酸又参与循环),即硫酸铁和二氧化硫作用生成硫酸和硫酸亚铁。
气体M 和硫酸、硫酸亚铁作用生成硫酸铁。
根据上述分析知该工艺流程是用来制备硫酸的,A 项错误;根据反应关系知气体M 、H 2SO 4和FeSO 4作用生成Fe 2(SO 4)3,所以M 是具有氧化性的气体,如O 2等,B 项错误;气体M 、FeSO 4溶液和硫酸溶液作用生成Fe 2(SO 4)3,气体M 参加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 项错误;SO 2参加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Fe 2(SO 4)3+2H 2O===2FeSO 4+2H 2SO 4,参加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D 项正确。
例2(2019·丹江市一中期末)利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测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1)从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将X 与Y 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Z 的浓溶液与铜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 2S 2O 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下列制备Na 2S 2O 3的方案理论上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Na 2S +Sb.Na 2SO 3+Sc.SO 2+Na 2SO 4d.Na 2SO 3+Na 2SO 4(5)已知Na 2SO 3能被K 2Cr 2O 7氧化为Na 2SO 4,则24mL 0.05mol·L -1的Na 2SO 3溶液与20mL0.02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恰好反应时,Cr 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_。
答案(1)SO 2、H 2SO 3、Na 2SO 3(2)1∶2(3)Cu +2H 2SO 4(浓)=====△CuSO 4+2H 2O +SO 2↑(4)b(5)+3解析S 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0价、+4价、+6价。
(1)具有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所以化合物SO 2、H 2SO 3、Na 2SO 3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2)将H 2S 与SO 2混合,SO 2氧化H 2S 生成淡黄色沉淀S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S +SO 2===3S +2H 2O ,则该反应的氧化剂SO 2与还原剂H 2S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4)Na 2S 2O 3中S 元素化合价为+2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反应物中S 元素化合价必须一种物质中的大于+2,另一种物质中的小于+2,选项a 中S 元素化合价都小于+2,选项c 、d 中S 元素化合价都大于+2,所以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
(5)假设Cr 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为+a 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24×10-3L ×0.05mol·L -1×(6-4)=20×10-3L ×0.02mol·L -1×2×(6-a ),解得a =3。
二、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根据上图,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自然界中产生硝酸①N 2+O 2=====放电2NO(自然固氮);②2NO +O 2===2NO 2;③3NO 2+H 2O===2HNO 3+NO 。
(2)工业上制备硝酸①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人工固氮);②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③2NO +O 2===2NO 2;④3NO 2+H 2O===2HNO 3+NO 。
(3)硝酸在反应中只表现酸性2HNO 3+Na 2CO 3===2NaNO 3+CO 2↑+H 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浓硝酸在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5)稀硝酸在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
(6)氯化铵与消石灰混合加热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
例3如图,根据图示回答:(1)A 的分子式为________;B 的分子式为________;C 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将E 溶于水,配制成0.1mol·L -1的溶液,滴入酚酞,显________色。
(3)写出NH 4Cl 溶液与NaOH 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 ―→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H 3NO NO 2(2)无(3)NH +4+OH -=====△NH 3↑+H 2O (4)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例4氮的氧化物(NO x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 3将NO x 还原生成N 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 3与NO x 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氨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收集到的NH 3充入注射器X 中,硬质玻璃管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 2(两端用夹子K 1、K 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部分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 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 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1)Y 管中_______________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 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 2(3)__________(4)__________答案(1)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2)8NH 3+6NO 2=====催化剂△7N 2+12H 2O (3)Z 中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4)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 管中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解析将X 中NH 3缓慢通入盛有少量催化剂和NO 2的Y 管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NH 3将NO 2还原生成N 2,观察到Y 管中气体的红棕色逐渐变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 3+6NO 2=====催化剂△7N 2+12H 2O 。
反应过程中体系的压强减小,打开K 2,烧杯Z 中NaOH 溶液被倒吸到玻璃管Y 中,其中NaOH 溶液用于吸收尾气,防止环境污染。
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充分认识某些化学过程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既了解硫、氮及其化合物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科技(航空、航天、信息、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氧化硫常用作漂白剂;工业上合成氨用于制造氮肥和生产硝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等。
又熟知硫、氮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都能形成酸雨,严重威胁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氮氧化物还是形成光化学烟雾、雾霾的重要原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上过量使用氮肥、水产养殖使用饵料等,造成水体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
例5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答案B解析A项,根据题中的流程,可以得出固体1为CaCO3、CaSO3和过量的Ca(OH)2的混合物,正确;B项,气体1为N2、NO、CO的混合物,通入X,然后再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为NaNO2,若X为过量空气,则反应后的产物中没有NaNO2,这与题图流程不符,错误;C项,气体2为N2、CO,因“无污染气体”为N2,故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正确;D项,NH+4与NO-2能够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正确。
例6气候条件独特,空气质量优良的新疆阿勒泰市,已成为我国第8个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点。
监测点安装的监测设备可日常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大气污染物。
(1)汽车尾气(含CO、SO2、NO等)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能使一氧化碳跟一氧化氮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
①汽车尾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