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开展——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胸外科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和整理分析胸外科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本院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应用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物4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胸腔镜辅助的纵隔肿物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恢复平稳,可以达到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效果,并且创伤小,恢复快。
结论:对纵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胸外科;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围手术期;护理胸外科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是胸外科临床中的一种新型手术治疗方式,技术成熟,安全性较高,可操作性较强。
在临床中,就现有治疗情况来看,该手术创伤小、切口小、比较美观,预后良好,可以治愈病症。
但每种手术都具有一定的风险,不论是患者自身身体因素或者是手术操作的外部影响因素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而要想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改善预后,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必须要在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
但由于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护理效果,如何选择制定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便是关键。
本研究为研究实施胸腔镜胸外科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护理的效果,特对本院48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应用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物48例相关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35.9±21.5)岁。
术前常规行胸壁X线、CT检查、痰细菌检查、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MRI、PET-CT检查。
1.2 方法(1) 术前护理干预: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前禁食6 h, 禁水2 h, 无糖尿病患者术前2 h口服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减轻术中饥饿感。
(2) 术中护理干预:麻醉前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树立信心,保持放松;注意术中保温措施,以免低体温;加强胸管固定以免晃动脱落;提醒外科医生手术关胸前用0.2%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镇痛预处理。
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15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02-21T16:47:23.2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贾凤华毛亚威[导读]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
贾凤华毛亚威(新沂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新沂 221400)【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结果改组病例中胸腺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支气管囊肿2例,纵隔畸胎瘤3例,脂肪瘤1例,心包囊肿1例;17例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住院日数6-9天。
结论胸腔镜对于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关键词】胸腔镜纵隔肿瘤【中图分类号】R730.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101-02现代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外科技术的出现是20世纪九十年代胸外科领域的重大发展和成就。
近年来随着该项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发展,其适应范围已由初期的诊断性或简单的治疗性操作而扩展至更为复杂的胸腔手术操作。
我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15例,手术效果及愈后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5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38.5岁;7例患者无症状,因体检和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8例患者因胸闷、胸痛、咳嗽等症状就诊时发现。
病变位于前纵隔8例,中纵隔3例,后纵隔4例;右侧病变6例,左侧病变9例。
其中胸腺瘤4例,无重症肌无力;神经源性肿瘤4例,支气管囊肿2例,纵隔畸胎瘤3例,脂肪瘤1例,心包囊肿1例;肿瘤最大径3.0~5.0cm,平均4.2cm;囊性肿瘤6例,实质性肿瘤9例;住院日数6~9天,平均7.2天。
术前常规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包膜是否完整、有无外侵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可否行胸腔镜手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作者:邓成飞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纵膈肿瘤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肿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胸口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后疗效判定。
结果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观察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平均时间等方面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关键词】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临床价值在电视的辅助下利用胸腔镜技术实施手术治疗已经被临床公认为是目前对自发性气胸、肺周围病变及胸膜病变进行治疗的标准方法。
但是对于患有纵隔肿瘤的患者,采用胸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目前在临床医学界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和适应症才能提高会搜数的成功率[1]。
本次研究中选取46例患有纵隔肿瘤的患者病例,对应用电视辅助下胸腔镜技术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抽样患者为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就诊的46例患有纵隔肿瘤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9至64岁,平均36.8岁;观察组组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0至62岁,平均37.1岁。
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辅助下胸腔镜技术进行治疗。
对两组纵隔肿瘤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恢复时间、手术进行过程中出血情况、拔管时间等进行对比研究。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已经彻底切除;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明显恢复,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切除程度大于5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征略有恢复,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病灶的切除程度不足5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没有任何变化或进一步加重。
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摘要】目的讨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
方法对患者使用腔镜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结论术中应注意辨认重要的解剖标志,如认清楚上腔静脉、无名血管、膈神经、主动脉弓等标志,不得损伤。
避免不必要的大出血。
【关键词】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由于纵隔内组织器官较多,其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以纵隔内就可发生各种各样的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而以后者为多见,并且这些肿瘤又都有其各自的好发部位。
一、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前纵隔指心底大血管、心包前缘与胸骨之间的区域,包括胸腺、脂肪、淋巴和疏松结缔组织。
常见肿瘤包括:胸腺瘤或增生、畸胎瘤、胸骨后甲状腺肿、淋巴瘤、生殖细胞瘤、脂肪瘤等。
胸腺瘤常表现为前纵隔实性占位,良性者边缘规则,恶性胸腺瘤则形状不规则,可有临近肺等组织的侵犯,可合并重症肌无力。
