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专版2018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课时1自然界的水精练课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4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时1自然界的水一、我能选择1.(2015广东中考)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C)A.澄清的矿泉水是纯水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D.填埋垃圾不会导致水体污染2.(2015武威中考)2015年3月20日联合国发布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40%的国家和地区面临干旱问题。
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C) 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C.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3.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B)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听到轻微的爆鸣声C.未听到声音 D.试管炸裂4.(2015上海中考)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C)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C.通过沙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5.(2015峰镇中学模拟)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6.(2015黔南中考)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D)A.液氨 B.生铁 C.干冰 D.液氮7.(2015安顺中考)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C)A.食盐、食醋 B.青铜器、空气C.氧气、二氧化碳 D.水、铜丝8.(2016绥化中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时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9.(2015连云港中考)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A.水可用于灭火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可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硬水和软水D.海洋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10.(2016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微观模拟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C)11.(2016苏州中考)水是生命之源。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时1自然界的水,青海五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题型题号考查知识点及内容分值2017选择9D;20(3)(5) 硬水、软水的检验;电解水;水的净化1+22016填空18 水的软化12015选择9 水的淡化、水的净化、节约用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分22014选择9D 硬水的软化、防治水体污染0.52013填空17 电解水、用水灭火原理、水的净化、水的用途5自然界的水是青海中考的必考内容,分值为0.5~5分,均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查,考试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和实事热点。
预计2018年中考中以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电解水为重点。
,青海五年中考真题演练)水资源的保护1.[2014西宁中考15题2分]2014年兰州发生自来水苯污染事件,市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处理被污染的水,并及时向当地群众提供清洁瓶装矿泉水。
(1)向水厂沉淀池中,投入活性炭,主要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吸附__性。
(2)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BD__(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水体污染C.生活污水直接排放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2.[2013西宁中考16题(1)(2)(3)5分]2013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D__(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C.使用含磷洗衣粉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2)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C__(填序号)。
A.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B.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C.水分子不断运动D.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3)如图是简易净水装置,该装置是否能将河水变成纯水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
水的净化3.(2015青海中考9题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D)A.在海水中加入活性炭可以使海水淡化B.向硬水中加入明矾净水剂后得到纯水C.为节约水资源,可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D.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4.(2016西宁中考18题4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考点点拔—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中的水中考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爱护水资源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ρ=1ɡ/cm3分布储量分布: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其中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淡水只约占全球水资源储量的2.53%,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①生活上:a.使用节水器具;b.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等;②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③工业上:循环使用。
水污染原因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不达标排放___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水污染危害人饮用中毒、致病、甚至死亡工农业生产使用被污染的水,会降低产品的质量消除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_____达标排放_____、提倡零排放_____合理施用_____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特别提醒】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知识点二水的净化1.常用的净水方法净化方法原理作用基本反应类型沉淀静置,使不溶性大颗粒物质沉淀下来,与水分离除去大颗粒不溶性物质物理变化吸附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___吸附__作用除去自然界水中的一些色素和异味物质除去色素和异味物理变化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进行分离除去_____难溶性(或不溶性)_____物质物理变化杀菌消毒利用杀菌剂的强氧化性杀死水中病毒、细菌杀死水中的病毒、细菌化学变化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除去各种杂质(净化程度__最高___)物理变化【特别提醒】沉淀、吸附、过滤、蒸馏四种净化水的方法对水的净化程度依次增高。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明矾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氯气、漂白粉)【特别提醒】①在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沉淀、吸附、过滤等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用氯气或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1.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知识点的认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公式有如下3种:1.溶质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2.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3.变形公式有:值得注意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温度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题型包括以下几种:1.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求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只要将已知的质量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已知(暗知)某温度下的某物质的溶解度,求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首先要确认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并制定该物质的溶解度(有时从溶解的曲线上或括号内的补充说明中寻找),如果将溶解度代入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特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3.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或溶质)的质量,求算溶质(或溶液或溶剂)的质量.此时,可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注意:溶剂的质量是溶液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之差).4.已知某温度时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算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可以将已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代入相应的变形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5.溶液稀释前后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此时,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若设浓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n g,则等式m g×a%=ng×b%成立,加入水的质量为ng﹣mg.6.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特别是,在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要注意的是:①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②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与溶解度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在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综合性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2.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3.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2.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知识点的认识】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就是指氧化物的具体辨析,也就是从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上,来分析判断一下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所谓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根据氧化物的概念,不能看出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铜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名称(或分类、元素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有关概念和氧化物的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时,切不可将其和物质的简单分类孤立开来;要注意氧化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要先看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然后,再从组成上识别它是不是氧化物.