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浅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人们的生活健康,但由于多种原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时有发生。
本文将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进行浅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药残留和激素滥用问题。
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农药和激素来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由于一些农民在使用农药和激素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使用,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激素含量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就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二是食品添加剂问题。
为了改变农产品原有的颜色、口感等特性,一些商家会在食品中添加一些化学成分,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些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影响健康。
三是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问题。
在农产品的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采用不适当的方法对农产品进行处理,这就会导致农产品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下面将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和规范,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度,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让消费者能够理性消费。
三是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以此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是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在质量安全方面做到真正的零容忍。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共同维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浅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入手,探讨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
1.生产环节问题。
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包括耕种、施肥、喷药、采摘等流程。
如果在生产环节中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等,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
2.运输环节问题。
当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得到完全的保护,比如说温度、湿度等条件不合适,都会对农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3.加工环节问题。
现在农产品深加工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完全掌握关键技术,未用适量的防腐剂等处理,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4.市场流通环节问题。
一些不合格的农产品,或者说已经过期的农产品被商家和经销商加工处理后重新上市,极大地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检测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纳入到全面植入质量管理流程中,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是否达标。
2.加强各个环节的监测与控制。
通过科技手段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加强对于农事活动的监控,加强农产品的防虫、防病、防腐等环节的有效控制,减少不合理农药及肥料的使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加强农产品的宣传和培训。
将农产品生产、处理、运输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宣传,让广大的农业从业者都了解到如何正确地进行农业生产。
对于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升消费者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的重视度。
4.更加规范化的市场监管。
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度,促进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应该建立起一份完善详细的食品安全文件,从而依法依规严格检测食品存在的问题,保障人民健康。
结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看似繁琐,但实为人民生命安全的问题。
浅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曝光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既关乎人民生命健康,也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入手,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我们来分析一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兽药滥用、地下水污染、转基因农产品等问题频频出现,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安全隐患。
而且,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常常通过添加非法添加剂、使用劣质原料等手段,对农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和不当加工,严重违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管理不力,一些农产品市场存在着购销环节质量监督不到位、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一些劣质农产品屡禁不止。
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那么,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存在哪些对策呢?我们应该加强立法和监管,严格打击违法行为。
要加大对不法商贩和生产企业的打击力度,对于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坚决遏制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和监管职责,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应该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倡导绿色农业生产,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要依赖于农民的素质,也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涉及到了全社会的参与,所以,需要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提高社会监督力度。
推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程可追溯,提高产品质量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论文4篇第一篇:脆弱性评价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1脆弱性评价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脆弱性研究的雏形在自然灾害领域中开始出现,之后逐渐在粮食安全、饥荒等社会系统中应用。
进入21世纪后,脆弱性“元素”由“暴露、损伤、风险”等逐渐延伸为“敏感性、应对力、恢复力”,但不同学者对脆弱性本质认识上仍存在分歧。
MitchellJK等认为脆弱性包含内、外部两方面,即系统对扰动的应对能力和暴露;但GallopinGC认为脆弱性是由系统面对扰动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构成,是系统的属性,而暴露并不是脆弱性的构成要素。
不同领域对脆弱性评价的定义也不同。
灾害脆弱性评价是指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对致灾因子敏感程度的评价;气候变化领域中,脆弱性评价是对系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综合评价;社会系统领域强调把社会、经济、制度等文因素及恢复力机制纳入脆弱性评价中;人文科学领域认为脆弱性评价是对系统内部特征(如贫穷、不平等、边缘化、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等因素)与外部扰动及相互作用的评价。
因此,可以将脆弱性评价的理论应用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领域,实现对农产品自身特性、外部因素、产业效益及消费者健康等的综合评价。
2脆弱性评价方法目前,脆弱性评价的研究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领域已较为成熟,呈现逐渐由定性向定量或半定量发展的趋势。
根据不同的评价思路,脆弱性评价方法主要分为脆弱度指数评价、模糊物元模型和函数模型3大类,针对不同系统的敏感性、适应性、恢复能力等信息而被广泛应用。
脆弱度指数评价法又称指标评价法,该法的关键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统计学方法综合成脆弱性指数,或通过脆弱度指数公式和指数值区间来表示评价单元脆弱性程度的相对大小,具有简单、易操作、使用广泛等优点。
