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红外光谱法-4-25
- 格式:ppt
- 大小:8.52 MB
- 文档页数:126
4红外光谱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在红外区域吸收、发射和散射的辐射来研究其结构和组成的技术。
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红外光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其波长范围为0.78-1000微米。
红外光谱实验中常使用的是3个区域:近红外(0.78-2.5微米)、中红外(2.5-25微米)和远红外(25-1000微米)。
不同的分子结构会因为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而发生吸收,产生特征性的光谱图像。
2.能谱原理:红外光谱实验中,光源会发射包含多种波长的光线,传到样品后被样品吸收或散射,再经过光栅或薄膜进行分光,最后检测器接收信号并转化为光谱图像。
光谱图像的x轴表示波数,即波长的倒数,单位为cm-1;y 轴表示吸光度。
3.振动原理:分子中的原子围绕在它们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同的结合方式会导致不同的振动模式。
红外光谱实验中,主要研究分子的拉伸振动和弯曲振动。
拉伸振动是分子的化学键的伸缩;弯曲振动是分子中的原子围绕一些化学键弯曲。
不同的化学键和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角度会导致不同的红外吸收峰。
4.红外光谱图谱:红外光谱图谱是反映分子结构和成分的图形。
图谱中的吸收峰可以用于标识和鉴定化合物。
常见的红外光谱图谱包括:指纹区、功能性基团区和吸收强度区。
指纹区是红外光谱的特征区域,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
功能性基团区是一些特定波数的吸收峰,可以用于确定分子中的官能团。
吸收强度区用于衡量不同光谱峰的强度。
5.红外光谱应用: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学、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
在医学领域,红外光谱被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
在生物学研究中,红外光谱可用于检测细胞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在环境科学中,红外光谱可用于监测大气污染物、检测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等。
在材料科学中,红外光谱被广泛用于材料的表面和界面分析、材料结构研究以及材料的表征等。
卫⽣化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总结第⼀章绪论第⼆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选择题1、卫⽣化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D)A. 环境卫⽣学B. 营养与⾷品卫⽣学C. 劳动卫⽣学D. 分析化学2、下列分离⽅法哪⼀项不属于膜分离法范畴(B)A. 超滤B.顶空分析法C.透析法D.液膜法3、下列关于萃取操作描述不正确的是(C)A. 选择的溶剂对被测组分的分配⽐⼤B.被测组分在该溶剂中稳定C.萃取溶剂的分⼦量相差要⼤D.萃取时应少量多次⼆、填空题1、样品的保存⽅法有(密封保存法)、(冷藏保存法)、(化学保存法)2、样品溶液的制备⽅法有(溶解法)、(分解法)。
3、固相萃取法的步骤先后分别是:(活化)、(装样)、(清洗)、(洗脱)。
4、样品采集原则是(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三、名词解释1、卫⽣化学:卫⽣化学是应⽤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固相萃取法:利⽤样品中被分离组分和其它组分与萃取柱中固定相的作⽤⼒(吸附、分配、离⼦交换)不同进⾏分离的⽅法。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种物质在超临界区约域形成的流体进⾏提取的⽅法,称“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固相微萃取法:利⽤固相微量萃取器将被萃取的样品直接解吸⼊⽓相⾊谱仪或⾼效液相⾊谱仪中进⾏直接分析的⽅法。
5、膜分离法:依据选择性渗透原理,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动⼒,使组分从膜的⼀侧渗透⾄另⼀侧的⽅法。
五、计算题1. 1.15mg 0.165mg2. 43.3 99.96%第三章卫⽣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作的质量保证⼀.选择题1.卫⽣分析过程中不会产⽣误差的是( D )A.样品B.⼈员C.设备D.标准物质2.按有效数字规则,13.65+0.0092+1.627的结果是( D )A.15.2862 B.15.286 C.15.28 D.15.293. 系统误差由()因素决定( C )A.随机因素B.不确定因素C.稳定因素D.未知因素4.分析中反应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是(A)A.准确度B.精密度C.灵敏度D.置信度5.⽤下列哪种⽅法可对可疑数据进⾏取舍(A )A.Grubbs检验法B.F检验法C.标准偏差D.相对误差6.在没有纯标准品时采⽤下列哪种⽅法进⾏定量分析( B )A.内标法B.归⼀化法C.直接⽐较法D.标准曲线法7.下列哪个属于过失误差(A )A.粗⼼⼤意 B.实验室温度变化 C.仪器故障 D.操作误差8.⽶尺的准确度可达到()⽶(B )A. 1/10 B. 1/100 C. 1/1000 D. 1/100009.标准曲线中的斜率,也称为( D )A.精密度 B.准确度 C.精确度 D.灵敏度10.直线回归⽅程中的相关系数r值,︱r︱值接近(),表⽰⼯作曲线的线性关系越好( C )A.>1 B.<1 C.=1 D.=0⼆.名词解释1.有效数字P282.误差P233.可疑数据P294.标准曲线P37三.问答题1.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是什么?P292.误差有哪些?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3.如何在平均值质量控制图中评价分析⼯作的质量?P404. 精密度的表⽰⽅法有哪⼏种?(1)绝对偏差(2)平均偏差(3)相对平均偏差(4)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是表⽰精密度的最好⽅法,可⽤于⽐较和评价不同浓度⽔平待测物质测量的精密度。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网上习题)一、选择题1.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1)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2)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3)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4)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答案:(4)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1)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3)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答案:(3)3.发射光谱分析中,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答案:(4)(1)直流电弧(2)低压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4.电子能级差愈小,跃迁时发射光子的()(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答案:(2)5.下面哪种光源,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4)6.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4)7.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最稳定的是()(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4)8.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背景最小的是()(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1)9.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3)10.用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分析海水中重金属元素时,应采用的光源是()(1)低压交流电弧光源(2)直流电弧光源(3)高压火花光源(4) ICP光源答案:(4)11.矿物中微量Ag、Cu的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应采用的光源是()(1)CP光源(2)直流电弧光源(3)低压交流电弧光源(4)高压火花光源答案:(2)12.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
第七章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法一、选择题1. 任何两个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为()A 1/2 hυB 3/2 hυC hυD 2/3 hυ2. 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A H2OB CO2C HClD Cl23.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是由于()A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B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4. 对于含有n给原子的非线性分子,其红外光谱()A 有3n-6给基频峰B 有3n-6给吸收峰C 有少于或等于3n-6给基频峰D 有少于或等于3n-6给吸收峰5. 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频率最大的是()A C-HB N-HC O-HD F-H6. 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方向位移的原因是()A 溶液极性变大B 形成分子间氢键随之加强C 诱导效应随之变大D 易产生振动耦合7. 下列数据中,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HO的吸收带是()A 3000 – 2700 cm-1, 1675 – 1500 cm-1, 1475 – 1300 cm-1B 3300 – 3010 cm-1, 1675 – 1500 cm-1, 1475 – 1300 cm-1C 3300 – 3010 cm-1, 1900 – 1650 cm-1, 1000 – 650 cm-1D 3000 – 2700 cm-1, 1900 – 1650 cm-1, 1475 – 1300 cm-18. 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上只有2930和2702处各有一个吸收峰,可能的有机化合物是()A 苯环-CHOB CH3CHOC HC CCH2CH2CH3D CH2CH-CHO9. 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样品应该是()A 单质B 纯物质C 混合物D 任何试样1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是()A 玻璃棱镜B 石英棱镜C 卤化盐棱镜D 迈克尔逊干涉仪二、填空题1. 红外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习惯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