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生长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70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肿瘤的病理生理学特征;2. 掌握肿瘤的诊断方法及病理生理变化;3. 提高病理生理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肿瘤是一种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
肿瘤细胞具有自主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病理生理实验通过观察肿瘤组织切片,了解肿瘤的形态学特征、生长方式、侵袭和转移等病理生理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肿瘤组织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2. 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肿瘤组织切片:将肿瘤组织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染色液,染色后用盖玻片封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 观察肿瘤细胞形态: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大小、核质比等特征,分析其异型性。
3. 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观察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生长速度等,分析其生长方式。
4. 观察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观察肿瘤细胞是否向周围组织浸润,是否形成转移灶。
5. 记录实验结果:详细记录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生长方式、侵袭和转移等病理生理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肿瘤细胞形态:肿瘤细胞大小不一,核质比增大,细胞核深染,异型性明显。
2. 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肿瘤细胞排列紊乱,生长速度快,呈侵袭性生长。
3.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形成转移灶。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肿瘤组织切片,掌握了肿瘤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包括肿瘤细胞的形态、生长方式、侵袭和转移等。
实验结果表明,肿瘤是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具有自主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七、实验讨论1. 肿瘤的发生机制: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2. 肿瘤的诊断方法: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瘤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3. 肿瘤的治疗: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应根据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机制一、肿瘤的发生机制肿瘤是一种由于体内细胞发生异常而失去正常生长调控机制的疾病。
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生,包括遗传突变、表观遗传改变、DNA修复能力损害等。
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细胞逃脱了正常细胞凋亡和增殖机制的调控,从而导致不受约束的细胞分裂和扩散。
1. 遗传突变与癌症遗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序列的永久性改变,它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丧失或增强。
遗传突变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某些人群携带特定的突变体,在遭受特定环境因素刺激后更容易罹患某种类型的癌症。
这些突变可能会累积并导致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肿瘤细胞。
2. 表观遗传改变与癌症除了DNA序列上的突变外,表观遗传改变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表观遗传改变是指影响基因表达而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细胞遗传学变化,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这些修饰可以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和功能来调节基因表达,并对肿瘤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3. DNA修复能力损害与癌症DNA修复系统是保持基因组完整性的重要机制,它能够纠正DNA中的错误或损伤。
当DNA修复系统发生损伤或缺陷时,细胞将面临累积的突变风险,从而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BRCA1、BRCA2等基因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突变会显著增加乳腺和卵巢癌发生的风险。
二、肿瘤的发展机制肿瘤的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
正常细胞逐渐积累了一系列突变,从而失去了对分裂、凋亡、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等过程的调控。
1. 细胞周期调控失衡肿瘤细胞往往存在细胞周期调控失衡的问题。
例如,癌细胞可能会进入无限增殖状态或逃脱正常细胞周期停滞检查点,从而形成快速生长的肿瘤。
2. 不受约束的增殖和分化正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有序的增殖和分化。
但是,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这种有序调控被破坏,细胞逃脱了对增殖和分化的约束。
结果导致肿瘤细胞无限制地增殖并失去其特定功能。
3. 血管生成促进肿瘤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和氧气来支持不断增长的细胞群体。
肿瘤的生长方式名词解释
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可呈膨胀生长、外生生长和渗透生长。
(1)膨胀生长:它是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肿瘤生长缓慢,不侵入周围组织。
它通常是结节状的,有一个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边界,主要是挤压或阻塞周围的器官和组织。
一般来说,对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没有明显的损害。
由于它与周围组织的边界清晰,手术容易去除,去除后不易复发。
(2)外生生长:肿瘤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常生长在表面,形成突出的乳头、息肉、花椰菜肿瘤、良性、恶性肿瘤
它是外生的。
然而,恶性肿瘤在外生生长的同时,其基底也是渗透性生长,外生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坏死脱落,形成不均匀的底部,恶性溃疡的边缘。
肿瘤的生长方式
(3)渗透性生长: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和血管,如根生长到土壤中,渗透和破坏周围组织。
肿瘤通常没有包膜或不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的边界也不明显。
临床接触诊断时,肿瘤固定,不活动。
手术切除肿瘤时,切除范围应大于肉眼所见,以防止复发,因为肿瘤细胞也可能渗入这些部位。
