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讲评
- 格式:pdf
- 大小:58.82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讲评【文题再现】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词: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有时候,多一份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着“文明”这个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话题分析】“文明”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由此可见,文明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文化上的,生活礼仪上的,有古代的文明礼仪,也有现今社会的礼貌规范,在作文构思时不宜面面俱到,一一列举,否则只能蜻蜓点水,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面对这样比较宽泛的话题,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文明的一个方面,从一个小点切入,深入剖析。
选择写记叙文,可侧重考虑身边有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这种现象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我”的影响,以突出事件的现实意义。
选择写议论文,可深入思考文明(或不文明)现象出现的深度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文中一定要有具体事例,不可泛泛而谈,可采取以小见大、层层深入、对比分析等方法。
【对于文明的认识】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
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
执信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作文批改与讲评执信中学何淑琴一、期中考的考试目标期中考的测试范围,以粤教版必修一的内容为主,而作文亦是按照必修一的表达与交流的目标进行教学与考查。
中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会渴望理解和完善自己的人格,省悟自身。
在人生经历中,寻找成长的养分;在与人相处中,探问、审视和反思。
越了解自己,就越能理解他人,从而获得友谊和真爱;在观察和欣赏他人中,学会尊重宽容、学会承担起解决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的责任和使命。
在上半学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文教学活动,已经写过《相处》《童年“傻”事》《__ _也是我的老师》等作文,较好地实现了必修一的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目标。
二、期中考作文批改和讲评下面就期中考试作文做一个批改、讲评的说明。
作文题目:在人生路上,我们不仅有在学校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有在家中、在社会各个领域、各种场所给我们教益的亲人、朋友以及陌生的人们,他们也可以是我们的老师。
请以“也是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你要记叙的对象,使题目完整;全文不少于700字;卷面要整洁;每错一个字扣一分。
(一)作文评改标准1、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10分);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计、6个封顶);卷面不洁扣1-2分;缺字每少3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
2、试评后,讨论评改要求。
(1)从题目的“也”字看,要求学生的记叙对象应该是除学校老师以外的人或物。
若写学校的老师,内容三等(11-15)表达二等(16-20)发展三等(5-6)总分不超过40分;(2)记叙对象若写篮球、钢笔、自行车、珍珠链等物,一定要写出事物本身的特点给自己的启发,从中悟出的道理,若没有写出事物的特点及教育启发作用,内容三等(11-15),若能挖掘事物特点并由此发现某些道理哲理,内容二等中(16-18),表达二等(16-20),发展(5-6);(3)记叙对象为“爱”“恐惧”“寂寞”等思想情绪、情感品行,这些都是人、事、物产生的结果,不是客观存在的具象,因而应选写具体客观的人和物为宜。
[高中作文]高一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讲评高一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讲评一、文题回放请以“在读书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③严禁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二、立意指导这是一道可以多角度思考立意的题目。
从字面上讲,“读书”可以理解为“求学”,“在读书路上”可以写自己的求学过程、求学体验,写作时可以叙述读书经历,描写读书生活镜头,抒发对给予自己读书生活帮助的人感恩之情。
从深层来看,“在读书路上”可以理解为自己读书的心路历程、思想变化。
可以写书籍对自己精神成长的积极影响,可以写在读书的过程中如何质疑、问难,可以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逐渐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可以写如何认识并且处理好经典作品与流行读物的辩证关系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你从哪个角度思考、着笔,最终都要落笔于“读书对于自己精神滋养、精神成人有重要影响”这个主旨上,这样才具有一定的深度。
这也是一道引导同学回归语文教材、反刍文本养料的题目。
必修一第二专题名为“获得教养的途径”,两个板块分别为“求学之道”和“经典的力量”,倘如你对课文的内容熟悉,立意固然不成问题了,即便是文章的.思路的展开、结构的安排也能就地取材轻松成文。
比如,为何要在读书的路上艰难行进?因为它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怎样才算求学正道?要自勉、坚持,也要善于学习。
至于教材中的睿智思想、丰富语言,你尽可以大胆汲取,为我所用。
三、存在问题1.拖沓平庸。
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作文,它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定(40分钟左右的写作时间)和字数规定(800字左右的篇幅),一些同学在记叙经历、描写场景时不能够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来写,而是一味絮絮叨叨于读书的过程或经历,给人平铺直叙之感;一些同学在议论时不注意抓一两个问题去讲深谈透,显得平淡浮浅。
2.“题记”泛滥。
不少同学的作文注重写“题记”(有的还有“尾记”),但从“题记”与文章关系看,或生拉硬扯,或内容重复,或故弄玄虚。
不追求内涵的精警深刻,而追求“玩技巧”,这种哗众取宠舍本逐末的做法要赶快改正。