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用语文明得体
- 格式:ppt
- 大小:619.50 KB
- 文档页数:13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期末专项复习——口语交际(3)(有答案解析)班级姓名一、口语交际。
在离开母校之前,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母校的人倾诉。
1、我想对校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想对班主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想对最要好的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口语交际。
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
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
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
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
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的答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口语交际。
彬彬正在看课外书,他很喜欢在课外阅读书报杂志。
可他的爸爸却反对他看课外书,只是要他读课本,做练习。
现在彬彬的爸爸又在说彬彬了:“你就是不好好复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那么起劲……”请替彬彬设计一段话回答他爸爸,要说服他爸爸同意彬彬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以消除父子间的误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如果你想向朋友推荐《鲁滨孙漂流记》,你会怎样介绍?请写一段推荐词。
(不少于6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语境完成下面各题。
小升初口语交际含答案口语交际知识梳理1.交际对象口语交际有明确的交际对象,(一般来说,听你说话的人就是你的交际对象),正因为如此,说话时就必须考虑到交际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体、地位,甚至是他的性格、爱好、职业等,争取做到说话因人而异,大家都能够接受,甚至是爱听你说话。
只有做到别人爱听、愿意听你说话,你的交际才能获得成功。
2.交际场合场合就是说话的环境,包括工作场合、休闲场合、外交场合等。
场合不同,说的话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场合乱说话或许就会把事情办糟。
3.表达方式和技巧(1)态度要真诚。
当你提醒别人或评价某人、某事时,态度一定要真诚,千万不要口是心非,让人感到你很虚伪,那样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2)语言文明得体。
在交往中,一定要注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坚决不说脏话、粗话,这是你交际成功的前提。
(3)学会委婉拒绝。
当你遇到从道理上讲必需拒绝,而从感情来看又一时拉不下情面去拒绝的事情时,你应学会委婉地加以拒绝,力图做到既坚持原则,又不伤情面。
(4)学会否定、反驳对方。
当你需要当面否定、驳斥对方的观点、立场时,要争取做到既指出对方的错误,驳斥对方的观点,又不失礼貌与关切,最好使对方心服口服。
4.口语交际的解答准则。
(1)言之有“礼”。
“礼”即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得体的用语。
(2)言之有“物”。
“物”即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混不清言语,话语应力求清楚、明白、简洁。
(3)言之有“序”。
“序”即顺序,说话有合理的顺序,不颠倒混乱,要注意事物内在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4)言之有“节”。
“节”即简明,答题时要满足试题要求,简明有序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典例分析:【例1】小升初考试临近,XXX想在紧张的复之余去打篮球放松一下,妈妈着急地说:“马上要小升初考试了,你怎么还去打球?”在这种情况下,高明怎样说才能不让妈妈生气,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考题类型与答题技巧】题型一、说理由。
首先表明态度(同意或不同意),然后阐述理由。
阐述理由要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
一般至少有两个角度,如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内在原因和外在影响、自身因素和学校(或社会)因素等。
题型二:谈看法。
①仔细阅读题干和背景材料,明确题目要求。
②概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观点既要正确又要独到。
③阐述理由,务必联系社会现实,为自己的观点找到有力支撑,有理有据。
【答题规范】亮明观点、看法+阐述理由+再次强调观点。
题型三、辩论。
辩论双方要摆出自己的观点,陈述理由,全面反驳对方的观点。
①读懂材料,确立观点。
②亮出观点,具体解说。
③收尾表述,做出总结。
最后要回归辩题,照应观点。
【答题规范】表明观点、看法+分条阐述理由+再次强调观点。
例题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
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3分)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
“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赢;“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
“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
“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求异,保持个性。
“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答案示例】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
“和而不同”是面对不同见解时的一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
题型四、提建议1.阅读题干,明确要求。
认真审读题干要求,了解建议的目的和意义。
2.紧扣主题,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