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粮食安全论文1500字(五篇)足食都是治国安邦的首善大举。
古人讲,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我国粮食安全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我国粮食安全论文1500字(精选篇1)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
自古以来,水与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纵观中国历史,干旱年代里,老百姓食不饱则国动乱,故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干旱,天坛祈雨殿就是一个有效的例证。
今年的世界水日主题为“水与粮食安全”,下面就由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世界节水日。
世界节水日,也称世界水日。
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重要的节日。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
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全国大部分地区最大四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
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干旱缺水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突出问题。
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对中国的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今年刚入春,云南就遭受了特大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51万亩,水资源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小时候,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广告的大致内容就是:电视画面上出现一个水龙头,它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枯竭了。
最后在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一滴泪水。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全年有望获得好收成,能够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但应看到,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在高起点上继续保持粮食发展的好势头,面临更多挑战。
主要表现为“五个并存”。
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硬约束趋紧并存。
影响需求增长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增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万左右;另一个是消费升级,每年新增城镇人口1000多万。
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全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200亿斤。
同时,耕地、水资源约束持续加剧。
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淡水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每年要减少耕地600万亩—700万亩,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还要挤压农业用水空间。
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还要适度退耕还林还草。
需求增长、资源减少,将使粮食等农产品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并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生产快速增长,而消费升级较慢,出现过短暂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
但这种供求格局已经改变。
从总量看,现在已经有缺口,未来缺口还会继续扩大。
预计到20__年,粮食需求总量大约在1.4万亿斤左右,按照目前1.2万亿斤的产量基数和95%的基本自给率,要保持年度产需基本平衡,每年粮食至少要增产200亿斤。
从结构看,现在一些品种缺口较大,未来缺口还会继续扩大。
典型的是大豆缺口逐年加大,去年进口大豆超过6000万吨。
有限的资源就摆在那儿,增加谷物种植就意味着减少其他作物种植,而需求又都在增加,这种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并存。
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出台“四补贴”、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政策,解决粮食效益低的问题,但成本上涨、效益下降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
从生产成本看,我国农业日益显现“高成本”特征。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五篇)中国人口多,粮食储备不够。
中国坚持粮食政策,不放开粮食土地的红线,倡导人们节约粮食,不浪费食物。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论文(篇1)增减双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国家领导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当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
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增减双措并举,做到“开源节流”,“开”增产“之源”,“节”减损“之流”。
“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虽然近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仓廪充足,粮食安全也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大考,但面对我国粮食需求将随人口增长而刚性增长,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粮食安全意识,通过增高粮食亩产量、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等方式,“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食为政首,地为粮本”,提高粮食亩产量,不仅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绝不触碰耕地红线这条“高压线”,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统筹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也要所有人一起行动起来,不为一己私欲,占用耕地,让耕地“非农化”,也不在耕地上实施任何“非粮”行为,让耕地“非粮化”。
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我们要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我们有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要做“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追求者和践行者,将现代化和高科技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支撑,向生产科技要亩产、要收益。
“节”粮食减损“之流”,减少粮食损耗现在,粮食减损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存在于粮食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初探农产品追溯就是保存和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信息,目的是为了当出现农产品质量问题时,能够迅速查明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
随着农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恶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为了确保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追溯制度,已成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当务之急。
一、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2001年,农业部提出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2年,我县就成立了专门机构,全面推广实施此项工作。
计划实施以来,我县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1.“三品”认证情况全县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2个,其中种植业产品132个、畜牧业产品14个、渔业产品16 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96个,其中种植业产地总面积86.5万亩,约占全县食用农产品面积的80%;无公害水产品产地面积23万亩。
全县现有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9个、原产地保护产品4个、免检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
2.标准制定情况全县先后制定了24个农产品质量标准及栽培技术规程,内容涵盖优质大米、设施蔬菜、无公害水果、优质畜禽等,其中杭白菊、丰水梨2个生产技术规程和丰水梨、蒜薹2个产品标准成为省级地方性标准,大蒜、莴苣2个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市级地方性标准。
3.示范区建设情况全县已创建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5个。
洋马“百药园”和2万亩有机药材生产基地被省环保厅首批确认为全省五大有机食品基地之一。
