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生长、播散及良性和恶性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18.93 KB
- 文档页数:2
病理重点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期的病变特点及继发性改变㈠❶脂纹期:肉眼:动脉内膜轻度隆起的斑点和条纹;镜下:动脉内膜可见大量泡沫细胞FC;❷纤维斑块期:肉眼:动脉内膜较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镜下:①纤维帽:由密集的胶原纤维、散在性SMC和巨噬细胞以及少量弹力纤维和蛋白聚酶组成;②脂质区:由FC、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碎片组成,该区较小或不明显;③基底部:由增生的SMC、结缔组织和炎细胞组成;不同的斑块含有不等量的三个病变区;❸粥样斑块期:肉眼:动脉内膜面见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见纤维帽的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镜下:在玻璃样变的纤维帽的深部为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中可见胆固醇结晶HE片中为针形或梭形空隙及钙化;坏死物底部及周边可见肉芽组织,少量FC和淋巴细胞;病灶处中膜平滑肌受压萎缩而变薄;外膜可见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㈡继发性病变: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2.肺气肿的概念和分类3.概念:肺气肿是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含气量过多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大、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分类:㈠肺泡性肺气肿:①腺泡中央型肺气肿:肺泡中央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②腺泡周围型肺气肿: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的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③全腺泡型肺气肿: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都扩张;㈡间质性肺气肿:细支气管或肺泡间隔破裂,空气进入肺间质;㈢其他类:①瘢痕庞肺气肿②代偿性肺气肿③老年性肺气肿3. 肺气肿的病理变化肉眼:肺的体积显著膨大,色灰白,边缘钝圆,柔软而缺乏弹性,指压后压痕不易消退,切面可见囊腔,因肺气肿类型不同,其大小、分布部位及范围均有所不同;镜下:①肺泡扩张,相邻的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②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床数量减少;③间质内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④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可见慢性炎症改变;5. 为什么在门脉性肝硬化时会出现肝功能不全试述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门脉性肝硬化时,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原因是肝细胞变性坏死,侧支循环的建立,异常吻合支的出现,含有营养物质和毒物的静脉血不能进入肝窦,以上各原因均不能使肝细胞发挥作用,引起肝功能障碍;㈠门脉高压症的表现:①慢性淤血性脾大:脾静脉淤血所致,引起脾功能亢进;②胃肠淤血、水肿:黏膜淤血水肿,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③腹水:晚期在腹腔内聚集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④侧支循环形成:主要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直肠静脉曲张,脐周围静脉网曲张;㈡肝功能不全的表现:①蛋白质合成障碍:血浆蛋白减少;②出血倾向:可出现皮肤、黏膜或皮下出血,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所致,另外与肝功能亢进有关;③胆色素代谢障碍: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④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或蜘蛛状血管痣体表的小动脉末梢扩张;⑤肝性脑病脑昏迷:晚期肝功能衰竭引起精神病症状;6.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化规律基本病理变化:㈠以渗出为主的病变: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条件: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强;㈡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和朗罕斯巨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条件:机体免疫力较强,菌量少,毒力弱,变态反应弱㈢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干酪样坏死,结核坏死灶含脂质较多,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故而得名;条件:机体免疫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强;转化规律:㈠转向愈合:①吸收、消散:为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②纤维化、钙化:增生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死灶可逐渐纤维化,但较大的干酪样坏死灶难以全部纤维化,会有钙盐沉着;㈡转向恶化:①浸润进展: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范围不断扩大并出现干酪样坏死;②溶解散播:干酪样坏死物发生液化,结核杆菌可通过自然管道,血道,淋巴道散播到全身各处;7.简述肝硬化晚期腹水形成的原因㈠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门静脉系统的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大,液体漏入腹腔;㈡由于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与腹水形成有关;㈢肝功能障碍,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分泌灭活减少,导致钠水潴留而促使腹水形成;㈣肝淋巴液生成增多及回流障碍;8.