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8.58 KB
- 文档页数:8
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答案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答案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元素组成和测定元素含量的重要方法。
它基于原子在高温条件下激发、跃迁和辐射的现象,通过测量元素发射的特定波长光线的强度来确定元素的存在和浓度。
下面将针对一些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习题进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分析方法。
1. 为什么原子发射光谱法在元素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使其在元素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高灵敏度。
由于原子在激发态时会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测量这些光线的强度可以获得非常低的元素浓度。
其次,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高选择性。
每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发射光谱,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特定波长的光线来确定元素的存在和浓度,而不会受到其他元素的干扰。
此外,原子发射光谱法还具有广泛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重复性。
这使得它可以适用于不同浓度范围内的元素分析,并且可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2.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什么是激发态和基态?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激发态和基态是描述原子能级的两个重要概念。
基态是指原子的最低能级,处于基态的原子处于较低的能量状态,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稳定地运动。
激发态是指原子的高能级状态,当原子受到能量输入(如热能、电能或光能)时,电子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在激发态,电子不稳定,会发生自发辐射,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线。
3. 原子发射光谱法中,为什么要使用氢气或氮气作为载气?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氢气或氮气常被用作载气。
这是因为氢气和氮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氢气和氮气是惰性气体,不会与分析物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以保护分析物的稳定性。
其次,氢气和氮气具有较低的背景辐射,可以减少背景干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氢气和氮气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帮助维持原子发射光谱法中的高温条件。
4.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如何校正仪器的响应?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为了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需要对仪器的响应进行校正。
三、原子发射光谱(174题)一、选择题( 共66题)1. 2 分(1003)在(a),(b)两图中, 实线代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有背景时的工作曲线, 虚线代表扣除了背景后的工作曲线,试说明:(1) 各属于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光谱背景(判断光谱干扰是来自分析线还是来自内标线)?(2) 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2. 2 分(1004)在光栅摄谱仪中解决200.0~400.0nm区间各级谱线重叠干扰的最好办法是( )(1) 用滤光片(2) 选用优质感光板(3) 不用任何措施(4) 调节狭缝宽度3. 2 分(1005)发射光谱分析中,应用光谱载体的主要目的是( )(1) 预富集分析试样(2) 方便于试样的引入(3) 稀释分析组分浓度(4) 增加分析元素谱线强度4. 2 分(1007)在谱片板上发现某元素的清晰的10 级线,且隐约能发现一根9 级线,但未找到其它任何8 级线,译谱的结果是( )(1) 从灵敏线判断,不存在该元素(2) 既有10 级线,又有9 级线,该元素必存在(3) 未发现8 级线,因而不可能有该元素(4) 不能确定5. 2 分(1016)闪耀光栅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入射角α、衍射角β和闪耀角θ之间满足下列条件( )(1) α=β(2) α=θ(3) β=θ(4) α=β=θ6. 2 分(1017)下列哪个因素对棱镜摄谱仪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均有影响?( )(1) 材料本身的色散率(2) 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3) 暗箱物镜的焦距(4) 光线的入射角7. 2 分(1018)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310.0305 nm 及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1) Si 251.61 ─Zn 251.58 nm (2) Ni 337.56 ─Fe 337.57 nm(3) Mn 325.40 ─Fe 325.395 nm (4) Cr 301.82 ─Ce 301.88 nm8. 2 分(1024)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 )(1) 炽热的固体(2) 受激分子(3) 受激原子(4) 单原子离子9. 2 分(1025)对同一台光栅光谱仪,其一级光谱的色散率比二级光谱的色散率( )(1) 大一倍(2) 相同(3) 小一倍(4) 小两倍10. 2 分(1026)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 )(1) 惰延量大(2) 展度大(3) 反衬度大(4) 反衬度小11. 2 分(1085)光栅公式[nλ= b(Sinα+ Sinβ)]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1) 闪耀角(2) 衍射角(3) 谱级(4) 刻痕数(mm-1)12. 2 分(1086)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13. 2 分(1087)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1) 大电流,试样烧完(2)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3) 小电流,试样烧完(4)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14. 