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配合 阳宁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13
正中开胸纵膈肿物摘除术手术配合
赖海明
体位:仰卧位、胸部软垫垫高、双手裹塞体位。
巡回护士准备:电刀、吸引器、胸骨锯主机
洗手护士准备:1.器械:体外器械、肺叶器械、胸骨锯
2.布类:腹包1、2,大单,手术衣
一次性用物:21号刀片,11号刀片,成人套针,1号/4号/7号线各两个、无菌手套若干,vcp518备用,电笔、吸引器管、杨克氏吸引头、50*30黏贴巾、骨蜡两个,成人钢丝,眼纱5包,切口敷贴长短各一,28号软胸管两根。
注意事项:1.使用胸骨锯时巡回护士应听从主刀医生口令,接通电源听到“走”一声持续按下工作按钮,直到听到“停”时松开按钮,开胸完毕,撤下胸骨锯,清洗干净。
2.钢丝缝好关闭胸腔前应撤掉背部软垫。
江苏省纵隔肿物切除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为规范纵隔肿物切除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开展该项技术进行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此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纵隔肿物切除术是指通过常规开胸、胸腔镜或纵隔镜实施手术,以达到切除纵隔肿物和(或)淋巴结清扫目的的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纵隔肿物切除术必须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二)三级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胸外科、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能满足胸外科危重病人救治要求。
(三)开展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胸外科床位30张以上。
开展胸腔镜、纵隔镜手术2年以上,技术水平在省内三级医院中处于先进地位。
(四)每年完成纵隔肿物切除术10例以上。
近3年,无与该技术临床应用相关的不良事件记录或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五)医院设有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临床应用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健全、审查规范。
(六)有符合要求的无菌手术室1、符合无菌手术条件。
2、能够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有呼吸机、麻醉机、纤维支气管镜、除颤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配有必备的抢救药品。
3、配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胸腔镜、纵隔镜和相关手术器械。
(七)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1、检验科: 能够满足常规的化验检查。
2、内窥镜室:配备有纤维支气管镜。
3、医学影像科:有核磁共振(MRI)和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等设备。
4、病理科:能够进行相关的组织活检诊断(八)有至少3名具有纵隔肿物切除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且均具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经过纵隔肿物切除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此项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实施纵隔肿物切除术医师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专业,第一执业地点为申请单位。
2、有10年以上胸外科诊疗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经脊柱旁小切口后纵隔哑铃型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目的:探讨经脊柱旁小切口后纵隔哑铃型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0月3例后纵隔哑铃型肿瘤患者行经脊柱旁小切口肿瘤切除术进行总结。
结果:3例患者术后胸闷、胸痛等症状消失,术后随访半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患者复查无复发。
结论:经脊柱旁小切口后纵隔哑铃型肿瘤切除术安全,创伤小,术中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掌握手术配合的要点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标签:脊柱旁小切口;后纵隔肿瘤;手术配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1-0088-02哑铃型后纵隔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肿瘤起于椎管内,通过椎间孔长到椎旁,形似哑铃,可伴有脊髓或脊神经压迫症状。
哑铃型后纵隔肿瘤因其特殊的解剖特性,增加了临床手术和护理的难度。
2008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了3例此类患者,并进行了经脊柱旁小切口后纵隔哑铃型肿瘤切除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3例后纵隔哑铃型肿瘤患者,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43~56岁,2例因发作性咳嗽、气喘入院,1例因体检发现入院,伴轻微肢体麻木。
胸部CT示:后纵隔占位,考虑神经源性肿瘤。
X线片示:椎旁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界尚清楚。
1.2 手术方法在全麻下经椎骨棘中线旁直切口行肿瘤上方椎板及肋骨小头切除术,术中证实肿瘤为右后纵隔神经源性哑铃型肿瘤,起源于神经根,部分位于椎管内未累及硬脑膜,术中切除受累椎管上下的椎板及椎间孔顶部,扩大椎间孔,完整剔除肿瘤,未进入胸膜及硬膜。
止血后加行横切口,于皮下背阔肌外置潘氏负压引流装置一套。
1.3 术后处理术毕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平稳,检查下肢活动及感觉正常,给予吸氧、止血、预防感染及补液治疗,负压引流处于通畅状态。
2 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积极的术前心理准备可减轻患者的焦虑,促进术后脉搏和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及患者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患者术后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1]。
