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护理95269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10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压力性损伤患者该如何护理?压力性损伤,我们以前称之为“褥疮”,后又更名为“压疮”,是指由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隆突处,但也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
压力性损伤是全世界常见的健康问题,是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老龄人器官老化且皮下脂肪萎缩,变薄,弹性差,使皮肤的脆性增加,致使局部受压后不能迅速恢复有效血流灌注,与年轻人相比,更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
据世界伤口愈合联合会数据显示,压力性损伤不仅增加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痛苦,降低生活质量,而且还使老年人的病死率提升至4倍以上。
中国居家长期需要照护的老年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达25.8%,住院老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0%~25%。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呢?发生了压力性损伤我们应该如何来护理以促进愈合呢?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答。
一、压力性损伤的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压力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直是医疗和护理领域的难题,具有发病率高、病程发展快、难以治愈和治愈后易复发四大特点;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与年龄成正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压力性损伤系数也增加,年龄预警值为>54.44岁;70岁以上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可达70%;内科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比例大于外科患者,排在前4位的疾病有: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耐量异常、低蛋白血症,合并2项以上疾病诊断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高于61.74%;压力性损伤的好发部位:骶尾部、髋部、肩胛部、肘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部、足跟部、耳廓、枕骨。
影响因素:外在因素有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和吸烟内在因素有年龄、皮肤情况、活动力、营养、组织灌注二、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策略(一)、预防性皮肤护理,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和适度湿润,清洁、擦干后应用隔离产品时,应避免剧烈按摩或揉搓皮肤,以免因摩擦而损伤皮肤,确保清洁后擦干皮肤,特别关注皮肤的皱褶处,选择柔软纺织面料作为洗澡巾或毛巾;失禁后立即清洁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和清洁剂,使用隔离产品保护皮肤免受潮湿。
压力性损伤护理压力性损伤,这个名词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比较陌生,但其实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护理中并不罕见。
压力性损伤,也被称为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起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这种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威胁生命。
因此,正确的压力性损伤护理至关重要。
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
长时间卧床或坐轮椅、身体局部受到持续的压力是最常见的因素。
比如,瘫痪患者、重症患者由于无法自主改变体位,身体某些部位,如骶尾部、足跟、髋部等,容易长时间承受压力。
摩擦力和剪切力也会增加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当患者在床上移动时,皮肤与床单之间的摩擦力可能会损伤皮肤表层;而身体下滑时产生的剪切力则会影响深层组织的血液循环。
此外,营养不良、潮湿的环境、感觉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和护理压力性损伤,首先要做好风险评估。
这就像是给患者的身体状况做一个“摸底”,通过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皮肤状况等,确定其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程度。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Braden 量表等。
评估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对于高危患者,可能需要每天进行评估。
一旦确定患者存在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就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定时为患者翻身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一般来说,每 2 小时翻身一次,对于高危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翻身。
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选择合适的支撑面也很重要,如气垫床、减压坐垫等,可以有效减轻局部压力。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样不容忽视,要及时清理患者的汗液、尿液和粪便,避免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
对于已经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护理工作就更加复杂和精细。
首先要对损伤进行分期评估,以便确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 期压力性损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的红斑,但皮肤完整。
此时,应加强观察,避免局部继续受压,可使用减压敷料进行保护。
压力性损伤护理引言:压力性损伤是指由于长时间体位不动或外力作用,在身体表面形成的损伤。
这种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与不适,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压力性损伤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压力性损伤。
本文将从压力性损伤的定义、病因、分类、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概述:压力性损伤是一种常见但可以预防的护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对于护士来说,学习和掌握压力性损伤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压力性损伤需要全面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体位护理、皮肤护理、压力分散、组织缺血缺氧的预防和处理等。
正文内容:一、压力性损伤的定义和病因1.压力性损伤的定义2.压力性损伤的病因二、压力性损伤的分类1.床位型压力性损伤的分类1.1分期1.2分级1.3损伤程度2.非床位型压力性损伤的分类2.1入院期压力性损伤2.2手术期压力性损伤2.3其他非床位型压力性损伤三、压力性损伤护理措施1.体位护理措施1.1正确的翻身技巧1.2辅助体位改变器具的使用1.3床垫和床单的选择和使用2.皮肤护理措施2.1皮肤清洁和保湿2.2伤口护理2.3合理使用药物3.压力分散措施3.1活动和运动3.2辅助装置的使用3.3合理使用床垫和床褥4.组织缺血缺氧的预防和处理4.1血液循环的促进4.2氧气供应的增加4.3温度调节5.患者教育和心理护理5.1压力性损伤的知识普及5.2患者自我护理的培训5.3心理支持和助力四、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护士角色1.护理评估1.1压力性损伤的评估工具1.2皮肤评估1.3体位护理评估2.护理干预2.1护理计划的制定2.2护理措施的实施2.3护理效果的评估五、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措施1.护理团队的重要性2.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3.多维度预防策略3.1压力分散3.2皮肤保护3.3体位护理3.4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总结:压力性损伤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压力性损伤的护理如果受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效减压,会导致皮肤受损,发生压力性损伤,经久不愈,痛苦不堪。
研究证实,绝大多数压力性损伤是可以通过有效减压来预防的。
常称为褥疮、压疮,是指任何因长时间的压力或联合剪切力没有解除而导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是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或者长期坐轮椅不能站立和行走者中常见并发症;表现可以为局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形成深达肌肉或骨骼的深洞。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昏迷、瘫患者►老年患者A肥胖或消瘦加营养不良、体质虚弱A骨折后外固定:如支具、牵引、石膏等潮湿、大小便不能控制、大量出汗以下为不同体位的易发部位■卧床者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静态床垫者可延长翻身时间到4小时■坐轮椅者每小时变换体位1次■如皮肤出现不消退的红斑,要缩短转换体位的时间或更换其他体位,避免红斑去继续增大支撑面积■保持床干爽、平整、无碎屑■使用静态床垫,增大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压力分布更均匀■也可以使用气垫床,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禁止针等尖锐物品扎,避免漏气•气泵充气口放在床尾,避免充放气震动导致头晕•按公斤体重调节充气硬度•充气完毕再躺上床♦在骨突部位,可以使用各种敷料局部减压:足跟敷料或撕尾部敷料。
但是要避免使用环形的气圈类东西,因为环形的垫子可使周边组织血供减少,而致组织肿胀引起压疮。
另外需特别注意,减压装置不能完全避免压力,使用后仍需进行体位变换。
♦翻身时采取30。
侧卧位,避免90。
侧卧位,避免90°侧卧位,因导致局部压力过高,引起血流阻断和缺氧;♦半坐卧位时床头抬高≤30°,摇高床尾5-10。
,或在臀下垫支持物,先摇高床尾,后摇高床头,避免下滑产生剪切力;♦足跟“悬空”,不接触床面,枕头沿小腿全长垫起,膝盖微曲5-10度;♦巧用翻身单或床单抬起移动患者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每次翻身结束后抚平床单和受压部位的衣物。
科学护理皮肤♦至少每天一次从头到脚检查皮肤情况,重点检查好发部位;♦禁止按摩揉搓骨突处发红的皮肤;♦皮肤干燥时,使用不含香精的温和的滋润霜;♦大小便失禁时及时清理,使用润肤霜或皮肤保护膜保护皮肤,避免使用爽身粉;♦清洁皮肤时,使用温水,避免用力摩擦,避免使用碱性皂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