简述门脉高压症形成的原因㈠窦性阻塞:肝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肝血窦闭塞或窦周纤维化,是门静脉循环受阻;㈡窦后性阻塞:假小叶压迫小叶静脉,使肝窦内血液流出受阻,进而影响门静脉血流入肝血窦;㈢窦前性阻塞:肝内肝动脉小分支与门静脉小分支在汇入肝窦前形成异常吻合,使高压力的动脉血流入门静脉内;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病理变化—大体:病变弥散性累及双侧肾脏,肾脏体积轻,中度增大,包膜紧张,肾脏表面光滑,红色,又称大红肾;有时肾脏表面可见血点,成为蚤咬肾;㈠光镜下:①肾小球:弥漫性肿胀,细胞数目显著增多②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可见各种管型③肾间质:炎细胞浸润㈡免疫荧光:沿基底膜和系膜区有颗粒状荧光;㈢电镜下: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临床病理联系—①尿的变化:血尿,蛋白尿,管形尿,少尿②水肿③高血压1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肉眼:肾体积增大,色苍白,表面有点状出血,切面见肾皮质增厚;镜下:肾小球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细胞性新月体—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电镜:肾小球基膜的缺损与断裂;临床病理联系:表现为血尿,伴红细胞管型,中度蛋白尿,并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和水肿;1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病变特点是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病理变化:a肉眼: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b镜下: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肾小管萎缩或消失,间质纤维化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肾小球球体变大,肾小管扩张,腔内含 ,肾小球相互靠拢;临床病理联系:早期:食欲差,贫血,呕吐,乏力,疲倦;晚期: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尿毒症;名词解释★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与血凝不同的是,血栓是在血液流动状态下形成的;★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栓塞、血流停止并且无有效侧支循环,导致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炎症: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其中局部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主要形态和防御反应的中心环节;★肿瘤: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与器官的萎缩除了其自身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外,也可以发生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化生: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但这种转变过程并非由已分化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细胞,而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形成;★损伤: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变性/可逆性损伤: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的功能低下;★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为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肿瘤的分化: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相似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原位癌:通常见于上皮的病变,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并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称为原位癌;★充血:器官和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非典型增生:指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肿瘤的一些病变;★癌前疾病:某些疾病虽然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潜能,患者发生相应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这些疾病或病变成为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种植性转移: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性肿瘤,这种播散方式称为种植性转移;★恶病质:指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所出现的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常导致死亡;★包裹:如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太大,肉芽组织难以向中心部完全长入或吸收,则由周围增生的肉芽组织将其包围,称为包裹;。
癌与肿瘤的区别癌(Cancer)和肿瘤(Tumor)是两个常见的医学术语,经常在讨论肿瘤和癌症相关的话题中被提及。
尽管它们经常被用作同义词,但实际上癌和肿瘤在其定义和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肿瘤是指异常增殖的细胞团块。
它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是指细胞增殖受到某种限制,通常不会对周围组织或远处的器官造成威胁。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有明确的边界,并可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
典型的良性肿瘤有良性脂肪瘤、良性乳腺瘤等。
恶性肿瘤,则是指细胞在异常增殖的同时失去了对细胞周期的控制,形成了可侵入周围健康组织并转移到其他部位的能力。
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
典型的恶性肿瘤有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
其次,肿瘤发生的原因也对癌和肿瘤进行了区分。
肿瘤的形成可以有多种原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癌症是一种肿瘤的特定类型,通常可由多个突变基因的累积引发。