1 分(1089)光电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谱线强度是通过下列哪种关系进行检测的(I——光强,I——电流,V——电压)?( )(1) I→i→V (2) i→V→I(3) V→i→I (4) I→V→i15. 2 分(1090)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1) I-N基(2) ∆S-lg c (3) I-lg c (4) S-lg N基16. 2 分(1117)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1) K (2) Ca (3) Zn (4) Fe17. 2 分(1174)用发射光谱法测定某材料中的Cu 元素时,得铜的某谱线的黑度值(以毫米标尺表示)为S(Cu) = 612,而铁的某谱线的黑度值S(Fe) = 609,此时谱线反衬度是2.0,由此可知该分析线对的强度比是( )(1) 31.6 (2) 1.01 (3) 500 (4) 25.418. 2 分(1199)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若工艺精度好,光栅上单位距离的刻痕线数越多,则:( )(1)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降低(4)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19. 2 分(1200)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20. 2 分(1218)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1)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4)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21. 2 分(1220)某光栅的适用波长范围为600~200nm,因此中心波长为460nm 的一级光谱线将与何种光谱线发生重叠? ( )(1) 230nm 二级线(2) 460nm 二级线(3) 115nm 四级线(4) 除460nm 一级线外该范围内所有谱线22. 2 分(1236)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 )(1) 随波长增加,色散率下降(2) 随波长增加,色散率增大(3) 不随波长而变(4) 随分辨率增大而增大23. 2 分(1237)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1)钠(2)碳(3)铁(4)硅24. 2 分(1238)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1)波长接近(2)挥发率相近(3)激发温度相同(4)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25. 1 分(1239)下列哪个化合物不是显影液的组分?( )(1)对苯二酚(2)Na2S2O3 (3)KBr (4)Na2SO326. 1 分(1240)下列哪个化合物不是定影液的组分?( )(1)对甲氨基苯酚硫酸盐(2)Na2S2O3(3)H3BO3 (4)Na2SO327. 2 分(1241)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1)比色计(2)比长计(3)测微光度计(4)摄谱仪28. 2 分(1365)火焰( 发射光谱)分光光度计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不同部件是( )(1)光源(2)原子化器(3)单色器(4)检测器29. 2 分(1368)下列色散元件中, 色散均匀, 波长范围广且色散率大的是( )(1)滤光片(2)玻璃棱镜(3)光栅(4)石英棱镜30. 2 分(1377)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 )(1)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2)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3)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4)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31. 2 分(1552)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 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 )(1) 火焰(2) 辉光放电(3) 激光微探针(4) 交流电弧32. 2 分(1553)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3) 电火花(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33. 2 分(1554)采用摄谱法光谱定量分析, 测得谱线加背景的黑度为S(a+b), 背景黑度为S b,正确的扣除背景方法应是( )(1) S(a+b)-S b(2) 以背景黑度S b为零, 测量谱线黑度(3) 谱线附近背景黑度相同, 则不必扣除背景(4) 通过乳剂特性曲线, 查出与S(a+b)及S b相对应的I(a+b)及I b,然后用I(a+b)-I b扣除背景34. 2 分(1555)用发射光谱法分析高纯稀土中微量稀土杂质, 应选用( )(1) 中等色散率的石英棱镜光谱仪(2) 中等色散率的玻璃棱镜光谱仪(3) 大色散率的多玻璃棱镜光谱仪(4) 大色散率的光栅光谱仪35. 2 分(1556)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3) 波数越大(4) 频率越高36. 1 分(1557)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1)频率(2)波长(3)传播速度(4)周期37. 1 分(1558)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能量最大者是(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38. 1 分(1559)在下面五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长最短的是(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39. 1 分(1560)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数最小的是(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40. 2 分(1561)波长为500nm的绿色光, 其能量( )(1)比紫外线小(2)比红外光小(3)比微波小(4)比无线电波小41. 1 分(1562)常用的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 )(1)200~360nm (2)360~800nm (3)100~200nm (4)103nm42. 2 分(1563)以直流电弧为光源, 光谱半定量分析含铅质量分数为10-5以下的Mg时, 内标线为2833.07A。
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吸收线和原子发射线;(2)宽带吸收和窄带吸收;(3)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4)谱线的自然宽度和变宽;(5)谱线的热变宽和压力变宽;(6)石墨炉原子化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7)光谱通带;(8)基体改进剂;(9)特征浓度和特征质量;(10)共振原子荧光和非共振原子荧光。