心、胸外科手术配合第一节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配合1.适应证:食管癌。
2.麻醉方式:全麻。
3.手术体位:右侧卧位。
4.特殊器械:气管钳、开胸去肋1套、直线切割缝合器、荷包钳及线。
5.手术配合(1)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取左侧后外侧切口进入胸腔探查。
(2)将肺向前方拉开显露后纵隔,检查胸主动脉有无粘连及淋巴转移。
(3)纵向切开纵隔胸膜,手指游离食管及迷走神经,布带子穿过作牵引,中线结扎止血。
(4)在食管裂孔左前方、肝脾之间剪开膈肌,内至食管裂孔,外至胸壁切口前。
出血点中线结扎及缝扎。
(5)通过膈肌切口将胃提起,于胃大弯处切断大网膜,处理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分离胃膈韧带、胃结肠韧带,处理胃左动脉,双中线结扎。
(6)距贲门3~5cm切断部分胃,褥式缝合或用直线型缝合器闭合胃残端。
(7)显露胸腔游离食管,切除周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做弓上游离时,在弓上做纵切口,以免损伤胸导管,也可结扎切断胸导管,以免影响术野。
离癌瘤7cm以上断离食管,如用吻合器在离断部夹荷包钳,并用荷包线缝合后切断食管。
(8)将胃前壁作一切口,与食管后壁吻合,或用吻合器将胃与食管作吻合。
⑼经器械所做吻合口要进行包埋及加强缝合,胃悬吊及固定。
(10)清点纱布、纱垫,缝合膈肌。
(11)冲洗胸腔,修补右侧胸膜,放置胸腔引流,清点物品齐全,关闭胸腔。
(12)食管颈部癌可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腹正中切口及右颈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术中需改变体位。
第二节肺叶切除术手术配合L适应证:肺部肿瘤、空洞性结核反复大出血。
2.麻醉方式:全麻(双腔管)。
3.手术体位:侧卧位,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左或右后外侧切口。
4.特殊器械:肺钳、气管钳、开胸去肋1套、直线型缝合器。
5.手术配合(1)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取后外侧切口进入胸腔探查。
(2)处理肺韧带,用肺钳夹住切除肺叶,显露肺动脉分支,分离叶间胸膜,结扎各动静脉分支。
(3)解剖支气管动脉并缝扎,气管钳夹住切除肺叶支气管,并切断缝合,或用直线形缝合器闭合肺残端,取下标本。
1例复杂纵隔肿物手术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甄建立;周红梅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7(015)030
【摘要】胸腺瘤是来源于胸腺的前上纵隔肿瘤,是常见肿瘤,大多数为良性,约30%
为恶性,原因不明。
靠胸部X线检查、胸部CT、胸部核磁共振成像(MRI)可确诊。
良性、恶性的鉴别主要靠组织细胞学和手术中所见有无向外浸润性生长。
治疗原则为手术彻底切除胸腺组织和前上纵隔的软组织。
恶性胸腺瘤易局部复发,宜加局部
放射治疗。
【总页数】2页(P3836-3837)
【作者】甄建立;周红梅
【作者单位】510060,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10060,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22例经达芬奇-S外科手术辅助系统行纵隔肿物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
2.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3.经纵裂入路鞍区肿物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4.
复杂胆囊腹腔镜切除术48例手术配合体会5.电视纵隔镜下纵隔淋巴结活检的手术配合口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脏手术,需要精心的手术配合。
在手术过程中,医疗团队需要密切协作,以确保手术成功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手术配合的几个方面。
1、手术准备工作手术准备工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手术前,医疗团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手术方案。
在手术当天,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包括进行麻醉、植入体外循环等等。
医疗团队需要密切配合,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2、开胸及器械准备手术前,医疗团队需要进行开胸及器械准备。
在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和铺垫手术器械等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器械,以确保手术的有效性。
3、心脏插管及体外循环准备在进行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时,需要进行心脏插管及体外循环准备。
医生需要使用体外循环设备来替代患者的心脏功能,确保血液持续流动,以便医生在手术中操作。
此时需要将生理盐水注入体内,以保证患者的血容量。
4、手术操作手术操作是整个手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医生需要根据手术方案,进行准确的手术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医疗团队需要密切协作,确保每个步骤都能够顺利完成。
医生需要根据手术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手术策略,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5、手术后处理手术后处理是确保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在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在必要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治疗。
医生需要确保患者的术后恢复良好,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经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手术配合作者:贾胜梅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63-01【摘要】:研究运用腹腔镜进行纵膈肿瘤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0年7月~2011年7月之间在我院进行纵膈肿瘤手术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了腹腔镜进行纵膈肿瘤切除手术。