这些突变使得细胞失去正常的生长和分化控制,从而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不受控制的生长。
最后,癌和肿瘤在治疗和预后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于良性肿瘤,通常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将其完全切除,预后良好。
在手术之后,患者一般会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肿瘤没有复发。
而对于恶性肿瘤,治疗通常会更加复杂,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癌症的预后因很多因素而异,包括肿瘤的类型、分期、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
总结起来,癌与肿瘤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肿瘤是指细胞异常增殖的团块,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
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特点。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且边界明确,通常可通过手术治疗。
而恶性肿瘤(癌症)具有不受控制的细胞生长、侵袭周围组织和转移的能力,需要综合治疗。
肿瘤的分型分级及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及分期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这个过程涉及到对肿瘤的详细分析和分类,目的是提供更准确的疾病描述,引导更为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现在,我们将详述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过程和意义。
一、肿瘤的分型
肿瘤的分型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来进行的。
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病变范围有限,不会侵犯或转移到其他部位;而恶性肿瘤则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且有可能转移到其他部位。
在进一步的分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肿瘤的起源组织来进行分型,如鳞状细胞癌、腺癌、肉瘤等。
二、肿瘤的分级
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化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判定其恶性程度和预后。
通常,肿瘤的分级分为四级,即低级别(I、II)和高级别(III、IV)。
低级别肿瘤的细胞分化良好,生长缓慢,预后相对更好;高级别肿瘤的细胞分化差,生长迅速,预后比较差。
三、肿瘤的分期
肿瘤的分期是对肿瘤病性程度和扩散范围的评估,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
肿瘤的分期通常包含三个方面: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是否受到侵犯(N),是否有远处转移(M)。
根据
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我们可以将肿瘤分为四期,从I期至IV期,肿瘤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
综合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我们可以对肿瘤的性质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这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准确的评估肿瘤的类型、级别和阶段,我们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实现精准医学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什么是肿瘤?其生长特征有哪些? 答:肿瘤是人体正在发育或成熟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出现过度增生(细胞数量增多)或异常分化(分化是指肿瘤细胞与其相应的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是细胞特性的获得,它表明了细胞存在)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细胞的生长不受约束和控制,呈现无规律的迅速生长,以致可以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各部位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除毛发、牙齿和指(趾)甲外,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细胞都可以发生肿瘤。
因此,肿瘤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一大类复杂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其他部位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侵犯重要器官并引起其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人体大约可发生四百多种不同的肿瘤。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人数日益上升,愈来愈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肿瘤在不同的国家已成为人类第一位或第二位的死亡原因。
因此掌握一些肿瘤防治的基础知识,做好自身保健是必要的。
癌症的病因是什么? 答:人体由亿万个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能有规律地产生新细胞,以替换衰老的受损的老细胞。
当细胞生长失去控制,出现异常增殖时,就会形成肿瘤。
已知恶性肿瘤类型有200多种,它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但全世界癌症病因研究者公认,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概括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1)内因。
①免疫状态:如先天性免疫缺陷,各种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如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其肿瘤发病率高于正常人许多倍;②遗传因素:一般来说,多数肿瘤由于突变发生于体细胞,不直接遗传下一代。
但临床上仍有a.遗传性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