答:(1)原子吸收线是基态原子吸收一定辐射能后被激发跃迁到不同的较高能态产生的光谱线;原子发射线是基态原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光能、电能或辐射能)后被激发跃迁到较高的能态,然后从较高的能态跃迁回到基态时产生的光谱线。
(2)分子或离子的吸收为宽带吸收;气态基态原子的吸收为窄带吸收。
(3)积分吸收是吸收线轮廓的内的总面积即吸收系数对频率的积分;峰值吸收是中心频率0两旁很窄(d 0)范围内的积分吸收。
(4)在无外界条件影响时,谱线的固有宽度称为自然宽度;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谱线宽度增加称为变宽。
(5)谱线的热变宽是由原子在空间作相对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压力变宽是由同种辐射原子间或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间相互碰撞产生的谱线变宽,与气体的压力有关,又称为压力变宽。
(6)以石墨管作为电阻发热体使试样中待测元素原子化的方法称为石墨炉原子化法;反应生成的挥发性氢化物在以电加热或火焰加热的石英管原子化器中的原子化称为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
(7)光谱通带是指单色器出射光束波长区间的宽度。
(8)基体改进剂是指能改变基体或被测定元素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以避免化学干扰的化学试剂。
(9)把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定元素的质量浓度定义为元素的特征浓度;把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定元素的质量定义为元素的特征质量。
(10)共振原子荧光是指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相同时产生的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产生的荧光称为非共振原子荧光。
2.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要使用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为什么可以发射出强度大的锐线光源?答:因为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约为103nm,所以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应使用锐线光源;由于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一般在1~20 mA,放电时的温度较低,被溅射出的阴极自由原子密度也很低,同时又因为是在低压气氛中放电,因此发射线的热变宽D、压力变宽L和自吸变宽都很小,辐射出的特征谱线是半宽度很窄的锐线(104~10 3 nm)。
原⼦发射光谱习题及答案原⼦发射光谱习题及答案⼀、选择题(50分)1.下⾯⼏种常⽤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花D 、⾼频电感耦合等离⼦体2.下⾯哪种光源,不但能激发产⽣原⼦光谱和离⼦光谱,⽽且许多元素的离⼦线强度⼤于原⼦线强度?()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花D 、⾼频电感耦合等离⼦体3.原⼦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的? ( )A 、辐射能使⽓态原⼦外层电⼦激发B 、辐射能使⽓态原⼦内层电⼦激发C 、电热能使⽓态原⼦内层电⼦激发D 、电热能使⽓态原⼦外层电⼦激发4.下⾯⼏种常⽤的激发光源中,分析的线性范围最⼤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花D 、⾼频电感耦合等离⼦体5.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A 、KB 、CaC 、ZnD 、Fe6.⽤摄谱法进⾏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下列哪种条件? ( )A 、⼤电流,试样烧完B 、⼤电流,试样不烧完C 、⼩电流,试样烧完D 、先⼩电流,后⼤电流⾄试样烧完7.以光栅作单⾊器的⾊散元件,光栅⾯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 )A 、光谱⾊散率变⼤,分辨率增⾼B 、光谱⾊散率变⼤,分辨率降低C 、光谱⾊散率变⼩,分辨率增⾼D 、光谱⾊散率变⼩,分辨率亦降低8.⼏种常⽤光源中,产⽣⾃吸现象最⼩的是 ( )A 、交流电弧B 、等离⼦体光源C 、直流电弧D 、⽕花光源9.下⾯⼏种常⽤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花D 、⾼频电感耦合等离⼦体10.NaD 双线[λ(D 1)=5895.92, 由3P 1/2跃迁⾄3S 1/2;λ(D 2)=5889.95, 由3P 3/2跃迁⾄3S 1/2]的相对强度⽐I (D 1)/I (D 2)应为 ( )A 、1/2B 、1C 、3/2D 、211.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 )A 、暗箱B 、感光板C 、硒光电池D 、光电倍增管12.连续光谱是由下列哪种情况产⽣的? ( )A 、炽热固体B 、受激分⼦C 、受激离⼦D 、受激原⼦13.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产⽣较⼤背景⽽⼜未扣除分析线上的背景,会使⼯作曲线的下部( )A 、向上弯曲B 、向下弯曲C 、变成折线D 、变成波浪线14.在进⾏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要说明有某元素存在,必须 ( )A 、它的所有谱线均要出现B 、只要找到2~3条谱线C 、只要找到2~3条灵敏线D 、只要找到1条灵敏线15.当浓度较⾼时进⾏原⼦发射光谱分析,其⼯作曲线(lg I ~lg c )形状为 ( )A 。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1.在光栅摄谱仪中解决 200.0~400.0nm区间各级谱线重叠干扰的最好办法是( 1 )(1) 用滤光片;(2) 选用优质感光板; (3) 不用任何措施; (4) 调节狭缝宽度2.发射光谱分析中,应用光谱载体的主要目的是 ( 4 ) (1) 预富集分析试样;(2) 方便于试样的引入;(3) 稀释分析组分浓度; (4) 增加分析元素谱线强度3.在谱片板上发现某元素的清晰的 10 级线,且隐约能发现一根9 级线,但未找到其它任何8 级线,译谱的结果是( 2 )(1) 从灵敏线判断,不存在该元素; (2) 既有 10 级线,又有9 级线,该元素必存在(3) 未发现 8 级线,因而不可能有该元素; (4) 不能确定4.下列哪个因素对棱镜摄谱仪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均有影响? ( 3 )(1) 材料本身的色散率; (2) 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3) 暗箱物镜的焦距; (4) 光线的入射角5.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 310.0305 nm 及 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 4 )(1) Si 251.61 ─ Zn 251.58 nm; (2) Ni 337.56 ─ Fe337.57 nm(3) Mn 325.40 ─ Fe 325.395 nm; (4) Cr 301.82 ─ Ce301.88 nm6.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 2 )(1) 炽热的固体; (2) 受激分子; (3) 受激原子; (4) 单原子离子7. 