而不能只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不管它是否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就盲目地来妄加判断;否则将会事倍功半.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而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它们的特点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纯净物是一个相对概念,也就是相对于混合物来说,其纯度比较高罢了;实际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就拿目前纯度最高的高纯硅来说吧,它的纯度是99.999999999%,但是它还是含有0.000000001%的杂质的.【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4.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知识点的认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是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不同点,来对某纯净物进一步地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1.从宏观角度来说,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有当它是纯净物时,它才有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千万不能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就是单质,也不能认为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白磷和红磷,虽然都由磷元素组成,但它们不属于一种物质,因此,它们混合后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谈不上单质了.又如,空气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等不同种元素组成,但是由于它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不是化合物了.然后,在确认它是纯净物的前提下,再看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的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的就是化合物.2.从微观角度来说,首先,也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当确认它是纯净物时,再看它其中含有几种原子,含有一种的是单质;含有多种的是化合物.【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及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5.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微粒性【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是指物质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又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微粒构成的(如图1、2、3、4、5所示),并且,这些微观粒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如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温度不同微粒的运动速率不同,如图6所示);彼此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隙(如热胀冷缩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这些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说是分子、原子、离子这样一些主要的微粒.其中,原子是化学科学最重要的基础和研究对象(它既可以构成分子,还可以转变为离子),它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微粒性和微粒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子的特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它相关性质、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的微粒性和微粒的基本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揭开物质构成的神秘面纱的抽象而重要的知识,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微粒性和微粒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所以,该考点倍受命题人的青睐,而且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微粒性和微粒的基本性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来说,可以借助于化学科技前沿技术所获得的分子和原子的图象来理解它们的真实存在.2.还要明确物质的微粒性一般是指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三种基本粒子,但不仅仅只指这些,还包含着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并且,物质的微粒性是有阶段性的,可能会随着探微科技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细小化.3.对于微粒的基本性质(即体积小,质量小,在不停地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可以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来理解、类推.6.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它们的区别是:1.物质和元素都是宏观概念,它们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是微观粒子,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与物质之间是组成关系,也就是,它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习惯上用“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而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微观粒子;它们与物质之间是构成关系,也就是,它们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的,习惯上用“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3.对于分子、原子和离子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而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原子).【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化合物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元素在概念和分类、分子(或原子、离子)的概念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揭开物质组成和构成的神秘面纱的抽象而重要的知识,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宏观概念和微观粒子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所以,该考点倍受命题人的青睐,而且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将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之间的构成关系和元素与物质之间的组成关系隔离开来,其实它们(即物质的构成和组成)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1)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等.(2)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非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和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硫、铝和氦气等.(3)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离子构成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获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如氯化钠、氯化钙等.2.根据物质的构成关系(或组成关系),可以推得它的组成关系(或构成关系).即知道物质的构成粒子可以推得其组成元素;反过来,知道物质的组成元素也可以推得其构成粒子.例如,知道了镁是由镁原子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元素组成(因为镁原子总称为镁元素);反过来,知道了镁是由镁元素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原子构成(因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它组成的镁单质是金属,而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7.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的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相比,就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如图1).尽管原子很小,但是,它还是能够再分的.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如图2).并且,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原子核比原子又小很多,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电性和质量如表1所示.由于核内的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也就是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如表2所列出的几种原子的构成.【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构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元素的定义和种类、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的可分性、电中性、有关的等量关系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子定义为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只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它是最小的粒子,不代表它本身不能再分;其实原子确实是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是当它不是原子(即有得失电子而变成了阴、阳离子)时,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但是不再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8.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知识点的认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这样的:最外层电子不稳定的原子通过得、失最外层的电子,从而变成了阴、阳离子;当然,阴、阳离子如果再失、得相应的电子,就又变成了原来的原子了.总之,它们的相互转化是通过电子的得失来完成的.如图所示:.例如,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钠原子通过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了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钠离子(它属于阳离子);反过来,钠离子通过得到一个电子,又会变成了原来的钠原子.同样,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氯原子通过得到一个电子,而变成了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的氯离子(它属于阴离子),反过来,氯离子通过失去一个电子,也会变成了原来的氯原子.【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或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转化离子时的电子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梳理第一节爱护水资源一、水资源现状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_______________等。
e)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工业上,水的多次循环利用。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_______________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生活污水实现__________________。
e)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一节水的组成一、氢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a)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燃烧时发出_______________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有水珠产生。
b)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的氧化铜在氢气中加热逐渐变成_______________色,并有_______________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