病理学教学课件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生长方式是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了解肿瘤的生长方式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病理学教学课件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肿瘤的生长方式以及其相关的病理变化。
1. 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生长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局限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局限性生长指的是肿瘤生长在原发部位,没有侵犯周围组织的趋势。
这种生长方式适用于良性肿瘤,如乳腺纤维瘤和良性脑瘤。
浸润性生长指的是肿瘤生长向周围组织侵犯,没有明确的边界。
这种生长方式适用于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和肺癌。
2. 局限性生长的病理特点:局限性生长的肿瘤通常具有以下病理特点:(1)肿瘤细胞形态规则、大小一致;(2)肿瘤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有明确分界;(3)肿瘤细胞生长在原发部位,没有侵犯周围组织的倾向;(4)细胞增生活跃,但不会侵入血管或淋巴管;(5)局限性生长通常是良性肿瘤的特征,预后相对较好。
3. 浸润性生长的病理特点:浸润性生长的肿瘤通常具有以下病理特点:(1)肿瘤细胞形态多样性,大小和形状不一;(2)肿瘤边界不清晰,与周围组织无明确分界;(3)肿瘤细胞具有侵犯周围组织的能力;(4)细胞增生活跃,可侵入血管或淋巴管,发生远处转移;(5)浸润性生长通常是恶性肿瘤的特征,预后较差。
4. 影响肿瘤生长方式的因素:肿瘤的生长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类型、基因突变、肿瘤微环境等。
(1)肿瘤类型:不同类型的肿瘤有不同的生长方式,如良性肿瘤通常呈局限性生长,而恶性肿瘤常见浸润性生长。
(2)基因突变:肿瘤细胞内发生的基因突变会影响肿瘤生长方式,如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肿瘤的浸润性生长。
(3)肿瘤微环境:肿瘤周围的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等因素会影响肿瘤的生长方式,如靶向肿瘤血管可以抑制其浸润性生长。
5. 肿瘤生长方式与临床意义:对于临床医生和病理学家来说,了解肿瘤的生长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预测:肿瘤的生长方式可以帮助医生预测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到底什么是肿瘤?
在各种不良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人体内正在发育的或成熟的正常细胞,出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就叫肿瘤。
也就是说,肿瘤是由于外界各种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营养卫生条件差,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不良刺激,在机体失去调节和控制功能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群不符合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过度增值的细胞集团。
这些肿瘤细胞由于生长繁殖速度快,又无正常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故而使正常组织和器官被破坏,功能受损,直至人体生命遭到威胁。
肿瘤在其发病过程中,大多数患者都发现自己身体上生出小结节或肿块,但并不是所有肿瘤都有小结节或肿块,这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关:
1.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在分裂、繁殖、生长过程中不断膨胀增大,在肿瘤外周形成一层纤维组织包膜,与正常组织有明确界限。
如纤维瘤、脂肪瘤等。
良性肿瘤一般都采取这种方式生长。
2.外生性生长:生长在皮肤或粘膜上的肿瘤,常向体表或腔内突出,形成外凸式的肿块。
如食管平滑肌瘤、早期皮肤鳞状细胞癌等。
良性和恶性肿瘤都可以这种方式生长。
3.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在正常细胞或组织间侵蚀性蔓延,
与正常组织相互交织,彼此无界限,瘤体外更无完整的纤维包膜。
如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多以这种方式生长。
因此,对于无肿块的肿瘤更要提高警惕,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旦通过病理切片检验确认是恶性肿瘤,建议立即采取固阳扶正的的方法,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可以吃人参、虫草、五毒鸡、淮山药等补品。
第五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念肿瘤(tumor,neoplasm)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因常形成局部肿块而得名。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危害性的不同,可分为良、恶性两大类。
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点: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具相对的自主性生长;与机体不协调,有害无益。
非肿瘤性增生(生理、炎症及损伤修复等病理状态):正常代谢的细胞更新;针对一定刺激或损伤的反应,为机体所需,且有一定限度,原因消除后不再继续;分化成熟。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一、肿瘤的大体形态1.形状:肿瘤的形态多种多样,取决于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良、恶性。
肿瘤的常见形状2.大小:大小不一,取决于生长部位、生长时间、生长速度。
肿瘤的大小多发性肿瘤3.颜色:肿瘤一般呈灰白色。
但肿瘤的颜色取决于组织来源,血管多少及继发性变化。
4.质地:一般较正常组织硬,但其硬度取决于组织来源、实质与间质比例等。
二、肿瘤的组织形态肿瘤的组织形态包括两个部分,即肿瘤的实质和肿瘤的间质。
1.肿瘤实质:即肿瘤细胞,它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决定肿瘤的性质,决定着肿瘤的起源。
2.肿瘤的间质:肿瘤的间质不具有特异性。
一般由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组成,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此外,肿瘤的间质内常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一般认为,淋巴细胞浸润对肿瘤的生长具有限制作用。
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
肿瘤组织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即分化程度,在此指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异型性小者,说明它和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组织成熟程度高(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者,表示瘤组织成熟程度低(分化程度低)。
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1.肿瘤(neoplasm,tumor) :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多数肿瘤表现为肿块。
2.外生性生长:良恶性肿瘤都可。
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的外表。
只向外表生长—良性。
向外表生长,同时向内生长—恶性。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瘤的生长方式。
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
无包膜、界不清、固定,难切净,易复发。