对同一台光栅光谱仪,其一级光谱的色散率比二级光谱的色散率 ( 3 )(1) 大一倍; (2) 相同; (3) 小一倍; (4) 小两倍8.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 3 )(1) 惰延量大; (2) 展度大; (3) 反衬度大; (4) 反衬度小9. 光栅公式 [n= b(Sin+ Sin)]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4 )(1) 闪耀角(2) 衍射角 (3) 谱级 (4) 刻痕数 (mm-1)10.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4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11. 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4 )(1) 大电流,试样烧完; (2)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3) 小电流,试样烧完; (4)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12. 光电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谱线强度是通过下列哪种关系进行检测的(I——光强,I——电流,V——电压)? ( 1 )(1) I→i→V(2) i→V→I(3) V→i→I(4) I→V→i13.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2 )(1) I-N基(2) S-lg c (3) I- lg c(4) S- lg N基14. 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4 )(1) K(2) Ca (3) Zn (4) Fe15.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若工艺精度好,光栅上单位距离的刻痕线数越多,则:( 1 )(1)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 (2)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降低; (4)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16.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3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 (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 (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17.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4 )(1)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 (2)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 (4)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18. 某光栅的适用波长范围为 600~200nm,因此中心波长为460nm 的一级光谱线将与何种光谱线发生重叠? ( 1 )(1) 230nm 二级线; (2) 460nm 二级线; (3) 115nm 四级线;(4) 除 460nm 一级线外该范围内所有谱线19. 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 ( 3 )(1) 随波长增加,色散率下降; (2) 随波长增加,色散率增大;(3) 不随波长而变; (4) 随分辨率增大而增大20.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3 )(1)钠(2)碳 (3)铁 (4)硅21. 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4 )(1)波长接近; (2)挥发率相近; (3)激发温度相同; (4)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22. 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3 )(1)比色计(2)比长计 (3)测微光度计 (4)摄谱仪23. 火焰( 发射光谱 )分光光度计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不同部件是( 1 )(1)光源(2)原子化器 (3)单色器 (4)检测器24. 下列色散元件中, 色散均匀, 波长范围广且色散率大的是( 3 )(1)滤光片(2)玻璃棱镜 (3)光栅 (4)石英棱镜25.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 ( 3 ) (1)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2)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3)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4)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26. 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 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 1 )(1) 火焰(2) 辉光放电 (3) 激光微探针 (4) 交流电弧27.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4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 (3) 电火花 (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28. 采用摄谱法光谱定量分析, 测得谱线加背景的黑度为S(a+b), 背景黑度为S b,正确的扣除背景方法应是 ( 4 )(1) S(a+b)-S b(2) 以背景黑度S b为零, 测量谱线黑度(3) 谱线附近背景黑度相同, 则不必扣除背景(4) 通过乳剂特性曲线, 查出与S(a+b)及S b相对应的I(a+b)及I b,然后用I(a+b)-I b扣除背景29. 用发射光谱法分析高纯稀土中微量稀土杂质, 应选用( 4 )(1) 中等色散率的石英棱镜光谱仪; (2) 中等色散率的玻璃棱镜光谱仪(3) 大色散率的多玻璃棱镜光谱仪; (4) 大色散率的光栅光谱仪30.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2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 (3) 波数越大 (4) 频率越高31. 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 1 )(1)频率(2)波长 (3)传播速度 (4)周期32. 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能量最大者是 ( 1 )(1)X射线区(2)红外区 (3)无线电波区 (4)可见光区33. 在下面五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长最短的是( 1 )(1)X射线区 (2)红外区 (3)无线电波区 (4)可见光区34. 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数最小的是 ( 3 )(1)X射线区 (2)红外区 (3)无线电波区 (4)可见光区35. 