b.癌前病变的遗传,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
c.癌症易感性的遗传,如鼻咽癌等。
都可因双亲直接遗传下一代;③内分泌失调:性激素平衡紊乱,过量激素的长期应用,如卵巢激素、雌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诱发卵巢癌、睾丸癌、子宫癌、甲状腺癌;④年龄因素;肺癌、肝癌、食管癌多见于40岁以上,淋巴瘤、神经及肾母细胞瘤等多见于青少年;⑤胚胎残存组织:有畸胎瘤,皮样囊肿等。
2023肿瘤病理分期.TNM分期肿瘤的良恶性最主要是看肿瘤细胞的特性。
在临床上,有个头很大的良性肿瘤,也有个头很小但病理特征却具有高度恶性的恶性肿瘤,这样的差异便是源于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1 .是否发生转移:一般在机体内不发生转移的多为良性肿瘤,除非是在极早期就被发现的恶性肿瘤,其他都已经在人体内扩散蔓延了。
2 .肿瘤的生长速度:生长缓慢得多是良性肿瘤,有些良性肿瘤甚至会自身开始退化或慢慢停止生长;相反,恶,的中瘤的生长速度则相当迅速。
3 .大部分恶性肿瘤没有包膜: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容易侵犯周边器官形成粘连而给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带来影响。
4 .两者对身体的影响:良性肿瘤因为呈现膨胀性生长,后期会因为肿瘤太大而压迫周边的器官让患者感到不适,但多是表现为一些局部的症状;相比起恶性肿瘤有强大的扩散转移给身体器官带来的破坏力,患者容易出现消瘦、贫血、恶病质等诸多临床表现,甚至很快危及患者的生命。
病理诊断才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
在临床上,精确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以及肿瘤的分期,都要病理科医生通过分析肿瘤组织来进行判断,一般是通过手术前的穿刺、手术切除的肿块标本,结合免疫组化的指标,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如何定量评估肿瘤病情?临床上,为方便对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于是就有了肿瘤分期。
肿瘤分期是根据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评估依据,并不单纯看肿瘤直观的大小尺寸。
肿瘤分期通常来说是针对恶性B中瘤。
肿瘤的分期有很多种,目前通用的标准是TNM分期。
TNM分期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也是临床上进行恶性肿瘤分期的标准方法。
TNM分期方法由法国人PierreDenoix最先在1943年至1952年间提出。
随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开始建立国际性的分期标准,1968年第1版《恶性肿瘤INM分类法》手册正式出版。
目前,最新更新为第八个版本。
TNM分期里面各个英文数字代号的含义如下:T:原发肿瘤的范围和大小。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导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肿瘤按照其生长的特征和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破坏程度,通常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这两种类型的肿瘤的治疗方法和后果完全不同。
良性肿瘤是指机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呈膨胀性生长,似吹气球样逐渐膨大,生长比较缓慢;恶性肿瘤是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1.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常保持于其起源的部位;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呈浸润性生长,可破坏周围组织。
2.良性肿瘤常有包膜,呈膨胀生长,边界清楚,不浸润周围组织;恶性肿瘤无包膜或仅有假包膜。
3.良性肿瘤分化好,色泽及质地接近正常相应的组织,组织形态及细胞形态变异小,核分裂不易见到;恶性肿瘤分化差,组织及细胞形态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相差甚远,显示异形性,排列民乱,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常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核仁增大增多,并出现病理性分裂象。
4.良性肿瘤能通过做手术进行切除,日后不复发或少复发,不转移;恶性肿瘤通过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并且会转移,对周围组织造成广泛破坏,如不及时治疗,常常导致死亡。
5.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引起宿生死亡,除非位于重要器官。
如
器官肿瘤引起呼吸困难、颅内良性肿瘤导致颅内压增高,都可危及生命;恶性肿瘤会出现继法性改变,如出血、坏死、囊性变及感染等。
以上这些就是编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的资料,如果大家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湖南肿瘤医院的专业医生,医生们的医学知识比较丰富,能够有效解答大家的疑问。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带大家一起学习《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肿瘤是病理学总论的重要内容。
其中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区别,是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招聘考试的高频考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考题:
【单选题】良性及恶性肿瘤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肿块的生长速度
B.肿块的大小
C.细胞的分化程度
D.肿瘤表面的光滑程度
【答案】C。
从这道题中,考察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在分化程度,异型性,生长方式,转移等方面都有着区别,今天通过表格形式对良性,恶性肿瘤对比总结,方便大家记忆掌握。
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
1、分化:是指肿瘤组织在形态与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相似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
与正常组织相似性越小,分化程度越低。
2、异型性: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
异型性越小,肿瘤越成熟,分化程度越高。
(1)结构异型性是指肿瘤细胞形成的组织结构。
