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分解
- 格式:doc
- 大小:516.00 KB
- 文档页数:19
济源简介 1.地理位置:愚公故里济水之源】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
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九朝古都洛阳,东与太极故里焦作接壤,与山西省为邻,是河南省西北部通往邻省山西的咽喉要道,重要关卡。
面积:1931平方公里。
人口:68.25万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
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
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
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原属新乡地区,后划归焦作,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城市),,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
2010年12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明确要求“要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济源市总面积1931平方千米,截止2011年5月,济源市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3万。
现济源市城市行政级别为省直管的副地级市,机构按正厅级配置,基本享受地级市全部权限,在河南省内和其他17个地级市在政策和权限上基本一样,是事实上的地级市。
城市名片:1、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2 、女娲补天故事发祥地3、白蛇传故事发祥地3、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所在地4、夏朝故都5、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6、全国首批八大篮球城市之一7、中原城市群7个紧密层中心城市之一8、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9 、国家级卫生城市10、国家级园林城市11、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国家级节水城市13、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14、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15、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6、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17、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发展定位:1、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2、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3、城乡一体化先行区4、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5、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6、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7、改革创新实验区市树:国槐市花:紫薇历史名人:1、愚公: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济源市平原区地热地质条件初析[摘要] 济源市平原区地处济沁盆地西部,其周边均有深大断裂通过。
区内新生界平均厚度3000米。
主要热储层为古近系。
属于沉积盆地型(传导型)地热田。
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地温梯度及邻区地热信息,区内有望找到30-50℃以上的温热水。
[关键词] 地热地质条件热储层济源市平原区地热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开发地热有助于提高城市品位,有利于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改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其意义远大。
济源市平原区地处济沁盆地西部,其周边均有深大断裂控制,基底为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地热封闭条件优越,热能储量大。
基于不同的工作目的,区内前人做过大量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固体)矿产等方面的勘查工作,但针对该区系统的地热勘查工作尚未开展。
济源市平原区东部邻区地热井资料显示,本区地下温热水赋存的可能性较大。
1.地质概况1.1地层济源地区属华北地层区,除志留系、泥盆系地层缺失外,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
(1)太古界(Arln)林山群:一套中等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片麻岩、片岩、混合花岗岩等。
分布于承留封门口断层北侧,厚度大于2925m。
(2)元古界下元古界(Pt1):为灰白、灰黄、肉红色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石英片岩组成。
分布于济源西北部的沟以北至古凉坪以南,厚度624-3083m。
中元古界(Pt2):为一套杏仁状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局部夹砂、页岩、泥板岩及凝灰岩。
分布济源西北邵原—西阳河以北地区,厚度3400-7119m。
上元古界(Pt3):上部岩性为石英砂岩、巨砾岩、含砾粗砂岩;下部以冰碛泥砾岩为主。
分布西部山区及河谷两侧。
(3)古生界寒武系(∈):下部岩性石英砂岩、紫红色页岩夹泥灰质白云岩。
板板状白云质泥灰岩夹紫红色页岩。
中部岩性为紫红色页岩、粉砂岩;深灰色厚层状灰岩、鲕状灰岩等。
上部岩性以灰黑色厚—巨厚层状白云岩、燧石团块白云岩、(鲕粒)状白云岩为主。
广泛出露于北部中低山、西部低山区。
济源发展情况汇报济源,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腹地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
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推动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面就济源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经济发展。
济源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济源市已建成煤层气、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20余个,形成了以新能源为主导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同时,济源市还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二、生态环境。
济源市坚持生态立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保护好生态环境。
同时,济源市还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确保水质安全。
三、民生改善。
济源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
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健康扶贫工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四、对外开放。
济源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对外开放。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渠道,促进产业对接,推动经济共同发展。
同时,济源市加强与外部市场的对接,拓展外贸市场,提升出口质量,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五、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济源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以绿色低碳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宜居城市。
以上就是济源发展情况的汇报,谢谢大家!。