波长为500nm的绿色光, 其能量( 1 )(1)比紫外线小(2)比红外光小 (3)比微波小 (4)比无线电波小36. 常用的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 1 )(1)200~360nm (2)360~800nm (3)100~200nm (4)103nm37.以直流电弧为光源, 光谱半定量分析含铅质量分数为10-5以下的Mg时, 内标线为2833.07A。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网上习题)一、选择题1.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1)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2)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3)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4)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答案:(4)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1)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3)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答案:(3)3.发射光谱分析中,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答案:(4)(1)直流电弧(2)低压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4.电子能级差愈小,跃迁时发射光子的()(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答案:(2)5.下面哪种光源,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4)6.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4)7.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最稳定的是()(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4)8.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背景最小的是()(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1)9.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3)10.用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分析海水中重金属元素时,应采用的光源是()(1)低压交流电弧光源(2)直流电弧光源(3)高压火花光源(4) ICP光源答案:(4)11.矿物中微量Ag、Cu的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应采用的光源是()(1)CP光源(2)直流电弧光源(3)低压交流电弧光源(4)高压火花光源答案:(2)12.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
三、原子发射光谱(174题)一、选择题( 共66题)1. 2 分(1003)在(a),(b)两图中, 实线代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有背景时的工作曲线, 虚线代表扣除了背景后的工作曲线,试说明:(1) 各属于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光谱背景(判断光谱干扰是来自分析线还是来自内标线)?(2) 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2. 2 分(1004)在光栅摄谱仪中解决200.0~400.0nm区间各级谱线重叠干扰的最好办法是( )(1) 用滤光片(2) 选用优质感光板(3) 不用任何措施(4) 调节狭缝宽度3. 2 分(1005)发射光谱分析中,应用光谱载体的主要目的是( )(1) 预富集分析试样(2) 方便于试样的引入(3) 稀释分析组分浓度(4) 增加分析元素谱线强度4. 2 分(1007)在谱片板上发现某元素的清晰的10 级线,且隐约能发现一根9 级线,但未找到其它任何8 级线,译谱的结果是( )(1) 从灵敏线判断,不存在该元素(2) 既有10 级线,又有9 级线,该元素必存在(3) 未发现8 级线,因而不可能有该元素(4) 不能确定5. 2 分(1016)闪耀光栅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入射角α、衍射角β和闪耀角θ之间满足下列条件( )(1) α=β(2) α=θ(3) β=θ(4) α=β=θ6. 2 分(1017)下列哪个因素对棱镜摄谱仪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均有影响?( )(1) 材料本身的色散率(2) 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3) 暗箱物镜的焦距(4) 光线的入射角7. 2 分(1018)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310.0305 nm 及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1) Si 251.61 ─Zn 251.58 nm (2) Ni 337.56 ─Fe 337.57 nm(3) Mn 325.40 ─Fe 325.395 nm (4) Cr 301.82 ─Ce 301.88 nm8. 2 分(1024)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 )(1) 炽热的固体(2) 受激分子(3) 受激原子(4) 单原子离子9. 2 分(1025)对同一台光栅光谱仪,其一级光谱的色散率比二级光谱的色散率( )(1) 大一倍(2) 相同(3) 小一倍(4) 小两倍10. 2 分(1026)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 )(1) 惰延量大(2) 展度大(3) 反衬度大(4) 反衬度小11. 2 分(1085)光栅公式[nλ= b(Sinα+ Sinβ)]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1) 闪耀角(2) 衍射角(3) 谱级(4) 刻痕数(mm-1)12. 2 分(1086)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13. 2 分(1087)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1) 大电流,试样烧完(2)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3) 小电流,试样烧完(4)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14. 1 分(1089)光电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谱线强度是通过下列哪种关系进行检测的(I——光强,I——电流,V——电压)?( )(1) I→i→V (2) i→V→I(3) V→i→I (4) I→V→i15. 2 分(1090)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1) I-N基(2) ∆S-lg c (3) I-lg c (4) S-lg N基16. 2 分(1117)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1) K (2) Ca (3) Zn (4) Fe17. 