畸胎类肿瘤可分囊性(皮样囊肿)和实质性两种。
X线表现多为纵隔向一侧突出的半圆形致密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有时畸胎瘤中可见到骨质和牙齿影。
侧位胸片上见包块于前纵隔。
胸内甲状腺肿块位于前纵隔上部,多数连向颈部,为圆形或梭形。
肿块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如发生粘连也可不移动。
肿块内可有斑片及斑点状钙化。
前纵隔肿瘤中以胸腺瘤及畸胎瘤常见,一般认为,肿瘤无外侵,包膜较完整且不伴有重症肌无力者可考虑应用胸腔镜。
对明显外侵的恶性肿瘤或有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或增生,采用胸腔镜相对困难或无法完成,可及时行开胸手术。
行胸腔镜纵隔肿癌切除术时的体位可采用侧卧位或半侧卧位,前者为完全侧卧,胸腔镜自第6肋间腋后线进胸,第7肋间腋中线为第2孔,第3肋间腋中线为第3切口。
2、3切口为操作孔,插入各种操作器械进行分离及切除,根据需要各孔功能可有变化,胸腔镜入路随即而定,有时为充分显露可做第4孔,主要是牵拉推开肺组织。
后者患侧作45°抬高,必要时摇动手术床增加暴露。
一般开3个切口,分别取第4肋间胸骨旁,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第4肋间腋中线附近,呈三角形排列。
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通常需要开胸手术方能完成纵隔疾病的诊治。
一些患者因惧怕开胸术的痛苦及其对容貌的影响而延误诊治。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术式[1-2],其是将胸腔镜经肋间隙插入胸腔内,通过胸腔镜微型摄像系统及高清晰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聂菁(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症医学科,重庆400030)【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20例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
结果20例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一定的作用。
结论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及术后的康复训练,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纵隔肿瘤/外科学;纵隔肿瘤/护理;胸腔镜检查;手术后医护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0-3163-02中图法分类号:R734.5文献标识码:B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10月30日第28卷第20期J Mod Med Health,October30,2012,Vol.28,No.20显像系统将胸腔内图像及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在监视器显示下用器械操作来治疗胸部疾病[3]。
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轻,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诊治纵隔疾病的有效手段[4-6]。
本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对20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了胸腔镜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科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4~71岁,平均45岁。
胸腺瘤4例,神经纤维瘤8例,畸胎瘤5例,支气管囊肿3例。
2护理2.1术前护理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及手术费用是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且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及各种顾虑,针对患者心理特点,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手术方案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方法、大致过程、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微创胸腔镜下纵膈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陈楠;张莹;郭刚;马千里;向旭东;李高峰【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纵膈肿瘤患者40 例(研究组)前瞻性实施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膈切除术治疗,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实施开胸手术治疗40例纵膈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术后1d、术后3d研究组切口疼痛评分(VAS),血浆中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微创胸腔镜纵膈切除术治疗纵膈肿瘤疗效好,创伤小,患者应激反应低,并发症少,临床应推广适用.%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f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oscopic mediastina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ediastinal tumor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Method: 40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tumors ( study group )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prospectively implemented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oscopic mediastina resection,and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tumors ( control group) from July 2012 to 2013 implemented thoracotomy surgury were analyzed, then surgery and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were compared. Result:Operative tim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05);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ambulation,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postoperative 1 day, 3 days incision VAS,COR and ACTH concentr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morbidit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 Conclusion: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oscopic mediastinal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has good efficacy, less invasive, and the patients have low stress, fewer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6(022)002【总页数】4页(P201-204)【关键词】纵膈肿瘤;电视胸腔镜;纵膈切除术;微创【作者】陈楠;张莹;郭刚;马千里;向旭东;李高峰【作者单位】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昆明 650118;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昆明650118;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昆明 650118;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昆明 650118;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昆明 650118;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昆明 650118【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微创手术的成熟及可视技术的发展,微创胸腔镜手术逐步应用于纵膈肿瘤的治疗。
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吴淑端【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方式上,增加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的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9(010)004【总页数】3页(P157-159)【关键词】纵隔肿瘤;胸腔镜;手术;优质护理;效果;并发症【作者】吴淑端【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胸外科,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纵隔肿瘤是指来源于纵隔的一系列肿瘤性疾病,以良性居多,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1]。
电视胸腔镜辅助系统来治疗纵隔肿瘤因其切口小、疼痛轻、恢复较快、效果确切得到一致肯定;但因其胸部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术中需要单肺通气影响患者心肺功能,术后切口疼痛影响咳嗽排痰,尤其对具有长期吸烟病史的患者,这些都会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4]。
因此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则显得更为重要。