4.癌性溃疡:外生性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肿瘤中央血液供给相对不足,肿瘤细胞易发生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溃疡,称为癌性溃疡。
5.异型性(atypia):肿瘤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6.间变性肿瘤:肿瘤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几乎都是高度恶性肿瘤。
7.肿瘤的实质〔parenchyma〕:指肿瘤细胞,决定着该肿瘤的命名、性质、形态结构和生长方式等。
8.肿瘤的间质〔mesenchyma,stroma〕:指结缔组织、血管、免疫细胞。
结缔组织、血管: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加速肿瘤生长。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代表机体抗肿瘤反应。
肌成纤维细胞:收缩、产生胶原和限制肿瘤细胞扩散。
9.肿瘤的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S期)的细胞比例。
十G210.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肿瘤细胞分裂繁殖为两个子代细胞所需的时间。
11.肿瘤的转移(metastasis):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
通过转移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性肿瘤或继发瘤,原发部位的肿瘤称为原发肿瘤。
12.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管外表,瘤细胞脱落种植(也可人为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外表,继续生长形成多数转移瘤。
13.克鲁根勃格瘤(Krukenberg瘤) :胃、肠道的粘液性腺癌种植性转移至卵巢。
肿瘤分类与分期肿瘤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对于肿瘤的分类与分期也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一环。
肿瘤的分类与分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了解肿瘤的类型、生长方式及预后,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肿瘤分类与分期的相关知识。
一、肿瘤分类肿瘤的分类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将肿瘤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于进行病理学研究和临床治疗。
肿瘤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组织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生长方式分类等。
1. 组织学分类组织学分类是根据肿瘤起源的组织类型对肿瘤进行分类的方法。
常见的组织学分类包括上皮性肿瘤、间质性肿瘤和造血系统肿瘤等。
上皮性肿瘤主要源于上皮细胞,如乳腺癌、肺癌等;间质性肿瘤起源于支持组织,如脂肪瘤、纤维瘤等;造血系统肿瘤主要源于造血干细胞,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2. 遗传学分类遗传学分类是根据肿瘤的基因改变对肿瘤进行分类的方法。
不同的遗传变异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遗传学分类对于预测肿瘤的预后和治疗反应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乳腺癌可以分为雌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和三阴性等不同亚型。
3. 生长方式分类生长方式分类是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对肿瘤进行分类的方法。
肿瘤的生长方式可以是局部浸润性、包膜推移性或远处转移性等。
例如,乳腺癌的生长方式可以是以乳腺管为中心的区域性生长,也可以是侵犯邻近组织的局部浸润。
二、肿瘤分期肿瘤的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和蔓延范围等因素,将肿瘤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常用的肿瘤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和AJCC分期等。
1. TNM分期TNM分期是一种以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为指标的肿瘤分期系统。
T表示原发肿瘤的大小和程度,依次分为T0、T1、T2、T3和T4等;N表示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为N0、N1、N2、N3等级;M表示远处转移的情况,分为M0和M1。
例如,胃癌的分期可以是T2N1M0,表示原发肿瘤较大,有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
肿瘤的分类原则
肿瘤的分类原则: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对于肿瘤的分类较多,可以分为组织来源类、性质类、生长方式类、范围类、恶性程度类。
1.组织来源类:如果要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来划分,通常可以分为神经源性肿瘤、上皮源性肿瘤等。
2.性质类:从肿瘤的性质来考虑,通常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而良性肿痛暂时无需处理,恶性肿瘤则考虑采取手术的方式切除。
3.生长方式类:肿瘤之间的生长方式各不相同,分别为原位癌、浸润性癌和转移癌。
4.范围类:肿瘤在体内的范围越大,则可能表示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越大,通常可以分为早期癌、中期癌和晚期癌。
5.恶性程度类:如果经过诊断,确定为恶性肿瘤,通常还需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恶性程度,以便治疗,常见的有低度恶性肿瘤、中度恶性肿瘤和高度恶性肿瘤。
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expansile growth)浸润性生长(invasive growth)外生性生长(exophytic growth)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良性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growth pattern)肿瘤的生长速度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细胞的恶性转化 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 远处转移肿瘤的生长特点1. 生长速度:主要决定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度良性肿瘤——生长慢(生长速度突然加快——恶变) 恶性肿瘤——生长快--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 --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瘤细胞的生成和丢失倍增时间(细胞周期时间)细胞周期倍增时间(细胞周期时间)肿瘤血管形成(neovascularization)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既存成熟血管以出芽形式产生新生血管能产生血管生成因子的细胞:肿瘤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某些淋巴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肿瘤间质细胞来自于缺血或正常组织非中性粒细胞最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 bFGF血管生成因子肿瘤的演进与异质性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 。
异质性(Heterogeneity)肿瘤细胞不同亚克隆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
异质化肿瘤在生长过程中能保留那些适应存活、生长,浸润与转移的亚克隆。
肿瘤的异质化概念区别异型性(atypia)异质性(Heterogene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