4.品牌创建情况全县涌现出“射阳大米”牌大米、“甘露”牌菊花、“青龙”牌蒜薹、“千叶”牌桑苗、“鹤宇”牌三水梨、“妙语”牌蜂蜜、“味中味”牌海产品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特别是“射阳大米”于2007年9月成功登顶中国名牌产品,实现了我县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5.例行监测情况早在2002年,我县就在全市首家建立了农副产品质量检测站,并在县城各大菜场和乡镇农技中心设立速测站点24个,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
粮食安全重要性论文(精选6篇)粮食安全重要性论文精选篇1近日在单位领导的组织号召下,开展了学习中储粮核心理念的活动,核心理念即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要发展企业,则必须同步学习贯彻核心理念,使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一、维护国家利益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国家粮食储备局部分职能机构和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重要任务。
如今的中储粮成为我国体量最大的粮食企业集团,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中坚力量。
2014年,中储粮购销粮食达到2.6亿吨,管理粮食占到全社会库存的70%,仓容罐容9000万吨,资产7000多亿元。
在如此庞大的数字面前,我们必须做到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墨子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
中储粮是为国储粮,要做到优收优存优售,在面临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维护国家粮食稳定。
国家为此的投入是未雨绸缪,是高瞻远瞩的。
近些年中储粮发现有“硕鼠”在侵害国家利益,中储粮也在不断改进机制,严格管理,建立更加严密并且常态化的监督检查体制。
以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二、服务宏观调控“粮安天下”这四个字告诉我们粮食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
中国古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粮食贸易,提出了有效的粮食贸易理论——平准论。
平准论是国家根据市场供需情况,以宏观调控为基本手段,以国营粮食商业为依托,适时吞吐,以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平抑粮价,稳定社会经济生活为主旨的粮食贸易理论。
中国古时就有“谷贵伤民”、“谷贱伤农”的认识。
管仲的准平论公元前7世纪,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的实践中,提出国家参与粮食市场购销以调节供求,管仲认为,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当政者只要掌握了足够的粮食,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就能有效地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统治地位,所谓“人君操谷币准衡,天下可定也”。
中储粮也担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市场稳定的使命,要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
有关畜产品安全论文篇一:动物饲料与畜产品畜产品安全管理的关系(毕业论文)动物饲料公共安全与畜产品安全的关系作者:XXX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肉蛋奶人均消费量均已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但是出口量在畜产品产量大幅度高速增长的同时,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工业“三废”对畜牧业生产的污染造成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氮氧化物超标,并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因此,安全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新阶段畜牧业和畜产品质量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饲料安全问题畜产品安全饲料蔗糖是畜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饲料的不仅与动物的生产能力有关,而且与动物产品哺乳动物的质量密切相关。
饲料的安全性问题会影响农副产品不会的安全性,比起同其他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问题相比,饲料中的不安全因素短时间内不可能消除,在饲喂过程中蓄积在动物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或通过人体蓄积所造成的影响导致是长期的。
针对这一安全问题突显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饲料安全是畜禽产品安全食品质量的重要基石所谓饲料安全是指饲料产品必须对动物健康和正常生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人类健康和日常生活不会忧虑产生不利影响。
包括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不含有对饲养的动物健康造成实际危害,而且不会在养殖产品中滴落、蓄积和转移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饲料产品以及利用饲料产品生产的养殖产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或者虽然掺杂这些物质,但饲养通过固体废物产品或动物不会环境转移而对人类健康和自然造成危害。
而安全的畜产品应该是没有人畜共患病,没有超标违禁物、有害化学物质和兽药残留。
饲料是人类动物性畜产品的奶制品生产原料,是畜禽的“粮食”,是畜禽生长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间接畜产品,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畜禽产品安全,对于保证饲料质量数据安全对畜牧业可持续能否的发展至关重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作者:运学东 班级:农检一班 学号:1210033121 摘 要 农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日益快速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日趋活跃,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与国外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然而,伴之而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却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和身体健康。为更好地促进通城县农产品快速、健康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和人身安全,我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
Abstract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occupy leading position in people’s daily li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of our country, people’s dem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marketing of which is more and more dynamic. While,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economy,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 is more frequently. Howeve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problems following which happen constantly,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benefit of the common people and the health of their body. We make a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boost Tongcheng’s agriculture and guarantee people’s benefit.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 safet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的成绩 1.1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近年,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者的观念便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生产者为适应这种大环境,其安全意识亦随之增强,以求得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益提高。 去年,农业部门组织抽检组,对市场、基地进行了样本抽检,通过对5000个蔬菜样本的抽检,有4500个达到了合格标准,仅有500个不合格,合格率90%,与此同时,通过对西瓜、柑橘等水果的随机抽样检测,也均达到合格标准,合格率在80%以上。 1.3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建立了香芋、香姜、香柚、夏橙、南瓜等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明显改善。 1.4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 截止2011年底,香芋、香姜、香梨、柑橘、西瓜、莲藕等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达5万亩。 1.5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 这些年来,我县逐步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监督检验所需要的政策、法规、管理、机构、人员等要素的综合,依法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建立了标准化体系和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制订了技术标准和操作技术规程。