济源市矿产资源(简述)一、概况济源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2010 年我市共发现各类矿种36 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13 种。
主要开采的矿种有煤、铁、建筑石料、水泥用灰岩、砖瓦用页岩等灰岩类矿产。
我市的矿产资源总体分布特征是以封门口断层为界,其南部和太行山及其以南的广大冲积平原地区以外生沉积矿产为主,西北部则以内生矿产为主,同时亦有外生沉积矿产分布。
在已知的矿产中,经过勘探的矿区有克井煤田、姑嫂山水泥灰岩、铁山河铁矿、王屋山铜矿区、五龙口地热水等。
详查的矿区有玉皇寨磷矿、大社黄铁矿、邵原井田、大峪下冶井田、勋掌铅锌矿、尚庄水泥灰岩等。
其它矿产属于普查或踏勘工作性质。
我市的优势矿产主要有煤炭、建筑石料、铝土矿、玻璃硅质原料、白云岩、砖瓦粘土、地热水等;一般矿产有花岗岩、大理岩、耐火粘土、磷矿、钾长石、水泥灰岩、陶瓷粘土、石墨、锆石、碧石、方解石、膨漂土、麦饭石、梅花玉、铸型用砂、油页岩等。
二、开发利用情况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济源的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济源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济源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形成的五小工业就闻名全省。
改革开放以来,济源的矿产开发更加迅猛发展。
集体、个体采矿业迅速崛起,矿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济源市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0 年末我市持证矿山共83 家:其中煤矿28 家,铁矿9 家,铜矿1 家,铝土矿 1 家,玻璃用石英岩 3 家,长石 2 家,熔剂用灰岩 4 家,建筑石料用灰岩13 家,建筑用白云岩3 家,制灰用灰岩6 家,砖瓦用页岩 5 家,水泥用灰岩8 家。
2010 年我市各类矿产总量为173.38 万吨,其中煤炭产量为68.4 万吨,矿山从业人员4226 人,矿业经济工业总产值42822 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29193 万元,实现利润总额为7657.5 万元。
全市矿产品经营户共有300 余个,主要经营矿种是煤、铁、石英砂矿、铝土矿。
济源境域变迁济源历史悠久,建置纷繁,疆域屡经改易,或分割,或省并,直至元代才基本稳定,此后大体沿袭至今。
清顺治十七年(1643年)《怀庆府志》载:济源县东至河内界30里,西至山西垣曲界180里,南至洛阳界70里,北至山西阳城界50里。
东西长210里,南北宽120里,这一时期济源境域面积最大。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怀庆府志》载:济源县东至河内界35里,西至山西垣曲界175里,南至孟津县界55里,北至山西阳城界35里。
东西长210里,南北宽90里,济源境域南北缩小30里。
民国17年(1928年)《河南通志济源采访稿》载:济源县东至沁阳界35里,西至山西垣曲界175里,南至孟津县界50里,北至山西阳城界40里,东南至孟县界25里,东北至山西凤台县(今晋城市)界90里。
东西长210里,南北宽90里。
民国31年(1942年)4月,中共领导下的太岳区将济源县一、四区9个保的瓦窑沟、南河、东背、毛街、官庄、衙道等44个自然村划归山西省晋城县管辖。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太岳区析济源县西置王屋县,两县大致以大店河为分界线。
民国33年(1944年)11月,太岳区将济源县寨河行政村的瓮河、圪了滩、堂门、谢庄、化城等6个自然村划归山西晋城县管辖。
民国36年(1947年)7月,太岳区第四专区撤销王屋县建制,将二区(英言)划归山西垣曲县管辖;一、三区回归济源县。
自此济源、垣曲大致以西阳河为界。
民国37年(1948年)9月,太岳区第四专署将山西省晋城县竹园沟所属之济源寨河行政村的6个自然村重新划归济源县管辖。
民国38年(1949年)8月,平原省成立,将济源县第一区的郭庄划属山西省阳城县管辖。
1954年12月,济源、阳城两县商定:以天池岭(亦叫小长岭)等自然实体为分界线,界南的莲花辿(chān)划归济源县。
1956年3月,新乡行署转省人委批复:将济、孟两县共管之青泉乡赵顺庄济源部分划归孟县管辖。
1961年11月27日,国务院批复山西省人委报告:同意将山西省阳城县所属的郭庄大队划归济源县管辖。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济源市位于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省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孟津、新安相望;西与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
地处北纬34o53′~35o16′,东经112o01′~112o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
地理坐标:北纬35.10°~35.11°,东经112. 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
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
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
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
区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围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图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2.1.3 地质构造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坳陷。
西北部表现出地糟型构造特性,东南部显示出地台型构造特征。
河南济源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河南济源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济源市,是河南省省辖市,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
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源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河南济源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河南济源的'气候特点济源市地处河南西北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受季风影响显著。
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少,十年九旱;夏季,盛行偏南风,天气炎热,热量充足,降雨集中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易涝易旱,局部冰雹、大风自然灾害频发;秋季,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雨量减少;冬季,主要受来自西伯利亚及蒙古寒冷而干燥的冷气团影响,盛行偏北风,天气寒冷,雨雪稀少。
河南济源的地形济源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群峰峥嵘,绝壁林立的太行山脉,主峰天坛山号称豫北群山之冠,海拔高度为1711米,鳌背山、斗顶峰海拔高度分别为1930米、1955米,由西向东延绵起伏,蟒河上游的白贼岭海拔高度为1359米,花园岭1212米。
岩层组成底部为片麻岩、片岩与石英岩,中部多为石灰岩、夹页岩及部分砂岩,上部为厚层石灰岩。
有喀斯特发育,故可见到裂隙水、溶洞水出现。
东南部为黄土丘陵,地形起伏,海拔高度为150~400米,成土母质为泥页岩、砂岩和风积黄土,土层深厚,疏松,易遭冲刷,故切割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残垣阶地,沟壑密布,地形破碎。
河南济源的景点黄河三峡景区:一、6月11日活动当天,向所有游客免门票。
二、全国应届中考、高考考生本人凭借个人在2017年6、7、8三个月份进入景区,可以享受以下优惠:1、免门票(原价50元)2、桃花岛缆车60元(原价90元)3、游船60元(原价80元)4、野猪林漂流88元(原价158元)黄河三峡景区山水交融,峭壁如削,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峡”,既有南国山水的柔媚与婉约,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与阳刚,集南北山水之大成。
王屋山景区:一、截止6月13号前,济源人凭身份证游王屋山,免门票,免景区观光车,索道实行全程半价优惠。
河南济源市情况简介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邻接山西省 。
工业经济发达,2010 年人均生产总值超 过 5 万元。
面积 1931 平方千米,人口约 68.25 万。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14.3°C,年降水量 641.7 毫米,无霜期 223 天。
矿产资源丰富,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 工业生产体系。