如RygelL等通过建立各指标脆弱性指数,评价当地飓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
但该法缺乏系统性的评价观点,且在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上缺乏有效方法,需建立更客观、统一的方法。
摘要农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日益快速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日趋活跃,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与国外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然而,伴之而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却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和身体健康。
为更好地促进通城县农产品快速、健康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和人身安全,我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Abstracts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occupy leading position in people’s daily li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of our country, people’s dem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marketing of which is more and more dynamic. While,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economy,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 is more frequently. Howeve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problems following which happen constantly,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benefit of the common people and the health of their body. We make a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boost Tongcheng’s agriculture and guarantee people’s benefit.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引言近年来,苏丹红、三聚氰胺、海南毒豇豆、蛋白精、毒豆芽、镉大米、瘦肉精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论文7篇第一篇摘要:以农产品生产现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保障需求为重点,对丽水市市本级、9个县(市、区)、136个乡镇(街道)、408家农业生产主体(含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散户)进行问卷调查,对县级以上及30个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92家农业生产主体进行走访座谈。
以调研为基础,总结了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分析了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主要因素,并将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理念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未来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应达到的标准指标及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
近年来,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期待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业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监管任务越来越重[1]。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的需要。
公共服务标准化是一种管理创新工具[2],本文将其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中,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运用标准化的原则与方法,按照安全目标化、体系规范化、生产标准化、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标准化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统筹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
农业生产总体上呈现“低、小、散”的现状,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
基于此,丽水市以各类体系建设为主抓手,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013—2015年省级农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均位列全省前三。
1.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市、县、乡三级监管机构。
市、县两级落实了2~4名专职监管工作人员,大部分乡镇落实了专职或兼职监管员;市农业局与市政府、各县(市、区)农业局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市、县(市、区)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将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岗双责”责任制,并与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农产品监管质量安全论文3篇第一篇1影响太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1.1产地环境污染隐患太原市作为一个能源重化工城市,长期以来工业污染和农业生产自身污染较重,废水、废渣和废气,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的肆意排放,未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合理地利用这些农业投入品,导致对一些农业用地造成污染,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1.2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不合理有些农产品属于植物类的,在生产期间离不开化肥的作用,甚至是农药的保护,还有一些使用没有完全腐烂的人畜排泄物等;一部分农民无视国家的相关规定,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用在农作物上,这些农药往往具有高毒及高残留等特征,会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严重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尽管有一部分人将一些残留较低、低(中)毒,以及效用较高的农药用在了生产上,然而因为未能按相关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结果也会使农药在农产品上的残留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的限量。
1.3销售环节中的人为因素农产品采收后,进入销售环节,有些经销商在对产品进行包装的过程中,也会对农产品造成污染,致使产品不达标;还有一些商贩利欲熏心,为了使产品的商品性提高、卖相更好,从中得到更高的利润回报,便肆无忌惮地将一些有利于产品保鲜的防腐剂和染色剂等物质加入到了产、触、运、销的各个环节,这使得原本就存在安全质量风险农产品的残留毒物更多,远远超出标准规定限量。
2面对现状采取的应对措施2.1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是农民,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就必须要保证农民的充分参与。
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理解保证农产品无公害的重要性,并掌握具体的保障办法。
2.2从源头抓起为防止源头污染,太原市按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对产地进行强化管理,严格按照产地环境标准来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
进一步细化操作规程,并就农药的安全使用与基地签订相关责任书,使得相关生产技术规程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论文3篇第一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农产品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工作,以保证农产品不会存在质量问题,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对于农渔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
中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中,农产品质量管理是重要的内容。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要有所提高,就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工作。
面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从农村的发展实际出发,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职能没有落实到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虽然启动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工作,但是,检测监督管理工作存在形式化的问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这就导致了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
