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红外光谱法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103
第四章炔烃二烯烃红外光谱(一)炔烃▪分子中具有一个碳碳叁键的开链不饱和烃——炔烃。
▪通式为CnH2n-2,碳碳叁键是炔烃的官能基。
4.1 炔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1.炔烃的构造异构▪从丁炔开始,除碳链异构外,碳碳叁键位置的不同(位置异构)也可引起同分异构现象。
1-丁炔2-丁炔2. 炔烃的命名炔烃的系统命名法规则1)选含有碳碳叁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从靠近叁键的一端开始编号,使叁键的位次尽可能小。
命名时要标出叁键的位置。
3) 其余取代基按烷烃的系统命名规则来命名。
4) 含有双键的炔烃命名时,一般先命名烯再命名炔,碳链编号以表示双键与叁键位置的两个数字之和取最小的原则。
1-戊炔2-戊炔3-甲基-1-丁炔4.2 炔烃的结构▪X光衍射和电子衍射等物理方法证明,乙炔分子是一个线性分子,所有碳原子和氢原子都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sp杂化:由一个s轨道和一个p轨道参加的杂化,其结果形成了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sp杂化轨道。
0.120 nm180 o C0.106 nmH乙炔分子中σ键的形成▪乙炔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另外两个原子形成了一个C sp-H s σ键和一个C sp-C sp σ键,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故乙炔分子为线性分子。
乙炔分子中的π键▪每个碳原子上还各有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互相平行,故这两个p轨道可侧面相互交盖而形成了两个π键,这两个π键并不是孤立分离的,其电子云对称分布在碳碳σ键键轴周围,类似圆筒性状。
参见图4-3。
▪碳碳叁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
乙炔键长缩短的原因1)s轨道的电子较p电子接近原子核,故杂化轨道的s成分越多,则在杂化轨道上的电子越接近原子核。
乙炔分子中的C sp-H s σ键,因sp杂化轨道的s成分大(50%),其电子云更靠近原子核。
2)乙炔分子中有两个形成π键,且sp杂化轨道参与了碳碳σ键的组成。
4.3 炔烃的物理性质∙炔烃的物理性质和烷烃、烯烃基本相似。
∙低级的炔烃常温常压下为气体,但沸点比相同碳原子数的烯烃略高。
第四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3、CO 的红外吸收光谱在2170cm -1处有一振动吸收峰。
试求CO 键的力常数。
解:根据μπγKc 21= 则 μγπ2)2(c K = 其中2321211002.0)1612(1612)(⨯⨯+⨯=⨯+=L m m m m μ=1.14×10-23g=1.14×10-26Kg 则μγπ2)2(c K ==(2×3.14×3×108×2.17×105)2×1.14×10-26 =1905N/m=19.05N/cm答:CO 键的力常数19.05 N /cm 。
5、指出下列各种振动形式中,哪些是红外活性振动,哪些是非红外活性振动。
分子结构 振动形式(1) CH 3-CH 3 γ(C -C )(2) CH 3—CCl 3 γ(C -C )(3) SO 2 γs ,γ(4)H 2C CH 2 (a) υ(CH)CC(b) υ(CH)CH C (c) W(CH) C HHC H H ++++(d)τ(CH) C H H C H -++-解:只有发生使偶极矩有变化的振动才能吸收红外辐射,即才是红外活性的,否则为红外非活性的。
也即只有不对称的振动形式才是红外活性的,对称的振动则为红外非活性的。
因此,上述结构中:红外活性振动有:(2)CH 3—CCl 3 γ(C -C ) (3)SO 2 γas(4)H 2C CH 2 中的(a) υ(CH)、(d)τ(CH),(3)SO 2 γs (伸缩振动) (c) W(CH)红外非活性的有:(a) CH 3-CH 3 υ(CH) 4)H 2C CH 2 中的(b) υ(CH)6、OH 和 O是同分异构体,试分析两者红外光谱的差异。
答:由于OH中含有一个-OH 基团,因此在红外光谱中有一强吸收峰在3700~3100cm -1,且此分子中含有一个C=C 双键,因此在1680~1620cm -1也有一较弱的吸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