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复习要点锦集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7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多选
1.集货区设计。集货区设计主要考虑发货物品的订单数、时序安排、车次、区域、路线等因素。(1)订单拣取,订单发货。适合于订货量大、使车辆能满载的客户。(2)订单拣取,区域发货。适合于订货量中等、单一客户不能是车辆满载的情况。(3)批次拣取、区域发货。这是多张订单批量拣取的集货方式。(4)批次拣取,车次发货。适合于订货量小、必须配载装车的情况。
2.进出货平台
位置关系。(1)进出货共用平台。适合进出货时间错开的仓库。(2)进出货平台不共同使用,但两者相邻。适合厂房空间较大、进出货容易相互影响的仓库。(3)进出货平台相互独立,两者不相邻。适合物流规模大、厂房空间也很大的仓库。(4)多个进出货平台。适合进出货频繁、种类较多且空间足够的仓库。
停车遮挡形式。内围式、齐平式、开放式。
3.拣货信息传递方式。(1)订单传票。适合订单订购品种比较少、批量较小的情况。(2)拣货单传递。(3)贴标签(4)显示器传递(5)条码(6)无线通信传递(7)计算机随行指示(8)自动拣货系统信息输入。
4.仓储区规划要素(1)最大库存量需求(2)物品特性基本资料(3)物品项目(4)储区划分原则(5)储位指派原则(6)存货管制办法(7)自动化程序需求(8)物品使用期限(9)储存环境需求(10)盘点作业方式(11)物品周转效率(12)未来需求变动趋势
单选。
1.拣货流程。拟定发货计划、确定拣货路线及分派人员、拣货、分拣。
2.再订货点ROP的确定。由于最大最小库存控制系统仍然是固定周期订货,所以再订货点包括提前期的内的预计需求、服务水平决定的安全库存、订货提前期内的预计短缺量ED。
即:ROP=提前期的内的预计需求+安全库存+提前期内的预计短缺量
3.物流容器。按功能分为搬运、储存、拣选、配送等容器。按形态分平托盘、箱式托盘、柱式托盘、物流台车、集装箱等。
4.客户评价指标。(1)客户缺货(2)客户订单 1)备货时间 2)一致性 3)准时交货率 4)安全交货率 5)正确交货率 6)完全交货率 (3)客户满意 1)客户取消订单率 2)客户抱怨率。。。。。。(1)产品和服务的特征(2)顾客关系(3)形象和声誉
5.电动板式叉车。电动托板车适用于中等重量的短距离运输。结构上与无动力托板车类似,只是动力为蓄电池,可达到省力的目的。具有加长型货叉的电动托板车可同时搬运两个或四个托盘。操作员是站在托板车上来操作的。最大速度可达8km/h。用于拣选货品的电动托板车,操作员站在其中间位置操作。
6.叉车通道设计要素。影响叉车通道宽度的因素有叉车型式、规格尺寸、托盘规格尺寸等。
7.EIQ分析要素。指订单件数(E)、品项(I)和数量(Q)。首先应考虑时间范围和单位。在资料分析时必须注意统一数量单位,应把所有订单和品项的发货量转换成相同的计算单位。如重量、体积、箱或金额等单位。金额与价值功能分析有关,多用在货品或储区分类等方面。重量、体积等单位与物流作业有直接密切的关系,它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规划。(1) 品项数量(IQ)分析:分析每一品种规格出货总数量的情况,用于ABC分类。但IQ的分布趋势明显,品种分区储存、分拣分区拣选的策略越容易应用。同时IQ曲线也能用来选择设备。 (2)订单量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EQ)分析:分析单张订单出货数量的情况,了解零售户每次订货的数量分布,决定着送货包装的单位,以及分拣系统和配送系统的效率。(3)订单货物类别数(EN)分析:了解所购品项数的分布,对于订单处理的原则、拣货系统的规划、出货方式及出货区的规划有很大影响。通常配合总出货类别数、订单出货类别累计数及货物总类别数三项指数综合参考。
8.RFID的特点。读取方便快捷、可快速扫描、使用寿命长、可重复使用、可实现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数据容量大、安全性优越。