质量检测监督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不仅是对农产品进行监督控制,还要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进行监督控制。
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使得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如果农产品被污染,就会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意识不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意识不强,体现在农产品的加工和生产中没有对质量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没有按照有关标准进行。
特别是一些种植户对于农产品质量检测没有认识到位,也不存在质量观念,在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和加工中,就会导致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另外,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人员的数量少,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展开,而且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的质量也不高,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体系需要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体系,而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动态体系。
在农产品对进行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质量问题的存在。
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就是控制作用,使管理工作按照体系完成。
同时,由于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工作会随着农业的发展不断地变化,管理体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切实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农产品毕业论文农产品毕业论文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
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一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包括农产品的口感、营养成分、色泽等;二是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包括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
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主要源于生产环节中的管理不善和技术水平不高。
例如,农民在施肥、灌溉等过程中使用了过量的化肥和农药,导致农产品口感差、营养成分减少。
而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则主要源于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残留在农产品中,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都在不断努力。
政府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推动农民使用绿色、有机的生产方式。
农民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采用更加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科研机构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和研究,推动农产品的质量提升。
这些努力不仅能够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农业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水源、空气等自然环境要素。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能够为农产品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导致土壤污染,水源被农药残留和养分流失污染,空气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农民应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采用有机农业的方式进行生产。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环境的监管,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引言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的背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生产环节: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养殖过程中的抗生素、激素等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危害。
此外,农产品存储、运输等环节不规范也容易导致质量问题。
2.监管不严:农产品质量监管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监督力度不够、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资源不足等。
基本原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1.全程管理:从农业生产到销售环节,全程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确保从源头到消费者的质量安全。
2.预防为主:强化监管体制,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避免农产品质量问题发生。
3.全面提升: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
4.切实监督: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各环节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对策与措施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下对策与措施可以采取:1.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包括:•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建立科学、严格的质量标准。
•增加监督检查力度,建立监督抽检机制,对农产品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建立农产品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公开农产品质量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追踪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路径,确保质量安全可追溯。
2.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加强饲料营养与安全管理,禁止使用激素和抗生素。
•加强农产品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监控机制。
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分析摘要:本文通过调研290个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从农户用药情况、对粮食的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并不高,农户对农资的辨识能力较差,农资市场监管有待加强,发展历程具有阶级性、阶段性等特点。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提高农户农产品质量行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作者简介:杨子刚,男,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4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122-03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全方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必然趋势。
2013年,在国务院颁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使得农产品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议程上来。
文件中特别强调,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
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健全基层农产品安全工作体系。
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科学合理的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此,针对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在吉林省内各县市进行调研。
本次调研时间是2012年暑假,调研地点包括农安县、九台市、榆树市、德惠市、长春市各辖区等县级市。
共对农户发放问卷300份,剔除不完整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90份。
农户被分为种植农户和养殖农户,农户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户的基本特征、农户种养殖情况、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和处理情况等。
一、吉林省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的基本现状(一)种养殖的决策者的年龄偏大。