2 分(1174)用发射光谱法测定某材料中的Cu 元素时,得铜的某谱线的黑度值(以毫米标尺表示)为S(Cu) = 612,而铁的某谱线的黑度值S(Fe) = 609,此时谱线反衬度是2.0,由此可知该分析线对的强度比是( )(1) 31.6 (2) 1.01 (3) 500 (4) 25.418. 2 分(1199)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若工艺精度好,光栅上单位距离的刻痕线数越多,则:( )(1)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降低(4)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19. 2 分(1200)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20. 2 分(1218)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1)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4)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21. 2 分(1220)某光栅的适用波长范围为600~200nm,因此中心波长为460nm 的一级光谱线将与何种光谱线发生重叠? ( )(1) 230nm 二级线(2) 460nm 二级线(3) 115nm 四级线(4) 除460nm 一级线外该范围内所有谱线22. 2 分(1236)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 )(1) 随波长增加,色散率下降(2) 随波长增加,色散率增大(3) 不随波长而变(4) 随分辨率增大而增大23. 2 分(1237)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1)钠(2)碳(3)铁(4)硅24. 2 分(1238)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1)波长接近(2)挥发率相近(3)激发温度相同(4)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25. 1 分(1239)下列哪个化合物不是显影液的组分?( )(1)对苯二酚(2)Na2S2O3 (3)KBr (4)Na2SO326. 1 分(1240)下列哪个化合物不是定影液的组分?( )(1)对甲氨基苯酚硫酸盐(2)Na2S2O3(3)H3BO3 (4)Na2SO327. 2 分(1241)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1)比色计(2)比长计(3)测微光度计(4)摄谱仪28. 2 分(1365)火焰( 发射光谱)分光光度计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不同部件是( )(1)光源(2)原子化器(3)单色器(4)检测器29. 2 分(1368)下列色散元件中, 色散均匀, 波长范围广且色散率大的是( )(1)滤光片(2)玻璃棱镜(3)光栅(4)石英棱镜30. 2 分(1377)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 )(1)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2)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3)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4)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31. 2 分(1552)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 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 )(1) 火焰(2) 辉光放电(3) 激光微探针(4) 交流电弧32. 2 分(1553)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3) 电火花(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33. 2 分(1554)采用摄谱法光谱定量分析, 测得谱线加背景的黑度为S(a+b), 背景黑度为S b,正确的扣除背景方法应是( )(1) S(a+b)-S b(2) 以背景黑度S b为零, 测量谱线黑度(3) 谱线附近背景黑度相同, 则不必扣除背景(4) 通过乳剂特性曲线, 查出与S(a+b)及S b相对应的I(a+b)及I b,然后用I(a+b)-I b扣除背景34. 2 分(1555)用发射光谱法分析高纯稀土中微量稀土杂质, 应选用( )(1) 中等色散率的石英棱镜光谱仪(2) 中等色散率的玻璃棱镜光谱仪(3) 大色散率的多玻璃棱镜光谱仪(4) 大色散率的光栅光谱仪35. 2 分(1556)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3) 波数越大(4) 频率越高36. 1 分(1557)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1)频率(2)波长(3)传播速度(4)周期37. 1 分(1558)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能量最大者是(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38. 1 分(1559)在下面五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长最短的是(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39. 1 分(1560)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数最小的是(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40. 2 分(1561)波长为500nm的绿色光, 其能量( )(1)比紫外线小(2)比红外光小(3)比微波小(4)比无线电波小41. 1 分(1562)常用的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 )(1)200~360nm (2)360~800nm (3)100~200nm (4)103nm42. 2 分(1563)以直流电弧为光源, 光谱半定量分析含铅质量分数为10-5以下的Mg时, 内标线为2833.07A。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一、选择题1.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2. 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1) 暗箱(2) 感光板(3) 硒光电池(4) 光电倍增管3. 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1) I-N基(2) ∆S-lg c(3) I-lg c(4) S-lg N基4. 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数最小的是(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5.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 )(1) 惰延量大(2)展度大(3)反衬度大(4)反衬度小6.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1) 钠(2) 碳(3) 铁(4) 硅7. 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1)比色计(2)比长计(3)测微光度计(4)摄谱仪8. 