9.物流中心:从事物流活动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功能健全;集聚辐射范围大;存储、吞吐能力强;对下游配送中心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为特定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配送功能健全;辐射范围小;提供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
物流园区:是指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流集结地。
10.货态分析。货态分析就是考察物流配送中心各个主要作业环节的基本储运单位。一般物流配送中心的储运单位包括托盘(P)、箱子(C)和单品(B)。货态分析的内容就是将货态(P、C、B)纳入分析范围,用货态图和表格作为表现形式,并把它们换算成相同的单位,以方便物流过程中的储存和搬运工作。
储存单位应大于或等于拣货单位。在物品一次采购最大批量、最小批量、前置时间和送达时间设定的情况下,且物品每天采购量*采购前置时间《上一级包装单位数量,则储存单位等于拣货单位,反之,储存单位小于拣货单位。
如果服务水平时间大于采购前置时间加送达时间,且物品每日被订购量在采购最小批量和采购最大批量之间,则该项物品可不设置存货位置。
11.仓储评价指标。(1)仓储成本(2)仓储效率 1)仓容利用率 2)设备利用率 3)库存周转次数 (3)仓储质量 1)物品完好率 2)库存结构合理性 (4)仓储风险 1)在库残损率 2)转换包装标识完整、准确率
12.订单拣选。分为单一订单拣选和批次订单拣选。单一订单拣选优点在于作业方法单一,订单前置处理时间短,作业人员责任明确,派工容易,拣货后无需进行分拣作业。批次拣选的优点在于可缩短拣货时的行走搬运距离,增加单位时间的拣货量。对于数量少、批次多的配送,,批次拣选的高效率尤为明显。究竟采用哪种主要取决于实际需要的作业效率,即单 位时间处理的订单数和物品品项数。例如在配送中心的销售旺季,订单量大,可主要采用批次拣选方式;然而在销售淡季,适宜采用单一订单拣选方式。
13.条形码优点:数据可靠、准确;数据输入速度快;经济便宜;灵活、实用;自由度大;设备简单;易于制作。二维:高密度、具有纠错功能、可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可表示图像数据、可引入加密机制。
14.理货。码垛的要求如下:规范操作,保证货物安全;标示面向外面;不能超过规定高度;每垛件数、箱数必须标明;上端应捆扎牢固
简答
1.进货时考虑的因素
应该在系统分析时考虑所有与进货作业相关的因素,可以按照各公司的进货表,有效地收集并记录进货资料。这些资料有:进货日期、进货单号码、供货厂商信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息、商品种类及数量、进货车种及车辆数、每辆车的卸货和进货时间,商品的形状和特性(如散货、单元尺寸的重量、包装形式、有无危险性、托盘堆放的可能性、人工搬运或者机械搬运和产品的保存期等),进货所需人员数、配合储存作业的处理方式、进货时间中的车辆数。
2.在不同形式下如何进行理货
当进货和储存货物形式相同时,可原封不动地转入储存区;当进货装载形式大,而储存装载形式小时,需要在理货区进行拆装作业;当进货装载形式小,而储存装载形式大时,需要把小包或箱子放在托盘上,即进行码垛再存储。
3.配送中心各区域位置布置的基本程序
(1)决定物流配送中心的对外连接道路形式,(2)决定物流配送中心厂房空间位置,大致的面积和长宽比例,(3)决定物流配送中心内由进货到发货的主要物流动线形式,(4)布置刚性区域。刚性区域就是作业区域中面积较大且长宽不易变动的区域,(5)插入柔性区域。(6)决定行政办公区和物流仓储区的关系。
4.拣货区规划要素
(1)物品特性基本资料,(2)配送品项,(3)每日拣出量,(4)订单处理原则,(5)订单分割条件,(6)订单汇总条件,(7)客户订单数量资料,(8)订单拣取方式,(9)有无流通加工作业需求,(10)自动化程度需求,(11)未来需求变动趋势
5.在不同货态属性下如何选择保管设备