结果: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度和肿胀度及出院时间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经秩和检验,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胸腔镜进行纵膈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疗效较好,而且住院时间短,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腔镜;手术配合胸腔镜手术,简称VATS,是一种微创的手术形式。
它的最大特点是手术的伤口小、患者痛苦少及不影响病人的咳嗽和深呼吸,降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够尽快出院的好处[1]。
因为它具有这些优点,所以在我国的医院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 临床资料我们医院随机选取了98例在2010年7月~2011年7月之间进行纵膈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9例患者。
对照组中30例为男性患者,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都在19~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岁,使用常规的开放式手术方式。
治疗组中29例为男性患者,2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都在21~68岁之间,平均为44.2岁,都使用了VATS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有15例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是在体检时发现有纵隔肿瘤,6例病人出现气短、胸闷、胸疼等现象在经过CT检查后可确诊为纵隔肿瘤[2]。
患有前纵隔肿瘤的患者为21例,患有中纵隔肿瘤的患者有17例、患有后纵隔肿瘤的患者有11例。
在胸腔镜下这49例患者都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并且全部都手术成功,手术所用时间在半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之间,住院时间平均为6天。
1例裸眼3D胸腔镜前纵隔巨大肿物切除术的护理配合陈杰霞;王莉【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15【总页数】3页(P1918-1920)【关键词】裸眼;3D胸腔镜;前纵隔巨大肿物;护理【作者】陈杰霞;王莉【作者单位】51012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12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裸眼(three-dimensional)3D技术增强现实、深度信息准确、无需特制眼镜便能获得立体效果使得它已经成为最热门最前沿的一项技术。
将裸眼 3D 技术应用于外科显微手术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和益处[1]。
目前裸眼3D腔镜在我院胸外科手术中已经普遍采用,涉及肺大泡切除修补、肺叶楔形切除、叶切除、肺叶袖状切除、肺癌根治、隆突重建、纵隔肿物切除等手术。
2017年5月本院在裸眼3D腔镜下进行1例前纵隔巨大肿物切除术,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病人,女,20岁,因“发现前纵隔肿物2 d”入院。
病人3 d前因背部撞击后出现左侧胸痛,呈间歇性隐痛,运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伴低热,偶感胸闷,无心悸、气促、呼吸困难、腹痛、腹胀等不适。
行CT检查:前上中纵隔可见一不规则囊性实性团块影,边界清,大约10.6 cm×7.2 cm×13.5 cm,所见部分大血管受压变扁,以上腔静脉为著,左侧锁骨下静脉属支于病灶内狭榨、闭塞。
CT结论:前上中纵隔巨大囊性实性占位。
2 护理2.1 术前访视术前1 d巡回护士访视病人,了解病人病情及术前各项检查结果,同时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方式,便于制订周密的护理配合计划,提前备齐术中特殊物品;向病人介绍术前注意事项、麻醉相关知识、手术过程及手术成功率等,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填写《术前访视单》和《压疮风险评估单》,根据压疮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取得病人对压疮措施预防的知情同意。
2.2 器械和物品的准备术前检查并备好超声刀线、23 cm长的超声刀刀头,电刀头,长短不等的电凝钩,胸腔镜器,开胸仪,胸布,手术衣,Hem-O-Lock钳,止血纱,4号、7号开创保护套各1个,欧净蓝润滑剂,15号刀片,1/4纱布,血垫,无菌灯罩等。
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25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与护理配合要点。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6.8±8.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9±1.2)d。
本次25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保障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胸腔镜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微创术式,该项术式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等特征,在临床上已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并逐渐替代了以往的开腹手术治疗。
但虽胸腔镜手术优势众多,但其具有手术空间范围狭小等特征,因此仍需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配合,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并改善预后[1]。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25例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配合要点,详情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患者年龄为18~70岁,平均(44.5±2.7)岁。
其中前纵隔肿瘤者10例、中纵膈肿瘤患者8例、后纵膈肿瘤患者7例。
1.2方法1.2.1手术方法全麻双腔插管,患者去健侧卧位,健侧单肺通气。
于腋中线上作第一切口,并在该切口内插入胸腔镜,上纵隔肿瘤切口选第6或第7肋间,下纵隔肿瘤则选第4或第5肋间。
后分别在腋后线或腋前线上作两个切口,置入相应的操作器械,对患者进行肿瘤分离、摘除处理。
将摘除标本置入标本袋内,将标本从操作口取出。
1.2.2护理方法1.2.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
手术前1d护士到病房内对患者进行探视,向患者讲解基本的手术过程,告知患者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性特征,安全性较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