在空间排列方式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如食管鳞状细胞癌或原位癌。
(2)细胞异型性可有多种表现,主要看细胞核的改变。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通过上面的表格进行对比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具有理解帮助!。
何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优质推荐】任何肿瘤都有害于健康,但危害程度不同,医学家据此将肿瘤区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的瘤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接近于相应组织的正常细胞。
肿瘤多呈缓慢、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的正常组织,可以形成包膜,所以分界清楚。
肿瘤在局部生长,产生压迫和阻塞等症状,但瘤细胞不会从原发部位脱落、转移到其他部位而形成新的转移瘤。
因此,良性肿瘤大多数可被完全切除而不复发,能完全治愈,对人体危害较小。
恶性肿瘤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与相应正常细胞有较大的差异,形态怪异,功能减弱、增强或丧失。
肿瘤生长的速度快,常侵入周围的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瘤细胞很容易从瘤体上脱落下来,通过淋巴管、血管或其他腔道运行到他处形成新的转移瘤。
恶性肿瘤除了引起压迫和阻塞症状外,还可能合并出血、坏死、发热等。
不少恶性肿瘤患者,尤其在疾病晚期可极度消瘦,称为恶病质。
由于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而且肿瘤常常转移到局部淋巴结或向全身播散,难以彻底治愈,最终往往可导致患者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表现可介于两者之间,称之为交界性肿瘤。
例如膀胱的乳头状瘤具有良性细胞形态,但容易复发,甚至转变成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如血管瘤多无包膜,界限不清,切除后容易复发。
良性肿瘤发生在某些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例如颅内良性肿瘤(脑膜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可压迫脑组织,阻塞脑室系统,导致极大的危害;又如发生在心脏的间皮瘤,仅数毫米大小,但可引起心律紊乱而导致患者猝死。
恶性肿瘤也并非预后皆差,如皮肤基底细胞癌生长缓慢,几乎不发生转移,经治疗后能完全治愈。
肿瘤的良恶性也并非一成不变,有些良性肿瘤如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恶性肿瘤,例如卵巢肿瘤可恶变为卵巢癌。
偶尔,恶性肿瘤也可转变为良性肿瘤,例如儿童的一种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可转变为良性的节细胞神经瘤。
肿瘤的生长、播散及良性和恶性的区别
第一节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播散
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特性,不按身体正常需要过度增生、堆积而形成的瘤块。
各种肿瘤由于生物特性不同,良性和恶性性质有别,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差异很大。
良性肿瘤多生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或速度减慢,恶性肿瘤多呈持续性生长。
在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610581651)的临床资料上,很多的肿瘤成长方式和散播,都呈现出不规律性,导致对肿瘤细胞的检测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肿瘤的生长方式
1.外生性生长。
皮肤、体腔、胃肠道黏膜的上皮肿瘤,由于肿瘤向体表及腔内生长,突起于皮肤及黏膜上,形成乳头状、菜花状、结节状肿块。
良性肿瘤中的乳头状瘤、息肉,恶性肿瘤中的皮肤癌、食管癌、胃癌和肠癌,都以这种方式生长。
2.膨胀性生长。
生长于较深部的肿瘤,不断增殖长大,向四周挤压,同时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包绕瘤的外层,形成包膜与周围有明显界限,多见于良性肿瘤及肉瘤的早期。
3.浸润性生长。
瘤组织沿邻近组织间隙、肌肉、筋膜、神经、血管、淋巴管浸润,一般不形成包膜。
癌及肉瘤大多以这种方式生长。
二、恶性肿瘤的播散
肿瘤向外蔓延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性,但恶性肿瘤不一定都有转移。
一般地说,转移出去的癌细胞能够形成新瘤灶,比原发癌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危害性更大,治疗效果也更差。
其转移的途径有如下4种。
1.直接蔓延。
瘤组织直接向周围组织的间隙、肌肉、筋膜、神经周围及骨骼蔓延。
2.淋巴道转移。
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流到淋巴结,在那里形成新的肿瘤,又可以再向其他淋巴结转移。
3.血行播散。
肿瘤细胞侵入毛细血管后,可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形成新的瘤灶,侵人体静脉的瘤细胞先转移到肺,然后到其他各处;消化道转移瘤细胞先侵人门静脉再转移到肝。
因椎静脉系统与腰、骶、腹、胸等处的静脉之间有吻合交通支,无静脉办,所以侵入椎静脉系统的瘤细胞不需要通过肺,而直接向脊柱、骨盆及颅内转移。
4.种植性转移。
胸腔、腹腔、盆腔的肿瘤表面溃破,瘤细胞脱落,可在胸膜、腹膜表面附着,获得充分营养,克服机体抵抗力,在那里继续生长,成为新瘤灶。
在作恶性肿瘤的手术时,常由于手术器械粘附着瘤细胞移植到切口,长出新瘤子,形成医源性种植。
转移的瘤细胞能否成活和繁殖,其命运决定瘤细胞本身生命力是否旺盛,沿途为其提供转移条件是否成熟以及机体防卫功能的强弱。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转移的瘤细胞都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而死亡,只有极少数存活,而这些极少数的细胞却会给机体带来致命的危害。
第二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肿瘤的良性与恶性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治疗和预后也不同。
良性与恶性肿瘤鉴别的主要依据为细胞的分化程度。
此外,转移、复发也是重要的判断因素。
虽然无转移的肿瘤大多属良性,转移的肿瘤属恶性,但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并非绝对,例如恶性肿瘤中转移率低的其生物行为接近良性;良性肿瘤复发率高的其生物行为接近恶性肿瘤。
有少数肿瘤良性与恶性界限很难区分,称为交界瘤。
有时良性也可发展成恶性。
罕见情况下,恶性肿瘤可转化成良性肿瘤。
,如果良性肿瘤生长在重要器官,如颅内或妨碍主要器官功能,也会产生严重后果,所以判断良性与恶性肿瘤应作全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