在进行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 要说明有某元素存在, 必须( )(1) 它的所有谱线均要出现(2)只要找到2~3条谱线(3)只要找到2~3条灵敏线(4)只要找到1条灵敏线9.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近B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近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D 原子内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10. 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A 能量越大B波长越长C波数越大D频率越高二、填空题1. 在发射光谱中, 内标法和摄谱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所依据的基本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a 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第一章绪论问答题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22.如何选择固定液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网上习题)
一、选择题
1.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答案:(4)
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
(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
(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答案:(3)
3.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答案:(4)
(1) 直流电弧 (2) 低压交流电弧
(3) 电火花 (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4. 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1) 能量越大 (2) 波长越长 (3) 波数越大 (4) 频率越高
答案:(2)
5.下面哪种光源, 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 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6.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 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7.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最稳定的是()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8.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背景最小的是 ( )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1)
9.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3)
10.用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分析海水中重金属元素时, 应采用的光源是 ( )
(1) 低压交流电弧光源 (2) 直流电弧光源 (3) 高压火花光源 (4) ICP光源
答案:(4)11.矿物中微量Ag、Cu的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应采用的光源是 ( )
(1) CP光源 (2) 直流电弧光源 (3) 低压交流电弧光源 (4) 高压火花光源答案:(2)
12. 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
()(1)极谱仪 (2)折光仪 (3)原子发射光谱仪 (4)红外光谱仪 (5)电子显微镜
答案:(3)
13.几种常用光源中,产生自吸现象最小的是 ( )
(1) 交流电弧 (2) 等离子体光源 (3) 直流电弧
(4) 火花光源答案:(3)
14. 低压交流电弧光源适用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主要原因是 ( )
(1) 激发温度高 (2) 蒸发温度高 (3) 稳定性好
(4) 激发的原子线多答案:(3)
二、填空题
1.原子在高温下被激发而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 但周围温度较低的同种原子(包括低能级原子或基态原子)会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这种现象称为_____自吸______。
2.发射光谱定性分析, 常以_____直流电弧____光源激发, 因为该光源使电极温度 ___高__ 从而使试样____易于蒸发___, 光谱背景___较小__, 但其___稳定性____差
3.对下列试样进行发射光谱分析, 应选何种光源较适宜?
(1)海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_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__
(2)矿物中微量Ag、Cu的直接定性分析_直流电弧____
(3)金属锑中Sn、Bi的直接定性分析___高压火花(电火花)___
4.随电弧光源温度增加, 同一元素的原子线强度___增加__________
5. 光电倍增管的作用是(1)_____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______;
(2)_____信号放大_____。
采用这类检测器的光谱仪称为________光电直读光谱仪______ 。
6.原子发射光谱法定性分析的依据是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E)大小不同,受激跃迁时,不同的原子都有其特征的光谱线及线组_。
对被检测的元素一般只需找出______2~3根______灵敏线即可判断该元素是否存在。
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主要由___高频发生器_____、___等离子体炬管_____、 _____雾化器____等三部分组成, 此光源具稳定性好、基体效应小、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应用范围广、自吸效应小、准确度高__等优点
8.第一共振线是发射光谱的最灵敏线, 它是由__第一激发态___跃迁
至____基态___ 时产生的辐射
三、简答题
1. 简要总结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各自的特点。
相同点:都是原子光谱,涉及到价电子跃迁过程。
不同点∶1能量传递的方式不同。
2发射光谱法是通过测试元素发射的特征谱线及谱线强度来定性定量的,而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试元素对特征单色辐射的吸收值来定量的。
特点:发射光谱法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及多元素同时分析;原子吸收法只可进行定量分析,但准确度更高。
2.发射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光源有哪几种?各种光源的特性及应用范围是什么?