中文名称: 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 外文名称: 行政区类别: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济源市 Jiyuan City 副地级市,按正地级配置 中国中南 5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 沁园街道沁园中路1号 0391 459000 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 面积: 面积: 人口: 人口: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 1931平方千米 68.25万(2008年)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城市发展定位: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 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 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 改 革创新实验区经济情况 :2010 年济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69.5 亿元,比上年 增长 18.4%。
2010 年济源市城镇化率为 50%,比上年增 加 1%。
2010 年济源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6481 元,比上年 增长 10.0%。
农民人均纯收入 7784 元,比上年增长 15.1%。
。
济源小浪底地质报告1.背景介绍济源小浪底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周边,属于黄河南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由于该区域受到黄河冲积作用,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因此对该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2.目的与方法本次地质报告的目的是对济源小浪底地区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调查,以便了解该区域的地质结构、地层组成、矿产资源等情况。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了野外地质实物观察、地质探测仪器测试等手段。
3.地质结构与构造济源小浪底位于黄河南岸平原地区受黄河冲积作用的剖面,该地属于黄河洪泛区。
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主要由于黄河的冲击作用、洪水淤积以及冰川作用等因素,使得地质构造随时都在变化。
在地层上,主要以河流过程沉积为主,沉积物主要有泥沙、淤泥和粘土等,是一块比较肥沃的土地。
4.地层组成该地区地层的组成较为复杂,由下至上主要包括了深层基岩、沉积岩和全新世沉积层。
其中,深层基岩主要为地球内部的岩石,通常由花岗岩、辉石岩、榴辉岩和玄武岩等构成。
沉积岩主要包括灰岩、泥岩和砂岩等,而全新世沉积层则是由黄河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5.矿产资源济源小浪底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漂沙和花岗石等。
其中,煤炭是该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产量较大,质量优良;漂沙则可以作为玻璃原料等工业用途;花岗石则可以在建筑业等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
6.结论综上所述,济源小浪底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地质构造随时都在变化。
在地层上,主要以河流过程沉积为主,包括了深层基岩、沉积岩和全新世沉积层等。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漂沙和花岗石等,可以在工业和建筑业等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地区地质状况的调查和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质特征,为相关产业提供科学依据,为地质灾害预防和建设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河南省济源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报告导读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济源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排水管道长度,污水处理总量,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公共厕所数量,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济源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济源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济源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济源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济源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第一节济源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现状 (1)第二节济源市排水管道长度指标分析 (3)一、济源市排水管道长度现状统计 (3)二、全省排水管道长度现状统计 (3)三、济源市排水管道长度占全省排水管道长度比重统计 (3)四、济源市排水管道长度(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济源市排水管道长度(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排水管道长度(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排水管道长度(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济源市排水管道长度同全省排水管道长度(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指标分析 (7)一、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污水处理总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占全省污水处理总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污水处理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污水处理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同全省污水处理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济源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指标分析 (11)一、济源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现状统计 (11)二、全省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济源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占全省道路清扫保洁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济源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济源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济源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同全省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济源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指标分析 (15)一、济源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现状统计 (15)二、全省生活垃圾清运量现状统计 (15)三、济源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占全省生活垃圾清运量比重统计 (15)四、济源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济源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省生活垃圾清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省生活垃圾清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济源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同全省生活垃圾清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济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指标分析 (19)一、济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现状统计 (19)二、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现状统计 (19)三、济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占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比重统计 (19)四、济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0)五、济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0)六、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1)七、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1)八、济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同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2)第七节济源市公共厕所数量指标分析 (23)一、济源市公共厕所数量现状统计 (23)二、全省公共厕所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23)三、济源市公共厕所数量占全省公共厕所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23)四、济源市公共厕所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4)五、济源市公共厕所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4)六、全省公共厕所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25)七、全省公共厕所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25)八、济源市公共厕所数量同全省公共厕所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26)第八节济源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指标分析 (27)一、济源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现状统计 (27)二、全省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现状统计分析 (27)三、济源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占全省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比重统计分析27四、济源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2016-2018)统计分析 (28)五、济源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2017-2018)变动分析 (28)六、全省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2016-2018)统计分析 (29)七、全省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2017-2018)变动分析 (29)八、济源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同全省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30)图表目录表1:济源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济源市排水管道长度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排水管道长度现状统计表 (3)表4:济源市排水管道长度占全省排水管道长度比重统计表 (3)表5:济源市排水管道长度(2016-2018)统计表 (4)表6:济源市排水管道长度(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排水管道长度(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排水管道长度(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济源市排水管道长度同全省排水管道长度(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污水处理总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占全省污水处理总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污水处理总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污水处理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同全省污水处理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济源市污水处理总量同全省污水处理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济源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济源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占全省道路清扫保洁面积比重统计表 (11)表21:济源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济源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济源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同全省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济源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生活垃圾清运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济源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占全省生活垃圾清运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济源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济源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生活垃圾清运量(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省生活垃圾清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济源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同全省生活垃圾清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济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济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占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比重统计表 (19)表37:济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016-2018)统计表 (20)表38:济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016-2018)统计表 (21)表40: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济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同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22)表42:济源市公共厕所数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省公共厕所数量现状统计表 (23)表44:济源市公共厕所数量占全省公共厕所数量比重统计表 (23)表45:济源市公共厕所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4)表46:济源市公共厕所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省公共厕所数量(2016-2018)统计表 (25)表48:全省公共厕所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济源市公共厕所数量同全省公共厕所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表50:济源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现状统计表 (27)表51:全省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现状统计分析表 (27)表52:济源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占全省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比重统计表..27 表53:济源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2016-2018)统计表 (28)表54:济源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8)表55:全省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2016-2018)统计表 (29)表56:全省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9)表57:济源市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同全省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0)。
一、市域基本情况济源市地处黄河中下游,河南省西北部边缘。
市域面积1894km2,其中山区面积1303km2,丘陵面积220km2,平原面积371km2。
地貌受构造制约,总体上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三面环山,呈簸箕形。
北部崇山峻岭,西部群山连绵,南部丘陵起伏,东为山前平原。
济源市境内河流众多,皆属黄河流域。
黄河流经市境南部,汇纳北岸15 条小支流。
沁河由北向南流至济源市五龙口出太行山峡谷进入平原,全长485km,济源境内流长约41km,总流域面积13532km2,是济源市东部平原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漭河流经市区北部,经孟州、温县,于武陟入黄河,全长130km,流域面积1328km2,漭河口以上为深山区,山峻坡陡,水流湍急,漭河口白涧以下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枯水季节,全部成为地下水径流。
济源市地多年平均气温14.0℃,最热为7 月,平均气温27℃,最冷为1 月,平均气温为- 1℃;年均降水量为630.6mm,多集中在夏季汛期(6~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5%左右,且以大雨、暴雨为主,地区分布呈自西、北向东、南减小趋势,北部为降水高值区,年降水量在800mm左右,西南、南部、东南地区为降水低值区,年降水量540mm左右;年平均蒸发量891.2mm。
二、水资源评价(一)地表水资源量济源市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根据区域降水量统计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0.6mm,折合水量为12.13 亿m3。
济源市山丘区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形成区,经计算山丘区地表水资源量2.234 亿m3;平原区地面坡度小,表层岩土多为亚砂土,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汛期较大的降雨,非汛期降雨量小,极难产生径流,经计算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为0.33 亿m3。
合计济源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57 亿m3。
(二)地下水资源量根据济源市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将济源市划分为平原区和山丘区两种地貌单元,分别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济源市位于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省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孟津、新安相望;西与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
地处北纬34º53´~35º16´,东经112º01´~112º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
地理坐标:北纬35.10°~35.11°,东经112. 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
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
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
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
区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围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图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2.1.3 地质构造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坳陷。
济源市山洪灾害成因分析与防御措施改进济源市是河南省一个山区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山洪灾害在该地区经常发生。
本文将对济源市山洪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改进。
一、成因分析1.气候条件:济源市位于华北地区,夏季炎热潮湿,降雨量较大,加之山地地势复杂,地表水很难迅速排除,导致雨水积聚,形成山洪。
2.地质条件:济源市多山地,山势陡峭,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现象,因而引发山洪灾害。
3.人为因素: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土地开荒、采石开矿等活动导致植被减少,土壤脱去保护层,使得山洪灾害的发生概率增大。
针对以上成因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来防范山洪灾害。
1.加强水资源管理:采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平衡供求。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统计制度,追踪水资源使用情况,并对水资源进行全面控制和分配。
2.加强山体治理:加大对山地的生态修复力度,恢复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保持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山洪灾害的发生。
此外,建立山洪灾害信息收集和预警系统,及时进行山洪灾害监测和预警。
3.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控: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加强对水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合理布局市区和工业园区,避免在易发山洪地段建设重要基础设施。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减少积水的可能性。
4.加强社会防灾意识和救援能力:加强山洪灾害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自救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加强救援队伍的培训和装备建设,提高救援能力和响应效率,确保在山洪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5.加强跨区域合作:山洪灾害通常跨越多个地区,需要跨区域合作治理。
各相关地区和部门需加强合作,共同制定防灾计划和应急预案,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和采取有效措施。
总之,针对济源市山洪灾害的成因,我们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山体治理,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控,加强社会防灾意识和救援能力以及加强跨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