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13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17期V ol.4, No.17, 2019147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黄漫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 总结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V ATS )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护理经验,提高手术配合效率,促进手术顺利完成,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过程以及护理配合情况。
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康复良好,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熟练默契的配合、落实到位的安全护理是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剑突下入路;胸腔镜(V ATS );前纵隔肿瘤;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17.147.01前纵隔是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是胸外科多见病常见病之一,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1]。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开展,目前传统开胸手术越开越少,主要以胸腔镜辅助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为常见。
Mack 和Yim 等曾报道过,胸腔镜下经左胸或右胸前纵隔全胸腺切除有可能因术中肿瘤背侧视野不佳,只能沿单方面分离肿瘤,无法提供双边视野,导致前纵隔肿瘤背侧周围组织无法完全切除,需寻求新的手术路径来解决这一不足。
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施行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10例,效果满意,现将该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施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3-74,平均年龄40.6岁。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25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与护理配合要点。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6.8±8.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9±1.2)d。
本次25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保障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胸腔镜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微创术式,该项术式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等特征,在临床上已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并逐渐替代了以往的开腹手术治疗。
但虽胸腔镜手术优势众多,但其具有手术空间范围狭小等特征,因此仍需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配合,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并改善预后[1]。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25例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配合要点,详情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患者年龄为18~70岁,平均(44.5±2.7)岁。
其中前纵隔肿瘤者10例、中纵膈肿瘤患者8例、后纵膈肿瘤患者7例。
1.2方法1.2.1手术方法全麻双腔插管,患者去健侧卧位,健侧单肺通气。
于腋中线上作第一切口,并在该切口内插入胸腔镜,上纵隔肿瘤切口选第6或第7肋间,下纵隔肿瘤则选第4或第5肋间。
后分别在腋后线或腋前线上作两个切口,置入相应的操作器械,对患者进行肿瘤分离、摘除处理。
将摘除标本置入标本袋内,将标本从操作口取出。
1.2.2护理方法1.2.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
手术前1d护士到病房内对患者进行探视,向患者讲解基本的手术过程,告知患者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性特征,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