(1)托盘。1)出库频率高,保管量较大,其保管设备可选为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台数与货位平衡是系统平衡的重点。2)出库频率高,保管量中,其保管设备可选流利货架;出库频率高,保管量小,可输送线暂存。3)出库频率中,其保管设备为自动化立体仓库或托盘货架。4)出库频率低,其保管设备为托盘货架或地面之间堆放。
(2)箱保管。1)保管量大,其保管设备为箱货架或托盘。2)保管量小,其保管设备为箱货架;出库频率高,可在拣选区暂存。3)出库频率高,保管量不大,其保管设备为流利货架。
(3)袋装。大多被装入托盘保管,单体保管较少。
6.储存保管指标
(1)储区面积率 储区面积率=储区面积/物流配送中心建筑面积
通过上式可以比较储存保管空间利用率是否合理。一般来说,储区面积应占配送中心建筑面积的50%~70%。
(2)保管面积率 为了判断储位通道规划是否合理,采用保管面积率公式来判定,即
保管面积率=可保管面积/储区面积
(3)储位容积使用率和单位面积保管量
储位容积使用率=存货总体积/储位总体积 单位面积保管量=平均库存量/可保管面积
利用上式可判断货架储位指派是否合理,有效利用储位空间。
(4)平均每品种所占储位数 平均每品种所占储位数=货架储位数/总品种数
利用上式可以计算每储位保管品种的多少,从而判断储位管理是否得当。
(5)库存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发货量/平均库存量或营业额/平均库存金额
利用上式可以评判公司的运营业绩,并可衡量现货存量是否得当。库存周转率越高,库存周转期就越短,表示较少的库存能够完成同样的工作,这样可使积压在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存货上的资金减少。
7.在设计仓储空间时应考虑的因素
在设计仓储区作业空间时,应考虑如下因素:货品尺寸和数量,托盘尺寸和货架空间,设备型号,尺寸,能力和旋转半径,走廊宽度和位置,柱间距离,建筑尺寸与形式,进出货及搬运位置,补货或服务设施的位置。总之,不论仓储区如何布置,应首先根据货品尺寸及数量,堆放方式,托盘尺寸和货架储位空间,计算出存货所占空间大小。
分析题
分析我国连锁企业配送区的布局模式。
由于拣货作业是整个配送作业的核心部分,所以拣选作业的布局对拣选作业的效率影响非常重要,以下是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主要布局模式。
拣货区规划的主要模式
拣货区域规划 作业方式 拣货量 出货效率 适用类型
拣货区与仓储区分区 由仓储区补货到拣货区 中 高 零散出货、拆箱拣货
拣货区与仓储区同区分层规划 由上层仓储区补货至下层拣货区 大 中 整箱出货
拣货区与仓储区合并 直接在仓储区的储位上进行拣货 小 低 少量零星出货
⑴储存和拣货区共用托盘货架的拣货方式。储存和拣货区共用托盘货架的拣货模式,适合体积大、发货量也大的物品。一般是托盘货架第一层为拣货区,第二、三层为库存区,当拣货区物品不足时再由库存区向拣货区补货。
⑵储存和拣货区共用的零星拣货方式。①流利货架拣货方式(双面开放式流利货架)
适用于进出量与体积不大或外形不规则货品的拣货。单向物流动线,可配合入出库的输送机作业和加贴条码标签、分类、拆箱和集货作业。 拣取单位:箱拣货和单品拣货。
优点:仅在通道行走便可拣货,出入库输送机可同时作业,提高效率。②一般货架的拣货方式(单面开放式货架)。单面开放式拣货,入库和出库是在同一侧。共用一条输送机来进行补货和拣货作业。虽然节省空间,但是入库和出库时间必须错开。 ③积层式货架拣货方式。适用于利用有限空间进行大量拣货作业。下层为大型重货架,箱拣取;上层为小型轻物品,单品拣取。
⑶存储与拣货区分开的拣货方式。这种方式适合于进出货量中、进出货量差异大或出入库单位不同的货物的拣货。
⑷分段拣货的少量拣货方式。当拣货区拣货品项过多时,使得流动货架的拣货路线很长,则可考虑接力棒式的分段拣货方式。如果订单品项分布都落在同一分区中,则可跳过其他分区,缩短拣货行走距离、避免绕行整个拣货区。
⑸ U型多品种少批量拣货补货方式。为减少拣货人员或要兼顾输送机两侧货架的拣取作业时,可采用U型拣货路径和输送机方式。
多选
1.盘点目的。确定现有库存量、确认企业损益、核实物品管理实效。
2.托盘标识。托盘识别码;托盘每一层堆积的个数、层数 、总个数;储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