发射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光源有:直流电弧、交流电弧和电火花三种。
直流电弧:电极温度高,分析的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电弧温度一般可达4000~7000K, 可激发70 种以上的元素。
但弧光游移不定,重现性差,适用于做定性分析及低含量杂质的定量分析。
交流电弧:电极温度低于直流电弧,电弧温度稍高于直流电弧,激发能力稍强于直流电弧,灵敏度则稍低,但稳定性比直流电弧高,操作简便安全,适用于光谱定性定量分析。
电火花:电极温度低,灵敏度低,火花温度高,可以激发难激发元素,放电稳定性好,适用于金属及合金的定量分析及难激发元素的分析。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哪些优点?
具有四大优点: 1. 精密度高;2. 检测限低; 3. 基体效应小;4. 线性范围宽。
4.请简要写出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炬 (ICP) 光源的优点。
温度高可达10000 K,灵敏度高可达10-9;
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线性范围宽可达4~5 个数量级;
可对一个试样同时进行多元素的含量测定;
自吸效应小;
基体效应小。
5.请解释: 发射光谱分析中的原子线、离子线
定性分析中的灵敏线、分析线
定量分析中的分析线对
原子线:原子被激发所发射的谱线。
离子线:离子被激发所发射的谱线。
灵敏线:一些激发电位低的谱线,它的发光强度大。
分析线: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谱线,也即确定某一元素是否存在的谱线。
分析线对:定量分析中的分析线对由分析线与内标线组成。
从被测元素中选一根谱线作为分析线,从内标元素中选一条谱线作为内标线,以它们的相对强度比lgR作工作曲线,使光源强度对谱线强度影响得到补偿。
6.射光谱分析常用 (1) 直流电弧, (2) 低压交流电弧, (3) 高压火花
作激发光源;这三种光源的激发能力顺序应该怎样? 并简要说明理由。
(3)>(2)>(1), 因为火花温度(即激发温度)很高。
7.试比较电感耦合等离子炬(ICP) 发射光谱法与经典的发射光谱法各自有哪些特点并简述其理由。
(1) 灵敏度高, 10-9g数量级的成分不难测定。
因为ICP的火焰温度可高10000K,能激发一般光源难激发的元素,不易生成难熔金属氧化物,背景小,故灵敏度高。
(2) 精密度好,1% 的误差范围很易实现。
因为试样用溶液法进样,气化均匀,没有试样溅散问题。
(3) 线性范围宽,可达4~5 个数量级。
因ICP 光源中试样微粒集中在高频涡流的轴向通道内,试样浓度、微粒形状都不会影响原子化和激发效率,对低浓度试样, 背景低, 对高浓度试样又无自吸危害,故分析的浓度范围宽。
(4) 基体影响小。
同一标准溶液可用于不同的试样。
(5) 因不用电极,光谱干扰及背景小。
8. 解释发射光谱中元素的最后线、共振线及分析线与它们彼此间的关系。
最后线: 元素含量减少而最后消失的谱线。
共振线: 是基态原子与最低激发态(共振态)原子间跃迁产生的谱线, 谱线强度大, 常用作分析线。
分析线: 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谱线。
9. 分析下列试样, 应选什么光源最好?
(1)矿石的定性及半定量
(2)合金中的Cu(~x%)
(3)钢中的Mn(0.0x%~0.x%)
(4)污水中的Cr,Mn,Cu,Fe、Cd,Pb (10-4~0.x%)
(1)直流电弧(2)电火花(3)交流电弧(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0.对于火焰的不稳定性, 为何原子发射光谱要比原子吸收光谱及原子荧光光谱更敏感?
原子发射光谱所检测的是激发态原子数,而原子吸收检测的是基态原子数,火焰不稳定,其温度差,T将导致激发态原子数目的比例显著改变,而基态原子数目比例改变很小,故原子发射光谱对火焰的不稳定性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