为此,我院胸外科于2015年开始对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施加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较好的的实际效果,现进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胸外科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9例。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首例胸腔镜剑突下小切口纵隔肿瘤切除术Jinan 3rd People’s Hospital Completes the First ThoracoscopicResection of Mediastinal Tumors through Subxiphoid文/王竹君纵隔肿瘤是胸外科高发疾病,其中,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原发性肿瘤,约占成人所有纵隔肿瘤的20%-40%,它起源于胸腺上皮,但不包括起源于生殖细胞、淋巴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脂肪组织的肿瘤。
最新研究表明,无论哪种分型,胸腺瘤都具有恶性倾向,都会出现转移、扩散。
另外,除了肿瘤自身的性质以外,胸腺瘤还常常伴有“重症肌无力”等其他症状,因此,国际医学指南明确指出,胸腺切除或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是首要推荐的治疗方式。
69岁的刘先生因出现背部疼痛的症状前往当地医院就诊,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刘先生及其家人对此放心不下,且听闻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韩志义所带领的胸心外科团队医术高超,故转至这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
到院后,经胸部CT 检查,刘先生被诊断为“纵隔肿瘤”。
由于患者有常年、大量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病,身体基础较差,胸心外科医生团队在术前进行了充分准备,由胸心外科负责人韩志义主刀为患者施行胸腔镜剑突下小切口纵隔肿瘤切除术。
术后病理证实病人为“胸腺癌”,因为手术及时,患者生命得以延续。
此次微创治疗的创口仅有0.8厘米-2厘米,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此次首例胸腔镜剑突下小切口纵隔肿瘤切除术,也标志着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心外科的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对于纵隔肿瘤这一类患者来说,由于病变隐匿,早期患者常常没有任何不适,不易引发关注。
晚期患者常因肿瘤长大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为胸腺瘤伴有“重症肌无力”“肾病综合症”等合并症时,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就像这位刘先生,主要症状是胸背部疼痛,很容易被忽视。
韩志义介绍,这类患者病变位于胸骨后,纵隔内,周围是心脏,主动脉,锁骨下动脉,上腔静脉,左、右头臂静脉,气管等重要器官,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第1篇一、前言2021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我国医院肺病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医院工作目标,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现将肺病科2021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加强科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1)完善科室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3)优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2.提高诊疗水平,拓展业务范围(1)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2)加强与兄弟科室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诊疗水平。
(3)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科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3.加强科研工作,推动学科发展(1)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2)鼓励医护人员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室科研水平。
(3)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学科发展。
4.做好公共卫生工作,提高防控能力(1)加强传染病防控,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
(3)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二、工作亮点1.成功救治一批重症患者2021年,我科共收治重症患者1000余例,其中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患者100余例。
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成功救治了大部分患者,降低了死亡率。
2.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我科在2021年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如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3.加强学术交流,提升科室影响力2021年,我科共举办学术交流活动10余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余次,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提高了科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部分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科在2021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部分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仍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学习。
2.科室设备相对落后目前,我科部分设备已达到使用年限,需要更新换代,以提高诊疗水平。
用胸腔镜切除纵隔肿瘤
戈烽;王志勇;曹智理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07(027)009
【摘要】尽管传统开胸手术仍适合于多数纵隔肿瘤的切除,但胸腔镜(VATS)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纵隔手术。
本文分析了我院VATS切除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以评估其临床价值。
【总页数】2页(P1057-1058)
【作者】戈烽;王志勇;曹智理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北
京,100730;黑龙江省尚志市人民医院外科,15060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2
【相关文献】
1.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 [J], 李东峰
2.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照日格吐;周凌云;孙志刚
3.用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J], 金星; 许川; 梅宏; 刘迪; 胡剑
4.单、双操作孔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对比研究 [J], 林凯
旋; 陈厚赏; 梁广勇; 陈昌锐
5.胸腔镜下后纵隔肿瘤切除术对后纵隔神经原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J], 胡永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院成功开展——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
刘金花
2010年11月中旬,43岁的王女士在单位组织的体检活动中,发现纵隔长了一颗体积达3*3*5立方厘米的纵隔肿瘤,为了避免病情的持续发展,需要尽快进行手术。
因为胸腔有别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构造,其中的许多重要脏器需要骨骼围起的空腔来保护。
因此,当心、肺、胸内血管、食管、纵隔、肋膜等在胸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需要手术时,就不得不需要锯断保护这些脏器的骨骼,有的咬断肋骨,有的锯开胸骨,切口大,创伤重,相应的疼痛多,恢复慢。
同时,手术的巨大创伤也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使得一些疾病需要长期调理才能渐渐恢复,而巨大的切口也给病人的胸部留下了难看的疤痕,这些传统手术的治疗过程,给王女士造成了对手术的极大恐惧。
胸外科的丁需清主任了解到病人的顾虑,向其耐心解释着现代高科技手术的优点,不需要以往手术锯开胸骨和咬断肋骨的方式,也不需要长长的手术切口,只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在胸口打3个1.5cm的像钥匙孔一样的小口,通过伸进小孔的镜头将胸腔里的情况在电视屏幕上清晰显示,定位准确,操作灵便,特别是可以放大病变的细微处,较之肉眼,手术更能做得细致,完美。
而且,由于没有长长的切口,也不会留下长长的疤痕,手术恢复也快,比传统的开胸肿瘤切除要少住院十天以上,除了对病变部位的操作,不影响胸腔内其它脏器的功能,所以,手术后3到5天就可以出院了,不只痛苦小,手术并发症少,花费也少,同时给家人也减轻了许多负担。
在经过权衡以后,11月27日上午,王女士选择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完满成功,手术过程历时半小时。
次日,王女士已能下床活动,恢复良好。
201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