25岁以下的仅仅占11.03%,45岁以上的占到四成以上,种养殖决策者年龄偏大,有种养殖经验,习惯于按照经验开展生产,传统生产观念和模式比较难打破。
(二)文化程度偏低。
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比例达到72%,高中及以上的占不到三成,据调查,文化程度高的且掌握一定技术的都转移到城市务工。
(三)家庭人口主要集中在5人及以下,达到85%左右,其中参与农业种养殖的人口2-3人,比例达到近66%,说明现在已经有大部分人从土地中摆脱出来,也说明农户对种养殖的时间精力投入较有限。
(四)农产品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型分布,比例主要集中在40%-80%阶段,40%以下的占到11%左右,这说明种养殖在农户家庭收入仍然发挥很重要的角色。
(五)从种植规模看,长春农民的种植面积都比较大。
0.33公顷(5亩)以下的占到20.69%,0.4-0.0.66公顷(6-10亩)的占到16.55%,0.66公顷(10亩)以上的占到六成以上,这说明可为开展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提供一定空间。
农户基本情况见表1。
二、吉林省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农户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正规培训欠缺从调查看虽然近几年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但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仅有不到一半的农户表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有超过一半表示无所谓或者不关心。
从农产品安全种养殖信息获取的渠道来看,广播电视仍然是主要渠道,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邻居、朋友分别列在二、三位,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日渐成为农户接受质量安全信息的新途径。
调查显示,有大约一半的人表示接受过种养殖安全相关培训,这说明安全种养殖还需要深入农村,深入农户进行宣传及指导。
从培训形式的受欢迎程度看,现场指导最受欢迎,57.93%的人选择这种方式,33.10%的人选择参观考察,课堂面授和远程教育选择人数较少;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通过选择代表参观考察学习种养殖技术,然后以村委会为理论基地,以田间地头为实践基地的效果会最佳。
在培训地点选择上,近85%的农户选择在本乡镇或本村,这也反映农户想比较方便的获得培训指导。
(二)农户购买生产资料过程中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在针对生产资料调查中得到,有高达67.59%的农户表示有购买假种子、化肥、农药等假农资的经历,这说明农资市场监管有待加强,农户对农资的辨识能力较差,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威胁。
40.69%的农户表示化肥的施用量近几年呈增长之势,据专家分析,过量使用化肥容易引起土壤板结,使各种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失调,部分地块的有害重金属含量和有害病菌量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作物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使农产品品质降低;超量使用化肥使果蔬生长性状低劣,并且容易腐烂,不宜存放;例如使用过量的氮肥,会使庄稼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易遭病虫的侵染,继而会增加防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农产品的安全性。
53.79%的农户表示农药的施用量近几年也呈增长之势,农药的施用量不断加大,直接导致药物残留,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化肥农药施用的依据来看,24.14%的农户表示根据历史经验生产,17.93%的农户表示通过打听邻里进行生产,40%的表示根据说明书进行施用,还有17.93的人表示会根据卖家的介绍施用。
从农户用药情况(如表2)来看,农户用药还是比较规范,大部分农户在施用农药之前都会看标签,对农药安全间隔期有所了解;配药基本按照说明要求,药瓶能有效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部分农户,对农药一些知识缺乏了解,用药比较随意,对剩余农药及空瓶乱放乱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用药影响来看,66.21%的农户表示有过因化肥或农药施用过量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的经历,说明农户用药用肥的非标准化容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这就要求提高农户的种植科学性和标准化水平。
(三)农户对粮食储存方式的选择影响农产品质量从农户对粮食的管理情况来看,4.14%的农户表示粮食露天悬挂,22.60%的农户表示用简易装置储存在室外,72.03%的农户表示粮食储存在室内。
从存储效果来看,42.07%的农户表示粮食出现过发霉现象;再对发霉粮食处理询问知,26.21%的农户表示卖掉,47.59%的农户表示将发霉粮食喂自家牲畜,仅有16.55%的农户表示会扔掉。
卖掉或喂牲畜的结果就是毒素通过食物链进行累计,严重影响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安全。
(四)农户在养殖业中缺乏专业知识针对养殖户的调查,仅有23.45%的农户表示通过专业学习或农机畜牧部门进行过养殖培训,大部分农户依靠经验进行养殖。
在如何辨别兽药真假上,41.38%的农户表示通过查看包装和说明书等辨别,27.59%的农户通过询问卖家相关信息获得,20.69%的通过个人经验进行辨别,10.34%的农户表示不知道如何辨别真假。
调查发现,77.24%的农户表示有过因购买伪劣兽药造成损失的经历。
农户了解兽药安全使用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多,但农户使用的渠道集中且有限,主要是养殖经验、兽医介绍、兽药生产经营单位推荐和电视媒体等,限制了农户安全使用兽药的水平。
仅有3.45%的养殖户非常清楚兽药使用有休药期规定,50.35%的表示有所了解,有将近一半的表示不了解。
在兽药使用登记情况看,记录很详细的仅占3.45%,进行简单记录的占36.55%,59.31%的农户表示按照经验养殖不做记录。
对禁用兽药识别上,仅有19.31%的知道金刚烷胺是禁用兽药,仅有14.48%的知道利巴韦林是禁用兽药,20.69%的知道吗啉胍是禁用兽药,有16.55%的误认为青霉素是禁用兽药,备受关注的有“瘦肉精”之称的盐酸克伦特罗知道的仅有20%,对禁用兽药不知道占到43.45%,养殖户对禁用兽药的不了解,很容易在不知危害的前提下使用。
从用药趋势看,34.48%的养殖户表示每只畜禽用药量呈增加的态势,用量减少的仅占19.31%。
从对意外死亡畜禽的调查,有21.38%的养殖户表示会卖掉,这些产品就会流向市场,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三、提高吉林省农户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一)加强农民综合素质培养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农民的文化知识和法律意识匮乏,农户因购买假种子及用药用肥的非标准化导致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确实存在。
所以,加强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是从根源上解决农产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科学指导农户种植养殖,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发布全国生产相关信息,让农户充分利用平台了解及发布生产的相关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种养植。
另外,在搞好传统技术培训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易于农民接受的培训途径对生产生活中的相关技术进行指导。
(三)加快吉林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公司+农户”管理模式因为各个农户的生产管理水平不同而导致农业生产无法达到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化,因此,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一户一标准的落后局面,使农业生产早日实现标准化。
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公司+农户”是切实可行的农业经营模式。
公司出于维护自身品牌形象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就需严格各个农户的产品质量,必要时还会主动提供技术指导,协助农户一起管理。
而农户有了固定的销路,就可花更多的精力搞生产,并借助公司科学的技术扶持,可使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有效提高。
所以说“公司+农户”模式既有利于提高了双方收益,又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切实可行的。
(四)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的财政政策为缓解农产品因仓储不合理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应该加大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改善仓储条件,当前情况下可以参照现行惠农政策,对农户及在农村的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给予资金、税收、规费等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1] 于辉、安玉发.在食品供应链中实施可追溯体系的理论探讨[j].农业质量标准,2005,(03).[2] 刘俊华、王岩峰、都娟、田志宏.基于信息共享的食品可追溯系统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12).[3] 曹江涛、彭亚拉.建设基于供应链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全程保障食品安全[j].食品科学,2007,(05).[4] 施晟.食品安全可追踪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及政府治理策略研[j].农业经济问题,2008,(05):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