在管理上,逐步实行“一片果(菜)园,一名技术员,一套农业标准化技术资料,一本标准化生产管理档案。” 2 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2.1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偏低。 我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较晚,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还没有跟上来。过去由于长期受自给自足及计划经济等的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只求得“产品丰富”,而忽视了“质量净化”。笔者近来通过对部分果(菜)农代表的调查中了解到,果(菜)农们普通认同的观点是:目前农产品价格偏低,农资价格过高,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投入的多,产出后回收的少,科学施肥、用药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法甚好,也很切合实际,我们也很想这样去做,但目前我们很难完全实施。我们购买农药,求的是治虫效果和价格,只要价格低,效果好就行,因为,只有这样依靠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来增收,而不是求得质量安全。 2.2标准化生产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 标准化生产要求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生产、管理、采收、包装等采用统一的标准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生产出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才能适应WTO要求,才能进入国际大流通,参与国际竞争。但是,目前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经营主体是千家万户,这些众多的经营主体很难统一起来,按照一个模式组织生产。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的要求,这种状况极大程度地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2.3宣传引导不够。 近年,在宣传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经济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及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等方面缺乏力度,没有真正把这些政策、制度、要求完全灌输到生产者中去,生产者没有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真正变成自身生产的自觉行动。 2.4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基础、检测设施薄弱,追踪服务欠缺,缺乏督查力度,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产品生产多为分散经营模式,管理和规范生产难度较大,不合格产品进入集贸市场得不到有效控制。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营体制,经营主体是千家万户,这些的经营主体很难统一起来,按照一个模式组织生产。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的要求,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3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3.1强化宣传引导,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农产品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只有让广大农民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以质量求效益、求发展的观念,才能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必须加大宣传,通过干部下村,分片包干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大讲国家产业政策,大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大讲入世后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大讲无公害生产的高效典型,引用现实生活中因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而遭受到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因质量问题造成对人身、财产安全所带来的危害等,引导、说服群众,让农民真正认识到不进行无公害生产就销路窄、效益低、无前途,这样,使群众把无公害生产真正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3.2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我县早在2001年已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为香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近些年来,香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我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更好地全面地推行我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培管,首先,进一步加强基地管理,推行联防联保。一是在基地环境管理上,依托环保、卫生等部门,建立基地环境定期监测制度,提出净化环境措施,控制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通过对产地土壤、水质、大气进行连续的监测评价,控制外源污染及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对产地环境的污染,保证产地环境符合标准;二是在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上,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禁止高毒农药。设立基地农药专卖点,实行统一供应,统一使用,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三是在生产过程中,明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基地和基地负责人的各项责任,严格按技术规程组织生产。通过检测,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建立田间生产档案等措施,建立由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和田间档案记录员组成的基地质量控制体系,宣传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准则,指导基地生产者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其次,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标准化制定、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检测体系建设、产品例行监测等工作投入力度,建立标准化生产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使标准化生产稳步进行。 3.3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产品市场流通,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保障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农业部2006年正式启动的“九大行动”之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计划和“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的要求,今后将重点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市场准入,今后上市的农产品要有自己的“身份证”,标明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联系地址和电话或网址、检测合格证明等,同时,将推行不合格农产品的责任追究和退出市场制度。从2006年起,我省将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2006年4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又正式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五种农产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为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入市的要求,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需要,必须认真实施。第一,不断加强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专业队伍,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疫检测室,并配置必要的检测设施,设立流动检测站,不定期抽检和定期检测。第二,必须加强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净化农资市场。建立农药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严格按《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登记管理,强化责任,落实承诺,实行分级管理,分类经营。适时公布禁用和淘汰的品种和范围,抓好基地和市场的抽检和自检,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责任市场追溯制度。第三,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具体说来,一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检测点,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质量监控;二是实行批发市场与生产者、经营者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建立生产者、经营者信誉管理档案,加强跟踪管理;三是对农产品实施售前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