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9
肿瘤的生长方式名词解释
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可呈膨胀生长、外生生长和渗透生长。
(1)膨胀生长:它是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肿瘤生长缓慢,不侵入周围组织。
它通常是结节状的,有一个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边界,主要是挤压或阻塞周围的器官和组织。
一般来说,对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没有明显的损害。
由于它与周围组织的边界清晰,手术容易去除,去除后不易复发。
(2)外生生长:肿瘤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常生长在表面,形成突出的乳头、息肉、花椰菜肿瘤、良性、恶性肿瘤
它是外生的。
然而,恶性肿瘤在外生生长的同时,其基底也是渗透性生长,外生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坏死脱落,形成不均匀的底部,恶性溃疡的边缘。
肿瘤的生长方式
(3)渗透性生长: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和血管,如根生长到土壤中,渗透和破坏周围组织。
肿瘤通常没有包膜或不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的边界也不明显。
临床接触诊断时,肿瘤固定,不活动。
手术切除肿瘤时,切除范围应大于肉眼所见,以防止复发,因为肿瘤细胞也可能渗入这些部位。
病理学教学课件肿瘤的生长方式病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寻求解答疾病的本质、发生的原因和疾病对于身体机能的影响。
而肿瘤的病理学研究,也是一个重要庞大的领域。
本篇将主要聚焦于肿瘤的生长方式,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肿瘤的基本特点与形态。
一、肿瘤的生长特点首先,要理解肿瘤的生长特点,我们需明确肿瘤是由正常细胞异常增殖而成的。
肿瘤的生长主要有三种形式:浸润性生长、扩散性生长和破坏性生长。
1.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侵犯周围正常组织,形成不规则的肿块,这是最常见的生长方式。
以癌症为例,细胞会穿过基底膜,侵犯到淋巴管或血管内,导致肿瘤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术中难以全部切除。
2.扩散性生长: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从原发病灶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形成多个子病灶,称为转移。
其特点表现为多部位病变,治疗难度大。
3.破坏性生长:肿瘤细胞耗尽周围组织的营养,导致周围组织发生坏死或囊变,形成空洞性肿瘤。
二、肿瘤的生长速度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由有丝分裂的频率决定。
良性肿瘤生长速度较慢,恶性肿瘤则生长速度快速。
正常细胞恢复有序的生长模式需要严谨而复杂的调控机制,然而,当这些机制受到干扰,正常细胞就会转化为肿瘤细胞,进入无序的、过快的分裂状态,从而形成肿瘤。
三、化疗对肿瘤的影响化疗得以摧毁肿瘤,因为化疗药物主要针对处在细胞周期分裂阶段的细胞。
对于在活跃繁衍的恶性肿瘤细胞,这种行动方式特别有效。
然而,其他快速繁衍的正常细胞,如毛发和消化道细胞,也会受到化疗的影响,从而导致一些副作用。
概括来讲,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助于我们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当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病因病理,才能开发出更优质的治疗手段,将医学推向新的高度。
5.4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一、肿瘤的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一)生长方式1.膨胀性生长(Expansive growth):大多数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常有纤维性包膜,容易手术切除,切除后不复发。
但血管瘤是一个例外,不呈膨胀性生长,而呈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
肿瘤无包膜形成,境界不清。
局部切除后,常有肿瘤残留,容易复发。
浸润是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
2.浸润性生长(Infiltrative growth)(Exophytic growth) 3.外生性生长良性肿瘤、恶性肿瘤都可以有这种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基底部无浸润,而恶性肿瘤则伴有基底浸润。
◼体表、体腔、自然管道◼乳头状、菜花状、蕈伞状、息肉状—溃疡肿瘤的生长速度取决于分化程度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慢,呈间歇性生长突然加快考虑恶变快,呈持续性生长血供相对不足,易坏死、出血(二)生长特点肿瘤生长的动力学与肿瘤生长有关的因素1. 肿瘤细胞倍增的时间2. 生长分数=复制阶段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群体总数3. 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无增殖力细胞休眠细胞G死亡(三)肿瘤血管形成▪肿瘤刺激宿主血管持续生长,为其供应营养的过程,称之。
▪肿瘤血管形成对肿瘤生长具有双重意义:提供营养和分泌多肽生长因子以刺激瘤细胞生长。
▪是肿瘤继续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前提,由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和抗血管生成因子(野生型p53诱导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血管静止素、肿瘤静止素和内皮静止素)共同调控。
(四)演进和异质性演进(progression)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生长加快、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异质性(heterogeneity)肿瘤的不同亚克隆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肿瘤的克隆性生长,由于附加的基因突变,导致亚克隆出现(需要较少的生长因子,抗原性低—躲过免疫监视),亚克隆保留下来,适应生存、生长、浸润及转移(适者生存)。
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方式一、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较大差别,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
一般来讲,成熟程度高、分化好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可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
但短期内生长突然加快,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
成熟程度低、分化差的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短期内即可形成明显肿块,并且由于血管形成及营养供应相对不足,易发生坏死、出血等继发改变。
二、肿瘤的生长方式(growth pattern)肿瘤的生长方式有: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expansive growth)是发生在器官或组织内的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
肿瘤逐渐增大,不侵袭周围正常组织,宛如逐渐膨胀的气球,推开或挤压四周组织。
因此,肿瘤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主要是挤压和阻塞,一般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临床检查时肿瘤移动性良好,手术容易切除,切除后也常不复发。
2.外生性生长(exophytic growth)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道等)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肿物。
良、恶性肿瘤都可呈现外生性生长。
但恶性肿瘤在向表面呈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往往呈浸润性生长,常由于其生长迅速,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3.浸润性生长(infiltrating growth)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肿瘤细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和血管内,像树根长入土壤一样,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
因此呈这类生长方式的肿瘤无包膜,与邻近组织紧密连接在一起而无明显界限。
临床检查时移动性差或固定。
手术切除范围应扩大,否则术后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